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關燈
小
中
大
沒有放棄一個幻想,想着隻要紅娘子不殺死知縣等朝廷命官,并且在破城之後不傷害百姓,他還可以不走上完全造反的道路,想各種辦法使事情逐漸平息。
他懷着又感動又矛盾的心清,環顧周圍百姓,向群衆拱拱手,大聲說: “各位父老兄弟,李信無德無才,錯蒙大家愛戴,實在慚愧萬分。
目今朝廷無道,百姓陷于水深火熱之中,到處紛紛起義。
我李信無辜受誣,幾乎喪生。
承各位相救,才能重見天日。
我李信本應詢各位所請,仗劍起義,無須猶豫,但李信世受國恩,非一般庶民百姓可比。
上不忍抛棄祖宗墳墓;下不忍連累宗族親友。
這是一件大事,請讓我出城休息休息,再作商議。
” 群衆中有一個人帶着焦急和不滿的口氣說:“嗨,到底是宦門公子,又是舉人老爺!人家一心想要你的命,你還說‘世受國恩’。
眼看會遭到抄家滅門之禍,你還死死地留戀你的祖宗墳墓,想着宗族呀,親戚呀,朋友呀,挂牽這,挂牽那,難割難舍!” 另一個聲音接着說:“還是咱們窮光蛋無牽無挂,說反就反!” 李信向百姓勸說:“目前雖是朝廷無道,可是各位多有父母妻子牽累,也都有祖宗墳墓,造反并非一個好辦法。
” 一個嗓門洪亮的人在他的背後說:“大公子!如今百姓們走投無路,隻有起來造反才是辦法!反到究底,就會反出個清平世界!” 另一個聲音從左邊的人群中說:“假如沒有紅娘子造反,二公子接引紅帥前來,城中百姓造反内應,你大公子此刻怎能出獄?豈不要白死在貪官劣紳手中?” 右邊一個半啞的聲音說:“我們不造反是死路一條,隻有造反才有活路。
反!反!大爺,你老雖是宦門公子,事到如今,不想反能行麼?” 李信聽在心中,無話可說,在仆人、家奴和家丁的簇擁中出了監獄大門。
那裡也有許多百姓在等着看他,但被紅娘子的一百多騎兵阻止在街道一旁,不準他們擁進監獄。
一個仆人立刻牽過來一匹李信平日心愛的棗野戰馬,把鞭子遞到他的手裡。
李信先上馬,緊跟着,李侔、仆人、家奴和家丁也都紛紛上馬。
他們正要向城外出發,忽見一支隊伍大約有兩三百人,步騎都有,打着燈籠火把,向監獄這邊急急走來,前邊的一個騎馬的農民大漢打着一面白綢大旗,上邊用朱筆寫成一個鬥大的“李”字。
李信大驚,忙向李作詢問: “這是哪裡來的人馬?” 李侔也正在驚疑,一個家奴回答說:“禀大爺,這是咱們寨裡來的!” 這一隊人馬到了李信和李侔面前,黑壓壓站了一片,把監獄前的小巷子擠滿了。
這個叫一聲“大公子”,那個叫一聲“大爺”,也有叫“大叔”、“大哥”的,聲音十分親切,好像很久都不曾看見他了。
李信看清楚這支隊伍中全是李家寨寨内寨外的貧苦農民,也有一部分是本族的破落寒門子弟,為首的人是他的遠房兄弟,名叫李俊。
李信向李作問道: “是你叫他們來的?” 李作轉向李俊問:“子英,是誰叫你們來的?” 李俊在馬上回答說:“大哥,二哥,不是什麼人叫大家來的,是大家自己來的。
黃昏前有人聽說二哥同紅娘子到了城外,要攻破城池救出大哥,也知道二哥派人秘密地叫走了一部分學過武藝的家丁、奴仆,全寨子弟都暗中轟動起來了。
大家紛紛議論,說着說着都齊集到祠堂門前啦。
大家找不到領頭的,看見我也帶着一群子弟到了祠堂前邊,就推舉我領着大家前來攻城。
沒想到等我們趕到城外,城已經破了。
我們惦念着大哥,一進城就往監獄跑來。
” 李信臉色嚴厲地問:“老七!你帶着大家來攻城,大奶奶可知道麼?”他指的是他的妻子湯夫人。
“你對她說了麼?” “大奶奶聽說大家要跟着我來攻城,命仆人把我叫去,對我說:‘子英兄弟,這可是滅族的事情呀,你不能這麼辦!’我說:‘救出大哥要緊。
亂世年頭,無理無法,甯為兇手,不為苦主。
不救出大哥,大哥就活不成。
救出大哥,我們一族未必就受滅門之禍。
目前隻能走一步說一步,救出來大哥要緊!’大奶奶沒有話說,大哭起來。
” 李信又嚴厲地望着大旗,責問李俊:“是誰叫你搞這面大旗?誰叫你沒有我的吩咐就獨斷專行?難道你存心想叫咱們李家寨招來滅族之禍麼?快快替我卷起!” 一個中年農民搶前一步代李俊回答說:“大公子,這事情不能怪七爺。
常言道:旗往哪指,兵往哪殺。
凡是興師動衆,行軍打仗,怎能沒有旗幟?沒有一杆大旗,你叫人們跟着啥子進退?望着啥子集合?這面大旗是俺們大夥兒要求做的,與七爺無關。
請大公子不要生七爺的氣!” 李俊接着說:“大哥,請你不要害怕。
這大旗上隻寫了一個‘李’字,并沒寫大哥的名字。
隻要大哥能平安出獄,小弟願承擔樹旗造反的罪名,天塌啦有我李俊一人頂着!我不是舉人,也不是黉門秀才,雖是李氏一族,卻是三代清貧。
又加之我父母雙亡,身無牽挂。
小弟一不做,二不休,不僅來救大哥,還要殺死狗官,以洩萬民之憤。
反是我造的,禍是我闖的。
官兵如要來打,我就同官兵對打,不一定誰勝誰敗。
萬一打敗,天大罪名,小弟一身承擔,決不連累大哥一家,說不上滅絕咱們李氏一族。
小弟今晚來攻城救大哥,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砍頭不過是碗大疤痢,淩遲也隻挨三千六百刀。
這大旗決不能收!” 李信聽李俊慷慨陳詞,心中自覺不如,所以明知道話中帶刺,也不生氣。
他又望一眼那寫着鬥大“李”字的白綢大旗,卻不好再叫把大旗卷起。
他對眼前的事情隻好抱着聽其自然,走一步說一步的想法,揮一下手,策馬向大街走去。
一到十字街口,他就看見縣衙門已經是一片大火,監獄方面也冒起了一股濃煙和紅色火光。
兩處火光照着他面前的大旗閃亮,那朱紅色的“李”字特别鮮明。
街上秩序很好,到處有紅娘子的小隊人馬巡邏。
家家關門閉戶,并沒有亂民和紅娘子的部下砸門搶劫事情。
他駐馬十字路口,觀看全城情景,心中盤算着一個問題:反還是不反? 忽然,一隊騎兵從東門奔來,奔在前頭的一個高大騎兵的手裡舉着一面上有銀槍自纓的紅綢大旗,旗心繡着一個金黃大宇“紅”。
因為馬跑得快,又有輕微的西北風,這大旗随風展開,“紅”字十分清楚。
轉眼之間,這一隊人馬來到跟前停住,從大旗後閃出一員青年女将,騎在高大的白馬上,用清脆而慷慨的聲音向李信說道: “大公子,知縣我已經殺啦,衙門也放火燒啦,剛才又追出東門去把那個防守杞縣的守備老爺跟他的官兵都送上西天啦。
縣太爺的尊頭,我已經命人挂在縣衙門前的旗杆上啦。
事已至此,咱們快去城外商議大事要緊。
我以為他們已經護送你出城了呢,沒想到你現在還站在這十字街口!” 李信帶着無可奈何的口氣說:“唉,你們大家硬要把我逼上梁山了。
” 紅娘子冷笑說:“難道梁山不是人上的?并不是我們大夥兒逼你上梁山,是朝廷逼咱們大家上梁山,官府逼咱們大家上梁山,還有這暗無天日的世道逼咱們大家上梁山!大公子要是在半月前聽從我的勸告,樹起大旗起義,何至于锒铛①入獄,險些兒丢了性命。
如今公子不上梁山,還有哪裡可去?走吧,趕快去商議大事要緊!” ①锒铛--鐵鍊子。
被鐵鍊子鎖着下入監獄,古人常說成“锒铛入獄”。
紅娘子的話剛說完,又一起人馬趕來,将十來顆人頭扔在李信的馬蹄前邊。
李信看見這一隊人馬中也有自己的奴仆和家丁在内。
不等他問,一個手執大刀的家奴跪下禀道: “這都是陷害大爺的仇人,我們去把他們殺了。
遵照二爺的吩咐,隻殺他們本人,沒殺他們家裡的人。
可惜那些豪紳巨宦,真正的大仇人,有的住在開封,有的住在寨子裡,都沒住在城裡,都沒除掉,留下後患無窮。
” 李信望望紅娘子和李侔問:“城内外饑民甚衆,開倉放赈的事你們如何安排?” 李侔回答說:“在破城之前,我已同紅娘子商議妥帖,一進城就分兵看守縣倉和各富戶糧倉,不許亂動。
隻等天明,就可分一半赈濟饑民,運走一半供應軍糧。
今夜四門都有隊伍把守,饑民不許進城,免得城中秩序大亂。
城中騾馬咱們十分需要,也等天明收集。
城中住戶,今夜任何人不得出城,更不許将騾馬藏匿。
” 李信點點頭,對李作和紅娘子的周到措施感到滿意。
他還想看一看城中動靜,紅娘子催促說: “大公子,咱們趕快出城去商議大事吧。
你還要站在這兒遲疑什麼?” 李信歎口氣說:“事已至此,隻好聽從你們!走,到城外商議去!” 他吩咐李俊留在城内,協助紅娘子的人馬維持城内秩序,又派兩個得力家奴飛馬回家,告訴湯夫人他已經平安出獄,清湯夫人趕快作好跟随起義部隊離開李家寨的準備,不可遲誤。
當他同紅娘子和李侔策馬出城的時候,他想着很難捉摸的前途,又想着湯夫人未必肯随他起義,在心中暗暗思考着一連串難題,不禁自問: “下一步将往何處?……”
他懷着又感動又矛盾的心清,環顧周圍百姓,向群衆拱拱手,大聲說: “各位父老兄弟,李信無德無才,錯蒙大家愛戴,實在慚愧萬分。
目今朝廷無道,百姓陷于水深火熱之中,到處紛紛起義。
我李信無辜受誣,幾乎喪生。
承各位相救,才能重見天日。
我李信本應詢各位所請,仗劍起義,無須猶豫,但李信世受國恩,非一般庶民百姓可比。
上不忍抛棄祖宗墳墓;下不忍連累宗族親友。
這是一件大事,請讓我出城休息休息,再作商議。
” 群衆中有一個人帶着焦急和不滿的口氣說:“嗨,到底是宦門公子,又是舉人老爺!人家一心想要你的命,你還說‘世受國恩’。
眼看會遭到抄家滅門之禍,你還死死地留戀你的祖宗墳墓,想着宗族呀,親戚呀,朋友呀,挂牽這,挂牽那,難割難舍!” 另一個聲音接着說:“還是咱們窮光蛋無牽無挂,說反就反!” 李信向百姓勸說:“目前雖是朝廷無道,可是各位多有父母妻子牽累,也都有祖宗墳墓,造反并非一個好辦法。
” 一個嗓門洪亮的人在他的背後說:“大公子!如今百姓們走投無路,隻有起來造反才是辦法!反到究底,就會反出個清平世界!” 另一個聲音從左邊的人群中說:“假如沒有紅娘子造反,二公子接引紅帥前來,城中百姓造反内應,你大公子此刻怎能出獄?豈不要白死在貪官劣紳手中?” 右邊一個半啞的聲音說:“我們不造反是死路一條,隻有造反才有活路。
反!反!大爺,你老雖是宦門公子,事到如今,不想反能行麼?” 李信聽在心中,無話可說,在仆人、家奴和家丁的簇擁中出了監獄大門。
那裡也有許多百姓在等着看他,但被紅娘子的一百多騎兵阻止在街道一旁,不準他們擁進監獄。
一個仆人立刻牽過來一匹李信平日心愛的棗野戰馬,把鞭子遞到他的手裡。
李信先上馬,緊跟着,李侔、仆人、家奴和家丁也都紛紛上馬。
他們正要向城外出發,忽見一支隊伍大約有兩三百人,步騎都有,打着燈籠火把,向監獄這邊急急走來,前邊的一個騎馬的農民大漢打着一面白綢大旗,上邊用朱筆寫成一個鬥大的“李”字。
李信大驚,忙向李作詢問: “這是哪裡來的人馬?” 李侔也正在驚疑,一個家奴回答說:“禀大爺,這是咱們寨裡來的!” 這一隊人馬到了李信和李侔面前,黑壓壓站了一片,把監獄前的小巷子擠滿了。
這個叫一聲“大公子”,那個叫一聲“大爺”,也有叫“大叔”、“大哥”的,聲音十分親切,好像很久都不曾看見他了。
李信看清楚這支隊伍中全是李家寨寨内寨外的貧苦農民,也有一部分是本族的破落寒門子弟,為首的人是他的遠房兄弟,名叫李俊。
李信向李作問道: “是你叫他們來的?” 李作轉向李俊問:“子英,是誰叫你們來的?” 李俊在馬上回答說:“大哥,二哥,不是什麼人叫大家來的,是大家自己來的。
黃昏前有人聽說二哥同紅娘子到了城外,要攻破城池救出大哥,也知道二哥派人秘密地叫走了一部分學過武藝的家丁、奴仆,全寨子弟都暗中轟動起來了。
大家紛紛議論,說着說着都齊集到祠堂門前啦。
大家找不到領頭的,看見我也帶着一群子弟到了祠堂前邊,就推舉我領着大家前來攻城。
沒想到等我們趕到城外,城已經破了。
我們惦念着大哥,一進城就往監獄跑來。
” 李信臉色嚴厲地問:“老七!你帶着大家來攻城,大奶奶可知道麼?”他指的是他的妻子湯夫人。
“你對她說了麼?” “大奶奶聽說大家要跟着我來攻城,命仆人把我叫去,對我說:‘子英兄弟,這可是滅族的事情呀,你不能這麼辦!’我說:‘救出大哥要緊。
亂世年頭,無理無法,甯為兇手,不為苦主。
不救出大哥,大哥就活不成。
救出大哥,我們一族未必就受滅門之禍。
目前隻能走一步說一步,救出來大哥要緊!’大奶奶沒有話說,大哭起來。
” 李信又嚴厲地望着大旗,責問李俊:“是誰叫你搞這面大旗?誰叫你沒有我的吩咐就獨斷專行?難道你存心想叫咱們李家寨招來滅族之禍麼?快快替我卷起!” 一個中年農民搶前一步代李俊回答說:“大公子,這事情不能怪七爺。
常言道:旗往哪指,兵往哪殺。
凡是興師動衆,行軍打仗,怎能沒有旗幟?沒有一杆大旗,你叫人們跟着啥子進退?望着啥子集合?這面大旗是俺們大夥兒要求做的,與七爺無關。
請大公子不要生七爺的氣!” 李俊接着說:“大哥,請你不要害怕。
這大旗上隻寫了一個‘李’字,并沒寫大哥的名字。
隻要大哥能平安出獄,小弟願承擔樹旗造反的罪名,天塌啦有我李俊一人頂着!我不是舉人,也不是黉門秀才,雖是李氏一族,卻是三代清貧。
又加之我父母雙亡,身無牽挂。
小弟一不做,二不休,不僅來救大哥,還要殺死狗官,以洩萬民之憤。
反是我造的,禍是我闖的。
官兵如要來打,我就同官兵對打,不一定誰勝誰敗。
萬一打敗,天大罪名,小弟一身承擔,決不連累大哥一家,說不上滅絕咱們李氏一族。
小弟今晚來攻城救大哥,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砍頭不過是碗大疤痢,淩遲也隻挨三千六百刀。
這大旗決不能收!” 李信聽李俊慷慨陳詞,心中自覺不如,所以明知道話中帶刺,也不生氣。
他又望一眼那寫着鬥大“李”字的白綢大旗,卻不好再叫把大旗卷起。
他對眼前的事情隻好抱着聽其自然,走一步說一步的想法,揮一下手,策馬向大街走去。
一到十字街口,他就看見縣衙門已經是一片大火,監獄方面也冒起了一股濃煙和紅色火光。
兩處火光照着他面前的大旗閃亮,那朱紅色的“李”字特别鮮明。
街上秩序很好,到處有紅娘子的小隊人馬巡邏。
家家關門閉戶,并沒有亂民和紅娘子的部下砸門搶劫事情。
他駐馬十字路口,觀看全城情景,心中盤算着一個問題:反還是不反? 忽然,一隊騎兵從東門奔來,奔在前頭的一個高大騎兵的手裡舉着一面上有銀槍自纓的紅綢大旗,旗心繡着一個金黃大宇“紅”。
因為馬跑得快,又有輕微的西北風,這大旗随風展開,“紅”字十分清楚。
轉眼之間,這一隊人馬來到跟前停住,從大旗後閃出一員青年女将,騎在高大的白馬上,用清脆而慷慨的聲音向李信說道: “大公子,知縣我已經殺啦,衙門也放火燒啦,剛才又追出東門去把那個防守杞縣的守備老爺跟他的官兵都送上西天啦。
縣太爺的尊頭,我已經命人挂在縣衙門前的旗杆上啦。
事已至此,咱們快去城外商議大事要緊。
我以為他們已經護送你出城了呢,沒想到你現在還站在這十字街口!” 李信帶着無可奈何的口氣說:“唉,你們大家硬要把我逼上梁山了。
” 紅娘子冷笑說:“難道梁山不是人上的?并不是我們大夥兒逼你上梁山,是朝廷逼咱們大家上梁山,官府逼咱們大家上梁山,還有這暗無天日的世道逼咱們大家上梁山!大公子要是在半月前聽從我的勸告,樹起大旗起義,何至于锒铛①入獄,險些兒丢了性命。
如今公子不上梁山,還有哪裡可去?走吧,趕快去商議大事要緊!” ①锒铛--鐵鍊子。
被鐵鍊子鎖着下入監獄,古人常說成“锒铛入獄”。
紅娘子的話剛說完,又一起人馬趕來,将十來顆人頭扔在李信的馬蹄前邊。
李信看見這一隊人馬中也有自己的奴仆和家丁在内。
不等他問,一個手執大刀的家奴跪下禀道: “這都是陷害大爺的仇人,我們去把他們殺了。
遵照二爺的吩咐,隻殺他們本人,沒殺他們家裡的人。
可惜那些豪紳巨宦,真正的大仇人,有的住在開封,有的住在寨子裡,都沒住在城裡,都沒除掉,留下後患無窮。
” 李信望望紅娘子和李侔問:“城内外饑民甚衆,開倉放赈的事你們如何安排?” 李侔回答說:“在破城之前,我已同紅娘子商議妥帖,一進城就分兵看守縣倉和各富戶糧倉,不許亂動。
隻等天明,就可分一半赈濟饑民,運走一半供應軍糧。
今夜四門都有隊伍把守,饑民不許進城,免得城中秩序大亂。
城中騾馬咱們十分需要,也等天明收集。
城中住戶,今夜任何人不得出城,更不許将騾馬藏匿。
” 李信點點頭,對李作和紅娘子的周到措施感到滿意。
他還想看一看城中動靜,紅娘子催促說: “大公子,咱們趕快出城去商議大事吧。
你還要站在這兒遲疑什麼?” 李信歎口氣說:“事已至此,隻好聽從你們!走,到城外商議去!” 他吩咐李俊留在城内,協助紅娘子的人馬維持城内秩序,又派兩個得力家奴飛馬回家,告訴湯夫人他已經平安出獄,清湯夫人趕快作好跟随起義部隊離開李家寨的準備,不可遲誤。
當他同紅娘子和李侔策馬出城的時候,他想着很難捉摸的前途,又想着湯夫人未必肯随他起義,在心中暗暗思考着一連串難題,不禁自問: “下一步将往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