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沒想到回來看看爹媽,多住了幾天,竟出不去了,家裡還有丈夫兒女,不能見面,怎麼辦?她說得我心裡也很難過。
可是像這樣情況的,在開封城内不知有多少人!” 張成仁的母親說:“唉!家家戶戶,在劫難逃!” 霍婆子又說道:“我剛才說的那個李大嫂,她娘家住的院子,原來宋獻策也在那裡住過。
沒想到宋矮子在江湖上混了半生,一旦時來運轉,突然發迹。
他前年冬天悄悄到了闖王那裡,拜為軍師,紅得發紫。
哼,如今他那些江湖上朋友,在人前罵他從了賊,在背後誰不羨慕他一朝得志,呼風喚雨!” 成仁的父親歎息說:“往年他在相國寺開卦鋪的時候,我也見過他,隻覺得此人不俗,卻沒想到他竟會呼風喚雨。
” 霍婆子笑着說:“大哥,我說的呼風喚雨是比方話。
你說,如今宋獻策可不是如同龍遊大海,虎躍深山麼?” 大家正在說話,忽然聽見打門聲。
可是站在二門外的老黃狗和小狗隻叫了一聲就停止了,親熱地搖着尾巴,向大門跑去迎接。
香蘭的臉上微露笑容,對八歲的女兒說: “招弟,快去開門,你叔回來啦。
” 看見果然是德耀回來,大家的心中都放下一塊石頭。
霍婆子是個急性人,忙問: “德耀,你怎麼回來了?你沒有遇見李闖王的人馬?” “遇見了,遇見了。
”德耀一面說,一面擦着臉上的汗,就臉朝裡在門檻上坐了下來。
“他們沒有把你擄去?” “沒有。
這李闖王的人馬倒真是仁義。
我剛從閻李寨背了一袋糧食往回走,闖王的騎兵就來了,把我和别的幾個背糧食的人都攔住,問我們是哪裡人,為什麼來背糧食。
我們都吓慌了,隻好跪下去說實話。
說我們都是好老百姓,不是我們自己要來背糧,是衙門裡逼着各家出壯了,非來不可。
他們又問,來人多不多?我們說,來人很多,有的已經走了,有的還沒到,别的我不清楚,單單我們這一起就有十幾個人。
闖王的人并不打我們,也沒有說要殺我們,隻是說,你們老百姓無罪,都站起來吧。
你們願留下跟我們的可以留下來,不願留的就回城。
不過回城以後,再想出來就不容易了。
要是城裡沒有親人,你們就留下吧。
我們說,我們城裡都有父母親人,不能留下。
他們也不勉強,說:‘那你們走吧,糧食留在這裡。
’我們就逃了回來。
” 一聽說闖王的人馬這麼通情達理,這麼仁義,大家都覺得意外。
張成仁的父親開始在裡間床上聽着,這時下了床,拄着拐杖出來,問道: “德耀呀,你說的這些話可是真的?” “爹,我怎麼會說假話呢?我親身碰見的,确實如此。
” 老頭子說:“别看他們這樣,這叫做假行仁義,收買人心。
等他一占了開封,就會奸擄燒殺,無惡不作。
” 霍婆子說:“稱爺,可不要這麼說。
許多人都知道,李闖王的人馬十分仁義,平買平賣,愛惜百姓,隻是誰也不敢說出來。
那官府的布告上說他們如何殺人放火,如何奸淫婦女,其實都是無稽之言。
不過這事情咱們都不能說,萬一讓官府知道,可就大禍臨頭了。
” 老頭子說:“我不相信李自成會有這樣善良。
再說,他跟羅汝才在一起,那羅汝才可是做了許多壞事。
今年過年後,他們的人馬剛剛退走,城裡官紳到繁塔寺去看羅汝才的老營,找到了他們扔下的衆多婦女。
” 霍婆子說:“羅汝才是羅汝才,李闖王是李闖王,原不是一路上的人。
如今雖然合營,羅汝才奉闖王為主,實際也不是句句聽闖王的話。
聽說闖王對他也隻好睜隻眼,合隻眼。
” 德耀又說:“伯,我親眼看見闖王的人馬,親自和他們說了話,他們既不打人,也不殺人,還放我平安回城,這難道不是千真萬确的事?” 老頭子不再言語,心中有許多疑問,有氣無力地歎了口氣。
霍婆子提醒德耀: “你可不要出去亂說啊。
你年輕嘴快,萬一被别人聽見,可不得了!” 張成仁接口說:“老二,你千萬不要亂說。
見别人隻說流賊如何打人,如何殺人。
關于他們的好話,你一點也不要漏出口來。
” 香蘭也說:“二弟,聽你哥哥的話,不要糊塗。
管他誰好誰壞,咱們當老百姓的,誰坐天下,咱就做誰的順民,少說話為佳。
這年頭,誰說實話該誰倒楣。
” 德耀明白他們說的句句都對,但心裡也還是有許多話想說出來,憋在心裡不舒服。
正在這時,又有人打門,德耀不等小侄女起身,從門檻上一跳而起,跑出去開了大門,随即和王鐵口一起來到上房。
大家一見王鐵口回來,知道他的消息是最真最靈的,就趕快向他打聽。
王鐵口告訴他們,昨晚逃回的那個将軍,名叫楊維城,是在兵潰之後輾轉逃到開封來的。
這一次李自成和羅汝才确實人馬衆多,無法抗拒,所以官軍在水坡集支持了幾天,糧草水源都斷了,左軍先逃,随着全軍隻好各自逃生。
說了這些情形後,王鐵口又對張成仁低聲說:“我把算卦攤子一收拾,又到幾個朋友處打聽了一下,就趕緊回來給你囑咐一句話:開封這次一定要長久被圍,将來不堪設想。
不管如何,趁現在你們要想辦法買一點糧食存起來,能買多少就買多少,縱然救不了大家的命,至少可以多活幾天。
” 王鐵口的話,說得大家心中十分沉重,也十分害怕。
明曉得開封要長期被圍困,一圍困就得餓死人,可是家裡确實沒有錢,怎麼辦?母親望着成仁說: “你出去一趟,先到你民表大伯那裡看看情況,再趕到你姐夫家去,不管怎麼說,他如今正在糧行裡管賬,看能不能先賒欠一點。
我也到你舅家去一趟,看能不能借一點。
咱們總得多少存點糧食,大人就是一天吃頓稀的也不要緊,不能讓小寶餓死。
他是咱張家的一棵獨苗,單傳的一條根。
” 說到這幾句,她的眼淚禁不住滾落下來。
香蘭也流出眼淚。
王鐵口不肯多坐,先告辭走了。
霍婆子安慰了他們幾句,也起身而去。
德耀因為剛才回來時隻同孫師傅打了個招呼,說自己平安無事,并沒有多說話,想着孫師傅一定也有許多話要問他,便也起身往鐵匠鋪去了。
張成仁仍然呆呆地坐着。
小寶偎依在他的膝前,背着《三字經》,聲音琅琅。
他見小寶如此聰明,才滿五歲,《三字經》都快背完了,不禁臉上露出一絲苦笑。
老頭子望望小寶,說道: “但願全家能夠過此大劫,你縱然不能高中,隻要日後小寶書讀得好,長大成人,科舉連捷,也不負我一生心願。
”說完以後,他噙着眼淚,回到自己房裡病床上去了。
張成仁在母親和妻子的催促下,把小寶推開,重新換上汴綢長衫,戴上方巾,出門而去。
母親也梳洗了一下,趕着往親戚家去了。
香蘭拉着孩子,剛剛闩好大門,有一個男人的腳步聲來到門外,叫道: “開門!開門!” 香蘭不敢開,便答道家裡沒有人。
那人聽香蘭這麼回答,知道家裡沒有男人,也就不勉強她開門,說道: “縣衙門傳出曉谕,家家要清查戶口。
你們家裡要是有客人,趕快報名,要是沒有就算了。
” “沒有客人。
”香蘭小聲答道。
那腳步聲“咚、咚”地走了。
香蘭歎口氣,回到内院西屋,想着這日子真不曉得怎麼過。
如今她已經不再希望丈夫在今年鄉試中能夠“名登金榜”,但願一家老少能渡過大劫。
她站在二門外用袖頭揩幹眼睛,免得讓孩子看見了她的淚痕。
晚上二更時候,在開封
可是像這樣情況的,在開封城内不知有多少人!” 張成仁的母親說:“唉!家家戶戶,在劫難逃!” 霍婆子又說道:“我剛才說的那個李大嫂,她娘家住的院子,原來宋獻策也在那裡住過。
沒想到宋矮子在江湖上混了半生,一旦時來運轉,突然發迹。
他前年冬天悄悄到了闖王那裡,拜為軍師,紅得發紫。
哼,如今他那些江湖上朋友,在人前罵他從了賊,在背後誰不羨慕他一朝得志,呼風喚雨!” 成仁的父親歎息說:“往年他在相國寺開卦鋪的時候,我也見過他,隻覺得此人不俗,卻沒想到他竟會呼風喚雨。
” 霍婆子笑着說:“大哥,我說的呼風喚雨是比方話。
你說,如今宋獻策可不是如同龍遊大海,虎躍深山麼?” 大家正在說話,忽然聽見打門聲。
可是站在二門外的老黃狗和小狗隻叫了一聲就停止了,親熱地搖着尾巴,向大門跑去迎接。
香蘭的臉上微露笑容,對八歲的女兒說: “招弟,快去開門,你叔回來啦。
” 看見果然是德耀回來,大家的心中都放下一塊石頭。
霍婆子是個急性人,忙問: “德耀,你怎麼回來了?你沒有遇見李闖王的人馬?” “遇見了,遇見了。
”德耀一面說,一面擦着臉上的汗,就臉朝裡在門檻上坐了下來。
“他們沒有把你擄去?” “沒有。
這李闖王的人馬倒真是仁義。
我剛從閻李寨背了一袋糧食往回走,闖王的騎兵就來了,把我和别的幾個背糧食的人都攔住,問我們是哪裡人,為什麼來背糧食。
我們都吓慌了,隻好跪下去說實話。
說我們都是好老百姓,不是我們自己要來背糧,是衙門裡逼着各家出壯了,非來不可。
他們又問,來人多不多?我們說,來人很多,有的已經走了,有的還沒到,别的我不清楚,單單我們這一起就有十幾個人。
闖王的人并不打我們,也沒有說要殺我們,隻是說,你們老百姓無罪,都站起來吧。
你們願留下跟我們的可以留下來,不願留的就回城。
不過回城以後,再想出來就不容易了。
要是城裡沒有親人,你們就留下吧。
我們說,我們城裡都有父母親人,不能留下。
他們也不勉強,說:‘那你們走吧,糧食留在這裡。
’我們就逃了回來。
” 一聽說闖王的人馬這麼通情達理,這麼仁義,大家都覺得意外。
張成仁的父親開始在裡間床上聽着,這時下了床,拄着拐杖出來,問道: “德耀呀,你說的這些話可是真的?” “爹,我怎麼會說假話呢?我親身碰見的,确實如此。
” 老頭子說:“别看他們這樣,這叫做假行仁義,收買人心。
等他一占了開封,就會奸擄燒殺,無惡不作。
” 霍婆子說:“稱爺,可不要這麼說。
許多人都知道,李闖王的人馬十分仁義,平買平賣,愛惜百姓,隻是誰也不敢說出來。
那官府的布告上說他們如何殺人放火,如何奸淫婦女,其實都是無稽之言。
不過這事情咱們都不能說,萬一讓官府知道,可就大禍臨頭了。
” 老頭子說:“我不相信李自成會有這樣善良。
再說,他跟羅汝才在一起,那羅汝才可是做了許多壞事。
今年過年後,他們的人馬剛剛退走,城裡官紳到繁塔寺去看羅汝才的老營,找到了他們扔下的衆多婦女。
” 霍婆子說:“羅汝才是羅汝才,李闖王是李闖王,原不是一路上的人。
如今雖然合營,羅汝才奉闖王為主,實際也不是句句聽闖王的話。
聽說闖王對他也隻好睜隻眼,合隻眼。
” 德耀又說:“伯,我親眼看見闖王的人馬,親自和他們說了話,他們既不打人,也不殺人,還放我平安回城,這難道不是千真萬确的事?” 老頭子不再言語,心中有許多疑問,有氣無力地歎了口氣。
霍婆子提醒德耀: “你可不要出去亂說啊。
你年輕嘴快,萬一被别人聽見,可不得了!” 張成仁接口說:“老二,你千萬不要亂說。
見别人隻說流賊如何打人,如何殺人。
關于他們的好話,你一點也不要漏出口來。
” 香蘭也說:“二弟,聽你哥哥的話,不要糊塗。
管他誰好誰壞,咱們當老百姓的,誰坐天下,咱就做誰的順民,少說話為佳。
這年頭,誰說實話該誰倒楣。
” 德耀明白他們說的句句都對,但心裡也還是有許多話想說出來,憋在心裡不舒服。
正在這時,又有人打門,德耀不等小侄女起身,從門檻上一跳而起,跑出去開了大門,随即和王鐵口一起來到上房。
大家一見王鐵口回來,知道他的消息是最真最靈的,就趕快向他打聽。
王鐵口告訴他們,昨晚逃回的那個将軍,名叫楊維城,是在兵潰之後輾轉逃到開封來的。
這一次李自成和羅汝才确實人馬衆多,無法抗拒,所以官軍在水坡集支持了幾天,糧草水源都斷了,左軍先逃,随着全軍隻好各自逃生。
說了這些情形後,王鐵口又對張成仁低聲說:“我把算卦攤子一收拾,又到幾個朋友處打聽了一下,就趕緊回來給你囑咐一句話:開封這次一定要長久被圍,将來不堪設想。
不管如何,趁現在你們要想辦法買一點糧食存起來,能買多少就買多少,縱然救不了大家的命,至少可以多活幾天。
” 王鐵口的話,說得大家心中十分沉重,也十分害怕。
明曉得開封要長期被圍困,一圍困就得餓死人,可是家裡确實沒有錢,怎麼辦?母親望着成仁說: “你出去一趟,先到你民表大伯那裡看看情況,再趕到你姐夫家去,不管怎麼說,他如今正在糧行裡管賬,看能不能先賒欠一點。
我也到你舅家去一趟,看能不能借一點。
咱們總得多少存點糧食,大人就是一天吃頓稀的也不要緊,不能讓小寶餓死。
他是咱張家的一棵獨苗,單傳的一條根。
” 說到這幾句,她的眼淚禁不住滾落下來。
香蘭也流出眼淚。
王鐵口不肯多坐,先告辭走了。
霍婆子安慰了他們幾句,也起身而去。
德耀因為剛才回來時隻同孫師傅打了個招呼,說自己平安無事,并沒有多說話,想着孫師傅一定也有許多話要問他,便也起身往鐵匠鋪去了。
張成仁仍然呆呆地坐着。
小寶偎依在他的膝前,背着《三字經》,聲音琅琅。
他見小寶如此聰明,才滿五歲,《三字經》都快背完了,不禁臉上露出一絲苦笑。
老頭子望望小寶,說道: “但願全家能夠過此大劫,你縱然不能高中,隻要日後小寶書讀得好,長大成人,科舉連捷,也不負我一生心願。
”說完以後,他噙着眼淚,回到自己房裡病床上去了。
張成仁在母親和妻子的催促下,把小寶推開,重新換上汴綢長衫,戴上方巾,出門而去。
母親也梳洗了一下,趕着往親戚家去了。
香蘭拉着孩子,剛剛闩好大門,有一個男人的腳步聲來到門外,叫道: “開門!開門!” 香蘭不敢開,便答道家裡沒有人。
那人聽香蘭這麼回答,知道家裡沒有男人,也就不勉強她開門,說道: “縣衙門傳出曉谕,家家要清查戶口。
你們家裡要是有客人,趕快報名,要是沒有就算了。
” “沒有客人。
”香蘭小聲答道。
那腳步聲“咚、咚”地走了。
香蘭歎口氣,回到内院西屋,想着這日子真不曉得怎麼過。
如今她已經不再希望丈夫在今年鄉試中能夠“名登金榜”,但願一家老少能渡過大劫。
她站在二門外用袖頭揩幹眼睛,免得讓孩子看見了她的淚痕。
晚上二更時候,在開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