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關燈
去。

     嶽王廟是一座很大的廟,也稱做嶽武穆廟。

    李自成和羅汝才穿過正院,進人偏院,在要進人廟祝居住的道房時,便聽見劉宗敏洪亮的聲音從上房中傳出來。

    他們在門外停了一下,隻聽劉宗敏吩咐白鳴鶴速去水坡集北邊修好炮台,等待張鼐的火器營。

    又聽他吩咐李過去睡,李過不肯,他就責備說:“補之,你真是不聽話,中了兩處箭傷,還不去睡覺!” 李過說:“再等一下,說不定大元帥馬上就要到了。

    ” 李自成和羅汝才笑着進來。

    自成先吩咐李過快去躺下休息,又簡單地問了問将士們的傷亡情況,然後問道: “官軍的人馬都到了麼?他們是如何部署呀?” 劉宗敏回答說:“現在大約都來到了,往杞縣方面的一支人馬今日上午也會來到。

    昨晚他們先到了兩三萬人,把個朱仙鎮差不多占了七停。

    補之的人馬太少,吃了虧,幸而我們來得快,接着跟官軍殺了起來。

    官軍看我們來勢很猛,又不曉得我們來了多少人馬,就有點慌亂起來。

    另外搖旗這雜種也做了一件好事,帶着兩千騎兵跑到朱仙鎮南面到處放火,官軍看到火起,不知虛實,怕被包圍,就亂了陣腳。

    我們正在一陣好殺,大霧起來了,誰也看不見誰,這仗也就打不下去了。

    ” 闖王又問:“如今官軍的大營紮在哪兒?探明了沒有?” 劉宗敏說:“敵人原想占據朱仙鎮,沒有奪到手,就在水坡集一帶駐紮。

    水坡集就在東南面,離這兒十來裡遠。

    據剛才回來的探子說,他們已經紮好營寨,寨裡寨外縱橫約有二十裡,丁啟睿和楊文嶽駐紮在西邊,左良玉和虎大威駐紮在東邊。

    楊文嶽的兵不多,隻有一萬八九千人,但火器很多,倒是值得小心。

    别的情況現在還不清楚。

    ” “軍師哪兒去了?” “老宋順着賈魯河岸往上遊察看去了。

    ” 他們又談了一會兒,闖王便對曹操說:“汝才,你先休息吧,這兩天你也不曾好好睡覺。

    ” “李哥也請休息吧。

    ” “我帶着雙喜、子宜兩個,再出去看看,馬上就回來。

    ” “李哥,霧氣還沒有消,看也看不了多遠,你可要小心在意。

    ” 闖王笑道:“有霧更好,我可以一直到敵人營壘跟前去看。

    ” 說罷,他們一起走出嶽王廟。

    曹操出朱仙鎮西門,去他自己的營寨中休息。

    闖王帶着吳汝義、雙喜和不到三十個親兵出朱仙鎮寨南門外巡視。

     這時太陽已經升到樹梢以上,大霧稍微消散一些,二十丈以外依稀可見人馬的影子,五六丈以外已能看見人的面孔。

    闖王看了幾處地方,看見一些臨水的高阜都被他的人馬占據,感到滿意。

    又走到一處,看見義軍正在那裡修築炮台,炮台前面掘了壕溝。

    闖王吩咐他們把壕溝再掘深、掘寬一些,便繼續往前巡視,不知不覺已經到了臨近敵營的地方。

    他仍然這裡看看,那裡望望。

    正在觀察,忽然一個親兵大聲驚叫: “有敵人!有敵人!” 所有的寶劍都“刷”地拔出來。

    在他們的前邊不遠,果然有二三百個敵人正向着他們沖來。

     二更以後,駐紮在開封城東的李岩接到闖王軍令,率領着他的人馬,迅速往朱仙鎮趕來。

    距離朱仙鎮約有十幾裡路時,他聽見殺聲炮聲,就自己帶領一千騎兵先行,命李作。

    李俊率領步兵和留下的少數騎兵在後邊跟随。

    僅僅走了幾裡路,大霧起來了,殺聲炮聲也停止了。

    他知道一定是戰争已經停止,但到底是敵人被打出朱仙鎮,還是義軍被打出朱仙鎮,無從知道。

    他繼續飛馬前馳,不敢耽誤,快到朱仙鎮時,他看見了義軍,問了一下,才知道戰事确已暫時停止,官軍被全數趕出了朱仙鎮。

    于是他派一名小校去請示劉宗敏:他們駐紮何處。

    小校很快就回來了,告訴了地點,他就把騎兵帶到指定的地方安營紮寨,并派出一名傳令兵去大路上迎接李作,讓李作直接把人馬帶到這裡來。

    他又布置了如何掘壕和修築炮壘的事。

     把一切都安頓齊備,他才從西門進寨。

    這時間王已同曹操離開嶽王廟一陣了,但李岩不知道闖王進的是北門,還以為闖王沒有到達呢。

    他進人嶽王廟,見了劉宗敏,也看到李過。

    李過正躺在地上呼呼大睡,地上鋪着一層厚厚的麥稭。

    他沒有驚動李過,隻同劉宗敏談了幾句話,知道闖王去水坡集附近察看官軍營壘,他也很想親自去看看,便辭了劉宗敏出來,重新上馬,帶着一批親兵,馳出朱仙鎮的南門。

     這時闖王一行正在同驟然遇到的二三百敵人短兵苦戰。

    由于當他們發現敵騎時,已經相距甚近,箭不及發,隻好拔出寶劍迎敵。

    闖王十分鎮定,他熟練地揮舞着花馬劍,勇不可當。

    雙喜、吳汝義和親兵們緊緊地跟在他周圍,拼死奮戰,使敵人近不得身。

    但敵人倚仗人多,雖然死傷了幾個,仍然蜂擁上前。

    他們并不知道被圍的是闖王本人,而隻是想奪取這一小隊義軍的戰馬。

     帶隊的敵将年紀很輕,穿着鐵甲,帶着鋼盔,十分勇猛。

    他看出闖王是這一小隊義軍的頭頭,便挺槍躍馬直向闖王沖去,槍尖在曉霧中閃着銀光。

    快沖到闖王面前時,隻聽他大叫一聲,突然中箭倒地。

    官軍沒有了首領,無心戀戰,一哄而逃。

     闖王正奇怪箭從何來,李岩已騎馬奔到他的身邊。

    闖王尚未說話,李岩先說道: “請大元帥後退休息,我來追趕。

    ” 說罷,将馬猛抽一鞭,就朝着官軍退走的方向追了上去。

    他的親兵緊緊地跟着他。

    闖王也把花馬劍一揮,同雙喜、吳汝義帶着親兵們追殺前去。

    殺了一陣,敵人撇下了一些屍體,在乳白色的殘霧中逃得無影無蹤。

    當收兵回來時,闖王在馬上對李岩說: “你來得正好,再晚一步,我說不定會吃他們的虧。

    這裡霧太大,他們又是冷不防來到身邊,竟被他們包圍。

    ” 李岩笑道:“大元帥福大命大,這幾百官軍,即便我不來,也不會傷着麾下。

    潼關南原突圍時,那麼多官軍,層層包圍,麾下還不是安然脫險了麼?” 李自成說:“不管怎麼說,你今天對我出了大力,救我于危急之中,将來如得天下,此功斷不會忘。

    ” 他們随便談着,沿着賈魯河岸向西一路走去,察看地勢。

    這裡到處都是義軍,有的正在搶築營壘,有的坐在地上休息,也有的正在向水坡集那面-望。

    闖王又想親自去水坡集附近多看一看,李岩勸他說: “請大元帥不必再去了。

    這些都是一般将領之事,不必由大元帥親自去看。

    大元帥多年來每臨戰場,總是身先士卒,躬犯白刃,自古少有。

    大元帥奉天倡義,吊民伐罪,将建湯、武之業,如此輕冒風險,深違将士之心。

    第一次進攻開封時,正因為大元帥親自到城下觀看,離城太近,才中了一箭。

    今日又是親臨前敵,不期與大股敵人遭遇。

    這樣的事情今後應以避免為上。

    古人說:‘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這話在我們身上當然不能合用,因為打仗麼,總得冒幾分風險。

    可是大元帥既是全軍統帥,又是救世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