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關燈
小
中
大
當遼東緊急,洪承疇肩負着明朝國家的命運匆匆出關時候,中原局勢正在醞釀着新的重大變化。
伏牛山一帶數百裡内雖然去冬缺乏大雪,今年春天雨水不足,莊稼人都發愁旱情嚴重,但比起平原地區,例如伏牛山和桐柏山之間的南陽盆地,旱情要好得多了。
許多山頭,依然草木蔥茏,山花爛漫。
愈往深山,離大軍駐紮的得勝寨一帶愈遠,草木更加茂盛。
站在得勝寨上放眼遙望,到處是黑綠綠的山頭,仿佛那些被草木覆蓋的、人煙稀少的連綿群山,偏不怕旱,敢與天公抗衡。
這是李自成進入河南後的第一個春天。
這是一個不平常的春天,這是一個既有挫折也有勝利的春天。
這是一個充滿着希望和潛伏着殷憂的春天。
但是總的看來,這是一個向勝利高峰前進的春天。
自從回到伏牛山中以後,李自成将他的大部分精力投入練兵。
他在開封城下所受的箭傷不重,很快就完全治好,僅在左眼下留一個不很顯著的傷疤。
其餘在激烈的攻城戰鬥中負傷的将士,除少數殘廢之外,大部分都陸續好了。
盡管攻開封城暫時受挫,但不同于在戰場上打了敗仗,将士的傷亡也小,所以士氣仍然很高,反而激起來将士們誓必攻破開封的決心。
窮百姓依然不斷地有人投軍,騾馬也不斷增多,到了四月底,不僅全軍在繼續壯大,單就紅娘子的健婦營說,全營五百多健婦都有戰馬,而且還有幾十匹馱運辎重的騾子和大驢。
在得勝寨附近的二十裡内,這兒那兒,山坳深處常聽見緊張練兵:金鼓動地,殺聲震耳。
張鼐所掌管的火器營每日炮聲隆隆,硝煙騰起,散在林梢,遮住青蒼的山色。
奔襲開封的沒有成功和攻城受挫,在全軍中産生了意想不到的鼓舞作用。
在許多天裡,七日夜攻打開封之戰成了全軍上下最愛談論的話題。
那些參加攻城戰的人們都帶着驕傲的感情談他們的激烈戰鬥,那些不曾參加過攻打開封之戰的将士們,尤其是那些投順不久的大批新兵,常常懷着激動、羨慕和暗自遺憾的心情,聽别人談攻打開封的故事,然後自己對别人津津有味地轉述故事。
在伏牛山中的義軍駐地,到處流傳着一些驚心動魄的激烈戰鬥故事,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因此,僅從攻打開封受挫後的士兵心理看,大軍的整個士氣看,也分明可以看見李自成的義軍正在等待着新的進軍,醞釀着更大規模的新的戰争。
小将張鼐是被大家談論最多的一個人物。
二月十二日清早,在距開封城六十裡遠的地方,他奉命率領一小隊輕騎,扮做官軍,離開大軍速行,趕在開封城尚未知義軍臨近消息的時候混進開封,占領西門,迎接大軍進城。
宋獻策深知開封城高土堅,所以定此奇襲賺城之計。
張鼐于辰巳之間到了開封西關,休息打尖,等候大軍。
他身邊隻有三百騎兵,既要混進城去,殺散駐守西門官軍,又不能進城太早,以免在孤軍無援的情況下被城中官兵消滅。
不料大軍因三wWw.tianyashuku.com天來日夜行軍,十分疲乏,步兵更是疲勞不堪,在最後的幾十裡路上耽誤了時間。
張鼐在西關人不解甲,馬不卸鞍,等候大軍。
由于他的騎兵軍容整肅,也不與老百姓說話,不向居民索取東西,使百姓不免奇怪,生了疑心。
裡甲借照料茶水為名,詢問他們是哪裡人馬,何不進城。
張鼐回答說是河南巡撫标營的官軍,從洛陽回師,防守開封,隻等候長官來到,即便進城。
左等右等,仍不見大軍蹤影,簡直要把張鼐的頭發急白。
将近午時,張鼐得到塘馬禀報,言說六七裡外出現了一千多騎兵。
他同時覺察,西關的百姓們已經看出來他的三百騎兵不是官軍,開始躲避,有的在忙着關閉鋪門。
張鼐決定提前進城,不再等候,再等候就晚了。
他将幾個頭目叫到面前,目光嚴峻地看着大家,小聲說: “我們現在進城,占據西門洞和城樓。
敵人軍民衆多,一定會将我們包圍。
弟兄們,我們拼着全部戰死,也要堅持到大軍來到。
走!” 張鼐的輕騎兵正過吊橋,城上和橋上同時有人大呼:“賊來啦!賊來啦!快關城門!”吊橋上登時大亂,百姓驚慌奔跳,互相擁擠,有人被沖下城壕,有人将挑子扔下逃命。
張鼐的騎兵沒法迅速奔近城門。
在混亂中有一個皮匠來不及逃進城去,回頭搶一扁擔,将最前面的騎兵打下馬去,他自己也被第二個騎兵殺死。
城上的人們因見義軍人少,都從城垛上露出半截身子,呐喊着向吊橋射箭和投擲磚、石。
張鼐見城門已閉,喝令騎兵速退。
他立馬橋頭,對紛紛落在身邊的矢、石全不在意,向城頭連射兩箭,射中兩個敵人,使敵人不敢再從城垛上露出頭來。
他的第三箭從城垛的箭眼裡射中敵人,驚破了敵膽,迫使他們隻能盲目地亂投磚、石和亂放箭,再不能傷害義軍。
随即,張鼐的騎兵退回來占領西關。
他自己率領一部分騎兵攬辔仗劍,立馬街心,神态鎮靜,怒目東望,而使另一部分騎兵下馬登屋,面對吊橋,引弓注矢。
他曾經想着官軍會突然打開城門殺出,所以準備着随時厮殺。
過了很久,由劉體純和白旺率領一千多前隊騎兵趕到;又過很久,全部大軍才到。
高夫人、女兵們、孩兒兵們,都喜歡聽人們講說張鼐的這段故事。
高夫人因為一向喜歡張鼐,眼看着他同雙喜都是在戎馬中長大,成了兩員十分有用的小将,所以聽到張鼐的這段故事就像做母親的聽到人們稱贊她的兒子有出息。
高夫人身邊的女兵們喜歡聽張鼐的這段故事,是因為張鼐常來老營,身為重要小将,在高夫人前仍帶孩子氣,同女兵們相見也是呼姐稱妹,如同兄弟一般。
孩兒兵們喜歡聽張鼐的故事,是因為張鼐原是從孩兒兵營出來的,至今仍關心孩兒兵營的事。
所有上述各種人物喜歡聽張鼐在開封城下的故事,都是擺在明處的,大家公然談論,稱贊,為之欣然而笑。
惟獨有一個人卻是在心中贊歎,高興,但不肯在人前多談。
這就是慧梅。
在閑時她常常不由得産生缥缈的胡思亂想:幾年之後,闖王得了天下,張鼐也是開國功臣,封侯封伯,而她已經同張鼐……每次想到這裡,她便沉浸在甜美的夢幻之中,暗暗心跳,眼神含羞,如有微醉,又洩露出若有若無的幸福的微笑。
這其實不能說成笑,而是關不住的青春情懷。
但是在李自成的左右,卻很少有誰談到張鼐。
他們經常談論的是如何練兵,籌饷,再攻開封,以及各種軍國大計。
李自成按照不打仗時候的習慣,除親自處理全軍許多大事外,還經常請牛金星為他講解經書和《通鑒》。
到了四月上旬,正是俗話所說的青黃不接時候,糧食困難的情況明顯地出現了。
雖然破洛陽時得到了很多金銀财寶和糧食,但因為人馬日衆,還得救濟百姓,糧食消耗很快。
在普遍災荒嚴重的情況下,有大批金、銀、珠寶、古玩、玉器等都不能變為糧食,長久下去,必将坐吃山空。
附近幾縣老百姓已經将地裡的豌豆莢吃光了,稍嫩的豌豆秧也吃了。
他們靠山中野菜過活,吃蕨類植物的根和芽,吃野苜蓿,吃光了榆錢、蘆根和野藤的紫花,然後吃各種稍能下咽的樹葉和嫩草。
于是,開始有人剝吃榆樹皮了,有人出外逃荒了,有老人倒斃在路邊了。
李自成本來就不斷地拿出糧食赈濟得勝寨周圍二十裡以内的饑民,如今不得不拿出更多的糧食了。
從開封回師時候,雖然沿路打
伏牛山一帶數百裡内雖然去冬缺乏大雪,今年春天雨水不足,莊稼人都發愁旱情嚴重,但比起平原地區,例如伏牛山和桐柏山之間的南陽盆地,旱情要好得多了。
許多山頭,依然草木蔥茏,山花爛漫。
愈往深山,離大軍駐紮的得勝寨一帶愈遠,草木更加茂盛。
站在得勝寨上放眼遙望,到處是黑綠綠的山頭,仿佛那些被草木覆蓋的、人煙稀少的連綿群山,偏不怕旱,敢與天公抗衡。
這是李自成進入河南後的第一個春天。
這是一個不平常的春天,這是一個既有挫折也有勝利的春天。
這是一個充滿着希望和潛伏着殷憂的春天。
但是總的看來,這是一個向勝利高峰前進的春天。
自從回到伏牛山中以後,李自成将他的大部分精力投入練兵。
他在開封城下所受的箭傷不重,很快就完全治好,僅在左眼下留一個不很顯著的傷疤。
其餘在激烈的攻城戰鬥中負傷的将士,除少數殘廢之外,大部分都陸續好了。
盡管攻開封城暫時受挫,但不同于在戰場上打了敗仗,将士的傷亡也小,所以士氣仍然很高,反而激起來将士們誓必攻破開封的決心。
窮百姓依然不斷地有人投軍,騾馬也不斷增多,到了四月底,不僅全軍在繼續壯大,單就紅娘子的健婦營說,全營五百多健婦都有戰馬,而且還有幾十匹馱運辎重的騾子和大驢。
在得勝寨附近的二十裡内,這兒那兒,山坳深處常聽見緊張練兵:金鼓動地,殺聲震耳。
張鼐所掌管的火器營每日炮聲隆隆,硝煙騰起,散在林梢,遮住青蒼的山色。
奔襲開封的沒有成功和攻城受挫,在全軍中産生了意想不到的鼓舞作用。
在許多天裡,七日夜攻打開封之戰成了全軍上下最愛談論的話題。
那些參加攻城戰的人們都帶着驕傲的感情談他們的激烈戰鬥,那些不曾參加過攻打開封之戰的将士們,尤其是那些投順不久的大批新兵,常常懷着激動、羨慕和暗自遺憾的心情,聽别人談攻打開封的故事,然後自己對别人津津有味地轉述故事。
在伏牛山中的義軍駐地,到處流傳着一些驚心動魄的激烈戰鬥故事,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因此,僅從攻打開封受挫後的士兵心理看,大軍的整個士氣看,也分明可以看見李自成的義軍正在等待着新的進軍,醞釀着更大規模的新的戰争。
小将張鼐是被大家談論最多的一個人物。
二月十二日清早,在距開封城六十裡遠的地方,他奉命率領一小隊輕騎,扮做官軍,離開大軍速行,趕在開封城尚未知義軍臨近消息的時候混進開封,占領西門,迎接大軍進城。
宋獻策深知開封城高土堅,所以定此奇襲賺城之計。
張鼐于辰巳之間到了開封西關,休息打尖,等候大軍。
他身邊隻有三百騎兵,既要混進城去,殺散駐守西門官軍,又不能進城太早,以免在孤軍無援的情況下被城中官兵消滅。
不料大軍因三wWw.tianyashuku.com天來日夜行軍,十分疲乏,步兵更是疲勞不堪,在最後的幾十裡路上耽誤了時間。
張鼐在西關人不解甲,馬不卸鞍,等候大軍。
由于他的騎兵軍容整肅,也不與老百姓說話,不向居民索取東西,使百姓不免奇怪,生了疑心。
裡甲借照料茶水為名,詢問他們是哪裡人馬,何不進城。
張鼐回答說是河南巡撫标營的官軍,從洛陽回師,防守開封,隻等候長官來到,即便進城。
左等右等,仍不見大軍蹤影,簡直要把張鼐的頭發急白。
将近午時,張鼐得到塘馬禀報,言說六七裡外出現了一千多騎兵。
他同時覺察,西關的百姓們已經看出來他的三百騎兵不是官軍,開始躲避,有的在忙着關閉鋪門。
張鼐決定提前進城,不再等候,再等候就晚了。
他将幾個頭目叫到面前,目光嚴峻地看着大家,小聲說: “我們現在進城,占據西門洞和城樓。
敵人軍民衆多,一定會将我們包圍。
弟兄們,我們拼着全部戰死,也要堅持到大軍來到。
走!” 張鼐的輕騎兵正過吊橋,城上和橋上同時有人大呼:“賊來啦!賊來啦!快關城門!”吊橋上登時大亂,百姓驚慌奔跳,互相擁擠,有人被沖下城壕,有人将挑子扔下逃命。
張鼐的騎兵沒法迅速奔近城門。
在混亂中有一個皮匠來不及逃進城去,回頭搶一扁擔,将最前面的騎兵打下馬去,他自己也被第二個騎兵殺死。
城上的人們因見義軍人少,都從城垛上露出半截身子,呐喊着向吊橋射箭和投擲磚、石。
張鼐見城門已閉,喝令騎兵速退。
他立馬橋頭,對紛紛落在身邊的矢、石全不在意,向城頭連射兩箭,射中兩個敵人,使敵人不敢再從城垛上露出頭來。
他的第三箭從城垛的箭眼裡射中敵人,驚破了敵膽,迫使他們隻能盲目地亂投磚、石和亂放箭,再不能傷害義軍。
随即,張鼐的騎兵退回來占領西關。
他自己率領一部分騎兵攬辔仗劍,立馬街心,神态鎮靜,怒目東望,而使另一部分騎兵下馬登屋,面對吊橋,引弓注矢。
他曾經想着官軍會突然打開城門殺出,所以準備着随時厮殺。
過了很久,由劉體純和白旺率領一千多前隊騎兵趕到;又過很久,全部大軍才到。
高夫人、女兵們、孩兒兵們,都喜歡聽人們講說張鼐的這段故事。
高夫人因為一向喜歡張鼐,眼看着他同雙喜都是在戎馬中長大,成了兩員十分有用的小将,所以聽到張鼐的這段故事就像做母親的聽到人們稱贊她的兒子有出息。
高夫人身邊的女兵們喜歡聽張鼐的這段故事,是因為張鼐常來老營,身為重要小将,在高夫人前仍帶孩子氣,同女兵們相見也是呼姐稱妹,如同兄弟一般。
孩兒兵們喜歡聽張鼐的故事,是因為張鼐原是從孩兒兵營出來的,至今仍關心孩兒兵營的事。
所有上述各種人物喜歡聽張鼐在開封城下的故事,都是擺在明處的,大家公然談論,稱贊,為之欣然而笑。
惟獨有一個人卻是在心中贊歎,高興,但不肯在人前多談。
這就是慧梅。
在閑時她常常不由得産生缥缈的胡思亂想:幾年之後,闖王得了天下,張鼐也是開國功臣,封侯封伯,而她已經同張鼐……每次想到這裡,她便沉浸在甜美的夢幻之中,暗暗心跳,眼神含羞,如有微醉,又洩露出若有若無的幸福的微笑。
這其實不能說成笑,而是關不住的青春情懷。
但是在李自成的左右,卻很少有誰談到張鼐。
他們經常談論的是如何練兵,籌饷,再攻開封,以及各種軍國大計。
李自成按照不打仗時候的習慣,除親自處理全軍許多大事外,還經常請牛金星為他講解經書和《通鑒》。
到了四月上旬,正是俗話所說的青黃不接時候,糧食困難的情況明顯地出現了。
雖然破洛陽時得到了很多金銀财寶和糧食,但因為人馬日衆,還得救濟百姓,糧食消耗很快。
在普遍災荒嚴重的情況下,有大批金、銀、珠寶、古玩、玉器等都不能變為糧食,長久下去,必将坐吃山空。
附近幾縣老百姓已經将地裡的豌豆莢吃光了,稍嫩的豌豆秧也吃了。
他們靠山中野菜過活,吃蕨類植物的根和芽,吃野苜蓿,吃光了榆錢、蘆根和野藤的紫花,然後吃各種稍能下咽的樹葉和嫩草。
于是,開始有人剝吃榆樹皮了,有人出外逃荒了,有老人倒斃在路邊了。
李自成本來就不斷地拿出糧食赈濟得勝寨周圍二十裡以内的饑民,如今不得不拿出更多的糧食了。
從開封回師時候,雖然沿路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