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關燈
水上遊,地位重要。

     李自成聽了李岩的話心中十分高興,但是他謙遜地說:“我這是俗話常說的‘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随即他不禁哈哈大笑,接着又說:“左良玉雖然敗在我們手裡,卻不是泛泛之輩。

    論形勢,一百個信陽抵不上一個襄陽。

    襄陽,在軍事上十分重要!” 宋獻策乘機說:“大元帥說得極是。

    因襄陽是一個極其重要地方,所以劉表是荊州牧,不駐節荊州而駐節襄陽,以與中原抗衡;建安①末年,關公據襄陽,攻樊城,‘威震華夏’②,曹操打算從許昌遷都于邺③以避其鋒;西晉初,羊枯、杜預相繼經營襄陽,成為滅亡東吳的根本。

    東晉偏安東南,以重兵守荊襄,以求伺機北伐中原。

    庾亮、庾翼④都重視經營襄陽,功雖未就,卻為桓溫⑤奠定了北伐基礎。

    荷秦與東晉相争,均以襄陽之得失為重。

    南宋初年,李綱銳意恢複,勸宋高宗駕幸襄陽。

    嶽武穆北伐中原,是從襄陽出師。

    蒙古與南宋交戰,起初也是争奪襄陽。

    剛才大元帥說一百個信陽抵不上一個襄陽,此言極是。

    ” ①建安--漢獻帝年号。

     ②威震華夏--這是《三國志-關羽傳》中的話。

    華夏指曹操所控制的廣大中原地區。

     ③邺--今河北臨漳附近。

     ④庾亮、庾翼--他們是兄弟,東晉明帝的妻舅,都曾掌握兵權,有恢複中原之志。

     ⑤桓溫--東晉時人,曾率師西征北伐,對東晉恢複事業做出重大貢獻。

    永和十年(公元354年)春,桓溫北伐符秦,就是經襄陽兩路出兵。

     李自成一邊聽一邊不斷點頭,深佩宋獻策熟悉前代戰争往事,對古人用兵方略了若指掌。

    等獻策說完以後,他向李岩問道: “林泉莫非建議我派兵去占據襄陽麼?” 李岩趕快說:“是,是。

    岩正是為此事來見大元帥,機不可失。

    ” 自成說:“請你詳細談談。

    ” 李岩恭敬地陳說了他的建議,就是請闖王趁朱仙鎮大捷餘威,派出一支人馬,對左良玉窮追不放,不等他在襄陽立腳,将襄陽奪到手中。

    占了襄陽,即可囊括①宛葉,連接豫楚。

    襄陽所屬州縣不像河南殘破,應立即設官守土,撫循②百姓,恢複農桑。

    将襄、鄧、宛、葉連成一片,立定根基,即可由葉縣北進河洛,由鄧州人武關,奪取關中。

    他侃侃而談,使李自成聽得人神,不覺點頭說好,随即問道: ①囊括--包羅在内。

     ②撫循--撫慰。

     “需要多少兵力?” 李岩說:“單說追趕左良玉,占據襄陽、樊城,有兩萬人足矣。

    但必須再占周圍各縣,襄陽方不孤立,方能招集流亡,安撫百姓,耕戰兼顧。

    看來還得兩萬人方可敷用。

    ” 李自成的心中頓然感到困難,但是他的猶豫并沒有流露于外,又向軍師問道: “你看,倘若依照林泉的主意做,諸位大将中誰能勝任?” 獻策說:“補之如何?” 自成輕輕搖頭說:“圍攻開封事大,少不了他啊。

    ” “玉峰如何?” “召集流亡,親率農桑,安撫降将,以德服人,是其所長。

    身處複雜之地,與敵人既要鬥智,又要鬥勇,恩威并重,寬猛兼施,他在這些方面就顯得不足了。

    ” 大帳中片刻沉默。

    關于派什麼人率兵追趕左良玉和坐鎮襄陽,宋獻策和李岩都有想法,但是誰都不肯貿然說出,等候李自成自己決定。

    過了一陣,李自成對此事更加猶豫,淡然一笑,說: “且吃晚飯。

    此事……甘我們今夜再仔細斟酌。

    ” 夜間,李自成為着聽取軍事禀報和決定一些重要問題,不斷地同手下的文武要員談話,有時是單獨密談,有時是幾個人一起商量,一直忙碌到三更以後,所以就留宿于議事的大軍帳中。

    軍師宋獻策因為要按照他的意思重新部署圍城軍事,在晚飯後不久就離開老營走了。

     約摸将近五更時候,他派人去将牛金星叫醒,請來密談。

    牛金星趕快披衣下床,頗覺詫異。

    他想,晚飯後曾經同劉宗敏幾位重要将領議論圍攻開封的事以及應如何對付曹操,在大帳中坐了很久,有什麼緊急事又将他從床上叫醒?他在詫異之中,又有榮幸之感。

    像這樣“君臣際遇”,深荷倚信,每遇大事,随時咨詢,曠代少有。

    他早已看定:隻要闖王得了天下,新朝宰相高位,非他莫屬。

    他于是屏退從人,隻用一個親信家奴打着燈籠,腳步輕快地往大元帥的大帳走去。

     李自成笑着試他:“啟東,你猜有什麼事将你叫醒。

    ” 金星回答說:“自然是為着軍國大計,大元有所垂詢。

    ” 闖王又說:“你也精通風角六壬,為什麼不清我是請你來蔔一蔔何日破城?” 金星笑着回答:“決非問蔔的事。

    金星深知麾下是開基創業之主,惟唐太宗可以相比,賢于漢文帝遠矣。

    ” 自成問道:“漢文帝如何?” “漢文帝雖也是有名君主,然非創業之主,僅能守成而已。

    他遇到一個賈誼,竟不能用,故後人①有詩歎日:‘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 ①後人--指唐代詩人李商隐。

    下邊詩句是李商隐《賈生》一詩中的名句。

    賈生即賈誼。

     李自成哈哈大笑,頻頻點頭。

    然後,他将晚飯前李岩的建議對金星說了一遍,問他有何看法。

    牛金星問道: “軍師之意如何?” 自成說:“獻策也認為襄陽十分重要。

    ” “麾下如何決定?” “尚未決定。

    我對他們說,讓我在夜裡仔細斟酌,再做決定。

    ” “大元帥覺得是否可行?” 李自成遲疑地說:“眼下分不出數萬人馬,也沒有适當大将可派。

    ” 牛金星說:“麾下所顧慮者甚是。

    目前需要全力将開封合圍,還要準備應付朝廷從陝西、山西、山東各地調集援汴之師。

    何況,”他将聲音壓得很低,接着說,“曹操極不可靠,時時得防他一手。

    兵分則力弱,乃用兵之大忌。

    倘兵力分散,一部精兵遠在襄陽,一旦有朝廷援兵雲集,或忽有肘腋之變①,将何以應付?” ①肘腋之變--發生在身邊的事變。

     闖王點頭說:“你慮的是,慮的是。

    ” 金星又說:“左良玉原是湖廣總兵,由此發迹,受封為平賊将軍,襄陽如同他的老家。

    左良玉逃回襄陽,好似猛虎歸山。

    他死守襄陽,燒斷浮橋,我軍縱派去兩三萬之衆,未必能一舉将襄陽攻克。

    倘若曠日持久,湖廣援軍四集,如之奈何?” 李自成點頭說:“是呀,不能不想到會有不順利時候。

    王光恩、過天星①等人都駐紮在鄖陽至均州一帶,甘為朝廷鷹犬,同我們已經勢同水火。

    承天也駐有京營人馬。

    兩方面敵兵距襄陽都隻有數日路程,必救襄陽無疑。

    ” ①過天星--惠登相的綽号,歸左良玉指揮。

     金星接着說:“退一步說,左良玉棄襄、樊不守,我軍順利人據襄陽。

    左良玉糾集湖廣諸軍,四面圍困襄陽。

    大元帥正有事于開封,欲救襄陽則鞭長莫及,不救則孤守襄陽之師不能自存。

    林泉說将宛、葉、唐、鄧與襄陽連成一片,襄陽即不緻孤立。

    可是,那又得從開封城下分去兩三萬兵力。

    每一州、縣,隻派官,不派兵,則不惟政令不行,官也不保。

    郊縣之事①,可為前車之鑒。

    麾下可曾思之?” ①郏縣之事--崇祯十四年春,李自成破洛陽、汝州之後,派楊赤心郏縣,但不派兵。

    不久楊被地方反動勢力殺死。

     李自成點點頭,等待金星說完。

     牛金星接着說:“況且,去坐鎮襄陽的将才難選。

    久随大元帥的心腹大将雖然不少,但一則正有事于圍攻開封,二則多非文武全才。

    他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