第五十一章

關燈
對于黃河水灌入開封城壕,李自成并不重視。

    他為着避免将士傷亡過多原沒有打算攻城,而是采取圍而不攻的辦法,使開封在饑餓中自行崩潰,或者投降。

    所以雖然城壕灌水,加固了城防,但對于實行的戰略意圖,并無妨礙。

     轉眼之間,到了七月中旬。

    從這時起,城中開始天天有人餓死,而且死亡率愈來愈高。

    幾次有兵丁在夜間從城上缒下來,企圖騷擾義軍或在附近的村子裡殺戮一些百姓,割下首級,帶回城内,一方面向上官報功,說他們殺了城外的“流賊”,另一方面又可将人頭賣錢,供人煮吃。

    有的兵了被義軍捉到,從他們的口供知道城中的各種實情。

    李自成估計這樣下去,要不了很久,城内就會發生兵變、民變,開門投降,如同瓜熟蒂落。

     一天清晨,他照例很早起來,出閻李寨西門去觀看将士操練。

    陪他一同觀看的有牛金星和宋獻策。

    到了校場以後,看見劉宗敏已經早到了。

    後來高一功也來了。

    為着糧草麸料的事,高一功最近特别操心,有時白天忙碌,晚上通宵不眠。

    所以對于中軍營的操練,他往往沒有工夫來看;有時來看,也到得比較晚。

     大家看了一陣操練,又走了幾處地方,一起轉回寨内。

    盡管現在正是秋禾成長的季節,可是他們所過之處,滿眼望去,無論谷子苗,包谷苗,還是高粱苗,全都是稀稀拉拉,半死不活,有的地方光秃秃的,露着多沙的土地。

    闖王心中明白,天氣久旱固然是莊稼不長的原因,另外雖然他傳下禁令,不許騾馬吃百姓的莊稼,但草料如此困難,怎麼能禁得住呢?況且曹營的騾馬也有幾萬匹,禁住闖營,也禁不住曹營,隻能看着秋莊稼被騾馬吃光。

     回到老營以後,闖王把大家留下來一同吃飯。

    吃飯時,高一功告訴他:李岩奉命出去打糧,昨天後半夜已經趕回來了,因為他正在睡覺,所以沒有敢叫醒他。

    闖王聽說李岩回來,十分高興,問道: “他打糧的情況如何?” 高一功說:“倒也打到了兩三千石糧食、豆料,不日之内就可用騾車、馬車運回,他自己先趕回來禀報。

    ” 闖王說:“兩三千石糧食豆料,可以解一下燃眉之急。

    ” 高一功歎口氣說:“是啊,不過長此下去,很難每次都打到這麼多糧食。

    ” 飯後,親兵們都退了出去,闖王和牛、宋。

    劉、高開始秘密商議,同時讓吳汝義派人去請李岩速來。

    近幾天來他們都知道曹營将士因為糧草一天比一天困難,軍心有點不穩,傳出了一些謠言。

    所以談話的内容很快就集中到這個問題上。

    大家都覺得,倘若不能迅速攻破開封,又不能解決糧草難題,就很難穩住曹營的軍心。

    可是根據目前情況,糧草困難的問題不可能完全解決。

    大軍駐在開封周圍,二百裡之内,糧食幾乎搜羅盡了;每日騾馬大車絡繹于途,打來的糧食卻越來越少。

    因為富戶差不多已經逃光,平民百姓能逃的逃,不能逃的也都是自顧不暇,沒有餘糧賣給義軍,而且大多數的百姓都在等待放赈救命。

    近來幾乎就靠在已經缺糧的平民百姓身上榨油,不惟征糧困難,還要失去人心。

    曹營将士看到這種情況,漸漸地不願再繼續圍困開封。

    但李自成根本不考慮停止圍困。

    他想,前兩次攻開封都受了挫折,如今是第三次進攻開封,倘若中途撤離,士氣會大受影響,以後再進攻開封就更困難。

    何況一旦放棄圍攻開封,他同牛金星等商議就的早日在開封建号稱王的決策就沒法實現,其他許多打算都将随之落空。

     商量了一陣,大家得不出好的辦法,隻是要闖王安撫曹操,讓他不要有别的圖謀。

    這時李岩進來了。

    他先向闖王施禮,然後同劉、高、牛、宋等-一見禮。

    坐下以後,闖王向他問起征集糧草的情況。

    他将半月來在鄭州、新鄭、許昌。

    長葛等地征糧的情況一五一十作了禀報。

    最後他說,由于連年荒旱和戰争,經過這次征集,這幾縣所剩無幾了。

    今後征糧會一天比一天困難了。

    李自成靜靜地聽着,一言不發。

    他看出李岩有許多話未敢明說,沉吟片刻後,向大家問道: “現在開封是必須拿下來,可是糧草又一天比一天困難,曹營的軍心已經不穩,據各位看來,有什麼好的主意?” 宋獻策平時便知道李岩有比較可取的想法,便說道:“林泉,你剛從外邊打糧回來,看見了許多情況,不妨說給我們大家聽聽,供大元帥斟酌采納。

    ” 李岩自從破洛陽以來,說話十分謹慎,但這次出去一趟,确實感觸甚深,不覺打破了平時謹慎小心的習慣,對闖王說道: “目前我們數十萬大軍駐紮開封城外,糧草困難,自然難免。

    我在外邊半個月來,常常思想這個難題,想來想去,也想出些愚陋之見,不知可否說出?” 闖王說:“你隻管說吧,不必有什麼顧慮。

    ” 劉宗敏也笑道:“林泉你這個有學問的舉人公子,近來說話總喜歡吞吞吐吐,何必這樣?我們都是為闖王打江山,有話就快說吧。

    ” 李岩說道:“我有一個愚見,合起來也就是四個字:分兵略地。

    我們大軍繼續圍困開封,勢在必得,這一點我完全明白。

    可是我想,大元帥用不着全部人馬都駐紮開封周圍。

    不妨分出二三萬人馬,到豫東、豫南,占領幾個府州縣,一則是分兵就食,二則也是為了在中州地面紮下根基,使今後永立于不敗之地。

    這與圍困開封可以相輔相成,并不相背。

    走好這步棋之後,以後還可以采取更大的略地之計。

    ” 宋獻策問道:“何謂更大的略地之計?” 李岩說:“從前楚漢相争,以鴻溝為界,雙方都難馬上取勝。

    漢高祖命韓信分兵遠出,越井陉,奪取邯鄲,并了趙國土地,然後繼續東征,到了如今山東地帶。

    這樣整個項羽的疆土,就被漢兵迂回包圍了一半。

    用此大膽的出兵方略,決定了楚漢勝負。

    如今我們先占領豫中、豫東和豫南,這一步走了後,再派遣數萬人馬,到處取糧于敵,乘間蹈隙,号召饑民,東出淮泅,截斷運河,從克州北上,占據山東各地。

    倘能如此,明朝就失去左臂,斷絕漕運,處于坐困之勢。

    而我們用漕運之糧,補充大軍給養,整個局面也就打開了。

    ” 李自成沒有急于表示可否,等待李岩繼續往下說。

     李岩繼續說道:“自從朱仙鎮一戰之後,左良玉精兵戰馬損失殆盡,逃人湖廣;楊文嶽、丁啟睿潰不成軍。

    我軍在開封城外不會再遇大敵,故目前宜趕快分兵略地,機不可失。

    ” 李自成點點頭,轉望軍師。

     宋獻策也贊賞李岩的建議,故意說道:“林泉,此系大事,不可輕動,動必有成。

    你剛才說,第一步先派出二三萬人馬到豫東、豫中、豫南去,這辦法麼……請詳言之,詳言之。

    ” 李岩說:“杞縣、太康、睢州、商丘一帶,我們來開封路上都攻破了,如今那裡沒有官兵,有的縣裡也沒有地方官吏。

    我們不妨派兵前去,重www.tiAnyashuku.com新占領。

    像陳州、西華、扶溝,一直到汝甯、潢川,全部占領。

    每略一地,設官守土,安撫百姓。

    這樣,我們圍攻開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