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關燈
的時候,他身邊人馬已經很少,我不會放過他的。

    ” 闖王點點頭,揮一下手,說:“事不宜遲,快走!” 将近中午的時候,左軍人馬又奔跑了三十裡路,從後半夜算起,到現在已跑了七八十裡,步兵早已十分疲倦,隻是由于都想逃命,才勉強鼓着勁,繼續趕路。

    原來部伍十分整齊,現在開始顯得亂了。

    所好的是,前路沒有攔阻,沒有遇見埋伏。

    現在他們已經發現,在李自成的騎兵後面,還有很多步兵跟随着,但步兵同他們相距很遠,大約在十裡以外。

    跟他們接近的隻有那二萬左右的騎兵,仍然像早晨一樣,不緊不慢地跟着,偶爾有小股騎兵靠得較近,左軍一迎上去,對方立刻就退走了。

     又走了一段路,左良玉在馬上望見前面三四裡路外有一個較大的市鎮,炊煙缭繞,似聞牛、羊、雞、犬之聲,後來又聽到一頭驢子的叫聲。

    看來老百姓并不知道他從這裡逃走,所以仍然像往日一樣,留在市鎮裡面。

    這情況使他十分高興:既然這個相當大的市鎮安堵如常,雞犬不驚,可見并沒有李自成的人馬在這裡攔截;倘若有“賊兵”在此,老百姓早就逃空了,不會聽見這些家畜家禽的叫聲,如同平時一般。

    他在心中笑道: “人們都說李瞎子善于用兵,且有宋獻策等為之謀劃,今天看來,真是吹得過火。

    他們竟然沒有料到我會向許昌退走,不知道在這裡阻攔,真是疏忽可笑。

    ” 剛剛在心中說了這話,他看見前隊人馬忽然停住,而後面人馬仍在繼續向前走,道路擁塞起來,部伍混亂了。

    他厲聲喝問: “前軍為何不進?” 一個偏将從前面策馬奔來,向他禀報:“前面有一條深溝,寬約八尺,深約七尺,挖起來的土堆在西岸,使壕溝更難越過;順大路蜿蜒不絕,不知究竟多長。

    對岸樹了一塊木牌,上面寫着一行大字,看來我們是中計了。

    ” 左良玉大吃一驚,問道:“那木牌上寫的什麼字?” 偏将驚駭地說:“那木牌上寫的是:‘左營潰于此地,降者不殺!’” 左良玉才知道果然中計,不禁心驚肉跳。

    但是他故作鎮靜,罵了一句: “瞎賊妄想!老子會全師退到襄陽!” 這句話剛剛罵出,又一個将領騎馬奔來,從懷中取出一張紙遞給左良玉:“大帥,請看。

    ” 左良玉打開那張紙,認得上面寫的四行字是: 奉告昆山将軍, 君乃釜底遊魂; 速速率衆投降, 免遭兵潰成擒。

     “從哪兒撕來的?”左良玉大聲問。

     “在壕溝這邊一棵樹上撕下來的。

    ” “從左邊繞道!” 左良玉擔心敵人從右邊包圍上來,認為左邊比較安全。

    可是剛才跑來的那個将領說: “不行,大人。

    你瞧,左邊數裡之外,賊兵旗幟甚多……” 剛說到這裡,一直跟在後面的二萬名追兵陡然擂起戰鼓,殺聲震天。

    左良玉立即命令後軍拼死應戰,不得後退一步;又命令前軍: “填壕!立刻在壕溝上填出一條道路!” 他自己策馬向前,督率将上填壕,但缺乏工具,不可能很快地填出一條路來。

    最前面的步兵沒有辦法,隻好向左右散開,打算尋找淺處過去。

    可是數裡之内,幾乎沒有淺的地方,最淺處也有五六尺深。

    左軍一看這個情況,更加大亂,互相擁擠。

    前面的人先跳進壕溝,還沒爬上對岸,後面的人又繼續往裡跳,一時溝裡跳滿了人。

    左良玉的中軍騎兵,看到這種情形,沒有辦法,隻好也策馬過壕。

    馬蹄踏在下面步兵身上,引起一片更大的混亂,一片驚人的慘叫。

     等左良玉來到溝邊,壕溝裡已經填滿了死傷的步兵,有些騎兵跳下去後也落下馬來受了傷。

    左良玉再也顧不了他的人馬,吩咐左右的親兵親将說:“立刻過壕……” 說了以後,他就狠狠地在馬上加了兩鞭,馬跳起來,但因為将士擁擠,沒有跳過對岸,落在壕裡,馬腹碰上下邊的刀槍。

    他的親兵親将拼死來救他,有的先過去了的人也在那邊拉他上岸。

    但是他的戰馬已經受傷,行動不得。

    一名親将趕快把自己的馬換給他,讓他騎上。

    等他和親兵親将上了岸,後面的人馬也開始潮湧而來,你推我擠,拼死争路。

     左良玉勉強把上岸來的人馬整頓一下,正待向西南沖去,忽然從前面沖來幾千義軍的騎兵和步兵,攔住他們截殺。

    義軍的旗幟上出現一個“田”字。

    左良玉罵了一句: “他媽的,田見秀原來在這裡等着!” 左良玉明白别無辦法,下令人馬向田見秀的陣勢猛沖,不許退縮。

    可是田見秀的人馬并不同他死拼,隻是不斷地接仗,打了以後就稍微退一段路,然後接住再打,目的是使左良玉的人馬不斷潰散。

     這時在壕溝東邊,義軍的一萬多騎兵攻得很猛,使左良玉的後隊很難支持。

    左良玉看見後面亂得很兇,而日見秀的人馬并不很多,便一面抵抗日見秀,一面準備派已經過了壕溝的部分人馬去回救後軍。

    他還嚴令後軍大小将領必須拼死抵敵,不準驚慌亂逃。

    後軍人馬得到這條命令,又知道馬上有人回來救援,果然不敢逃走。

    可是正在此時,左營将士忽然發現義軍方面出現了闖王的大旗,還看見李闖王騎着烏龍駒馳向戰場。

    雖然跟随闖王大旗馳來的隻有三千騎兵,但是官軍本來已在苦苦支撐,忽見義軍又增添了人馬,而且闖王親自來了,精神頓時崩潰,再也不能抵抗,如同山崩似的,丢掉旗幟,各自逃命。

    壕溝早已填滿半溝死傷的人馬,活着的尚在掙紮,這時後隊的步兵和騎兵又往裡跳,又一次互相踐踏、互相擁擠、互相砍殺。

    沒有逃過壕溝的,在一場混戰中有的被俘,有的自己跪下投降,有的被殺死在曠野上,有的落荒而逃。

     知道闖王本人來到戰場,左良玉非常驚慌。

    他左右盡管已有五六千人馬集結在一起,但已經沒力量控制敗局。

    他的兒子左夢庚和一些将領勸他趕快走。

    他顧不得後邊部隊的生死,率領這幾千人馬殺開一條血路,繼續往西南沖去。

     闖王的騎兵正在溝東邊到處追殺潰逃的左軍,後面的步兵也趕上來了。

    他們全力消滅了未能逃走的大部分左軍,但對左良玉本人卻沒有追趕。

    追随在左良玉身邊的雖然隻有幾千人,連同後來跟上來的逃兵也不過一萬幾千人,人饑馬乏,盔甲不全,十分狼狽,但在逃跑的過程中卻是一股決死拼命的力量。

    田見秀不斷地追殺、攔截,都無法阻擋這一股潰逃的激流。

    後來田見秀接到了闖王的命令,便不再窮追左良玉,把人馬帶回,一起搜剿在原野逃散的官兵。

    一個小将問道: “田爺,為何不追趕啦?難道白白地讓老左從我們手裡逃掉?” 田見秀笑一笑,說:“咱們搜剿散兵吧。

    闖王自有布置,你怕他左良玉能夠插翅飛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