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關燈
小
中
大
得天下之谶。
” 宗敏問:“那上邊畫的什麼?怎麼寫的?” 獻策說:“上面如何寫的畫的,不用我空口說明,現有實物為證。
請将我的賤仆喚來。
” 宗敏立刻叫親兵将宋獻策的仆人叫來。
獻策向仆人吩咐一句,不過片刻,那仆人捧了一部青布函的大書進來,遞給他以後趕快退出。
劉宗敏看到書函的黃紙題簽,笑着說: “這不是一部《金剛經》麼?我們田玉峰大哥喜歡這樣書,難道這裡邊也有谶記?” 宋獻策不慌不忙,打開青布書函,取出大字刻版的四本《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抽出第三本,撕破背面書皮,拿出半頁紙色很古的手寫圖谶,從椅子上站起來,雙手捧呈闖王,同時解釋說:“因怕路上被官府查出,故将全書留在開封,隻帶來這有用的半頁圖獻于麾下。
” 闖王站起來接過圖谶,與金星、宗敏同看。
宋獻策還怕闖王和宗敏不能夠完全明白,站在一旁解釋說: “這畫上被射死的大豬即指朱姓朝廷。
四句谶語中所說的‘紅顔’就是‘朱顔’,即朱姓美人。
所謂‘紅顔死,大亂止’,即是說朱姓亡國,天下大亂方止。
所謂‘十八子,主神器’,即是說姓李的當主神器。
神器者,天子之位也。
闖王當有天子之位,豈不甚明?” 劉宗敏大叫說:“我的天,果然這谶記上寫的明白!” 獻策又指着後邊的四句七言頌詩說:“請看這第三句是‘十八孩兒兌上坐’,十八孩兒即俗話說的‘十八子’,是個‘李’字,明明指的是闖王。
兌為北方,闖王起自延安府米脂縣,正是兌方。
再看這第四句‘九州離亂李繼朱’,話就說得更明白了。
” 金星說:“谶記如此明白,則闖王上膺天命,數已前定,複何疑哉!” 宗敏又叫着說:“獻策兄,你,嗨!你獻來的這一谶記,勝添十萬人馬。
我劉宗敏拼死也要保闖王早定天下。
” 宋獻策點頭微笑,接着說:“這卦是‘既濟①’,坎上離下,水火交相為用,事無不濟。
且水在上,火在下,水能滅火。
明朝為火德王。
闖王起自北方,北方壬癸水,故為水德王②。
水滅火,即水德王代火德王之明證。
” ①既濟--《易經》上的一個卦名。
②水德王--戰國時齊人鄒衍利用五行循環思想創立“五德終始”的學說,認為每一朝代各據有五行中的一德,朝代興亡都符合五行生克的道理。
這一宿命論學說,與皇權天授的思想互為表裡,從秦朝開始就在有關皇朝興替的政治鬥争中起重大作用。
李自成建立大順帝國時自稱是水德王,服色尚藍。
李闖王一直在聽,在看,在想,默不做聲,竭力使自己保持鎮靜。
這時他不再忍耐,望着宋獻策和牛金星說: “我原是出身農家,曾為驿卒,為生計所迫,不得已而聚衆起義,立志救百姓于水深火熱之中。
不意名應圖谶,當得天下。
不過自古得天下的,雖有天命,更要依賴人事。
今後望兩位仁兄多多幫助,見我有不是之處,随時指出,使我改正。
倘果然能得天下,不敢忘兄等輔佐之功。
” 宋獻策又對闖王說:“崇祯元年十月間,紫禁城中禦花園有一棵李樹開花,朝臣都向崇祯上表祝賀,說是祥瑞。
其實,花開不時,何曾有什麼祥瑞?按五行說,此系‘木眚,出在紫禁城内,對崇祯頗不吉利。
然李為麾下姓氏,實預兆麾下将開花于紫禁城内。
可憐崇祯滿朝文武,莫解李樹十月開花之故!’” 劉宗敏說:“那時候咱們李闖王還沒起義,崇祯的滿朝文武當然不懂!” 經過了十二年的武裝鬥争,千辛萬苦,艱險備嘗,尤其是在近兩三年連遭重大挫折之後,如今初來河南,開始走上順利道路,長久來夢想中的宏圖大略看來并非空想,正在此時,宋獻策來到軍中,獻上“十八子主神器”的谶記,對李自成和全軍上下都起了十分巨大的振奮、鼓舞作用。
闖王暗想:過去隻是有人說我李自成日後能得天下,不意果然是上膺天命,見于圖谶!劉宗敏等衆将領想道:隻要闖王上膺天命,縱然肝腦塗地也是值得的。
同時從上到下,都想着今後應如何齊心戮力,整饬軍旅,除暴救民,佐闖王早定天下。
高夫人知道了宋獻策獻的谶記,同左右的女兵們都激動得滾出熱淚,立刻在院中擺上香案,焚香拜天。
明朝人由于朝廷提倡,最為崇奉關羽,稱為關帝。
高夫人拜過天以後,又對着關帝牌位,燃燭焚香,虔誠禮拜,默求神佑,使闖王早建大業。
老營将士自動地敲鑼打鼓,燃放鞭炮,高呼萬歲。
宋獻策來到闖王老營獻谶記的消息很快地傳知了各處将士,到處一片歡騰,鳴放鞭炮,呼喊萬歲。
這一振奮人心的新聞也在民間迅速流傳。
雖然那些據守山寨的土豪鄉紳們不肯相信,有些人半信半疑,但是廣大饑民,特别是年輕人,都相信這台記句句皆真,認為“李繼朱”是大命注定。
從此,來投義軍的百姓更加踴躍,成群結隊,川流不息。
經過幾次深談之後,李自
” 宗敏問:“那上邊畫的什麼?怎麼寫的?” 獻策說:“上面如何寫的畫的,不用我空口說明,現有實物為證。
請将我的賤仆喚來。
” 宗敏立刻叫親兵将宋獻策的仆人叫來。
獻策向仆人吩咐一句,不過片刻,那仆人捧了一部青布函的大書進來,遞給他以後趕快退出。
劉宗敏看到書函的黃紙題簽,笑着說: “這不是一部《金剛經》麼?我們田玉峰大哥喜歡這樣書,難道這裡邊也有谶記?” 宋獻策不慌不忙,打開青布書函,取出大字刻版的四本《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抽出第三本,撕破背面書皮,拿出半頁紙色很古的手寫圖谶,從椅子上站起來,雙手捧呈闖王,同時解釋說:“因怕路上被官府查出,故将全書留在開封,隻帶來這有用的半頁圖獻于麾下。
” 闖王站起來接過圖谶,與金星、宗敏同看。
宋獻策還怕闖王和宗敏不能夠完全明白,站在一旁解釋說: “這畫上被射死的大豬即指朱姓朝廷。
四句谶語中所說的‘紅顔’就是‘朱顔’,即朱姓美人。
所謂‘紅顔死,大亂止’,即是說朱姓亡國,天下大亂方止。
所謂‘十八子,主神器’,即是說姓李的當主神器。
神器者,天子之位也。
闖王當有天子之位,豈不甚明?” 劉宗敏大叫說:“我的天,果然這谶記上寫的明白!” 獻策又指着後邊的四句七言頌詩說:“請看這第三句是‘十八孩兒兌上坐’,十八孩兒即俗話說的‘十八子’,是個‘李’字,明明指的是闖王。
兌為北方,闖王起自延安府米脂縣,正是兌方。
再看這第四句‘九州離亂李繼朱’,話就說得更明白了。
” 金星說:“谶記如此明白,則闖王上膺天命,數已前定,複何疑哉!” 宗敏又叫着說:“獻策兄,你,嗨!你獻來的這一谶記,勝添十萬人馬。
我劉宗敏拼死也要保闖王早定天下。
” 宋獻策點頭微笑,接着說:“這卦是‘既濟①’,坎上離下,水火交相為用,事無不濟。
且水在上,火在下,水能滅火。
明朝為火德王。
闖王起自北方,北方壬癸水,故為水德王②。
水滅火,即水德王代火德王之明證。
” ①既濟--《易經》上的一個卦名。
②水德王--戰國時齊人鄒衍利用五行循環思想創立“五德終始”的學說,認為每一朝代各據有五行中的一德,朝代興亡都符合五行生克的道理。
這一宿命論學說,與皇權天授的思想互為表裡,從秦朝開始就在有關皇朝興替的政治鬥争中起重大作用。
李自成建立大順帝國時自稱是水德王,服色尚藍。
李闖王一直在聽,在看,在想,默不做聲,竭力使自己保持鎮靜。
這時他不再忍耐,望着宋獻策和牛金星說: “我原是出身農家,曾為驿卒,為生計所迫,不得已而聚衆起義,立志救百姓于水深火熱之中。
不意名應圖谶,當得天下。
不過自古得天下的,雖有天命,更要依賴人事。
今後望兩位仁兄多多幫助,見我有不是之處,随時指出,使我改正。
倘果然能得天下,不敢忘兄等輔佐之功。
” 宋獻策又對闖王說:“崇祯元年十月間,紫禁城中禦花園有一棵李樹開花,朝臣都向崇祯上表祝賀,說是祥瑞。
其實,花開不時,何曾有什麼祥瑞?按五行說,此系‘木眚,出在紫禁城内,對崇祯頗不吉利。
然李為麾下姓氏,實預兆麾下将開花于紫禁城内。
可憐崇祯滿朝文武,莫解李樹十月開花之故!’” 劉宗敏說:“那時候咱們李闖王還沒起義,崇祯的滿朝文武當然不懂!” 經過了十二年的武裝鬥争,千辛萬苦,艱險備嘗,尤其是在近兩三年連遭重大挫折之後,如今初來河南,開始走上順利道路,長久來夢想中的宏圖大略看來并非空想,正在此時,宋獻策來到軍中,獻上“十八子主神器”的谶記,對李自成和全軍上下都起了十分巨大的振奮、鼓舞作用。
闖王暗想:過去隻是有人說我李自成日後能得天下,不意果然是上膺天命,見于圖谶!劉宗敏等衆将領想道:隻要闖王上膺天命,縱然肝腦塗地也是值得的。
同時從上到下,都想着今後應如何齊心戮力,整饬軍旅,除暴救民,佐闖王早定天下。
高夫人知道了宋獻策獻的谶記,同左右的女兵們都激動得滾出熱淚,立刻在院中擺上香案,焚香拜天。
明朝人由于朝廷提倡,最為崇奉關羽,稱為關帝。
高夫人拜過天以後,又對着關帝牌位,燃燭焚香,虔誠禮拜,默求神佑,使闖王早建大業。
老營将士自動地敲鑼打鼓,燃放鞭炮,高呼萬歲。
宋獻策來到闖王老營獻谶記的消息很快地傳知了各處将士,到處一片歡騰,鳴放鞭炮,呼喊萬歲。
這一振奮人心的新聞也在民間迅速流傳。
雖然那些據守山寨的土豪鄉紳們不肯相信,有些人半信半疑,但是廣大饑民,特别是年輕人,都相信這台記句句皆真,認為“李繼朱”是大命注定。
從此,來投義軍的百姓更加踴躍,成群結隊,川流不息。
經過幾次深談之後,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