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崇祯所過的歲月好像是在很深的泥濘道路上,一年一年,艱難地向前走,兩隻腳愈走愈困難,愈陷愈深。
不斷有新的苦惱、新的不幸、新的震驚在等待着他。
往往一個苦惱還沒有過去,第二個苦惱又來了,有時甚至幾個苦惱同時來到。
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呢?他有時似乎明白,有時又不明白,根本上是不明白。
直到現在他還沒有斷絕要當大明“中興之主”的一點心願。
近來他不對臣下公然說出他要做“沖興之主”,但是他不肯死心,依然默默地懷着希望。
今年年節之後,雖然開封幸而解圍,但跟着來的卻是不斷的敗報,使他的“中興”希望大受挫折。
中原的失敗和關外的失敗,幾乎同時發生。
他原指望左良玉能與李自成在開封城下決戰,使李自成腹背受敵,沒想到李自成從開封全師撤離,左良玉也跟着離開杞縣,與李自成幾乎是同時到了郾城,隔河相持。
之後,他又催促汪喬年趕快從洛陽趕到郾城附近,與左良玉一同夾擊李自成。
對于這個曾經掘了李自成祖墳的汪喬年,崇祯抱有很大的希望。
然而事出他的意料之外,李自成不但沒有被消滅,反而将汪喬年在襄城殺死了。
這是繼傅宗龍之後,一年之中死掉的第二個總督。
差不多在這同時,松山失守了,洪承疇被俘,邱民仰和曹變故等文武大臣被殺,錦州的祖大壽和許多将領都向滿洲投降了。
這樣,崇祯在關内關外兩條戰線所懷的不可捉摸的希望,一時都破滅了。
另外,他還得到奏報,說張獻忠在江北連破名城,十分猖狂,聽說還要過長江擾亂南京,目前正在巢湖中操練水師。
到了夏季,新的打擊又來了。
在洪承疇被俘後,他曾一心希望洪能夠為國盡節,為文武百官作出表率,鼓勵大家忠于國事,沒想到洪承疇竟然在沈陽投降了。
他又曾希望歸德府能夠堅守。
隻要歸德府能堅守,李自成進攻開封就會受到阻滞和牽制。
他沒有料到歸德那樣一座十萬人口的城市,糧食充足,城高池深,竟然在兩三天内就失守了。
就在各種不幸軍情敗報接連着傳到乾清宮時,田妃的病越發重了。
國事,家事,同樣使他憂愁和害怕。
随後他希望對滿洲議和能夠順利成功,使他可以騰出一隻手來專門對付“流賊”;希望官軍救援開封能夠一戰成功,挽回中原敗局;還希望田妃的病情會能好轉。
為着這三件心事,他每日黎明在乾清宮丹埠上拜天祈禱,還經常到奉先殿跪在祖宗的神主前流淚祈禱,希望上天和二祖列宗的“在天之靈”能給他保佑。
住在南宮①中的僧、道們不停地做着法事;整個北京城内有名的寺院、有名的道觀和宣武門内的天主堂,也都奉旨祈禱,已經許多天了。
但是國運并無轉機,田妃的病情毫無起色,反而一天比一天沉重了。
幾年來,每逢他為國事萬分苦惱的時候,隻有田妃可以使他暫時減輕一些憂愁。
他的心情也隻有田妃最能體貼人微。
雖然他從來不許後妃們過問國事,但是在他為國事愁苦萬分時,田妃會用各種辦法為他解悶,逗引他一展愁眉。
所以盡管深宮裡妃嫔衆多,卻隻有田妃這樣一個深具慧心的美人兒被他稱為解語花。
如今這一朵解語花眼巴巴地看着枯萎了,一點挽救的辦法也沒有。
因為醫藥無效,他隻好把一線希望繼續寄托在那些僧、道們的誦經祈攘,以及天主堂外國傳教士和中國信徒們每日兩次的祈禱上。
①南宮--明代在今北京南池子一帶建築的宮殿群叫做南宮,又叫做南城,建築規模詳見第一卷。
六月初旬的一天,崇祯的因過分疲勞而顯得蒼白的臉孔忽然露出了難得看見的喜色。
近侍太監和宮女們看見了都覺得心中寬慰,至少可以避兔皇上對他們動不動大發脾氣。
但沒有人知道這是什麼原因,對崇祯這樣嚴厲、多疑而又容易暴怒的皇上,他們什麼也不敢随便打聽。
乾清宮的“管家婆”魏清慧那天恰好有事去坤甯宮,便将這一好消息啟奏皇後。
周後聽了也十分高興。
她多麼希望皇上能趁着心情愉快來坤甯官走走! 崇祯今天的高興有兩個原因。
首先是陳新甲進宮來向他密奏,說馬紹愉在沈陽同滿洲議和的事已經成功,不久就可以将議定的條款密奏到京。
雖然他明白條款對滿洲有利,他必須讓出一些土地,在金錢上每年要損失不少,但是可以求得短期間關外安甯。
隻要關外不再用兵,他就可以把防守關外的兵力調到關内使用。
想到将來能夠專力“剿賊”,他暗中稱贊馬紹愉不辱使命。
而陳新甲雖然在某些事上叫他不滿,畢竟是他的心腹大臣,在這件秘密議和的事情上立了大功。
另一件使他略覺寬慰的事是:他接到了開封巡撫高名衡五月十七日來的一封飛奏,說接到了楊文嶽的塘報,丁啟睿、楊文嶽和左良玉的部隊共二十萬人馬已經到了朱仙鎮,把流賊包圍起來,不日就可殲滅。
雖然根據多年的經驗,他不敢相信能這樣輕易地把李自成殲滅,但又在心中懷着希望:即使不能把流賊殲滅,隻要能打個勝仗,使開封暫時轉危為安,讓他稍稍喘口氣,也就好了。
近日來他總是吃不下飯,睡不着覺,今天感到略微輕松了。
他決定到承乾宮去看看田妃,但又想到應該先去皇後那裡走走,讓皇後也高興高興。
于是他從禦案前站了起來,也不乘辇,也不要許多宮女、太監跟随,就走出乾清宮院子的後門,向坤甯宮走去。
看見崇祯今天的心情比往日好得多,周後十分高興,趕快吩咐宮女泡了一杯皇上最喜歡的陽羨茶。
崇祯喝了一口,就向皇後問起田妃的病情。
皇後歎了口氣,說: “好像比幾天前更覺沉重了。
我今日上午去看她,她有一件事已經向我當面啟奏了。
我正要向陛下啟奏,請皇上……” 崇祯趕快問:“什麼事兒?” “田妃多年不曾與家裡人見面。
我朝宮中禮法森嚴,自來沒有後妃省親的制度。
現在她病重了,很想能同家裡人見上一面。
她父親自然不許進宮來。
她弟弟既是男子,縱然隻有十幾歲,自然也不許進宮。
她有個親妹妹,今年十六歲。
她懇求準她将妹妹召進宮來,讓她見上一面。
我已經對她說了,這事可以向皇上奏明,請皇上恩準。
皇上肯俯允田妃所請麼?” 崇祯早就知道田妃有個妹妹長得很美。
倘在平時,他也不一定想見這個妹妹,但今天因為心情好,倒也巴不得能看看她長得到底怎樣,便說道: “既然她要見見她妹妹,我看可以準她妹妹進宮。
你定個時間,早點告訴田妃。
” 周後聽了,馬上派大監到承乾宮傳旨,說皇上已答應讓田娘娘的妹妹明天上午進宮。
因為田妃平時的人緣很好,所以旁邊侍立的太監、宮女聽了都很高興,特别是大家都知道,田妃恐怕不會活很久了。
崇祯又坐了一陣,本想往承乾宮去,忽又想起還有一些文書未曾省閱,便決定次日上午等田妃的妹妹進宮後再去。
他在坤甯宮稍坐一陣,忽又滿懷愁悶,又回到乾清宮去。
第二天上午,崇祯正在乾清宮省閱文書,一個太監進來啟奏:首輔周延儒在文華殿等候召對。
崇祯點點頭,正待起身,又一個太監進來奏道:田妃的妹妹已經進宮,皇後
不斷有新的苦惱、新的不幸、新的震驚在等待着他。
往往一個苦惱還沒有過去,第二個苦惱又來了,有時甚至幾個苦惱同時來到。
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呢?他有時似乎明白,有時又不明白,根本上是不明白。
直到現在他還沒有斷絕要當大明“中興之主”的一點心願。
近來他不對臣下公然說出他要做“沖興之主”,但是他不肯死心,依然默默地懷着希望。
今年年節之後,雖然開封幸而解圍,但跟着來的卻是不斷的敗報,使他的“中興”希望大受挫折。
中原的失敗和關外的失敗,幾乎同時發生。
他原指望左良玉能與李自成在開封城下決戰,使李自成腹背受敵,沒想到李自成從開封全師撤離,左良玉也跟着離開杞縣,與李自成幾乎是同時到了郾城,隔河相持。
之後,他又催促汪喬年趕快從洛陽趕到郾城附近,與左良玉一同夾擊李自成。
對于這個曾經掘了李自成祖墳的汪喬年,崇祯抱有很大的希望。
然而事出他的意料之外,李自成不但沒有被消滅,反而将汪喬年在襄城殺死了。
這是繼傅宗龍之後,一年之中死掉的第二個總督。
差不多在這同時,松山失守了,洪承疇被俘,邱民仰和曹變故等文武大臣被殺,錦州的祖大壽和許多将領都向滿洲投降了。
這樣,崇祯在關内關外兩條戰線所懷的不可捉摸的希望,一時都破滅了。
另外,他還得到奏報,說張獻忠在江北連破名城,十分猖狂,聽說還要過長江擾亂南京,目前正在巢湖中操練水師。
到了夏季,新的打擊又來了。
在洪承疇被俘後,他曾一心希望洪能夠為國盡節,為文武百官作出表率,鼓勵大家忠于國事,沒想到洪承疇竟然在沈陽投降了。
他又曾希望歸德府能夠堅守。
隻要歸德府能堅守,李自成進攻開封就會受到阻滞和牽制。
他沒有料到歸德那樣一座十萬人口的城市,糧食充足,城高池深,竟然在兩三天内就失守了。
就在各種不幸軍情敗報接連着傳到乾清宮時,田妃的病越發重了。
國事,家事,同樣使他憂愁和害怕。
随後他希望對滿洲議和能夠順利成功,使他可以騰出一隻手來專門對付“流賊”;希望官軍救援開封能夠一戰成功,挽回中原敗局;還希望田妃的病情會能好轉。
為着這三件心事,他每日黎明在乾清宮丹埠上拜天祈禱,還經常到奉先殿跪在祖宗的神主前流淚祈禱,希望上天和二祖列宗的“在天之靈”能給他保佑。
住在南宮①中的僧、道們不停地做着法事;整個北京城内有名的寺院、有名的道觀和宣武門内的天主堂,也都奉旨祈禱,已經許多天了。
但是國運并無轉機,田妃的病情毫無起色,反而一天比一天沉重了。
幾年來,每逢他為國事萬分苦惱的時候,隻有田妃可以使他暫時減輕一些憂愁。
他的心情也隻有田妃最能體貼人微。
雖然他從來不許後妃們過問國事,但是在他為國事愁苦萬分時,田妃會用各種辦法為他解悶,逗引他一展愁眉。
所以盡管深宮裡妃嫔衆多,卻隻有田妃這樣一個深具慧心的美人兒被他稱為解語花。
如今這一朵解語花眼巴巴地看着枯萎了,一點挽救的辦法也沒有。
因為醫藥無效,他隻好把一線希望繼續寄托在那些僧、道們的誦經祈攘,以及天主堂外國傳教士和中國信徒們每日兩次的祈禱上。
①南宮--明代在今北京南池子一帶建築的宮殿群叫做南宮,又叫做南城,建築規模詳見第一卷。
六月初旬的一天,崇祯的因過分疲勞而顯得蒼白的臉孔忽然露出了難得看見的喜色。
近侍太監和宮女們看見了都覺得心中寬慰,至少可以避兔皇上對他們動不動大發脾氣。
但沒有人知道這是什麼原因,對崇祯這樣嚴厲、多疑而又容易暴怒的皇上,他們什麼也不敢随便打聽。
乾清宮的“管家婆”魏清慧那天恰好有事去坤甯宮,便将這一好消息啟奏皇後。
周後聽了也十分高興。
她多麼希望皇上能趁着心情愉快來坤甯官走走! 崇祯今天的高興有兩個原因。
首先是陳新甲進宮來向他密奏,說馬紹愉在沈陽同滿洲議和的事已經成功,不久就可以将議定的條款密奏到京。
雖然他明白條款對滿洲有利,他必須讓出一些土地,在金錢上每年要損失不少,但是可以求得短期間關外安甯。
隻要關外不再用兵,他就可以把防守關外的兵力調到關内使用。
想到将來能夠專力“剿賊”,他暗中稱贊馬紹愉不辱使命。
而陳新甲雖然在某些事上叫他不滿,畢竟是他的心腹大臣,在這件秘密議和的事情上立了大功。
另一件使他略覺寬慰的事是:他接到了開封巡撫高名衡五月十七日來的一封飛奏,說接到了楊文嶽的塘報,丁啟睿、楊文嶽和左良玉的部隊共二十萬人馬已經到了朱仙鎮,把流賊包圍起來,不日就可殲滅。
雖然根據多年的經驗,他不敢相信能這樣輕易地把李自成殲滅,但又在心中懷着希望:即使不能把流賊殲滅,隻要能打個勝仗,使開封暫時轉危為安,讓他稍稍喘口氣,也就好了。
近日來他總是吃不下飯,睡不着覺,今天感到略微輕松了。
他決定到承乾宮去看看田妃,但又想到應該先去皇後那裡走走,讓皇後也高興高興。
于是他從禦案前站了起來,也不乘辇,也不要許多宮女、太監跟随,就走出乾清宮院子的後門,向坤甯宮走去。
看見崇祯今天的心情比往日好得多,周後十分高興,趕快吩咐宮女泡了一杯皇上最喜歡的陽羨茶。
崇祯喝了一口,就向皇後問起田妃的病情。
皇後歎了口氣,說: “好像比幾天前更覺沉重了。
我今日上午去看她,她有一件事已經向我當面啟奏了。
我正要向陛下啟奏,請皇上……” 崇祯趕快問:“什麼事兒?” “田妃多年不曾與家裡人見面。
我朝宮中禮法森嚴,自來沒有後妃省親的制度。
現在她病重了,很想能同家裡人見上一面。
她父親自然不許進宮來。
她弟弟既是男子,縱然隻有十幾歲,自然也不許進宮。
她有個親妹妹,今年十六歲。
她懇求準她将妹妹召進宮來,讓她見上一面。
我已經對她說了,這事可以向皇上奏明,請皇上恩準。
皇上肯俯允田妃所請麼?” 崇祯早就知道田妃有個妹妹長得很美。
倘在平時,他也不一定想見這個妹妹,但今天因為心情好,倒也巴不得能看看她長得到底怎樣,便說道: “既然她要見見她妹妹,我看可以準她妹妹進宮。
你定個時間,早點告訴田妃。
” 周後聽了,馬上派大監到承乾宮傳旨,說皇上已答應讓田娘娘的妹妹明天上午進宮。
因為田妃平時的人緣很好,所以旁邊侍立的太監、宮女聽了都很高興,特别是大家都知道,田妃恐怕不會活很久了。
崇祯又坐了一陣,本想往承乾宮去,忽又想起還有一些文書未曾省閱,便決定次日上午等田妃的妹妹進宮後再去。
他在坤甯宮稍坐一陣,忽又滿懷愁悶,又回到乾清宮去。
第二天上午,崇祯正在乾清宮省閱文書,一個太監進來啟奏:首輔周延儒在文華殿等候召對。
崇祯點點頭,正待起身,又一個太監進來奏道:田妃的妹妹已經進宮,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