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關燈
小
中
大
兒特别芳香,連紅紗宮燈和明角宮燈也顯得特别明亮,帶着喜氣。
可是玄武門剛剛打過四更,崇祯一乍醒來,想起來與滿洲議和的事已經洩露,不禁出了一身熱汗,将袁妃一推,突然說道:”我要起來,回乾清宮去!“ 袁妃驚醒,知道皇上要走,溫柔地悄聲勸道:”皇爺,你年年憂心國事,日理萬機,難道連一夜安生覺就不能睡到五更?“ 崇祯又一次推開她,焦急地小聲說:”唉,你不懂,你不懂朕有多麼困難。
卿莫留我,不要誤我的大事!“ 袁妃的心中惘然若失,不敢再留,随即喚值夜的宮女們進來。
她在宮女們的服侍下趕快梳洗穿戴,然後她和宮女們又侍候崇祯起床。
吃過燕窩湯和幾樣可口的點心,崇祯立即吩咐”起駕“。
袁妃率領宮女和太監們到翊坤門跪下送駕。
當皇帝上辇時候,她輕輕叫了一聲:”皇爺……“她本來想說她希望皇上今晚再來,但是她當着一大群跪着的宮女和太監的面不好出口,磕了頭,怅然望着皇上乘的辇在幾盞搖晃的宮燈中順着長巷遠去。
她的許多夢想頓然落空。
從地上起身之後,她暗想着國事不好,心頭不禁變得沉重,又想到她自己的不幸,陡然心中一酸,幾乎滾出熱淚。
崇祯回到乾清宮,果然不出所料,禦案上堆着昨晚送來的許多文書,其中有三封反對朝廷與滿洲秘密議和。
這三封奏疏中,有一封是幾個言官聯名,措詞激烈。
在所有這些奏疏中,并不是徒說空話,而是連馬紹愉同滿洲方面議定的條款都一股腦兒端了出來。
盡管這些奏章都是攻汗陳新甲的,但崇祯知道每一件事都是出自他的主張或曾經得到他的點頭,所以他的臉孔一陣一陣地發熱,前胸和脊背不住冒汗。
玄武門樓上傳來了五更的鐘聲以後,崇祯在宮女們的服侍下換上了常朝冠服,到乾清宮丹墀上虔敬拜天,默默祝禱,然後乘辇去左順門上朝。
關于言官們汗奏陳新甲與滿洲暗中議和的事,他決定在上朝時一字不提,下朝以後再作理會。
但是他已經斷定是由陳新甲那裡洩露了機密,所以對陳新甲非常惱恨。
他一則為着忍不住一股怒火,二則希望使言官們不要認為他知道陳新甲與滿洲議和的事,在常朝進行了一半時候,他忽然臉色一變,嚴詞責備陳新甲身為兵部尚書而對開封解圍不力,朱仙鎮喪師慘重;又責備他不能迅速調兵防備山海關和長城各口,特别是在洪承疇投降之後,對遼東恢複事束手無策,一味因循敷衍,不能解朝廷東顧之憂。
陳新甲俯伏在地,不敢擡頭。
起初他不知道皇上為什麼拿開封的事突然這樣對他嚴加責備,接着又責備他不能調兵防守山海關和長城各口,不能為皇上解除東顧之憂。
随即他忽然明白:一定是皇上變卦,要把與東虜議和的事歸罪到他的頭上。
于是他渾身冒汗,顫抖得很厲害。
當崇祯向他問話的時候,他簡直不知道如何回答。
雖然他平日口齒伶俐,但現在竟讷讷地說不出話來,隻是在心中對自己說:”我天天擔心的大禍果然來了!“ 但是陳新甲雖很恐怖,卻不完全絕望。
他想他是奉密旨行事,目前東事方急,皇上會想出轉圜辦法。
崇祯将陳新甲痛責一頓之後,忽然又問刑部尚書:”那個在松山臨陣脫逃的總兵王樸,為什麼要判處秋決?“刑部尚書趕緊跪下說明:王樸雖然從松山逃回,人馬損失慘重,可是潰逃的不光是他一個總兵官,而是整個援錦大軍崩潰,他也是身不由己,所以根據國法,判為死罪,秋後處決。
崇祯聽了大怒,将禦案一拍,喝道:”胡說!像他這樣的總兵,貪生怕死,臨敵不能為國效命,竟然驚慌逃竄,緻使全軍瓦解,為什麼不立時處決?“ 刑部尚書也被這突然嚴責弄得莫名其妙,驚慌失措,趕緊叩頭回奏:”臣部量刑偏輕,死罪死罪。
今當遵旨将王樸改判為‘立決’,随時可以處決。
“ 崇祯餘怒未息,本來不打算理會言官,可是一時激動起來,忍耐不住,将嚴厲的目光轉向幾個禦史和給事中,指着他們說:”你們這班人,專門聽信謠言,然後寫出奏本,危言聳聽,嘩衆沽名。
朝中大事,都敗在你們這些言官身上。
如果再像這樣徒事攻汗,朝廷還有什麼威望?還能辦什麼事情?“ 他聲色俱厲,不斷地用拳頭捶着禦案。
那些禦史和給事中一個個吓得跪在地上,面如土色,不敢擡頭。
這麼發了一陣脾氣之後,他不再等待朝臣們向他繼續奏事,起身退朝。
崇祯回到乾清宮,自認為今天上朝發了一頓脾氣,對東虜議和的事大概沒人再敢提了,這一陣風浪從此可以壓下去了。
隻要朝臣中沒有人再攻讦陳新甲,朝議緩和下去,對滿洲議和事以後再說。
但是他害怕這一次風波并沒有完,歎一口氣,精神混亂,仰望藻井①,自言自語: ①藻井--有彩繪裝飾的天花闆。
”中原糜爛。
遼東糜爛。
處處糜爛。
糜爛!糜爛!倘若款事不成,虜兵重新人塞,這風雨飄搖的江山叫我如何支撐啊!“ 過了一天,朝中果然仍有幾個不怕死的言官,又上疏痛讦陳新甲暗中與東虜議和,喪權辱國之罪。
其中有一封奏疏竟然半明半暗地涉及到崇祯本人,說外面紛紛議論,謠傳陳新甲暗中與東虜議和是奉皇上密旨,但上疏者本人并不相信,蓋深知皇上是千古英明之主,非來主可比雲雲。
崇祯閱罷,明白這話是挖苦他,但沒有借口将上疏的言官下獄。
他的心中很焦急,眼看着事情已經鬧大,想暗中平息已不可能。
可是這事情到底是怎麼洩露的呢?他不好差太監去問陳新甲,便把東廠提督太監曹化淳和錦衣衛使吳孟明叫進宮來。
曹化淳先到了乾清宮,崇祯先用責備的口氣問曹化淳:”陳新甲辜負朕意,暗中派馬紹偷同東虜議和。
事情經過,朕實不知。
他們暗中議和之事,言官們如何全都知道?你的東廠和吳孟明的錦衣衛兩個衙門,職司偵伺臣民,養了許多打事件的番子。
像這樣大事,你們竟然如聾如瞽,白當了朕的心腹耳目!陳新甲等做的事,何等機密,朝中的烏鴉們是怎樣知道的?“ 曹化淳跪在地上,一邊連說”奴婢有罪,懇皇爺息怒“,一邊在轉着心思。
從秘密議和開始,主意出自皇上,中間如何進行,曲曲折折,他完全心中清楚。
但聽了皇上的這幾句話,他明白皇上要将這事兒全推到陳新甲的身上。
他在地上回奏說:”對東虜議撫的事,原來很是機密,奴婢不大清楚。
如今洩露出來,奴婢才叫番子們多方偵查……“”偵查的結果如何?“”啟禀皇爺,事情是這樣的:馬紹愉将一封密件的副本夜裡呈給陳新甲。
陳新甲因為困倦,一時疏忽,看過之後,忘在書案上便去睡了。
他的一個親信仆人,看見上邊并未批‘絕密’二字,以為是發抄的公事,就趕快送下去作為邸報傳抄。
這也是因為陳新甲治事敏捷,案無留犢,成了習慣,他的仆人們也常怕耽誤了公事受責。
方士亮是兵科給事中,所以先落到他的手中。
第二天五更上朝時候,陳新甲想起來這個抄件,知道被仆人誤發下去,趕快追回,不料已經被方士亮抄了一份留下。
這個方士亮像一隻蒼蠅一樣,正愁沒有窟窿蕃蛆,得了這密件後自然要大做文章。
“”京師臣民們如何議論?“”京師臣民聞知此事,自然輿論大嘩。
大家說皇上是千古英明之主,斷不會知道與東虜議和之事,所以大家都歸咎于兵部尚書不該背着皇上做此喪權辱國之事。
“ 崇祯沉吟片刻,歎息說:”朕之苦衷,臣民未必盡知!“ 曹化淳趕快說:”臣民盡知皇上是堯、舜之君,憂國憂民,朝乾夕惕①。
縱然知道此事,也隻是一時受了臣下欺哄,不是陛下本心。
“ ①朝乾夕惕--意思是朝夕勤奮戒懼,不敢懈怠。
這是封建朝代歌頌皇帝的習用語。
崇祯說:”你下去吧。
“ 略停片刻,在乾清門等候召見的錦衣衛使吳孟明被叫了進來,跪在崇祯面前。
他同曹化淳已經在進宮時交換了意見,所以回答皇帝的話差不多一樣。
崇祯露出心事很重的神色,想了一陣,忽然小聲問道:”馬紹愉住在什麼地方,你可知道?“”微臣知道。
陛下要密召馬紹愉進宮詢問?“”去他家看他的人多不多?“”他原是秘密回京,去看他的人不多。
自從謠言起來之後,微臣派了錦衣旗校在他的住處周圍巡邏,又派人裝成小販和市井細民暗中監視。
他一家人知道這種情形,閉戶不敢出來。
“ 崇祯又小聲說:”今日夜晚,街上人靜以後,你派人将馬紹愉逮捕。
他家中的錢财什物不許騷擾,囑咐他的家人:倘有别人問起,隻說馬紹愉因有急事出京,不知何往。
如敢胡說一句,全家主仆禍将不測。
“ 吳孟明問道:”将他下入鎮撫司獄中?“ 崇祯搖搖頭,接着吩咐:”将他送往西山遠處,僻靜地方,孤廟中看管起來。
叫他改名換姓,改為道裝,如同桂褡隐居的有學問的道士模樣,對任何人不許說出他是馬紹偷。
廟中道士都要尊敬他,不許亂問,不許張揚。
你們要好生照料他的飲食,不可虧待了他。
“”要看管到什麼時候?“”等待新旨。
“ 吳孟明恍然明白皇上的苦心,趕快叩頭說:”遵旨!“ 崇祯召見過曹化淳和吳孟明以後,斷定這件事已經沒法兒強壓下去,隻好把全部罪責推到陳新甲身上。
于是他”了一道手谕,責備陳新甲瞞着他派馬紹愉出關與東虜議款,并要陳新甲“好生回話”。
實際上他希望陳新甲在回話時引罪自責,将全部責任攬到自己身上,等事過境遷,他再救他。
陳新甲接到皇上的手谕後,十分害怕。
盡管他的家中保存着崇祯關于與滿洲議和的幾次手谕,但是實際上他不敢拿出來“彰君之惡”。
他很清楚,本朝從洪武以來,曆朝皇帝都對大臣寡恩,用着時倚為股肱,一旦翻臉,抄家滅門,而崇祯也是動不動就誅戮大臣。
他隻以為皇上将要借他的人頭以推卸責任,卻沒有想到皇上是希望他先将罪責攬在自己身上,将來還要救他。
陳新甲實在感到冤枉,而性格又比較倔強,于是在絕望之下頭腦發昏,寫了一封很不得體的“奉旨回話”的奏疏,将一場大禍弄得不可挽回了。
在将奏疏拜發時,他竟會糊塗地憤然想道
可是玄武門剛剛打過四更,崇祯一乍醒來,想起來與滿洲議和的事已經洩露,不禁出了一身熱汗,将袁妃一推,突然說道:”我要起來,回乾清宮去!“ 袁妃驚醒,知道皇上要走,溫柔地悄聲勸道:”皇爺,你年年憂心國事,日理萬機,難道連一夜安生覺就不能睡到五更?“ 崇祯又一次推開她,焦急地小聲說:”唉,你不懂,你不懂朕有多麼困難。
卿莫留我,不要誤我的大事!“ 袁妃的心中惘然若失,不敢再留,随即喚值夜的宮女們進來。
她在宮女們的服侍下趕快梳洗穿戴,然後她和宮女們又侍候崇祯起床。
吃過燕窩湯和幾樣可口的點心,崇祯立即吩咐”起駕“。
袁妃率領宮女和太監們到翊坤門跪下送駕。
當皇帝上辇時候,她輕輕叫了一聲:”皇爺……“她本來想說她希望皇上今晚再來,但是她當着一大群跪着的宮女和太監的面不好出口,磕了頭,怅然望着皇上乘的辇在幾盞搖晃的宮燈中順着長巷遠去。
她的許多夢想頓然落空。
從地上起身之後,她暗想着國事不好,心頭不禁變得沉重,又想到她自己的不幸,陡然心中一酸,幾乎滾出熱淚。
崇祯回到乾清宮,果然不出所料,禦案上堆着昨晚送來的許多文書,其中有三封反對朝廷與滿洲秘密議和。
這三封奏疏中,有一封是幾個言官聯名,措詞激烈。
在所有這些奏疏中,并不是徒說空話,而是連馬紹愉同滿洲方面議定的條款都一股腦兒端了出來。
盡管這些奏章都是攻汗陳新甲的,但崇祯知道每一件事都是出自他的主張或曾經得到他的點頭,所以他的臉孔一陣一陣地發熱,前胸和脊背不住冒汗。
玄武門樓上傳來了五更的鐘聲以後,崇祯在宮女們的服侍下換上了常朝冠服,到乾清宮丹墀上虔敬拜天,默默祝禱,然後乘辇去左順門上朝。
關于言官們汗奏陳新甲與滿洲暗中議和的事,他決定在上朝時一字不提,下朝以後再作理會。
但是他已經斷定是由陳新甲那裡洩露了機密,所以對陳新甲非常惱恨。
他一則為着忍不住一股怒火,二則希望使言官們不要認為他知道陳新甲與滿洲議和的事,在常朝進行了一半時候,他忽然臉色一變,嚴詞責備陳新甲身為兵部尚書而對開封解圍不力,朱仙鎮喪師慘重;又責備他不能迅速調兵防備山海關和長城各口,特别是在洪承疇投降之後,對遼東恢複事束手無策,一味因循敷衍,不能解朝廷東顧之憂。
陳新甲俯伏在地,不敢擡頭。
起初他不知道皇上為什麼拿開封的事突然這樣對他嚴加責備,接着又責備他不能調兵防守山海關和長城各口,不能為皇上解除東顧之憂。
随即他忽然明白:一定是皇上變卦,要把與東虜議和的事歸罪到他的頭上。
于是他渾身冒汗,顫抖得很厲害。
當崇祯向他問話的時候,他簡直不知道如何回答。
雖然他平日口齒伶俐,但現在竟讷讷地說不出話來,隻是在心中對自己說:”我天天擔心的大禍果然來了!“ 但是陳新甲雖很恐怖,卻不完全絕望。
他想他是奉密旨行事,目前東事方急,皇上會想出轉圜辦法。
崇祯将陳新甲痛責一頓之後,忽然又問刑部尚書:”那個在松山臨陣脫逃的總兵王樸,為什麼要判處秋決?“刑部尚書趕緊跪下說明:王樸雖然從松山逃回,人馬損失慘重,可是潰逃的不光是他一個總兵官,而是整個援錦大軍崩潰,他也是身不由己,所以根據國法,判為死罪,秋後處決。
崇祯聽了大怒,将禦案一拍,喝道:”胡說!像他這樣的總兵,貪生怕死,臨敵不能為國效命,竟然驚慌逃竄,緻使全軍瓦解,為什麼不立時處決?“ 刑部尚書也被這突然嚴責弄得莫名其妙,驚慌失措,趕緊叩頭回奏:”臣部量刑偏輕,死罪死罪。
今當遵旨将王樸改判為‘立決’,随時可以處決。
“ 崇祯餘怒未息,本來不打算理會言官,可是一時激動起來,忍耐不住,将嚴厲的目光轉向幾個禦史和給事中,指着他們說:”你們這班人,專門聽信謠言,然後寫出奏本,危言聳聽,嘩衆沽名。
朝中大事,都敗在你們這些言官身上。
如果再像這樣徒事攻汗,朝廷還有什麼威望?還能辦什麼事情?“ 他聲色俱厲,不斷地用拳頭捶着禦案。
那些禦史和給事中一個個吓得跪在地上,面如土色,不敢擡頭。
這麼發了一陣脾氣之後,他不再等待朝臣們向他繼續奏事,起身退朝。
崇祯回到乾清宮,自認為今天上朝發了一頓脾氣,對東虜議和的事大概沒人再敢提了,這一陣風浪從此可以壓下去了。
隻要朝臣中沒有人再攻讦陳新甲,朝議緩和下去,對滿洲議和事以後再說。
但是他害怕這一次風波并沒有完,歎一口氣,精神混亂,仰望藻井①,自言自語: ①藻井--有彩繪裝飾的天花闆。
”中原糜爛。
遼東糜爛。
處處糜爛。
糜爛!糜爛!倘若款事不成,虜兵重新人塞,這風雨飄搖的江山叫我如何支撐啊!“ 過了一天,朝中果然仍有幾個不怕死的言官,又上疏痛讦陳新甲暗中與東虜議和,喪權辱國之罪。
其中有一封奏疏竟然半明半暗地涉及到崇祯本人,說外面紛紛議論,謠傳陳新甲暗中與東虜議和是奉皇上密旨,但上疏者本人并不相信,蓋深知皇上是千古英明之主,非來主可比雲雲。
崇祯閱罷,明白這話是挖苦他,但沒有借口将上疏的言官下獄。
他的心中很焦急,眼看着事情已經鬧大,想暗中平息已不可能。
可是這事情到底是怎麼洩露的呢?他不好差太監去問陳新甲,便把東廠提督太監曹化淳和錦衣衛使吳孟明叫進宮來。
曹化淳先到了乾清宮,崇祯先用責備的口氣問曹化淳:”陳新甲辜負朕意,暗中派馬紹偷同東虜議和。
事情經過,朕實不知。
他們暗中議和之事,言官們如何全都知道?你的東廠和吳孟明的錦衣衛兩個衙門,職司偵伺臣民,養了許多打事件的番子。
像這樣大事,你們竟然如聾如瞽,白當了朕的心腹耳目!陳新甲等做的事,何等機密,朝中的烏鴉們是怎樣知道的?“ 曹化淳跪在地上,一邊連說”奴婢有罪,懇皇爺息怒“,一邊在轉着心思。
從秘密議和開始,主意出自皇上,中間如何進行,曲曲折折,他完全心中清楚。
但聽了皇上的這幾句話,他明白皇上要将這事兒全推到陳新甲的身上。
他在地上回奏說:”對東虜議撫的事,原來很是機密,奴婢不大清楚。
如今洩露出來,奴婢才叫番子們多方偵查……“”偵查的結果如何?“”啟禀皇爺,事情是這樣的:馬紹愉将一封密件的副本夜裡呈給陳新甲。
陳新甲因為困倦,一時疏忽,看過之後,忘在書案上便去睡了。
他的一個親信仆人,看見上邊并未批‘絕密’二字,以為是發抄的公事,就趕快送下去作為邸報傳抄。
這也是因為陳新甲治事敏捷,案無留犢,成了習慣,他的仆人們也常怕耽誤了公事受責。
方士亮是兵科給事中,所以先落到他的手中。
第二天五更上朝時候,陳新甲想起來這個抄件,知道被仆人誤發下去,趕快追回,不料已經被方士亮抄了一份留下。
這個方士亮像一隻蒼蠅一樣,正愁沒有窟窿蕃蛆,得了這密件後自然要大做文章。
“”京師臣民們如何議論?“”京師臣民聞知此事,自然輿論大嘩。
大家說皇上是千古英明之主,斷不會知道與東虜議和之事,所以大家都歸咎于兵部尚書不該背着皇上做此喪權辱國之事。
“ 崇祯沉吟片刻,歎息說:”朕之苦衷,臣民未必盡知!“ 曹化淳趕快說:”臣民盡知皇上是堯、舜之君,憂國憂民,朝乾夕惕①。
縱然知道此事,也隻是一時受了臣下欺哄,不是陛下本心。
“ ①朝乾夕惕--意思是朝夕勤奮戒懼,不敢懈怠。
這是封建朝代歌頌皇帝的習用語。
崇祯說:”你下去吧。
“ 略停片刻,在乾清門等候召見的錦衣衛使吳孟明被叫了進來,跪在崇祯面前。
他同曹化淳已經在進宮時交換了意見,所以回答皇帝的話差不多一樣。
崇祯露出心事很重的神色,想了一陣,忽然小聲問道:”馬紹愉住在什麼地方,你可知道?“”微臣知道。
陛下要密召馬紹愉進宮詢問?“”去他家看他的人多不多?“”他原是秘密回京,去看他的人不多。
自從謠言起來之後,微臣派了錦衣旗校在他的住處周圍巡邏,又派人裝成小販和市井細民暗中監視。
他一家人知道這種情形,閉戶不敢出來。
“ 崇祯又小聲說:”今日夜晚,街上人靜以後,你派人将馬紹愉逮捕。
他家中的錢财什物不許騷擾,囑咐他的家人:倘有别人問起,隻說馬紹愉因有急事出京,不知何往。
如敢胡說一句,全家主仆禍将不測。
“ 吳孟明問道:”将他下入鎮撫司獄中?“ 崇祯搖搖頭,接着吩咐:”将他送往西山遠處,僻靜地方,孤廟中看管起來。
叫他改名換姓,改為道裝,如同桂褡隐居的有學問的道士模樣,對任何人不許說出他是馬紹偷。
廟中道士都要尊敬他,不許亂問,不許張揚。
你們要好生照料他的飲食,不可虧待了他。
“”要看管到什麼時候?“”等待新旨。
“ 吳孟明恍然明白皇上的苦心,趕快叩頭說:”遵旨!“ 崇祯召見過曹化淳和吳孟明以後,斷定這件事已經沒法兒強壓下去,隻好把全部罪責推到陳新甲身上。
于是他”了一道手谕,責備陳新甲瞞着他派馬紹愉出關與東虜議款,并要陳新甲“好生回話”。
實際上他希望陳新甲在回話時引罪自責,将全部責任攬到自己身上,等事過境遷,他再救他。
陳新甲接到皇上的手谕後,十分害怕。
盡管他的家中保存着崇祯關于與滿洲議和的幾次手谕,但是實際上他不敢拿出來“彰君之惡”。
他很清楚,本朝從洪武以來,曆朝皇帝都對大臣寡恩,用着時倚為股肱,一旦翻臉,抄家滅門,而崇祯也是動不動就誅戮大臣。
他隻以為皇上将要借他的人頭以推卸責任,卻沒有想到皇上是希望他先将罪責攬在自己身上,将來還要救他。
陳新甲實在感到冤枉,而性格又比較倔強,于是在絕望之下頭腦發昏,寫了一封很不得體的“奉旨回話”的奏疏,将一場大禍弄得不可挽回了。
在将奏疏拜發時,他竟會糊塗地憤然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