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關燈
小
中
大
她下狠心舍家随軍,莫生短見。
你快走吧。
我現在到城裡看看,然後同紅娘子率領老營出發。
下一步兵往何處,今晚商議。
” 他同李侔一起走出老營。
那些尚未動身的将士,看見李信出來,又是一陣歡呼。
李信向大家點頭緻意,然後騰身上馬,帶領二十幾個家丁和奴仆向城門奔去,而李侔也同時帶着一群家丁和奴仆向李家寨的方向奔去。
李家寨和國鎮情況大變:人喊馬嘶,篝火軍帳,露天到埋鍋造飯,年輕人圍着宿營地要求投軍,小孩子又膽怯又好奇地跑着看熱鬧,老年人憂心忡忡地這裡湊一起,那裡站一群,互相談論和打聽消息,還有不少人在忙着照料部隊所需要的柴火,井水,喂牲口的草料等事。
圉鎮有一座大廟,另外還有一些空房子,加上紅娘子部隊原有不少軍帳,所以大部分人馬都駐在圉鎮。
圉鎮是杞縣境内的一個較大的集鎮,有四五百戶人家,一條南北大街,隔日一集。
圉鎮的人們因為事先知道紅娘子和李侔破杞縣救了李信的事,又加上李俊先來一步向鎮上的士民打招呼,說明大軍在圉鎮隻駐紮一兩天,平買平賣,秋毫不犯,所以紅娘子的人馬一到老百姓就大開寨門相迎。
人們原以為盡管有李信、李侔兄弟在紅娘子的部隊中,但小的騷擾總是難免的,可完全沒有料到,這一支部隊的紀律竟是出奇的好,一不擅自走進民宅,二不強買東西,更不打人罵人。
這種情形,使人們更加對紅娘子破城救李信的英雄行事增添了很大的敬意,對李府兩公子的被逼造反增加了同情。
李信和紅娘子的老營帶着二百名擔任護衛的騎兵和一支負責守衛和運輸軍糧辎重的馱運隊,還有李俊率領的幾百人馬,駐紮在李家寨内,那從韓崗附近撤回的三百騎兵指定駐紮在李家寨的北門外,但是這支小部隊直到二更時佞才到。
李信想着李家寨是自己的村寨,除自己的家庭之外;還有幾家門頭很近的宗族都是大戶人家,所以凡是駐紮在李家寨的人馬,今晚統由他自己家族中幾家大戶供給晚飯和茶水。
另外,李氏家族連夜殺豬宰羊,準備明天犒勞全軍。
但是李家寨的人心比較緊張,特别是與李信門頭近的幾家,擔心李信兄弟走後,官府派兵前來,被弄得傾家蕩産。
那些早已出了五服的遠房族人,年紀大一點的,想着這李家寨百年興旺,忽然天上掉禍,出了李信被仇家陷害的事,從今後李家寨走上敗亡之運。
他們都熟知官兵紀律敗壞情形,一旦來到,必是奸擄燒殺,無惡不作,并不管你同李信家的門頭遠近,玉石俱焚。
上年紀的人們如此這般想來想去,越想越憂愁害怕,暗中歎氣。
因此,盡管李家寨的人們都在忙着照料這一支起義人馬,但真正心中歡迎的隻是那班平日受苦深的、沒有較多牽挂的、想跟着李信造反的窮人和一些看到了天下大亂已成定局,平日對現實很不滿的破落地主家後生子弟,就像李俊那樣的人。
自從這一支起義部隊來到李家寨的時候起,那些大戶人家和稍稍殷實的人家,外表上好似平靜無驚,實際上家家戶戶的二門裡邊都十分緊張忙亂,連夜收拾細軟、銀錢、珠寶、首飾。
這些人家已經做好打算:一等李信和紅娘子的人馬離寨,或者一得到官軍從開封前來的确信,就趕快用牛車和騾、馬轎車把婦女老弱和值錢的東西送往遠鄉或鄰縣的親友家躲藏起來。
李信和紅娘子在黃昏時到了李家寨。
李侔和一大群人在北門外迎接。
這一大群人中有一些是李家寨的頭面人物,包括李信的幾個長輩,主要是對如今人們稱做紅帥的女豪傑表示禮節;另外一部分是李姓窮人,他們是真正對李信和紅娘子的起義心中擁護;還有一部分人是少年兒童在人群後面看熱鬧的。
李信和紅娘子看見出寨迎接的人,趕快下馬。
大家互相施禮,照例說幾句寒暄的話,然後李信重新向幾位長輩和平輩中比他年長的人們作了一揖,說道: “李信不肖,被迫起義,緻使李氏阖族受我連累,不得安居樂業,心中十分難過。
區區苦衷,萬懇鑒諒,不加深責為幸!” 有一個長輩老人拈着長須說道:“這是官逼民反,實不怨你。
事到如今,隻好聽之任之,決不抱怨你。
”别的人們也紛紛說些表示同情和勉勵的話,有些是真實的,有些是言不由衷。
李作趕快将部隊分布駐紮情形,晚飯準備情形,向李信和紅娘子說了,然後一同向寨裡走去。
李信的宅子就在北門内西邊不遠的地方。
走到李府大門外邊,李作向緊靠西邊的一座插着紅娘子大旗的過車大門指一指,說老營就紮在那裡,但是他緊接着滿臉笑容說道: “家嫂在内宅恭候大駕,就請馬上光臨。
” 紅娘子的臉頰刷地紅了。
幸好是黃昏時候,沒有被别人看清。
雖然一路上她就不斷地在心中盤算,她到了李家寨後如何去拜見李信的妻子湯夫人,見面後應該如何談話,但是此刻到了李府的大門外,經李侔這麼一請,她的心反而慌了。
雖然她從小闖蕩江湖,且又率領着一支起義人馬,但畢竟是一個封建時代的尚未出嫁的女子。
想着社會上流傳關于她和李公子之間的謠言,湯夫人必已熟聞,她很自然地對她同湯的見面感覺着不好意思。
遲疑一下,她勉強笑着說: “嗨!俺正要進府去拜見大奶奶哩,沒想到大奶奶先讓你來請俺啦。
可是我得先到老營去一趟,随後就進府拜見大奶奶,還有府上的二奶奶。
” 李侔和李信都請她馬上進去,不必前去老營。
李侔還說所有部隊宿營、晚飯、騾馬草料諸事都已經安排就緒,用不着她去操心。
紅娘子笑着說: “看你們!難道我能空手兒去拜見大奶奶麼?你們也該讓我取幾樣禮物帶着去呀!”她的話使大家都笑了,也覺得很有道理。
紅娘子又說:“大公子,請你先回府去。
我到老營打個轉,馬上就來。
你坐了半月監,險些兒送了性命。
大奶奶和閻府上下不知操了多大心,擔了多大驚。
你快去同阖府上下見見面。
我随後就來。
” 紅娘子除有一大群男親兵外,還有十幾個女親兵,稱做健婦。
她們在宿營時同她睡在一個房子或軍帳裡,打仗時随她打仗(像男親兵一樣奮勇),還負責照料她的生活和私人東西。
她走進老營之後,要來一盆熱水洗了手臉,然後坐下來,讓一個健婦打開她的濃密的長發,替她好生梳梳,蓖蓖,绾成雲鬟。
四五天來,這是她第一次有心情和工夫坐下來梳頭。
她對身後的健婦小聲說:“咱們不是打仗,便是行軍,一時駐下來也沒有閑工夫認真蓖頭,頭上可生了不少虱子、虮子。
我那件鐵甲近來沒有用,連那縫裡邊也生了許多虮子!”随即從一個健婦手裡接過銅鏡照一照,一股快意的微笑悄悄地浮上心頭,又從她的淺淺的酒窩中洩露出來。
自從起義以來,她為着在将士們面前樹立威嚴,并且一心練兵、打仗,籌劃糧草和騾馬,完全不近脂粉。
但現在她忽然叫一個健婦替她拿出最好的脂粉,輕輕地施一點,重新仔細地照照鏡子。
但是當更換衣服時候她遲疑一下,不把綿甲脫掉。
一個健婦問:“來到李家寨還不卸掉綿甲麼?”她搖搖頭,沒有做聲。
盡管近處沒有官軍,但是她擔心萬一開封的官軍正在路上,李家寨說不定會遭到夜襲,而李信兄弟并沒有實戰閱曆,她必須時時準備在慌忙中立即迎戰。
換好衣服,她找出兩份禮物,每份四色,無非起義後從大戶人家抄來的名貴首飾和錦緞之類,命四名曾在大戶人家做過奴婢、懂得禮節的健婦捧送李府,并指明一份是送大奶奶的,另一份是送二奶奶的。
湯夫人連派了兩次仆人前來催請。
紅娘子又拿起銅鏡照一照,對随身的健婦們輕聲說: “咱們走吧。
”
你快走吧。
我現在到城裡看看,然後同紅娘子率領老營出發。
下一步兵往何處,今晚商議。
” 他同李侔一起走出老營。
那些尚未動身的将士,看見李信出來,又是一陣歡呼。
李信向大家點頭緻意,然後騰身上馬,帶領二十幾個家丁和奴仆向城門奔去,而李侔也同時帶着一群家丁和奴仆向李家寨的方向奔去。
李家寨和國鎮情況大變:人喊馬嘶,篝火軍帳,露天到埋鍋造飯,年輕人圍着宿營地要求投軍,小孩子又膽怯又好奇地跑着看熱鬧,老年人憂心忡忡地這裡湊一起,那裡站一群,互相談論和打聽消息,還有不少人在忙着照料部隊所需要的柴火,井水,喂牲口的草料等事。
圉鎮有一座大廟,另外還有一些空房子,加上紅娘子部隊原有不少軍帳,所以大部分人馬都駐在圉鎮。
圉鎮是杞縣境内的一個較大的集鎮,有四五百戶人家,一條南北大街,隔日一集。
圉鎮的人們因為事先知道紅娘子和李侔破杞縣救了李信的事,又加上李俊先來一步向鎮上的士民打招呼,說明大軍在圉鎮隻駐紮一兩天,平買平賣,秋毫不犯,所以紅娘子的人馬一到老百姓就大開寨門相迎。
人們原以為盡管有李信、李侔兄弟在紅娘子的部隊中,但小的騷擾總是難免的,可完全沒有料到,這一支部隊的紀律竟是出奇的好,一不擅自走進民宅,二不強買東西,更不打人罵人。
這種情形,使人們更加對紅娘子破城救李信的英雄行事增添了很大的敬意,對李府兩公子的被逼造反增加了同情。
李信和紅娘子的老營帶着二百名擔任護衛的騎兵和一支負責守衛和運輸軍糧辎重的馱運隊,還有李俊率領的幾百人馬,駐紮在李家寨内,那從韓崗附近撤回的三百騎兵指定駐紮在李家寨的北門外,但是這支小部隊直到二更時佞才到。
李信想着李家寨是自己的村寨,除自己的家庭之外;還有幾家門頭很近的宗族都是大戶人家,所以凡是駐紮在李家寨的人馬,今晚統由他自己家族中幾家大戶供給晚飯和茶水。
另外,李氏家族連夜殺豬宰羊,準備明天犒勞全軍。
但是李家寨的人心比較緊張,特别是與李信門頭近的幾家,擔心李信兄弟走後,官府派兵前來,被弄得傾家蕩産。
那些早已出了五服的遠房族人,年紀大一點的,想着這李家寨百年興旺,忽然天上掉禍,出了李信被仇家陷害的事,從今後李家寨走上敗亡之運。
他們都熟知官兵紀律敗壞情形,一旦來到,必是奸擄燒殺,無惡不作,并不管你同李信家的門頭遠近,玉石俱焚。
上年紀的人們如此這般想來想去,越想越憂愁害怕,暗中歎氣。
因此,盡管李家寨的人們都在忙着照料這一支起義人馬,但真正心中歡迎的隻是那班平日受苦深的、沒有較多牽挂的、想跟着李信造反的窮人和一些看到了天下大亂已成定局,平日對現實很不滿的破落地主家後生子弟,就像李俊那樣的人。
自從這一支起義部隊來到李家寨的時候起,那些大戶人家和稍稍殷實的人家,外表上好似平靜無驚,實際上家家戶戶的二門裡邊都十分緊張忙亂,連夜收拾細軟、銀錢、珠寶、首飾。
這些人家已經做好打算:一等李信和紅娘子的人馬離寨,或者一得到官軍從開封前來的确信,就趕快用牛車和騾、馬轎車把婦女老弱和值錢的東西送往遠鄉或鄰縣的親友家躲藏起來。
李信和紅娘子在黃昏時到了李家寨。
李侔和一大群人在北門外迎接。
這一大群人中有一些是李家寨的頭面人物,包括李信的幾個長輩,主要是對如今人們稱做紅帥的女豪傑表示禮節;另外一部分是李姓窮人,他們是真正對李信和紅娘子的起義心中擁護;還有一部分人是少年兒童在人群後面看熱鬧的。
李信和紅娘子看見出寨迎接的人,趕快下馬。
大家互相施禮,照例說幾句寒暄的話,然後李信重新向幾位長輩和平輩中比他年長的人們作了一揖,說道: “李信不肖,被迫起義,緻使李氏阖族受我連累,不得安居樂業,心中十分難過。
區區苦衷,萬懇鑒諒,不加深責為幸!” 有一個長輩老人拈着長須說道:“這是官逼民反,實不怨你。
事到如今,隻好聽之任之,決不抱怨你。
”别的人們也紛紛說些表示同情和勉勵的話,有些是真實的,有些是言不由衷。
李作趕快将部隊分布駐紮情形,晚飯準備情形,向李信和紅娘子說了,然後一同向寨裡走去。
李信的宅子就在北門内西邊不遠的地方。
走到李府大門外邊,李作向緊靠西邊的一座插着紅娘子大旗的過車大門指一指,說老營就紮在那裡,但是他緊接着滿臉笑容說道: “家嫂在内宅恭候大駕,就請馬上光臨。
” 紅娘子的臉頰刷地紅了。
幸好是黃昏時候,沒有被别人看清。
雖然一路上她就不斷地在心中盤算,她到了李家寨後如何去拜見李信的妻子湯夫人,見面後應該如何談話,但是此刻到了李府的大門外,經李侔這麼一請,她的心反而慌了。
雖然她從小闖蕩江湖,且又率領着一支起義人馬,但畢竟是一個封建時代的尚未出嫁的女子。
想着社會上流傳關于她和李公子之間的謠言,湯夫人必已熟聞,她很自然地對她同湯的見面感覺着不好意思。
遲疑一下,她勉強笑着說: “嗨!俺正要進府去拜見大奶奶哩,沒想到大奶奶先讓你來請俺啦。
可是我得先到老營去一趟,随後就進府拜見大奶奶,還有府上的二奶奶。
” 李侔和李信都請她馬上進去,不必前去老營。
李侔還說所有部隊宿營、晚飯、騾馬草料諸事都已經安排就緒,用不着她去操心。
紅娘子笑着說: “看你們!難道我能空手兒去拜見大奶奶麼?你們也該讓我取幾樣禮物帶着去呀!”她的話使大家都笑了,也覺得很有道理。
紅娘子又說:“大公子,請你先回府去。
我到老營打個轉,馬上就來。
你坐了半月監,險些兒送了性命。
大奶奶和閻府上下不知操了多大心,擔了多大驚。
你快去同阖府上下見見面。
我随後就來。
” 紅娘子除有一大群男親兵外,還有十幾個女親兵,稱做健婦。
她們在宿營時同她睡在一個房子或軍帳裡,打仗時随她打仗(像男親兵一樣奮勇),還負責照料她的生活和私人東西。
她走進老營之後,要來一盆熱水洗了手臉,然後坐下來,讓一個健婦打開她的濃密的長發,替她好生梳梳,蓖蓖,绾成雲鬟。
四五天來,這是她第一次有心情和工夫坐下來梳頭。
她對身後的健婦小聲說:“咱們不是打仗,便是行軍,一時駐下來也沒有閑工夫認真蓖頭,頭上可生了不少虱子、虮子。
我那件鐵甲近來沒有用,連那縫裡邊也生了許多虮子!”随即從一個健婦手裡接過銅鏡照一照,一股快意的微笑悄悄地浮上心頭,又從她的淺淺的酒窩中洩露出來。
自從起義以來,她為着在将士們面前樹立威嚴,并且一心練兵、打仗,籌劃糧草和騾馬,完全不近脂粉。
但現在她忽然叫一個健婦替她拿出最好的脂粉,輕輕地施一點,重新仔細地照照鏡子。
但是當更換衣服時候她遲疑一下,不把綿甲脫掉。
一個健婦問:“來到李家寨還不卸掉綿甲麼?”她搖搖頭,沒有做聲。
盡管近處沒有官軍,但是她擔心萬一開封的官軍正在路上,李家寨說不定會遭到夜襲,而李信兄弟并沒有實戰閱曆,她必須時時準備在慌忙中立即迎戰。
換好衣服,她找出兩份禮物,每份四色,無非起義後從大戶人家抄來的名貴首飾和錦緞之類,命四名曾在大戶人家做過奴婢、懂得禮節的健婦捧送李府,并指明一份是送大奶奶的,另一份是送二奶奶的。
湯夫人連派了兩次仆人前來催請。
紅娘子又拿起銅鏡照一照,對随身的健婦們輕聲說: “咱們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