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這在河南被稱為大路溝。
眼前的這條大路溝經義軍稍加改造,兩岸格外陡峭。
左營的騎兵沖到這裡,不能前進,正在徘徊,突然寨上火器、弓弩齊發,頓時死傷了不少官軍。
那個參将并不驚慌,迅速地觀察了一下地形,立刻發現右面不遠處有一段大路溝很淺,他便将人馬往右面帶去,打算從那裡攻進營寨。
這時奉命在寨中睡覺休息的義軍早已被殺聲驚醒起來。
為首的兩個義軍将領都姓白,一個是白旺,一個是白鷗鶴。
他們早已注視着這支企圖劫寨的官軍,剛剛看見官軍沖到大路溝邊,便發射了一陣火器、弓弩。
現在看見官軍又從右邊繞過來,白旺和白鳴鶴商量了一下,便各率五百騎兵分兩路出寨迎敵。
由于義軍來勢很猛,官軍禁不住紛紛後退。
大約退了一裡多路,那個參将發現義軍人馬并不多,而且沒有後續人馬,立即撥轉馬頭,揮軍再戰,擋住了兩支義軍的攻勢。
正當雙方殺得難解難分的時候,在嶽王廟開會的義軍大将們也都聽到了殺聲。
袁宗第聽出殺聲來自他的營寨,情知是左良玉派人劫營,立刻一躍而起,率着自己的親兵飛馳而去。
李自成擔心袁宗第吃虧,便忽地站起來,要自率标營親軍前去救援。
劉宗敏也馬上站起來,勸阻道: “今日與往日不同。
往日我們兵将很少,每遇打仗,你不顧危險,身先士卒。
今日我們兵多将廣,何用你大元帥親自出戰?我去!”說罷,邁開大步就要出去。
宋獻策起來攔住,說:“大元帥不能去,劉爺也不必去,這事用不着你們親自出馬。
我看左良玉決不是傾巢而出,僅僅是想奪取炮台,占點便宜罷了。
派任何一位将軍去都可以。
” 闖王覺得有道理,便對劉芳亮說:“明遠,你替我走一趟吧,率領一千騎兵前去馳援,要是有困難,這裡再派人馬支援。
” 等到劉芳亮趕到炮台附近,左良玉已經收兵了。
左良玉本來是想乘營寨空虛,奇襲得手,并不想大打,後來看見袁宗第率人馬趕來,他知道時機已經過去,不願繼續座戰,便趕緊鳴鑼收兵。
袁宗第和張鼐趕快督率生力軍,将大炮運上炮台,将炮台加固,又将沒有挖完的壕溝全部挖好,防守的事情也布置得十分周密。
從下午開始,這尊大炮便不斷地朝着左營打炮,有的炮彈剛好落在中軍營,也有的炮彈穿過中軍營落到更南邊的營寨中,炸傷了不少人馬,這給左營造成很大的威脅,人人驚慌不安,許多人躲到壕溝裡面。
炮火最猛烈時,連左良玉也不敢留在大帳。
他故作沉着,緩步躲到壕溝。
直到天黑時,炮聲才漸漸稀疏。
由于左良玉的營盤成為義軍的炮火的主要目标,左良玉又親自督戰去搶奪炮台,左營三天來所受的猜疑登時減少,對左良玉的謠言也平息了。
然而這種變化已經挽救不了官軍的敗局。
從崇祯十三年冬天開始,李自成的部隊開始注意火器的重要。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張鼐的火器營成了一支進攻官軍的可怕力量。
目前,炮台準備就緒,很快就要對官軍猛烈進攻。
二十二日晚上丁啟睿又召集緊急會議,研究作戰方略。
大家都沒有主意。
楊文嶽仍然主張進攻。
他心裡想:進攻縱然失敗,也不過是潰亂,比不進攻而自潰總要好得多,至少朝廷不會治罪。
但别的人都不同意,所以會議還是毫無結果。
最後,丁啟睿苦笑了一下,說: “明天再議吧。
” 到了半夜,左良玉通知他麾下所有參将以上的将領到他的大帳中聽令,并命令他們嚴守機密,對于來大帳聽令的事,不許使别人知道。
将領們陸續到來,他們看見大帳外戒備森嚴,左良玉的标營親軍已經站好隊伍,牽着馬等待出發。
大家心裡忐忑不安,不知道将下什麼軍令。
有一個将領輕輕地問他的同事: “是不是我軍要獨自殺開一條血路直趨開封城下?” 對方輕輕答道:“也許是,馬上就會知道了。
” 所有來到的人都匆匆地走進大帳去了。
外面一片寂靜,人馬無聲,隻有繁星和下弦月綴在天上,照得地下人影幢幢。
在對面義軍營中還閃着火光。
所有站在大帳外面的騎兵和步兵都把心提得很高,不知道馬上如何出戰。
趁着衆将來到之前,左良玉從後邊走出大帳,獨自來到一個小土堆上,向對面敵營-望。
一群親随兵将都站在土堆附近,大約在兩丈以外,不奉呼喚不敢走到他的身邊。
大家肅靜無聲,連輕微的咳嗽聲也不敢發出。
每遇左良玉心情不佳或将要做出重大決策時,他最讨厭左右人打亂他的安靜,日久成了習慣。
今夜,他要決定的事情實在關系重大,也許算得是他一生中最大膽的一次決定。
像今夜這樣的決定,在賀人龍、李國奇、鄭嘉棟等大将都較容易,然而他和賀人龍等大将不同。
他在全國将領中聲望較高,兵力較強,目前人馬在十萬以上,他自己受封為平賊将軍,麾下有總兵和副将職銜的将領成群,榮譽和權勢遠超出一般鎮帥之上。
十幾年來,他很少打敗仗。
尤其自從崇祯十二年在羅猴山受過一次挫折之後,他每遇戰事總是小心籌劃,大膽進攻,獨當一面,不願受擔任督師或總督的文臣節制,朝廷上都罵他驕橫跋扈,然而他總是處在勝利之中,不斷地建立功勳。
特别是對張獻忠作戰,他幾乎是每戰必勝。
所以榮譽和權勢都使他對今夜要做的決定大為苦惱。
前天他就在思慮着這一挽救全軍的辦法,臨到行動關頭,他卻不能不躊躇了。
他繼續站在土堆上,在星光月色下默默思忖,下不了最後決心。
突然,他看見就在昨天他想奪占的那座炮台左右,又出現了兩座黑影,使他頓吃一驚。
他推測:這必是對方在天黑以後趕築起來的兩座炮台,大約不到天明,三座炮台上的大炮就會一齊向他營中打炮。
他憤憤地罵了一句:“李瞎子要專打我了!”頓時下了決心,不再猶豫。
當他回到帳中時,将領們已經來齊。
大家見他進帳時神色嚴峻,嘴唇緊閉,知道戰事臨到了決定關頭。
但是都猜不透他如何決定,有人猜想他可能按照幾天前的主意,下令向敵人全力進攻,奪取正北的炮台和營寨,直趨開封近郊,背城紮營,以求立于不敗之地。
有人知道向闖營進攻不易,胡亂作些别的猜測。
等他坐下以後,大家的眼光都集中在他的臉上。
整個大帳中靜悄悄的,氣氛緊張。
倘若此時有一枚繡花針落在地上,大概也會被人聽見了铿然聲音。
左良玉先向按官職高卑分兩行肅立的衆将官掃了一眼,輕聲問道: “如今這局勢,你們都清楚。
你們看,這個仗,應該如何打才能夠使我們全軍不至于潰敗?” 衆将領相顧無言。
從正東方傳過來三次隆隆炮聲。
左良玉心中明白,這是敵人故意向了啟睿營中打炮,使他不提防正在趕築的專門對付他的
眼前的這條大路溝經義軍稍加改造,兩岸格外陡峭。
左營的騎兵沖到這裡,不能前進,正在徘徊,突然寨上火器、弓弩齊發,頓時死傷了不少官軍。
那個參将并不驚慌,迅速地觀察了一下地形,立刻發現右面不遠處有一段大路溝很淺,他便将人馬往右面帶去,打算從那裡攻進營寨。
這時奉命在寨中睡覺休息的義軍早已被殺聲驚醒起來。
為首的兩個義軍将領都姓白,一個是白旺,一個是白鷗鶴。
他們早已注視着這支企圖劫寨的官軍,剛剛看見官軍沖到大路溝邊,便發射了一陣火器、弓弩。
現在看見官軍又從右邊繞過來,白旺和白鳴鶴商量了一下,便各率五百騎兵分兩路出寨迎敵。
由于義軍來勢很猛,官軍禁不住紛紛後退。
大約退了一裡多路,那個參将發現義軍人馬并不多,而且沒有後續人馬,立即撥轉馬頭,揮軍再戰,擋住了兩支義軍的攻勢。
正當雙方殺得難解難分的時候,在嶽王廟開會的義軍大将們也都聽到了殺聲。
袁宗第聽出殺聲來自他的營寨,情知是左良玉派人劫營,立刻一躍而起,率着自己的親兵飛馳而去。
李自成擔心袁宗第吃虧,便忽地站起來,要自率标營親軍前去救援。
劉宗敏也馬上站起來,勸阻道: “今日與往日不同。
往日我們兵将很少,每遇打仗,你不顧危險,身先士卒。
今日我們兵多将廣,何用你大元帥親自出戰?我去!”說罷,邁開大步就要出去。
宋獻策起來攔住,說:“大元帥不能去,劉爺也不必去,這事用不着你們親自出馬。
我看左良玉決不是傾巢而出,僅僅是想奪取炮台,占點便宜罷了。
派任何一位将軍去都可以。
” 闖王覺得有道理,便對劉芳亮說:“明遠,你替我走一趟吧,率領一千騎兵前去馳援,要是有困難,這裡再派人馬支援。
” 等到劉芳亮趕到炮台附近,左良玉已經收兵了。
左良玉本來是想乘營寨空虛,奇襲得手,并不想大打,後來看見袁宗第率人馬趕來,他知道時機已經過去,不願繼續座戰,便趕緊鳴鑼收兵。
袁宗第和張鼐趕快督率生力軍,将大炮運上炮台,将炮台加固,又将沒有挖完的壕溝全部挖好,防守的事情也布置得十分周密。
從下午開始,這尊大炮便不斷地朝着左營打炮,有的炮彈剛好落在中軍營,也有的炮彈穿過中軍營落到更南邊的營寨中,炸傷了不少人馬,這給左營造成很大的威脅,人人驚慌不安,許多人躲到壕溝裡面。
炮火最猛烈時,連左良玉也不敢留在大帳。
他故作沉着,緩步躲到壕溝。
直到天黑時,炮聲才漸漸稀疏。
由于左良玉的營盤成為義軍的炮火的主要目标,左良玉又親自督戰去搶奪炮台,左營三天來所受的猜疑登時減少,對左良玉的謠言也平息了。
然而這種變化已經挽救不了官軍的敗局。
從崇祯十三年冬天開始,李自成的部隊開始注意火器的重要。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張鼐的火器營成了一支進攻官軍的可怕力量。
目前,炮台準備就緒,很快就要對官軍猛烈進攻。
二十二日晚上丁啟睿又召集緊急會議,研究作戰方略。
大家都沒有主意。
楊文嶽仍然主張進攻。
他心裡想:進攻縱然失敗,也不過是潰亂,比不進攻而自潰總要好得多,至少朝廷不會治罪。
但别的人都不同意,所以會議還是毫無結果。
最後,丁啟睿苦笑了一下,說: “明天再議吧。
” 到了半夜,左良玉通知他麾下所有參将以上的将領到他的大帳中聽令,并命令他們嚴守機密,對于來大帳聽令的事,不許使别人知道。
将領們陸續到來,他們看見大帳外戒備森嚴,左良玉的标營親軍已經站好隊伍,牽着馬等待出發。
大家心裡忐忑不安,不知道将下什麼軍令。
有一個将領輕輕地問他的同事: “是不是我軍要獨自殺開一條血路直趨開封城下?” 對方輕輕答道:“也許是,馬上就會知道了。
” 所有來到的人都匆匆地走進大帳去了。
外面一片寂靜,人馬無聲,隻有繁星和下弦月綴在天上,照得地下人影幢幢。
在對面義軍營中還閃着火光。
所有站在大帳外面的騎兵和步兵都把心提得很高,不知道馬上如何出戰。
趁着衆将來到之前,左良玉從後邊走出大帳,獨自來到一個小土堆上,向對面敵營-望。
一群親随兵将都站在土堆附近,大約在兩丈以外,不奉呼喚不敢走到他的身邊。
大家肅靜無聲,連輕微的咳嗽聲也不敢發出。
每遇左良玉心情不佳或将要做出重大決策時,他最讨厭左右人打亂他的安靜,日久成了習慣。
今夜,他要決定的事情實在關系重大,也許算得是他一生中最大膽的一次決定。
像今夜這樣的決定,在賀人龍、李國奇、鄭嘉棟等大将都較容易,然而他和賀人龍等大将不同。
他在全國将領中聲望較高,兵力較強,目前人馬在十萬以上,他自己受封為平賊将軍,麾下有總兵和副将職銜的将領成群,榮譽和權勢遠超出一般鎮帥之上。
十幾年來,他很少打敗仗。
尤其自從崇祯十二年在羅猴山受過一次挫折之後,他每遇戰事總是小心籌劃,大膽進攻,獨當一面,不願受擔任督師或總督的文臣節制,朝廷上都罵他驕橫跋扈,然而他總是處在勝利之中,不斷地建立功勳。
特别是對張獻忠作戰,他幾乎是每戰必勝。
所以榮譽和權勢都使他對今夜要做的決定大為苦惱。
前天他就在思慮着這一挽救全軍的辦法,臨到行動關頭,他卻不能不躊躇了。
他繼續站在土堆上,在星光月色下默默思忖,下不了最後決心。
突然,他看見就在昨天他想奪占的那座炮台左右,又出現了兩座黑影,使他頓吃一驚。
他推測:這必是對方在天黑以後趕築起來的兩座炮台,大約不到天明,三座炮台上的大炮就會一齊向他營中打炮。
他憤憤地罵了一句:“李瞎子要專打我了!”頓時下了決心,不再猶豫。
當他回到帳中時,将領們已經來齊。
大家見他進帳時神色嚴峻,嘴唇緊閉,知道戰事臨到了決定關頭。
但是都猜不透他如何決定,有人猜想他可能按照幾天前的主意,下令向敵人全力進攻,奪取正北的炮台和營寨,直趨開封近郊,背城紮營,以求立于不敗之地。
有人知道向闖營進攻不易,胡亂作些别的猜測。
等他坐下以後,大家的眼光都集中在他的臉上。
整個大帳中靜悄悄的,氣氛緊張。
倘若此時有一枚繡花針落在地上,大概也會被人聽見了铿然聲音。
左良玉先向按官職高卑分兩行肅立的衆将官掃了一眼,輕聲問道: “如今這局勢,你們都清楚。
你們看,這個仗,應該如何打才能夠使我們全軍不至于潰敗?” 衆将領相顧無言。
從正東方傳過來三次隆隆炮聲。
左良玉心中明白,這是敵人故意向了啟睿營中打炮,使他不提防正在趕築的專門對付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