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關燈
同枕共被,在枕上無話不談,你竟然到如今還不明白我這個人!”吃了一口炒肉片,喝下去一口酒,他接着說:“我是忠心耿耿擁戴闖王,随闖王建功立業。

    可恨的是,我的部下竟然有人跟我不是一樣想法,還想過草寇生活,酒後有怨言,對闖王大大不敬。

    闖王斬了老王是應該的,不斬幾個人不能夠壓住邪氣。

    闖王今日一動怒,我的事兒就好辦了。

    從明日起,我要通令全營:凡敢對大元帥和老府口出怨言的,輕則責打,重則砍頭,決不姑息!哼,我不信有誰的野性子我馴不熟!” 慧梅看見丈夫對闖王一片忠心,十分感動,湧出淚花,在心裡說:“唉,不枉我嫁給了他!”她用筷子夾了一段焦炸八塊的雞大腿沾了點椒麻鹽,送到丈夫面前的醋水碟裡,微帶哽咽說: “你倘若肯這樣,闖王一定會高興的。

    ” 夫妻倆邊談邊吃,感情十分融洽。

    慧梅頻頻替丈夫敬酒,暗中抱歉過去自己不該對丈夫冷冷淡淡。

    袁時中吃了一陣酒後,看出來慧梅确實十分愛他,随即從懷中掏出來劉玉尺拟的文稿,遞到慧梅面前說: “你在闖王老營讀過書,識文斷字。

    請你看看這篇稿子行不行。

    ” 慧梅不知是什麼稿子,不免感到奇怪。

    接在手中,從頭到尾念了一遍,不禁叫道: “我的天,這唱詞兒編得真好!是你編的?” “是我命劉軍師起的稿子,我又幫他推敲推敲。

    你看行麼?” 慧梅心中十分贊賞,但是她沒有說話,隻是臉上挂着快活而激動的微笑,用光彩照人的眼睛看着他,輕輕地點了點頭,首飾上的小銀鈴随着點頭發出十分悅耳微響。

    這笑容,這眼神,這熱烈而含蓄的點頭不語,隻有作一個年輕妻子獨對着心愛的丈夫時才有。

    當她不自持地注視着丈夫的眼睛時,她想着明天上午,她一定要去看高夫人,将時中的這一片忠心說給她聽。

     袁時中将凳子移到妻子身邊,問道:“你看,有什麼地方寫得不夠?那些寫闖王的出身和行事的地方有沒有寫得不對的?” 慧梅重新細看稿子,同時用肩膀抗他一下,暗中推開從背後摟在她的腰中的一隻手,悄聲說:“帳外有人!”當那隻強壯的胳膊和大手從她的腰間縮走後,她又說:“你快吃酒吧,再不吃就冷了。

    ” 袁時中問道:“有沒有要修改的地方?” 慧梅笑望着丈夫,輕輕搖頭,将稿子還給他。

    雖然她知道稿子中提到的有些事并不實在,但是她沒有說話。

    例如:稿子裡寫闖王生下時有紅光照屋,她從來沒有聽說。

    關于闖王的母親夢見穿黃衣人進屋,驚醒後生下闖王,她知道原來軍中隻說闖王的父親到米脂縣一座也叫做華山的小山上廟中求子,生下闖王,所以闖王的乳名叫華來兒,訛成黃來兒,又附會成黃衣人進屋生闖王。

    近一年多來,軍中隻說黃衣人人屋生闖王的故事,禱小華山求子的事兒少人提了。

    關于荥陽大會的事兒,也是捕風捉影的話。

    她從前隻聽說衆多義軍首領在荥陽會商過軍事,但是并不是義軍被官軍包圍,當時官軍分散數省,調集不起來,所傳闖王在會議中說的話全是虛的,到高闖王死後,李闖王興起,闖營中才漸漸傳開了荥陽大會的故事,說得有鼻子有眼睛的。

    慧梅正像老府的衆多将士一樣,十分愛戴闖王,忠于闖王,巴不得闖王早坐江山,所以凡是頌揚闖王的傳說都不辟謠,反而熱心傳播,久而久之,連他們自己也相信了。

    她現在對袁時中拿給她看的稿子,隻關心頌揚得是否到家①,其他全不在意。

    她多情地望着丈夫,贊歎說: ①到家--達到相當飽滿的程度。

     “這稿子寫得真好!” 袁時中說:“隻要你說不錯,我明日一早就去找牛先生和宋軍師,請他們二位過目。

    倘若他們二位也認可,我就下令咱們小袁營中的刻字匠火速刻版。

    ” 慧梅問:“要印出來張貼麼?” 時中回答:“何止張貼!我要下令小袁營三萬将士每日念三遍,都能背得滾瓜爛熟,牢記不忘,不許忘記一個字兒。

    我要小袁營全體将士從今往後,心中隻有一個人,就是闖王;心中隻有一件事,就是保闖王打天下。

    ” 慧梅呆呆地凝視丈夫,眼睛裡又一次湧出來激動的淚花,在心裡歎息說:“我的天,他是多麼好啊!”她很想站起來撲進丈夫的懷裡,同他摟抱一起,親他的臉,親他的濃眉,親他的手,也讓丈夫盡情地摟她,親她。

    然而自幼到大所受的禮教熏陶,使她隻能靜靜地坐着,一動不動。

    随即她更加後悔過去的那些日子不該對丈夫那樣冷淡,不禁滾下了兩珠熱淚。

     袁時中看見劉玉尺的妙計已經在慧梅的身上成功,心中十分高興,又加慧梅的美貌、溫柔、善良,處處使他醉心和動情。

    近兩三年他同劉玉尺等讀書人天天談話,也懂得了“妩媚”一詞的意思。

    他開始發現他的妻子過去在他的面前隻有莊重和矜持,而今晚是莊重裡帶着妩媚,這後者簡直有不可抗拒的魁力,使他不能自持。

    他在心裡說:“我臨脫離闖營時,非把她活着帶走不可!” 帳簾外輕咳一聲,呂二嬸及時地笑眯眯地進來,問道:“酒還用麼?時光不早,姑爺忙了一整天,該安歇了。

    ” 袁時中巴不得趕快就寝,說道:“快把酒菜拿走吧,我明日一早還有事哩。

    ” 慧梅幫助呂二嬸收拾杯盤,忽然想起來張鼐,心中微覺惘然。

    但是她随即想着她往日同張鼐之間僅僅是心中互相有意,見面時并沒有吐過一句越禮的話,那情意原是冰清玉潔,已經過去的事兒就讓它過去吧。

     收拾完小方桌,慧梅俯身去打開繡被,一股薰香散出。

    袁時中忽然不能忍耐,吹滅蠟燭,将慧梅摟到懷裡。

    在往日,慧梅會推他一下,接着是低下頭去,沒有别的反應。

    而今晚她一反常态,緊緊地偎依着他,将半邊臉頰貼在他的胸前。

    時中狂熱地吻她幾下,小聲問道: “倘若我日後離開老府,到處打仗,你肯跟随我麼?” 慧梅說:“夫妻本應該雙栖雙飛,你這話何必問我?” “我把你當成了心尖肉,害怕你有時會不肯跟随我去。

    ” “瞎說!為闖王打江山,你縱然走到天涯海角,出生入死,我永遠同你一道!” 袁時中不由得歎息一聲,又吻了一下妻子。

    慧梅悄聲說:“讓我取掉首飾。

    這小銀鈴一動就響!”她取掉首飾,放在枕邊,破天荒地替丈夫解外衣鈕扣。

    袁時中撫摸着她的肩膀,悄聲說: “我今晚才知道你真愛我!”他又摟住了她。

     慧梅忽然停住,默然片刻,情緒緊張地說:“官人,你莫摟我。

    我有一句體己話,體己話……” 袁時中疑是老府中有人說他的壞話,或是有人陷害他,情緒也緊張起來,催她快點說出。

    她忽然緊摟住丈夫的脖子,嘴唇湊近他的耳朵,用輕微顫抖的悄聲說: “我,我,我有……有喜啦。

    ” 袁時中猛地将她抱起來,快活地小聲問道:“真的?真的?可是真的?” “你莫嚷,近處有女兵巡邏!” 商丘扒毀城牆的工作,繼續了三天。

    扒城之後,闖、曹大軍又有五天停在商丘未動,繼續派人向商丘附近各州縣火急地催征糧草,以備大軍長圍開封之需。

     在這幾天之内,袁時中和小袁營突然被數十萬大軍所注目,變成了擁戴闖王的榜樣,尤其獲得李自成的歡心和倚信。

    當然,曹操和吉-對袁時中的忠誠并不相信,李岩兄弟也有懷疑,甚至劉宗敏和李過也感覺袁時中不是個正派人,但是沒有人肯對闖王明言。

    曹操和吉-既不願勸谏自成,也不願得罪時中,抱着冷眼旁觀的态度,等待看笑話。

    老府這邊的将領如劉宗敏等因為袁時中大做擁戴闖王的文章,縱然有些看法,也不好在闖王面前說出沒有把柄的二話①。

     ①二話--别的話。

    不贊成、不同意的話。

     劉玉尺寫的那篇頌揚李自成的稿子,以袁時中親自編寫的名義,請宋獻策和牛金星看過,略有修改,無非增加些歌功頌德和“天命攸歸”的話,又由宋獻策呈請問王審閱,然後迅速地仿照民間流行式樣刻成幾套木版,印成小書。

    好在商丘城中的雜貨鋪雖經搶劫,仍可以搜羅很多細麻紙和白綿紙,而頌揚闖王的小本兒隻有數頁,足可以大量印刷。

    袁時中傳下口谕,集中許多随軍眷屬,邊印刷邊疊成小本,用針線縫好,切了毛邊,散發各哨頭目,由文書教給士兵背誦。

    絕大多數士兵是文盲,都得死背口歌①,不能背錯一字,背好的有獎勵,不用心的受斥責。

    還沒離開商丘城外,在小袁營中已經出現了背誦《将士必讀》的熱潮。

    老府将士是闖王的嫡系人馬,又多系陝西人,紛紛向小袁營索讨此書,争相傳誦。

    曹操不肯叫自己的将士誦讀,但是為着敷衍一下,他當着闖王面囑咐袁時中:“小袁啊,你印的那個小本兒編得很好,可得趕快給我曹營幾千本。

    你給老府将士不給我曹營将士,這樣偏心我可不答應!” ①背口歌--在蒙學中學童不能認識字,但能背誦,叫做背口歌。

     時中欠身笑着說:“眼下趕印不及,所以沒有恭送寶帳。

    日内定當送上,不敢有誤。

    ” 曹操又說:“你隻要記在心上就好。

    你的夫人是大元帥的養女,就跟我的侄女兒一般。

    我曹營人馬衆多,你不送給我幾千本,我不但要責備你,見了我侄女兒的時候,也少不得要數說幾句。

    ” 包括闖王在内,這後一句話引得大家都笑了起來。

    但後來直到袁時中叛變逃走,他沒有再提起這件事兒。

     袁時中一邊下令全營将士背熟《将士必讀》,一邊陸續處分了十幾個頭目和士兵,因為他們在人前說出了對闖王不敬的話。

    其中有的被枭首示衆,有的割去耳朵,有的挨了鞭子。

    還有一個小頭目,平日喜歡說俏皮話,在河南叫做松話,人們替他起一個綽号叫松話簍子。

    一次,一些人在說閑話,他也在場。

    當有人說李闖王有帝王之分,幾年後要稱萬歲,他忍不住眨眨眼睛,說道:“人隻能活幾十歲,上百歲的極少,千歲萬歲都是空話。

    ”随即有人将他的松話禀報了袁時中,打了他五十鞭皮鞭,又将他插箭遊營。

    一時小袁營處處小心,深怕無意中說了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