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關燈
你小子不曾認真做事,辜負我的擡舉,以為我不知道麼?” 杜勳大驚,趕快重新跪下,叩頭說:“回宗主爺,不是門下不認真做事,是因為人都是新挑選來的,馬匹也未領到,教師人少,操練還一時沒有上道兒。

    ” “閑話休說。

    我沒有工夫同你算賬。

    今日我倘若不替你在皇爺前遮掩,想法救你,哼,明日你在皇爺面前準會吃不消兜着走!你以為皇爺不會震怒?” 杜勳面如土色,叩頭說:“門下永遠感激宗主爺維護之恩!皇上知道操練得不好麼?” “還不知道。

    可是他想明日上午駕臨觀德殿前觀操。

    到那時,内操不像話,騙不過他,你做的事兒不是露了餡麼?你心裡清楚,當今可不像天啟皇爺那樣容易蒙混!” 杜勳心中怦怦亂跳,問道:“聖駕是不是明日一定親臨觀操?” “我已經替你支吾過去啦。

    可是,再過三天,聖駕必将親臨觀操。

    隻有三天,你好好準備吧。

    可不要使皇爺怪罪了你,連我這副老臉也沒地方擱!” 杜勳放下心來,說道:“請宗主爺放心。

    三天以後皇上觀操,門下一定會使聖心喜悅。

    ” “别浪費工夫,快準備去吧。

    ” 杜勳從懷中掏出一個紅錦長盒,打開蓋子,裡邊是一個半尺多長的翡翠如意,躬着身子,雙手捧到王德化的面前,賠笑說:“這是門下從一個古玩商人手中買來的玩意兒,特意孝敬宗主爺,願宗主爺事事如意。

    以後遇見名貴的字畫、古玩、玉器,再買幾樣孝敬。

    ” 王德化随便看一眼,說:“你拿回去自己玩吧,我的公館裡已經不少了。

    ” 杜勳嘻嘻笑着說:“宗主爺千萬賞臉留下,不然就太虧門下的一番孝心了。

    ” 王德化不再說話,重新打開桌上的冊頁。

    杜勳将翡翠如意小心地放到桌上,又跪下叩個頭,然後退出。

    王德化沒有馬上繼續看北宋名畫,卻将翡翠如意拿起來仔細觀看,十分高興。

    想到皇帝觀操的事,他在心裡說: “再過三天,杜勳這小子大概會能使皇上滿意的。

    ” 三天過去了。

    在觀操的早晨,崇祯剛交辰牌時候就把杜勳召進宮來,親自詢問準備情況。

    杜勳跪下去分條回奏,使崇祯深感滿意,在心中說: “杜勳如此盡忠做事,日後在緩急時必堪重用!” 辰時三刻,崇祯從乾清宮出發。

    特意乘馬,佩劍,以示尚武之意。

    騎的是那匹黃色禦馬吉良乘,以兆吉利。

    一群太監手執黃傘和十幾種儀仗走在前邊,馬的前後左右緊随着二十個年輕太監,戎裝佩劍。

    依照靈台占蔔,“聖駕”出震方吉利,所以崇祯不能徑直穿過禦花園,出玄武門前去觀操,而隻能繞道出東華門,沿玉河東岸往北,然後轉向西行。

    夾道每十步有一株槐樹,綠葉尚嫩,迎風婆娑,使崇祯大有清新之感,但同時在心中歎息說: “年年春光,我都沒福享受!” 倘若隻為登萬歲山觀賞風景,應該直往西走,進北上東門①,向北進萬歲門②。

    今天是為觀操而來,所以轉過紫禁城東北角走不遠就向北轉,到山左裡門下馬。

    王德化、曹化淳率領一群較有頭面的太監和主持内操的大太監杜勳等都在門外跪迎。

    崇祯在上百名太監簇擁中到了觀德殿,坐在階上設好的禦座上,背後張着傘扇。

    王德化和曹化淳等大太監侍立兩旁。

    等他稍事休息,喝了一口香茶,杜勳來到他的面前跪下,叩了一個頭,問道: ①北上東門--萬歲山(清代改名景山)在明代圍牆南面有房屋,道路傍着玉河,很窄。

    出萬歲門,南邊有一門名北上門,為萬歲山的前門,左邊是北上東門,右邊是北上西門。

    一九二七年以後,故宮博物院為便利交通,修建東西馬路,拆除北上東門和北上西門,獨留北上門,脫離景山整體,成了神武門的外門。

    解放後,北上門妨礙交通,亦被拆除。

     ②萬歲門--又稱“萬歲山門”,清代改稱“景山門”,現為景山公園正門。

     “啟奏皇爺,現在就觀看操練麼?” 崇祯輕輕點頭,随即向萬歲山的東北腳下望去,看見在廣場上有五百步兵盔甲整齊,列隊等候。

    杜勳跑到陣前,将小旗一揮,鼓聲大作,同時步兵向皇帝遠遠地跪下,齊聲山呼:“皇上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這突然的鼓聲和山呼聲使萬歲山樹林中的梅花鹿有的驚竄,有的側首下望,而一群白鶴從樹枝上款款起飛,從晴空落下嘹亮叫聲,向瓊華島方向飛去。

    山呼之後,杜勳又揮動小旗,步兵在鼓聲中向前,幾次依照小旗指揮變化隊形,雖不十分整齊,但也看得過去。

    一會兒,響了鑼聲,步兵退回原處,重新列隊如前。

    杜勳又将小旗一揮,二十五名步兵從隊中走出,到離皇帝三十步外停住,分成五排,每排五人,操練單刀。

    随後又換了二十五人,操練劍法。

    又換了二十個人在皇帝面前表演射藝,大體都能射中靶子。

    射箭完畢,杜勳又來到崇祯面前跪下,說道: “啟奏皇爺,奴婢奉旨掌管内操,未曾将事做好,實在有罪。

    倘若天恩寬宥,奴婢一定用心盡力,在百日之内為皇帝将這五百人練成一支精兵。

    ” 崇祯說:“你隻要為朕好生做事,朕日後定會重用。

    ” “奴婢謝恩!”杜勳邊說邊趕快俯地叩頭。

     杜勳剛從地上起來,王德化躬身向崇祯輕聲說:“皇爺,可以頒賞了。

    ”崇祯點點頭。

    王德化向身後的一個太監使個眼色,随即發出一聲傳呼: “奏樂!……頒賞!” 在樂聲中,太監們代皇上頒發了三百兩銀子,二十匹綢緞,另外給杜勳賞賜了内臣三品冠服和玉帶,其餘幾個管内操的太監頭兒也都有額外賞賜。

    杜勳等在樂聲中向皇帝叩頭謝恩。

    全體參加内操的太監一齊跪下叩頭謝恩。

    又是一陣山呼萬歲。

     王德化向崇祯躬身問道:“皇爺,永壽殿①牡丹、芍藥正開,恭請禦駕賞玩。

    ” ①永壽殿--在觀德殿東南,相距很近。

     崇祯看過操以後起初還覺滿意,此刻又莫名其妙地感到空虛,看花的興趣索然。

    他擡頭望一眼林木茂密的萬歲山,說道: “上山去看看吧。

    ” 一個禦前太監回頭向背後呼喚:“備辇伺候!” 崇祯上了步辇,由四個太監擡着,往西山腳下走。

    曹化淳因東廠有事,在崇祯上辇後對王德化說明,請德化替他奏明皇上,便走出山左裡門,扳鞍上馬。

    忽然杜勳追了出來,傍着馬頭,滿臉賠笑,小聲說: “東主爺要回廠去?幸虧東主爺從東廠借給我十來個會射箭的,獲得聖心歡喜。

    今晚我到東主爺公館裡專誠叩謝。

    ” 曹化淳笑着說:“你出自宗主王老爺門下,我同他是好兄弟,遇事互相關照,自然不會使你小子倒黴。

    這叫做瞞上不瞞下,瞞官不瞞私。

    使皇上聖心喜歡,大家都有好處。

    在皇上面前操練,不過是應個景兒。

    可是你以後也得小心,要提防他萬一心思一動,突然駕臨。

    你不認真操練幾套應景本領,到那時就不好辦啦,小子!” “是,是。

    ”杜勳躬身插手齊額,送曹化淳策馬而去。

     萬歲山在明代遍植松、柏,也有雜樹,十分蔥寵可愛。

    山下邊周圍栽了各種果樹,所以又叫做百果園。

    崇祯坐在辇上,沿着新鋪了薄薄黃沙的土磴道,一路欣賞山景,直到中間的最高處下辇。

    當時山上還沒有一個亭子①,中間最高處有石刻禦座,兩株松樹在高處虬枝覆蓋,避免太陽照射。

    今天石座上鋪有黃緞繡龍褥子。

    但是他沒有坐下,立在石座前邊,縱目南望,眼光越過玄武門欽安殿、坤甯宮、交泰殿、乾清宮、中極殿、皇極殿、午門、端門、承天門、大明門、正陽門、直到很遠的永定門,南北是一條筆直的線。

    紫禁城内全是黃色的琉璃瓦,在太陽下閃着金光。

    正陽門外,人煙稠密,沿大街兩旁全是商肆。

    他登極以來,隻出過正陽門兩次。

    如今這繁華的皇都景色,使他很想再找一個題目出城看看。

    永定門内大街左邊約二裡處,有一片黑森森的柏林,從林杪露出來一座圓殿的尖頂,引起他的回想和感慨。

    他曾經祭過祈年殿,卻年年災荒,沒有過一個好的年景,使他再也沒有心思重去。

    他轉向西方望去,想到母親就埋在西山下邊,不禁心中怅然。

    他又轉向西北望。

    逐漸轉向正北, 想看出來這一帶的“王氣”②是否仍旺。

    但是拿不準,隻見重山疊嶂,自西向東,蒼蒼茫茫,宛如巨龍,依然如往年一樣。

    他忽然想到這萬歲山本是他每年重陽節率後妃們登高的地方,可是因為國事太不順心,往往重陽節并不前來,隻偕皇後和田、袁二妃在堆繡山③上禦景亭中吃蟹小酌,觀看菊花,作個點綴。

    去年因為楊嗣昌将張獻忠逼入四川,軍事有勝利之望,而李自成銷聲匿迹,滿朝都認為不足為患,他才帶着後、妃、太子、皇子和公主們來萬歲山快樂半天。

    不意今年春天局勢大變,秋後更是難料,加之田妃患病,分明今年的重陽不會再有興緻來登高了。

    明年,後年,很難逆料!想到這裡,幾乎要怆然淚下。

     ①亭子--明代煤山上沒有亭子,有些書中所記錯誤。

    山上的五個亭子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

    大概為建五個亭子,增土築成五個山峰。

     ②王氣--古代有一種望氣的迷信,認為有帝王興起、國運盛衰,都有相應的雲氣表現,這種雲氣就叫做王氣。

     ③堆繡山--即坤甯宮後禦花園中的假山。

     他無心繼續在山頂盤桓,不乘辇,步行沿着山的東麓下山,随時北顧,見杜勳仍在用心指揮操練。

    他在心裡說:“如果将領們都能像杜勳這樣操練人馬,流賊何患不能剿滅!”下到山腳,那裡有一棵槐樹①,枝葉扶疏,充滿生意。

    他停下來,探手攀一下向北伸的橫枝,隻比他的頭頂略高。

    北邊還有一棵較小的槐樹,綠蔭相接。

    他想,如果一兩年後國家太平,田妃病愈,春日和煦,他偕田妃來這兩棵樹下品茗下棋,該多快活!但是他在心中說:“這怕是個空想!”他心中越發怆然,對身邊的太監吩咐: ①槐樹--相傳崇祯吊死在這棵樹的橫枝上。

    “文化大革命”中,這棵槐樹被紅衛兵鋸掉。

     “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