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關燈
此策較為穩妥。

    等到羽翼豐滿之後,可一舉而破洛陽,用福王的财富養兵赈饑,争衡中原。

    ” 自成的心中一動。

    他曾經有此想法,尚未決定,不料金星的建議正是不謀而合。

    他笑着問: “破洛陽,活捉福王?” “是,破洛陽,活捉福王。

    洛陽古稱居天下之中,依山帶河,為九朝建都之地①。

    攻破洛陽,先占地利,然後東出成臯,或南出汝州,争奪中原,攻守自如。

    況且福王朱常洵是神宗愛子,他母親鄭貴妃專寵後宮,幾乎奪嫡②。

    萬曆皇帝搜刮了幾十年,據說宮中有一半财富運來洛陽。

    萬曆将福王封到洛陽,命河南、山東、湖廣三省為福藩搜刮良田四萬頃。

    戶部與三省疆吏實在搜不到這麼多土地,一再力争,才勉強減了一半。

    這兩萬頃良田,每一寸土地都是奪自民間。

    當時王府的官員們和太監們帶着校尉兵丁,扈養厮役,共有一萬多人,到處看見好地就丈量,丈量後就成了王莊田産,按畝征租。

    有錢有勢的官紳人家可以向王府的執事官員和太監們納賄說情,保住自己的土地。

    地方無賴,投靠王府,為虎作怅。

    苦的是小戶人家和平素無官紳依靠的中産之家,頃刻間傾家破産;稍敢抗拒,就加以違抗聖旨的罪名。

    駕帖③捕人,奸淫婦女,搶掠财物,格殺平民佃戶,弄得三省騷然,人心惶恐,怨聲載道。

    ” ①九朝建都之地--曾在洛陽建都的有九個朝代:東周、東漢、魏、晉,北魏、隋、唐(北魏、隋、唐王朝隻是部分時期移都洛陽)、後梁、後盾。

     ②奪嫡--封建宗法制度,由嫡子立為太子。

    神宗的嫡子是朱常洛,但遲遲不肯立為太子,而有意按照鄭貴妃的願望将常洵立為太子。

    “奪嫡”是古代政治術語,即庶子奪取太子地位。

     ③駕帖--由刑部發出的逮捕人和捉市犯人的一種公文。

     李自成忍不住罵了一句:“他媽的,什麼皇帝、親王,盡是強盜、吃人魔王!” 金星接着說:“福王除平白地奪占了百姓的兩萬頃良田之外,萬曆皇帝還賜給他自江都至太平沿江獲州雜稅,四川鹽井和茶葉稅銀。

    又給他淮鹽三千引①,在洛陽開設鹽店。

    王府太監們到淮揚支取食鹽,成幾倍勒索,中飽私囊。

    中州人民原來吃河東鹽②,不吃淮鹽。

    福王為強迫士民改吃淮鹽,非工店中的鹽不得販賣。

    河東鹽原為邊兵炯銀的一個來源,因中州改吃淮鹽,河東鹽銷不出去,影響邊饷。

    倘若我軍攻破洛陽,單隻福藩财産就可以供數十萬兵馬一年;需,何況還有王府掌事太監與鄉宦豪紳之家wwW.tianyashuku.com,按戶抄沒,二數目亦甚可觀。

    福王府中糧食山積,腐爛倉中,眼看着洛陽百姓紛紛餓死,不肯稍施赈濟。

    洛陽饑民賣兒鬻女,大姑娘論斤秤,而福王出京前一次婚費用去了國庫銀三十多萬兩修建洛陽宮殿和購置陳設花去國庫銀六十多萬兩,地方所負擔的費用不在其内。

    為着他一家從北京來洛陽,号用了民間大小船一千二百多隻,許多船戶為此生計斷絕。

    破洛陽,殺福王,正所謂‘吊民伐罪’,使中州百姓,尤其是河洛③百姓拍手稱快,益信闖王義軍真乃湯武之師。

    義旗所指,必然望風響應,-食壺漿相迎。

    ” ①引--即“鹽引”,古代商人運銷官鹽的執照,每引二百斤。

     ②河東鹽--山西地鹽産于解縣、安邑一帶。

    古代曾将今山西省西部黃河以東的地方置河東郡,治安邑,故山西地鹽稱做河東鹽。

     ③河洛--黃河以南,洛河流域,古稱河洛,相當于目前的洛陽地區。

     自成頻頻點頭,說:“好,好,破洛陽,殺福王!” 金星又說:“福王朱常詢非一般藩封親王可比。

    他是崇幀的嫡親叔父。

    自從天啟末年各地英雄起義,十餘年來尚無一處親藩被戮。

    今日我們要殺,就從崇偵的親叔父開刀。

    殺了福王,将使全國震動,也使崇須驚慌失措,亂了手腳。

    此事不論就軍事言,就人心言,或就朝廷之震動言,其影響之深遠重大,都可想而知。

    至于南陽,雖然也是府城,有唐王在彼,但比之洛陽,十不比一。

    第一代唐王是朱洪武的第二十三個庶子,并非嫡生;傳至目前,已有九代十一王,同崇祯這一家在一百多年前已經出了五服。

    這一代唐王本是聿鍵,隻因崇祯九年七月間滿洲兵自喜峰口進人長城,騷擾畿輔一帶,八月間退出長城。

    這位唐王就在北京周圍軍情吃緊的時候,上表請求率領他的王府衛士勤王,招了崇祯的疑忌,貶為庶人,押送鳳陽高牆①幽禁,由他的弟弟聿镆繼承王位。

    倘若如今破南陽,殺唐王,所獲糧飽不多,也不會使崇祯傷筋動骨,驚慌失措,反而促使崇祯趕快調兵遣将去防守洛陽。

    故衡量輕重緩急,目前隻能先籌劃破洛陽,而破南陽非當務之急。

    ” ①鳳陽高牆--明朝在鳳陽皇陵附近設一特别拘留所,專門幽禁犯罪的宗室。

    因四面圍有高牆,故稱為鳳陽高牆,或簡稱高牆。

     李自成說:“先生所論極是。

    我也有攻破洛陽之意,所以才率領老營和大軍暗向北移,也派了細作到洛陽去察探守城情形,大約十幾天後就可回來。

    今聽先生一談,正合我心,這件事就算定了。

    倘若能一舉破了洛陽,殺了福王,正如你剛才說的,可以為中原百姓除害,符合我軍吊民伐罪的起義宗旨,可以用福王的财富養軍赈饑,可以使朝廷大為震動,驚慌失措,可以打亂朝廷的軍事部署,為我們自己在中原打開個極好的軍事局面。

    真是一舉數得!另外……你認為楊嗣昌這人如何?” “楊嗣昌嘛……”牛金星不明白闖王為何忽然問到楊嗣昌,略微沉吟一下,接着說:“因為朝廷上門戶之見甚深,加上他暗主對東虜議款,所以頗受攻擊。

    然平心而論,他在大臣中還算得一個精明練達的人,又深得崇幀倚信,現任的兵部尚書也出自他的引薦。

    崇祯将他放出京來,實是萬不得已。

    此人如敗,崇祯再也挑不出一個像樣的督師了。

    縱然有那樣的人,也不像楊嗣昌深受皇帝倚信,挑得起擔子,也比較能經得起朝廷上衆口攻擊。

    ” 自成說:“我在鄖陽山中時候,一直在想主意如何打傷崇祯的這個膀臂。

    如今看來,隻要我們能夠破洛陽,殺福王,楊嗣昌就完了。

    ” 金星說:“楊嗣昌正在全力追剿張敬軒和羅汝才,遠在四川。

    崇祯隻會殺掉河南巡撫,對楊嗣昌降旨嚴責,還不會就治他重罪。

    ” 闖王笑一笑說:“倘若我們破了洛陽,殺掉當今皇帝的親叔父,這可是明朝三百年間從來沒有的大事。

    楊嗣昌現任督師輔臣,怎麼能卸掉擔子?縱然崇祯暫時不加他重罪,也必懷恨在心。

    再遇挫折,便會兩筆賬一起清算。

    何況朝廷上門戶之争很烈,那些平日攻擊楊嗣昌的朝臣們豈能不借洛陽的事大做文章?崇祯這個人,一向功則歸己,說他如何英明,過則歸于臣下,喜怒不測。

    你看吧,或遲或早,或死或貶或下獄,楊嗣昌必定完蛋。

    楊嗣昌不管本領如何,各路官軍有他在總還是有個統帥,有一杆中心大旗。

    他一倒,縱然崇幀派别人督師,從各方面說都差得遠,實際上等于沒有統帥,沒一杯中心大旗。

    到那時,官軍的敗局就會急轉直下。

    ” 牛金星不覺連說“妙,妙”,贊歎闖王智慮深遠,然後哈哈大笑。

     李自成謙遜地說:“這破洛之策原是先生幫我定的,說不上我有什麼智慮深遠。

    倘若足下不是洛陽人①,恐怕也不會将破洛陽殺福王的道理講得那麼透辟。

    真是十分難得!先生今日初到,就拿出這一重要建議,果然不負全軍對先生期待之殷!” ①洛陽人--盧氏縣屬于河南府,府治在洛陽,所以李自成說牛是洛陽人。

     金星說:“日内宋獻策來到軍中,将更有極為重要的意見奉陳。

    ” 自成忙問:“獻策有什麼極為重要的話?” 金星笑着說:“我隻知關系十分重大,但也不知其詳。

    不面見麾下,他是不肯随便說出口的。

    ” 李自成立刻命親兵叫進來兩個小校,命他們各帶一小隊騎兵分頭傳令:袁宗第火速從葉縣和北舞渡之間退兵,向西破魯山境内的張良店,再從摩天嶺的北邊進人伏牛山脈,在二郎廟附近等待後命;李過從方城境内的獨樹鎮退兵,沿途遇到比較富裕的山寨就破,由摩天嶺的南邊進人伏牛山,到栾川附近待命。

    打發走兩個飛馬傳令的小校以後,李闖王因見牛金星旅途疲勞,要他休息休息,便自己往寨外看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