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義軍會趁着上半夜月色朦胧,将火藥運進洞中,也可能在下半夜月亮下去後,在昏暗的星光中運進火藥,而到明天一齊放迸。
巡按禦史任浚負責守曹門,心字樓正是在他的防守地段之内,所以他特别害怕。
現在他勉強保持着表面的沉着,帶着随從來到心字樓城牆裡邊,親自側着頭将耳朵對準空甕,聽一聽掘城的聲音。
他聽見掘城的聲音很急,而且顯然有許多人在同時挖掘。
那種沉悶的“咚、咚、咚”聲音,一聲聲吓得他心驚膽戰。
昨天他也曾來聽過,而今天的聲音比昨天更響,分明又挖近了許多。
他不動聲色地問旁邊的人: “你們都聽見了麼?” 大家恭敬地說:“聽見了。
” 他冷靜地說:“你們不要害怕,本院自有破敵之策。
” 回到上方寺後,任浚命人将陳永福、黃澍和李光-請了來。
他把自己的擔心告訴大家,要大家趕快出謀獻策,先将心字樓下的大洞奪到手中,至少得把洞中的義軍殺傷,使他們不能繼續掘城。
黃澍和李光-相互看看,都想不出好的辦法。
黃說: “要是派人跳下洞去,恐怕腳還沒有落地,就會被賊兵殺死。
” 李光-也說:“我們一次隻能跳一個人,而洞中現在估計有幾十個賊兵,我們是一個一個往下跳,而賊兵準備好,就會一個一個将我們的人殺死。
” 任浚點頭說:“這不是辦法。
我也想過了,不能一個一個往下跳。
”他轉眼望着陳永福:“陳将軍閱曆甚深,必有破敵之策。
據你看,如何才能将大洞奪到手中?” 陳永福胸有成竹地說:“奪洞不難;奪了洞,守洞更不難。
但有一條:需要懸出重賞。
俗話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在這樣生死關頭,誰不怕死?但有重賞,就會有人賣命。
” 任浚說:“賞錢我不心疼。
現在官庫裡邊還有錢,巡撫衙門、布政使衙門也有銀子,何況開封府有錢的大戶甚多,誰家不可出錢?倘若賊兵進城,玉石俱焚,有錢又有何用?隻是光有重賞,沒有善策,也是不行。
剛才已經說到,我們的兵隻能一個一個往下跳,而賊兵站在下邊等待,下去一個,殺死一個。
這卻需要有辦法對付才好。
” 陳永福說:“我也想官庫銀子很多,開封又有衆多富豪大戶,如今正是需要大家出錢的時候,隻要大人說出一句話,事情就好辦。
” 任浚說:“陳将軍請放心,賞賜的事由我主持,也不須禀明巡撫。
請将軍趕快說出奪洞之計。
” 陳永福先不說辦法,卻先說了左軍北來的消息。
這消息本來大家都知道,尚在半信半疑。
現在據他看來,必是左良玉接到皇上嚴旨,不能不來。
而左軍北來的事,李自成必然也很清楚。
所以李自成要趕在左軍到來之前攻破開封,一二天之内情勢最為危急。
今日倘能将各個洞奪到手中,敵人要想破城就辦不到了。
說到這裡,陳永福停了一停,神情更加嚴重,接着說: “這是一場生死血戰,勝負決于一二日内。
我守城軍民既有地利,又有人和,必能取勝。
如今奪取地洞最為重要,最為重要。
” 大家很少看到陳永福臉色如此嚴厲,口氣如此果斷。
他們的心情更覺沉重,想着全城官紳百姓的生死存亡都決于城下地洞,互相交換眼色,默默無言地等着他繼續往下說。
陳永福用威嚴的目光示意幾個在旁伺候的仆人退出,然後把聲音放得很低,開始說出他的辦法。
其實如今即使公開談論也不會有人将他的話傳到城外,隻不過他多年為将,養成了一種習慣,遇着重要軍事計議,決不許閑雜人聽見。
任浚和黃澍等聽了他的辦法,都紛紛點頭,說:“好,這辦法好!陳将軍果然經驗豐富!” 陳永福說:“戲的辦法也是别處用過的,按台大人懸出重賞後,如有人揭榜,說不定還有更好的辦法。
” 任浚當即派一名官員到城上傳谕:有能奪地洞者,賞銀一千兩。
一時城上議論紛紛,都說一千兩銀子不算少,可是誰也不敢試一試,因為都曉得大洞中敵人很多,跳下去等于送死。
人們互相觀望,輕輕搖頭。
大約到了吃午飯的時候,仍然沒有人敢出頭揭榜。
那個派去傳谕的官員奔回上方寺,向巡按作了禀報。
任浚滿心憂愁地問陳永福: “陳将軍,一千兩銀子不算少了,可是沒有人鼓勇奪洞,如何是好?” 陳永福說:“一千兩銀子在平時确實不能算少,但在今日不能算多。
這是生死交關的事情,請大人不妨再出重賞。
” 黃澍和李光-都建議巡按加倍賞賜。
黃澎說:“一城安危要緊,銀子究竟是身外之物。
”李光-也說:“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暫時銀子由巡按衙門拿出,馬上就可從富商大戶處收回。
” 任浚考慮片刻,提起朱筆,寫了一張手谕:“有奪此洞者,賞銀二千兩。
”随即交給那個官員,讓他再到城上傳谕。
黃澍說:“如今光有大人鈞谕恐未必濟事,最好立刻派人到衙門中取二千兩紋銀,擺在城頭,以示決不食言。
” 任浚心中也明白,官府往往失信于民,光有他的牌谕,人們未必相信。
于是他立即命人騎馬回到衙門,取來了二千兩銀子,連同他的牌谕都送到城頭。
本來,在第二次傳谕之前,人們已經在紛紛商議,想出各種主意。
等到第二次傳谕和二千兩銀子送到城頭以後,很快地有一個三十多歲的軍官走到牌子前,将任浚的手谕揭下,拿在手裡,回頭對大家說: “我朱呈祥包下了!” 周圍的人先是一驚,随即投來敬佩的目光。
這一帶守城的軍民都知道這朱呈祥是陳永福手下的一個把總,從十八歲開始當兵,很有閱曆。
朱呈祥在揭榜之前,已經同他的親信商量過,這時他不在城上多耽誤,就帶着揭下的巡按手谕大步流星地走下城去。
來到上方寺後,他向任浚、陳永福跪下說: “卑職願意奪取心字樓下大洞,已将巡按大人鈞谕揭下。
” 任浚還未說話,陳永福先問道:“你用什麼辦法奪洞?” 朱呈祥把他的辦法說出後,陳永福笑着點頭說:“正合我意。
你一定能夠奪洞成功。
所有你需要的東西,我立刻吩咐人幫你準備。
你打算挑選多少人随你下洞?” 朱呈祥說:“太多也用不着,請軍門大人給我一百個精壯弟兄。
有五十個下去就行了,另外五十個準備好,随時需要,随時下去。
占據大洞之後,賊兵必來争奪,那時還要準備厮殺、傷亡,所以另外準備五十個弟兄是不能少的。
” 陳永福說:“好吧,我給你一百個弟兄。
你可以随便挑選。
除你手下人之外,你願挑什麼人就給你什麼人,隻等你馬到成功。
” 任浚也鼓勵他說:“你的為國忠心十分可嘉,隻要奪洞成功,除銀子賞賜之外,叙功時一定将你破格提升。
你趕快準備去吧。
” 朱呈祥磕了頭起來,匆匆退出。
然後他一面将人員挑選好,一面作好奪洞的準備工作,大約花了不到一個時辰。
在這段時間内,任浚和陳永福一直在上方寺等候,不時地派人到城頭詢問、察看。
最後,隻聽朱呈祥一聲令下,就有兩。
三個弟兄把一捆柴火扔下洞口,當柴火還未完全落下的時候,又把大包烘藥①扔到柴火上,随即又将一捆柴扔了下去。
洞中頓時着起來大火。
烘藥也發了威力,整個洞中一片黑煙彌漫,還有令人窒息的硫磺氣味。
因為是用大捆柴火加上大包烘藥,洞中義軍用原來的辦法不能撲滅,加上柴火和烘藥還在不斷地投下,洞中火光熊熊,濃煙滾滾,硝和硫磺熏得人不能呼吸。
義軍無處躲避,有的被燒傷,有的被熏得倒地,一部分弟兄沖着洞口的大火逃了出來。
城上趁這時候扔下磚石砸傷逃出洞外的人。
①烘藥--起燃燒作用的火藥,以硝、硫磺、木炭粉三種原料配合研磨制成。
這樣,經過一頓飯的時候,城上估計洞中已經沒有敵人,縱然還有沒逃出的人,也一定被燒死或熏死了。
朱呈祥向他的一百個弟兄一揮手,大家立刻将準備好的水一桶一桶倒下地洞。
洞中濃煙慢慢地澆熄了。
随後硝和硫磺的氣味也淡了。
朱呈祥首先跳下洞去,在下邊吹個唿哨,五十名弟兄一個一個跟着跳下去,把大洞占了。
洞中很昏暗,看不清楚,隻看見那沒有逃出洞的義軍,大部分已經被燒死,少數沒有被燒死的,也已經昏迷過去。
朱呈祥和他的兵了不管三七二十一,看見一個義軍就砍一刀,扔出洞口。
突然,一個官軍大叫一聲,倒了下去。
大家一看,發現在那官軍身旁有一個義軍,一隻手撐在地上,另一隻手拿着一柄寶劍,劍上滴着鮮血。
大家正在愕然,說時遲,那時快,隻見那個顯然受了重傷、剛剛蘇醒過來的義軍,右手一揮,又砍斷了身旁另一個官軍的一條腿。
朱呈祥和幾個兵丁一擁而上,亂刀砍死了這個義軍。
朱呈祥将他的頭顱割下來,連死屍扔出洞外。
這個義軍就是王成章。
朱呈祥見洞中再也沒有活着的義軍,便向上大聲呼喊道:“請上邊的人代我禀報總兵大人和巡按大人,此洞已經被我占領,洞中沒有逃出的賊兵已全部殺死。
” 城頭上響起一片喝彩聲,有人敲
巡按禦史任浚負責守曹門,心字樓正是在他的防守地段之内,所以他特别害怕。
現在他勉強保持着表面的沉着,帶着随從來到心字樓城牆裡邊,親自側着頭将耳朵對準空甕,聽一聽掘城的聲音。
他聽見掘城的聲音很急,而且顯然有許多人在同時挖掘。
那種沉悶的“咚、咚、咚”聲音,一聲聲吓得他心驚膽戰。
昨天他也曾來聽過,而今天的聲音比昨天更響,分明又挖近了許多。
他不動聲色地問旁邊的人: “你們都聽見了麼?” 大家恭敬地說:“聽見了。
” 他冷靜地說:“你們不要害怕,本院自有破敵之策。
” 回到上方寺後,任浚命人将陳永福、黃澍和李光-請了來。
他把自己的擔心告訴大家,要大家趕快出謀獻策,先将心字樓下的大洞奪到手中,至少得把洞中的義軍殺傷,使他們不能繼續掘城。
黃澍和李光-相互看看,都想不出好的辦法。
黃說: “要是派人跳下洞去,恐怕腳還沒有落地,就會被賊兵殺死。
” 李光-也說:“我們一次隻能跳一個人,而洞中現在估計有幾十個賊兵,我們是一個一個往下跳,而賊兵準備好,就會一個一個将我們的人殺死。
” 任浚點頭說:“這不是辦法。
我也想過了,不能一個一個往下跳。
”他轉眼望着陳永福:“陳将軍閱曆甚深,必有破敵之策。
據你看,如何才能将大洞奪到手中?” 陳永福胸有成竹地說:“奪洞不難;奪了洞,守洞更不難。
但有一條:需要懸出重賞。
俗話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在這樣生死關頭,誰不怕死?但有重賞,就會有人賣命。
” 任浚說:“賞錢我不心疼。
現在官庫裡邊還有錢,巡撫衙門、布政使衙門也有銀子,何況開封府有錢的大戶甚多,誰家不可出錢?倘若賊兵進城,玉石俱焚,有錢又有何用?隻是光有重賞,沒有善策,也是不行。
剛才已經說到,我們的兵隻能一個一個往下跳,而賊兵站在下邊等待,下去一個,殺死一個。
這卻需要有辦法對付才好。
” 陳永福說:“我也想官庫銀子很多,開封又有衆多富豪大戶,如今正是需要大家出錢的時候,隻要大人說出一句話,事情就好辦。
” 任浚說:“陳将軍請放心,賞賜的事由我主持,也不須禀明巡撫。
請将軍趕快說出奪洞之計。
” 陳永福先不說辦法,卻先說了左軍北來的消息。
這消息本來大家都知道,尚在半信半疑。
現在據他看來,必是左良玉接到皇上嚴旨,不能不來。
而左軍北來的事,李自成必然也很清楚。
所以李自成要趕在左軍到來之前攻破開封,一二天之内情勢最為危急。
今日倘能将各個洞奪到手中,敵人要想破城就辦不到了。
說到這裡,陳永福停了一停,神情更加嚴重,接着說: “這是一場生死血戰,勝負決于一二日内。
我守城軍民既有地利,又有人和,必能取勝。
如今奪取地洞最為重要,最為重要。
” 大家很少看到陳永福臉色如此嚴厲,口氣如此果斷。
他們的心情更覺沉重,想着全城官紳百姓的生死存亡都決于城下地洞,互相交換眼色,默默無言地等着他繼續往下說。
陳永福用威嚴的目光示意幾個在旁伺候的仆人退出,然後把聲音放得很低,開始說出他的辦法。
其實如今即使公開談論也不會有人将他的話傳到城外,隻不過他多年為将,養成了一種習慣,遇着重要軍事計議,決不許閑雜人聽見。
任浚和黃澍等聽了他的辦法,都紛紛點頭,說:“好,這辦法好!陳将軍果然經驗豐富!” 陳永福說:“戲的辦法也是别處用過的,按台大人懸出重賞後,如有人揭榜,說不定還有更好的辦法。
” 任浚當即派一名官員到城上傳谕:有能奪地洞者,賞銀一千兩。
一時城上議論紛紛,都說一千兩銀子不算少,可是誰也不敢試一試,因為都曉得大洞中敵人很多,跳下去等于送死。
人們互相觀望,輕輕搖頭。
大約到了吃午飯的時候,仍然沒有人敢出頭揭榜。
那個派去傳谕的官員奔回上方寺,向巡按作了禀報。
任浚滿心憂愁地問陳永福: “陳将軍,一千兩銀子不算少了,可是沒有人鼓勇奪洞,如何是好?” 陳永福說:“一千兩銀子在平時确實不能算少,但在今日不能算多。
這是生死交關的事情,請大人不妨再出重賞。
” 黃澍和李光-都建議巡按加倍賞賜。
黃澎說:“一城安危要緊,銀子究竟是身外之物。
”李光-也說:“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暫時銀子由巡按衙門拿出,馬上就可從富商大戶處收回。
” 任浚考慮片刻,提起朱筆,寫了一張手谕:“有奪此洞者,賞銀二千兩。
”随即交給那個官員,讓他再到城上傳谕。
黃澍說:“如今光有大人鈞谕恐未必濟事,最好立刻派人到衙門中取二千兩紋銀,擺在城頭,以示決不食言。
” 任浚心中也明白,官府往往失信于民,光有他的牌谕,人們未必相信。
于是他立即命人騎馬回到衙門,取來了二千兩銀子,連同他的牌谕都送到城頭。
本來,在第二次傳谕之前,人們已經在紛紛商議,想出各種主意。
等到第二次傳谕和二千兩銀子送到城頭以後,很快地有一個三十多歲的軍官走到牌子前,将任浚的手谕揭下,拿在手裡,回頭對大家說: “我朱呈祥包下了!” 周圍的人先是一驚,随即投來敬佩的目光。
這一帶守城的軍民都知道這朱呈祥是陳永福手下的一個把總,從十八歲開始當兵,很有閱曆。
朱呈祥在揭榜之前,已經同他的親信商量過,這時他不在城上多耽誤,就帶着揭下的巡按手谕大步流星地走下城去。
來到上方寺後,他向任浚、陳永福跪下說: “卑職願意奪取心字樓下大洞,已将巡按大人鈞谕揭下。
” 任浚還未說話,陳永福先問道:“你用什麼辦法奪洞?” 朱呈祥把他的辦法說出後,陳永福笑着點頭說:“正合我意。
你一定能夠奪洞成功。
所有你需要的東西,我立刻吩咐人幫你準備。
你打算挑選多少人随你下洞?” 朱呈祥說:“太多也用不着,請軍門大人給我一百個精壯弟兄。
有五十個下去就行了,另外五十個準備好,随時需要,随時下去。
占據大洞之後,賊兵必來争奪,那時還要準備厮殺、傷亡,所以另外準備五十個弟兄是不能少的。
” 陳永福說:“好吧,我給你一百個弟兄。
你可以随便挑選。
除你手下人之外,你願挑什麼人就給你什麼人,隻等你馬到成功。
” 任浚也鼓勵他說:“你的為國忠心十分可嘉,隻要奪洞成功,除銀子賞賜之外,叙功時一定将你破格提升。
你趕快準備去吧。
” 朱呈祥磕了頭起來,匆匆退出。
然後他一面将人員挑選好,一面作好奪洞的準備工作,大約花了不到一個時辰。
在這段時間内,任浚和陳永福一直在上方寺等候,不時地派人到城頭詢問、察看。
最後,隻聽朱呈祥一聲令下,就有兩。
三個弟兄把一捆柴火扔下洞口,當柴火還未完全落下的時候,又把大包烘藥①扔到柴火上,随即又将一捆柴扔了下去。
洞中頓時着起來大火。
烘藥也發了威力,整個洞中一片黑煙彌漫,還有令人窒息的硫磺氣味。
因為是用大捆柴火加上大包烘藥,洞中義軍用原來的辦法不能撲滅,加上柴火和烘藥還在不斷地投下,洞中火光熊熊,濃煙滾滾,硝和硫磺熏得人不能呼吸。
義軍無處躲避,有的被燒傷,有的被熏得倒地,一部分弟兄沖着洞口的大火逃了出來。
城上趁這時候扔下磚石砸傷逃出洞外的人。
①烘藥--起燃燒作用的火藥,以硝、硫磺、木炭粉三種原料配合研磨制成。
這樣,經過一頓飯的時候,城上估計洞中已經沒有敵人,縱然還有沒逃出的人,也一定被燒死或熏死了。
朱呈祥向他的一百個弟兄一揮手,大家立刻将準備好的水一桶一桶倒下地洞。
洞中濃煙慢慢地澆熄了。
随後硝和硫磺的氣味也淡了。
朱呈祥首先跳下洞去,在下邊吹個唿哨,五十名弟兄一個一個跟着跳下去,把大洞占了。
洞中很昏暗,看不清楚,隻看見那沒有逃出洞的義軍,大部分已經被燒死,少數沒有被燒死的,也已經昏迷過去。
朱呈祥和他的兵了不管三七二十一,看見一個義軍就砍一刀,扔出洞口。
突然,一個官軍大叫一聲,倒了下去。
大家一看,發現在那官軍身旁有一個義軍,一隻手撐在地上,另一隻手拿着一柄寶劍,劍上滴着鮮血。
大家正在愕然,說時遲,那時快,隻見那個顯然受了重傷、剛剛蘇醒過來的義軍,右手一揮,又砍斷了身旁另一個官軍的一條腿。
朱呈祥和幾個兵丁一擁而上,亂刀砍死了這個義軍。
朱呈祥将他的頭顱割下來,連死屍扔出洞外。
這個義軍就是王成章。
朱呈祥見洞中再也沒有活着的義軍,便向上大聲呼喊道:“請上邊的人代我禀報總兵大人和巡按大人,此洞已經被我占領,洞中沒有逃出的賊兵已全部殺死。
” 城頭上響起一片喝彩聲,有人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