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關燈
小
中
大
。
當走出暖閣時,她聽見皇帝忽然哭着說: “我做夢也不曾想到!不曾想到!”接着又連聲問道:“楊嗣昌,楊嗣昌,你在哪裡?” 一連幾天,崇祯總在流淚,歎氣,有時站在母親的畫像前抽泣。
雖然他每日仍是黎明即起,在乾清宮院中虔敬拜天,然後上朝,但上朝的時間都很短,在上朝時常顯得精神恍惚,心情急躁。
他一直感到奇怪:張獻忠怎麼會神出鬼沒地回到湖廣,襲破襄陽,殺了襄王?更奇怪的是:這一重大消息首先是由住在開封的高名衡來的密奏,随後由逃出來的襄王的次子福清王來的奏報,竟然沒有楊嗣昌的奏報!楊嗣昌現在哪兒? 有一天正在午膳,他忽然痛心,推案而起,将口中吃的東西吐出,走回暖閣,拍着禦案,在心中悲痛地說: “襄、洛據天下形勝之地,而襄陽位居上遊,對東南有高屋建瓴之勢。
憲王①為仁宗愛子,徙封于襄②,作國家上遊屏藩,頗有深意。
襄陽失陷,陪京③必為震動!”過了一陣,他更加悲觀自恨,又在心中說道:“朕為天下讨賊,不意在半月之内,福王和襄王都死于賊手。
這是上天厭棄我家,翦滅我朱家子孫,不然賊何能如此猖狂!” ①憲王--襄藩第一代國王,明仁宗的第五子,名瞻善,谥為憲王。
被張獻忠殺死的是第七代襄王。
②徙封于襄--第一代襄王先封在長沙,改封襄陽。
③陪京--指南京。
到了三月上旬,他仍得不到楊嗣昌的奏報,而錦州的危機更加緊迫。
偏偏在這種内外交困的日子裡,他又病了,一直病了十天左右,才能繼續上朝。
在害病的日子裡,皇後和袁妃每天來乾清宮看他。
田妃因她自身的病忽輕忽重,不能每天都來。
太子、永王、定王、十三歲的長平公主,按照古人定省之禮,每天來兩次問安。
其他許多妃嫔每日也按時前來問安,卻不能同他見面。
有一次長平公主前來問安,他問了她的讀書情況,随即用下巴向一個在旁服侍的宮女一指,對公主說: “這個小都人名叫費珍娥,認識字,也還聰明。
我将她賜給你,服侍你讀書。
她近來服侍我吃藥也很細心。
等過幾天我不再吃藥,就命她去你身邊。
” 長平公主回頭看費珍娥一眼,趕快在父親面前跪下叩頭,說道: “謝父皇恩賞!” 費珍娥一時感到茫然,不知如何是好。
魏清慧輕輕地推她一下,使眼色叫她趕快謝恩。
她像個木頭人兒似的跪下向皇上叩頭,又向公主叩頭,卻說不出感恩的話。
長平公主臨走時候,望着她說: “等過幾天以後,你把自己的東西收拾收拾,到我的宮裡去吧。
” 到了三月二十日,崇祯的病已經痊愈幾天了。
他後悔說出将費珍娥賜給長平公主的話,所以暫時裝作忘了此事。
他正在焦急地盼望楊嗣昌的消息,忽然接到萬元吉的飛奏,說楊嗣昌于三月丙子朔天明之前在沙市病故,敕書、印、劍均已妥封,暫存荊州府庫中。
第二天,崇祯又接到新任河南巡撫高名衡的飛奏,說楊嗣昌在沙市“服毒自盡,或雲自缢”。
崇祯對楊嗣昌又恨又可憐,對于以後的“剿賊”軍事,更覺束手無策。
同陳新甲商量之後,他下旨命丁啟睿接任督師。
他心中明白,丁啟睿是個庸才,不能同楊嗣昌相比。
但是他遍觀朝中大臣,再也找不出可以代他督師的人。
在楊嗣昌的死訊到達北京之前,已經有一些朝臣上本彈劾他的罪款,多不實事求是,崇祯都不理會。
楊嗣昌死的消息傳到北京以後,朝臣中攻擊楊嗣昌的人更多了,彈劾的奏本不斷地遞進宮中。
崇祯想着楊嗣昌是他力排衆議,視為心膂的人,竟然糜饷數百萬,剿“賊”無功,失守襄陽,确實可恨。
他一時感情沖動,下了一道上谕:“輔臣楊嗣昌二載瘁勞,一朝畢命。
然功不掩過,其議罪以聞!”許多朝臣一見這道上谕,越發對楊嗣昌猛烈攻擊,說話更不實事求是,甚至有人請求将楊嗣昌剖棺戮屍。
崇祯看了這些奏疏,反而同情楊嗣昌。
他常常想起來前年九月在平台為楊嗣昌賜宴餞行,曆曆如在目前。
那時候楊嗣昌曾說如剿賊不成,必将“繼之以死”的話,餘音猶在他的耳邊。
他最恨朝廷上門戶之争,黨同伐異,沒有是非,這種情況如今在彈劾楊嗣昌的一陣風中又有了充分表現。
他很生氣,命太監傳谕六部、九卿、科、道等官速來乾清宮中。
當他懷着怒氣等候群臣時候,看見費珍娥又來添香。
他似乎對他曾經摟抱過她并且吻過她的脖頸和臉頰的事兒完全忘了,瞥她一眼,随便問道: “你還不去長平公主那裡麼?” 費珍娥一驚,躬身問道:“皇爺叫奴婢哪一天去?” 宗祯再沒有看她,心不在焉地說:“現在就去好啦。
” 費珍娥回到乾清宮背後的小房中,默默地收拾自己的東西,含着汪汪眼淚,連自己也說不清心中的怅惘滋味。
管家婆走到她的身邊,輕聲問道: “你現在就走麼?” 珍娥點點頭,沒有做聲,因為她怕一說話就會止不住哽咽。
清慧摟住她的脖子說: “别難過,以後我們會常見面的。
這裡的姐妹們對你都很好,你得空兒可以來我們這兒玩。
” 珍娥隻覺傷心,思路很亂,不能說話,而且有些心思也羞于出口。
她平日對這座雄偉而森嚴的乾清宮感到像監獄一樣,毫無樂趣,隻是從皇上那次偶然對她表示了特殊的感情後,她一面對這事感到可怕,感到意外,同時也産生了一些捉摸不定的幻想。
她本來不像一般年長的宮女那樣心事重重,在深宮中看見春柳秋月,鳥鳴花開,都容易引起閑愁,暗暗在心中感傷,潛懷着一腔幽怨無處可說,隻能在夢中回到無緣重見的慈母身邊,埋頭慈母的懷中(實際是枕上)流淚;自從有了那次事情,她的比較單純也比較平靜的少女心靈忽然起了變化,好像忽然混沌開了竅,又好像一朵花蕾在将綻未綻時忽然滴進一珠兒朝露,射進了春日的陽光,吹進了溫暖的東風,被催得提前綻開。
總之,她突然增長了人生知識,産生了過去不曾有過的心事;交織着夢想、期待、害怕、失望與輕愁。
為着改變自己和家人的命運,她多麼希望獲得皇上的“垂愛”!她想如果她的命好,真能獲得皇上喜歡,不僅她自己在宮中會有出頭之日,連她的半輩子過着貧寒憂患生活的父母,她的一家親人,都會交了好運,好似俗話所說的“一步登天”。
自從懷着這樣的秘密心事,每次輪到她去皇帝身邊服侍,她總是要選最美的一兩朵花兒插在雲髻或鬓上,細心地薄施脂粉,有時故意不施脂粉,免得顯不出自己臉頰的天生美色:白嫩中透出桃花似的粉紅。
她還不忘記将皇上最喜歡的顔色衣裙,放在熏籠上熏過,散出淡淡的清幽芳香。
如果是為皇上獻茶,穿衣,她還要臨時将一雙潔白如玉的小手用皇後賞賜的龍涎香熏一熏。
不料崇祯再沒有對她像那次一樣特别“垂愛”。
有一次崇祯午睡醒來,她在養德齋中服侍,屋中沒有别的太監,也沒有别的宮女。
當崇祯看她一眼時,她的臉刷地紅了(一般時候,宮女在皇帝面前是不會這樣的。
)她不敢擡頭。
當她挨近皇帝胸前為皇帝的黃緞暗龍袍扣左上端的空心镂花赤金扣時,她以為皇上會伸手将她摟住,心情十分緊張,呼吸困難,分明聽見自己心跳的聲音。
但是皇上又一次沒有理她。
當皇上走出養德齋時,回頭望她一眼,露出笑容。
她以為皇上要同她說話,趕快走上一步,大膽地望着皇上的眼睛。
不料崇祯自己伸手将忘在幾上的十來封文書拿起來,走了出去,并且深深地歎口氣說: “真是國事如焚!” 她獨自在養德齋整理禦榻上的淩亂被褥,心緒很亂,起初懵懂,後來漸漸明白:皇帝剛才的笑容原是苦笑。
她想着,皇上也喜歡她有姿色,隻是他日夜為國事操勞發愁,沒有閑心對她“垂愛”。
她恨“流賊”,尤其恨李自成,想着他一定是那種青臉紅發的殺人魔王;她也恨張獻忠,想着他的相貌一定十分兇惡醜陋。
她認為是他們這班擾亂大明江山的“流賊”使皇上每日寝食不安,心急如焚,也使她這樣容貌出衆女子在宮中沒有出頭的日子。
她恨自己沒有生成男子,不能夠從軍打仗,替皇上剿滅“流賊”。
當崇祯在病中對長平公主說要将她賜給公主時,她雖然暗中失望,但仍然希望皇上會再一次對她“垂愛”,改變主意。
如今一切都完了,再莫想會有出頭之日了。
但是這種心事,這種傷感,她隻能鎖在心裡,沉入海底,連一個字也不能讓别人知道! 魏清慧似乎明白了她深藏的心事,趁房中沒人,小聲說道: “珍妹,你還小,這深宮裡的事兒你沒有看透。
若是你的命不好,縱然被皇上看重,也是白搭。
雖然我們的皇上是一位勵精圖治的好皇上,不似前朝常有的荒淫之主,可是遵照祖宗定制,除皇後和東西宮兩位娘娘外,還有幾位妃子、許多選侍、嫔、婕妤、美人、淑女……等等名目的小娘娘。
不要說選侍以下的人,就拿已經封為妃子的人來說,皇上很少到她們的宮裡去,也很少宣召她們來養德齋,不逢年過節朝賀很難見到皇上的面。
你也讀過幾首唐人的宮怨詩,可是,珍妹,深宮中的幽怨,苦情,詩人們何曾懂得?何曾寫出來萬分之一!要不是深宮幽怨,使人發瘋,何至于有幾個宮女舍得一身剮,串通一氣,半夜裡将嘉靖皇爺勒死?①你年紀小,入宮隻有兩年,這深宮中的可怕事兒你知道的太少!”她輕輕地歎息一聲,接着說:“我們的皇上是難得的聖君,不貪色,可是他畢竟是一國之主。
這一兩年,或因一時高興,或因一肚皮苦惱無處發洩,也私‘幸’了幾個都人。
這幾個姐妹被皇上‘幸’過以後,因為沒有生男育女,就不給什麼名分。
說她們是都人又不是都人,不明不白。
有朝一日,宮中開恩放人,别的都人說不定有幸回家,由父母兄長擇配,這幾位都人就不能放出宮去……” ①将嘉靖皇爺勒死--嘉靖二十一年,明世宗有一晚宿在曹妃的宮中,宮女楊金蓮等,等他睡熟,将他勒死。
絲繩不是死結,嘉靖得不絕氣。
同夥宮女張金蓮
當走出暖閣時,她聽見皇帝忽然哭着說: “我做夢也不曾想到!不曾想到!”接着又連聲問道:“楊嗣昌,楊嗣昌,你在哪裡?” 一連幾天,崇祯總在流淚,歎氣,有時站在母親的畫像前抽泣。
雖然他每日仍是黎明即起,在乾清宮院中虔敬拜天,然後上朝,但上朝的時間都很短,在上朝時常顯得精神恍惚,心情急躁。
他一直感到奇怪:張獻忠怎麼會神出鬼沒地回到湖廣,襲破襄陽,殺了襄王?更奇怪的是:這一重大消息首先是由住在開封的高名衡來的密奏,随後由逃出來的襄王的次子福清王來的奏報,竟然沒有楊嗣昌的奏報!楊嗣昌現在哪兒? 有一天正在午膳,他忽然痛心,推案而起,将口中吃的東西吐出,走回暖閣,拍着禦案,在心中悲痛地說: “襄、洛據天下形勝之地,而襄陽位居上遊,對東南有高屋建瓴之勢。
憲王①為仁宗愛子,徙封于襄②,作國家上遊屏藩,頗有深意。
襄陽失陷,陪京③必為震動!”過了一陣,他更加悲觀自恨,又在心中說道:“朕為天下讨賊,不意在半月之内,福王和襄王都死于賊手。
這是上天厭棄我家,翦滅我朱家子孫,不然賊何能如此猖狂!” ①憲王--襄藩第一代國王,明仁宗的第五子,名瞻善,谥為憲王。
被張獻忠殺死的是第七代襄王。
②徙封于襄--第一代襄王先封在長沙,改封襄陽。
③陪京--指南京。
到了三月上旬,他仍得不到楊嗣昌的奏報,而錦州的危機更加緊迫。
偏偏在這種内外交困的日子裡,他又病了,一直病了十天左右,才能繼續上朝。
在害病的日子裡,皇後和袁妃每天來乾清宮看他。
田妃因她自身的病忽輕忽重,不能每天都來。
太子、永王、定王、十三歲的長平公主,按照古人定省之禮,每天來兩次問安。
其他許多妃嫔每日也按時前來問安,卻不能同他見面。
有一次長平公主前來問安,他問了她的讀書情況,随即用下巴向一個在旁服侍的宮女一指,對公主說: “這個小都人名叫費珍娥,認識字,也還聰明。
我将她賜給你,服侍你讀書。
她近來服侍我吃藥也很細心。
等過幾天我不再吃藥,就命她去你身邊。
” 長平公主回頭看費珍娥一眼,趕快在父親面前跪下叩頭,說道: “謝父皇恩賞!” 費珍娥一時感到茫然,不知如何是好。
魏清慧輕輕地推她一下,使眼色叫她趕快謝恩。
她像個木頭人兒似的跪下向皇上叩頭,又向公主叩頭,卻說不出感恩的話。
長平公主臨走時候,望着她說: “等過幾天以後,你把自己的東西收拾收拾,到我的宮裡去吧。
” 到了三月二十日,崇祯的病已經痊愈幾天了。
他後悔說出将費珍娥賜給長平公主的話,所以暫時裝作忘了此事。
他正在焦急地盼望楊嗣昌的消息,忽然接到萬元吉的飛奏,說楊嗣昌于三月丙子朔天明之前在沙市病故,敕書、印、劍均已妥封,暫存荊州府庫中。
第二天,崇祯又接到新任河南巡撫高名衡的飛奏,說楊嗣昌在沙市“服毒自盡,或雲自缢”。
崇祯對楊嗣昌又恨又可憐,對于以後的“剿賊”軍事,更覺束手無策。
同陳新甲商量之後,他下旨命丁啟睿接任督師。
他心中明白,丁啟睿是個庸才,不能同楊嗣昌相比。
但是他遍觀朝中大臣,再也找不出可以代他督師的人。
在楊嗣昌的死訊到達北京之前,已經有一些朝臣上本彈劾他的罪款,多不實事求是,崇祯都不理會。
楊嗣昌死的消息傳到北京以後,朝臣中攻擊楊嗣昌的人更多了,彈劾的奏本不斷地遞進宮中。
崇祯想着楊嗣昌是他力排衆議,視為心膂的人,竟然糜饷數百萬,剿“賊”無功,失守襄陽,确實可恨。
他一時感情沖動,下了一道上谕:“輔臣楊嗣昌二載瘁勞,一朝畢命。
然功不掩過,其議罪以聞!”許多朝臣一見這道上谕,越發對楊嗣昌猛烈攻擊,說話更不實事求是,甚至有人請求将楊嗣昌剖棺戮屍。
崇祯看了這些奏疏,反而同情楊嗣昌。
他常常想起來前年九月在平台為楊嗣昌賜宴餞行,曆曆如在目前。
那時候楊嗣昌曾說如剿賊不成,必将“繼之以死”的話,餘音猶在他的耳邊。
他最恨朝廷上門戶之争,黨同伐異,沒有是非,這種情況如今在彈劾楊嗣昌的一陣風中又有了充分表現。
他很生氣,命太監傳谕六部、九卿、科、道等官速來乾清宮中。
當他懷着怒氣等候群臣時候,看見費珍娥又來添香。
他似乎對他曾經摟抱過她并且吻過她的脖頸和臉頰的事兒完全忘了,瞥她一眼,随便問道: “你還不去長平公主那裡麼?” 費珍娥一驚,躬身問道:“皇爺叫奴婢哪一天去?” 宗祯再沒有看她,心不在焉地說:“現在就去好啦。
” 費珍娥回到乾清宮背後的小房中,默默地收拾自己的東西,含着汪汪眼淚,連自己也說不清心中的怅惘滋味。
管家婆走到她的身邊,輕聲問道: “你現在就走麼?” 珍娥點點頭,沒有做聲,因為她怕一說話就會止不住哽咽。
清慧摟住她的脖子說: “别難過,以後我們會常見面的。
這裡的姐妹們對你都很好,你得空兒可以來我們這兒玩。
” 珍娥隻覺傷心,思路很亂,不能說話,而且有些心思也羞于出口。
她平日對這座雄偉而森嚴的乾清宮感到像監獄一樣,毫無樂趣,隻是從皇上那次偶然對她表示了特殊的感情後,她一面對這事感到可怕,感到意外,同時也産生了一些捉摸不定的幻想。
她本來不像一般年長的宮女那樣心事重重,在深宮中看見春柳秋月,鳥鳴花開,都容易引起閑愁,暗暗在心中感傷,潛懷着一腔幽怨無處可說,隻能在夢中回到無緣重見的慈母身邊,埋頭慈母的懷中(實際是枕上)流淚;自從有了那次事情,她的比較單純也比較平靜的少女心靈忽然起了變化,好像忽然混沌開了竅,又好像一朵花蕾在将綻未綻時忽然滴進一珠兒朝露,射進了春日的陽光,吹進了溫暖的東風,被催得提前綻開。
總之,她突然增長了人生知識,産生了過去不曾有過的心事;交織着夢想、期待、害怕、失望與輕愁。
為着改變自己和家人的命運,她多麼希望獲得皇上的“垂愛”!她想如果她的命好,真能獲得皇上喜歡,不僅她自己在宮中會有出頭之日,連她的半輩子過着貧寒憂患生活的父母,她的一家親人,都會交了好運,好似俗話所說的“一步登天”。
自從懷着這樣的秘密心事,每次輪到她去皇帝身邊服侍,她總是要選最美的一兩朵花兒插在雲髻或鬓上,細心地薄施脂粉,有時故意不施脂粉,免得顯不出自己臉頰的天生美色:白嫩中透出桃花似的粉紅。
她還不忘記将皇上最喜歡的顔色衣裙,放在熏籠上熏過,散出淡淡的清幽芳香。
如果是為皇上獻茶,穿衣,她還要臨時将一雙潔白如玉的小手用皇後賞賜的龍涎香熏一熏。
不料崇祯再沒有對她像那次一樣特别“垂愛”。
有一次崇祯午睡醒來,她在養德齋中服侍,屋中沒有别的太監,也沒有别的宮女。
當崇祯看她一眼時,她的臉刷地紅了(一般時候,宮女在皇帝面前是不會這樣的。
)她不敢擡頭。
當她挨近皇帝胸前為皇帝的黃緞暗龍袍扣左上端的空心镂花赤金扣時,她以為皇上會伸手将她摟住,心情十分緊張,呼吸困難,分明聽見自己心跳的聲音。
但是皇上又一次沒有理她。
當皇上走出養德齋時,回頭望她一眼,露出笑容。
她以為皇上要同她說話,趕快走上一步,大膽地望着皇上的眼睛。
不料崇祯自己伸手将忘在幾上的十來封文書拿起來,走了出去,并且深深地歎口氣說: “真是國事如焚!” 她獨自在養德齋整理禦榻上的淩亂被褥,心緒很亂,起初懵懂,後來漸漸明白:皇帝剛才的笑容原是苦笑。
她想着,皇上也喜歡她有姿色,隻是他日夜為國事操勞發愁,沒有閑心對她“垂愛”。
她恨“流賊”,尤其恨李自成,想着他一定是那種青臉紅發的殺人魔王;她也恨張獻忠,想着他的相貌一定十分兇惡醜陋。
她認為是他們這班擾亂大明江山的“流賊”使皇上每日寝食不安,心急如焚,也使她這樣容貌出衆女子在宮中沒有出頭的日子。
她恨自己沒有生成男子,不能夠從軍打仗,替皇上剿滅“流賊”。
當崇祯在病中對長平公主說要将她賜給公主時,她雖然暗中失望,但仍然希望皇上會再一次對她“垂愛”,改變主意。
如今一切都完了,再莫想會有出頭之日了。
但是這種心事,這種傷感,她隻能鎖在心裡,沉入海底,連一個字也不能讓别人知道! 魏清慧似乎明白了她深藏的心事,趁房中沒人,小聲說道: “珍妹,你還小,這深宮裡的事兒你沒有看透。
若是你的命不好,縱然被皇上看重,也是白搭。
雖然我們的皇上是一位勵精圖治的好皇上,不似前朝常有的荒淫之主,可是遵照祖宗定制,除皇後和東西宮兩位娘娘外,還有幾位妃子、許多選侍、嫔、婕妤、美人、淑女……等等名目的小娘娘。
不要說選侍以下的人,就拿已經封為妃子的人來說,皇上很少到她們的宮裡去,也很少宣召她們來養德齋,不逢年過節朝賀很難見到皇上的面。
你也讀過幾首唐人的宮怨詩,可是,珍妹,深宮中的幽怨,苦情,詩人們何曾懂得?何曾寫出來萬分之一!要不是深宮幽怨,使人發瘋,何至于有幾個宮女舍得一身剮,串通一氣,半夜裡将嘉靖皇爺勒死?①你年紀小,入宮隻有兩年,這深宮中的可怕事兒你知道的太少!”她輕輕地歎息一聲,接着說:“我們的皇上是難得的聖君,不貪色,可是他畢竟是一國之主。
這一兩年,或因一時高興,或因一肚皮苦惱無處發洩,也私‘幸’了幾個都人。
這幾個姐妹被皇上‘幸’過以後,因為沒有生男育女,就不給什麼名分。
說她們是都人又不是都人,不明不白。
有朝一日,宮中開恩放人,别的都人說不定有幸回家,由父母兄長擇配,這幾位都人就不能放出宮去……” ①将嘉靖皇爺勒死--嘉靖二十一年,明世宗有一晚宿在曹妃的宮中,宮女楊金蓮等,等他睡熟,将他勒死。
絲繩不是死結,嘉靖得不絕氣。
同夥宮女張金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