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關燈
小
中
大
物。
但望啟翁從此揚眉吐氣,展舒人才,為闖王身邊的良、平、伯溫。
” 這幾句話正說在牛金星的心坎裡,不覺哈哈大笑,但笑後就在謙遜中含着自負地說: “愚弟何能與古人相提并論!” 第二天中午過後,李自成的老營離開白土崗,穿越伏牛山的東部,向北進發。
在離開白土崗之前,他已經同牛金星、劉宗敏、高一功、田見秀等一群重要将領商議,決定将“随闖王不納糧”和“義軍所至,三年免征”兩句話寫成揭帖,在大軍所到之處普遍張貼。
前一句話是李闖王一進入河南境内就提出的一個口号,後一句話是現在新添的口号。
前者是号召百姓不再向明朝的官府納糧,後者是說闖王自己免征錢糧,流傳之後就簡化為半句“三年免征”了。
闖王早在三年前就提出過“剿兵安民”的口号,因目前中原官兵空虛,不再着重去提。
另外還有“割富濟貧”和“平買平賣”等話,都是李自成義軍的一般口号,已經行之多年,不像人豫後新提出的兩個口号在百姓中震動之大,傳播之廣。
這兩個新口号的提出,标志着李自成的革命事業開始了新的階段,也标志着明末農民革命戰争進人了新的階段。
這不是像“均貧富、等貴賤”那樣空想的、在封建社會中根本不可能實現的口号,隻有理想的光輝,沒有實踐的意義。
李自成的這兩個新口号反映了深受錢糧雜派之苦的農民和有少量土地的中小地主的切身利益,又反過來争取他們轉向革命,立刻産生了巨大影響。
李自成人豫後還有均田的設想,但由于沒有建立穩固的根據地和政權,沒法實行,所以沒有制定具體辦法,也沒有認真宣傳。
由于兩個新口号的提出,加上破山寨開倉放赈,軍紀嚴明,秋毫不犯,對李自成的聲譽立刻産生了巨大影響。
過了摩天嶺往北,凡遇集鎮村落,在路邊歡迎的人群更為踴躍,其中就包括瀕于破産的中小地主。
李自成向北進軍,繞過摩天嶺,在二郎廟停下來等候同宋獻策會面。
在第五天中午,宋獻策來到了。
李自成、牛金星、劉宗敏率一大群将領出寨相迎。
雖然宋獻策隻到闖王的肩膀高,比一般中等身材的人矮半頭,但是氣宇軒昂,談笑風生,立刻獲得了衆将領的好感。
闖王的老營紮在一家大鄉紳的宅子裡。
午宴以後,闖王請他和牛金星到書房中談話。
恰好劉宗敏沒有重要事,也來了。
闖王笑着說: “獻策兄足迹半天下,見聞極廣,又胸富韬略,精通兵法戰陣,今日承蒙不棄,前來共事,不惟是自成一人之幸,也是全軍之幸。
依足下高見,我們應如何練成一支精兵?如何早日奪取明朝江山?” 宋獻策回答說:“獻策生逢亂世,書劍飄零,寄食江湖,碌碌半生,一事無成。
今日來到将軍帳下,得能常在左右,自當竭忠盡智,佐将軍早定天下。
但軍旅之事,容當陸續奉獻刍蕪之見,供将軍斟酌可否。
今日初次晉谒,願先談一事,權當芹獻①。
在未談此事之前,請将軍受獻策兩拜。
”說畢,離開座位,跪下便拜。
①芹獻--不像樣子的饋贈品,獻禮品。
李自成慌忙離座還禮。
牛金星和劉宗敏也趕快起立。
金星最近尚未同獻策見面,通過獻策到臨汝後與他信使往還,他已知道獻策認為李自成上膺天命,将有天下之分,但獻策的依據他不知道。
現在見獻策如此行禮,明白就要說出極其重大的事。
宗敏也心中有些明白,當獻策拜畢起立時,他一把抓緊獻策的臂膊往椅子上一按,大聲說: “老兄趕快說出來吧,咱們李闖王日後會有天下麼?” “有,有。
闖王名應圖谶,吉兆顯明,實系應運而興,必有天下無疑。
” 宗敏又說:“獻策老哥,你别繞圈子,明白說出吧。
咱們闖王是怎樣名應圖谶?什麼圖谶?什麼吉兆?怎見得是應運而興的?請快點兒說個明白,可不要有半句奉承!” 獻策哈哈大笑,說:“此系何事,豈敢虛為奉承之語?且獻策今日到此,豈是為打秋風而來?倘若捷軒将軍以江湖之士看獻策,則弟即惶愧不安矣!” 闖王忙說:“捷軒喜歡說爽快話,請獻策兄不要見怪。
” 宋獻策又哈哈大笑,然後向地上吐口痰,清一下喉嚨,肅然坐正身上,又向闖王拱拱手,從容不迫地說: “今日獻策所要言者,原是天機。
不遇其人,不遇其時,不敢輕易洩露。
随便洩露,不僅敗壞大事,且有殺身之禍。
今日獻策來至義軍,面谒麾下,說出天機,正其時矣。
獻策因見明朝氣數已盡,必有真命天子應運而興,故十年來浪迹江湖,萍蹤南北,暗中察訪究竟誰是真正的濟世英雄。
後來得到古本袁天綱、李淳風《谶記》一書,也就是世人所知的《推背圖》。
然目今所見的《推背圖》全系後人僞托,與袁天綱、李淳風二人原本出人甚大。
我所得到的是古抄本,題為《谶記》,也是有圖有詩,但次序與今日所見諸本不同,所記圖谶也大有出人。
有一極為重要圖谶,為今日清本所無,正是闖王必
但望啟翁從此揚眉吐氣,展舒人才,為闖王身邊的良、平、伯溫。
” 這幾句話正說在牛金星的心坎裡,不覺哈哈大笑,但笑後就在謙遜中含着自負地說: “愚弟何能與古人相提并論!” 第二天中午過後,李自成的老營離開白土崗,穿越伏牛山的東部,向北進發。
在離開白土崗之前,他已經同牛金星、劉宗敏、高一功、田見秀等一群重要将領商議,決定将“随闖王不納糧”和“義軍所至,三年免征”兩句話寫成揭帖,在大軍所到之處普遍張貼。
前一句話是李闖王一進入河南境内就提出的一個口号,後一句話是現在新添的口号。
前者是号召百姓不再向明朝的官府納糧,後者是說闖王自己免征錢糧,流傳之後就簡化為半句“三年免征”了。
闖王早在三年前就提出過“剿兵安民”的口号,因目前中原官兵空虛,不再着重去提。
另外還有“割富濟貧”和“平買平賣”等話,都是李自成義軍的一般口号,已經行之多年,不像人豫後新提出的兩個口号在百姓中震動之大,傳播之廣。
這兩個新口号的提出,标志着李自成的革命事業開始了新的階段,也标志着明末農民革命戰争進人了新的階段。
這不是像“均貧富、等貴賤”那樣空想的、在封建社會中根本不可能實現的口号,隻有理想的光輝,沒有實踐的意義。
李自成的這兩個新口号反映了深受錢糧雜派之苦的農民和有少量土地的中小地主的切身利益,又反過來争取他們轉向革命,立刻産生了巨大影響。
李自成人豫後還有均田的設想,但由于沒有建立穩固的根據地和政權,沒法實行,所以沒有制定具體辦法,也沒有認真宣傳。
由于兩個新口号的提出,加上破山寨開倉放赈,軍紀嚴明,秋毫不犯,對李自成的聲譽立刻産生了巨大影響。
過了摩天嶺往北,凡遇集鎮村落,在路邊歡迎的人群更為踴躍,其中就包括瀕于破産的中小地主。
李自成向北進軍,繞過摩天嶺,在二郎廟停下來等候同宋獻策會面。
在第五天中午,宋獻策來到了。
李自成、牛金星、劉宗敏率一大群将領出寨相迎。
雖然宋獻策隻到闖王的肩膀高,比一般中等身材的人矮半頭,但是氣宇軒昂,談笑風生,立刻獲得了衆将領的好感。
闖王的老營紮在一家大鄉紳的宅子裡。
午宴以後,闖王請他和牛金星到書房中談話。
恰好劉宗敏沒有重要事,也來了。
闖王笑着說: “獻策兄足迹半天下,見聞極廣,又胸富韬略,精通兵法戰陣,今日承蒙不棄,前來共事,不惟是自成一人之幸,也是全軍之幸。
依足下高見,我們應如何練成一支精兵?如何早日奪取明朝江山?” 宋獻策回答說:“獻策生逢亂世,書劍飄零,寄食江湖,碌碌半生,一事無成。
今日來到将軍帳下,得能常在左右,自當竭忠盡智,佐将軍早定天下。
但軍旅之事,容當陸續奉獻刍蕪之見,供将軍斟酌可否。
今日初次晉谒,願先談一事,權當芹獻①。
在未談此事之前,請将軍受獻策兩拜。
”說畢,離開座位,跪下便拜。
①芹獻--不像樣子的饋贈品,獻禮品。
李自成慌忙離座還禮。
牛金星和劉宗敏也趕快起立。
金星最近尚未同獻策見面,通過獻策到臨汝後與他信使往還,他已知道獻策認為李自成上膺天命,将有天下之分,但獻策的依據他不知道。
現在見獻策如此行禮,明白就要說出極其重大的事。
宗敏也心中有些明白,當獻策拜畢起立時,他一把抓緊獻策的臂膊往椅子上一按,大聲說: “老兄趕快說出來吧,咱們李闖王日後會有天下麼?” “有,有。
闖王名應圖谶,吉兆顯明,實系應運而興,必有天下無疑。
” 宗敏又說:“獻策老哥,你别繞圈子,明白說出吧。
咱們闖王是怎樣名應圖谶?什麼圖谶?什麼吉兆?怎見得是應運而興的?請快點兒說個明白,可不要有半句奉承!” 獻策哈哈大笑,說:“此系何事,豈敢虛為奉承之語?且獻策今日到此,豈是為打秋風而來?倘若捷軒将軍以江湖之士看獻策,則弟即惶愧不安矣!” 闖王忙說:“捷軒喜歡說爽快話,請獻策兄不要見怪。
” 宋獻策又哈哈大笑,然後向地上吐口痰,清一下喉嚨,肅然坐正身上,又向闖王拱拱手,從容不迫地說: “今日獻策所要言者,原是天機。
不遇其人,不遇其時,不敢輕易洩露。
随便洩露,不僅敗壞大事,且有殺身之禍。
今日獻策來至義軍,面谒麾下,說出天機,正其時矣。
獻策因見明朝氣數已盡,必有真命天子應運而興,故十年來浪迹江湖,萍蹤南北,暗中察訪究竟誰是真正的濟世英雄。
後來得到古本袁天綱、李淳風《谶記》一書,也就是世人所知的《推背圖》。
然目今所見的《推背圖》全系後人僞托,與袁天綱、李淳風二人原本出人甚大。
我所得到的是古抄本,題為《谶記》,也是有圖有詩,但次序與今日所見諸本不同,所記圖谶也大有出人。
有一極為重要圖谶,為今日清本所無,正是闖王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