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的行事和傑出戰績,這一帶老百姓開始知道李闖王是非凡人物。
所以一聽說劉二虎将馬步将士擺列在浙水西岸上迎接闖王,老百姓登時沸騰起來,紛紛出寨去迎接闖王。
他們急于要親眼看看闖王是什麼樣子,看看闖王的軍容,而小孩子是要看熱鬧。
住在附近村莊的百姓們聽到消息,也成群結隊地往淅水岸上趕來。
上集寨内和附近村莊的老百姓本來十分之七八都早已逃進山中,自從劉體純來到以後,他們知道這一支闖王人馬不但不像官軍和土寇一樣奸擄燒殺,還放赈糧,所以三停人回來了兩停。
現在在浙水岸上和夾道的步騎将士行列外邊,擠滿了男男女女。
有些年紀大和見聞多的人們,攜帶了線香或香爐。
大家在等候時,紛紛猜想和小聲議論,認為闖王必是率領上萬人馬,至少幾千人馬,前邊有幾百盔甲整齊的騎兵開路,各色旗旗鮮明。
過了一頓飯時候,迎接的人們看見對面山腳下一帶樹林那邊,騰起一陣塵土。
立時群情激動,衆目凝望,人群中有紛紛細語:“來了!來了!”片刻過後,從樹林背後轉出一隊不足二百人的騎兵,不但沒有闖王的大旗前導,連義軍中普通的旗幟也很少。
大家心中明白,這隻是闖王大軍的前哨,而闖王随後就會來到。
這一隊騎兵漸漸近了,離開那片樹林已經有二裡多遠了。
人們仍在期待着樹林那邊會騰起新的。
更大的塵頭,也會傳過來馬嘶聲和亂紛紛踏在石路上的馬蹄聲。
然而奇怪,這一小隊騎兵越來越近,樹林背後卻一切寂然。
人們随即又看清楚這一小隊騎兵中有劉體純帶去迎接闖王的一百多名将士,還有他派往荊紫關附近哨探回來的二三十名騎兵。
許多人開始明白,李闖王尚未到來,距此處相高尚遠,隻是一隊探路的哨馬來到,所以劉體純隻好帶着闖王的哨馬暫回。
人們正在懷疑和猜測,忽然有一個騎兵離開隊伍,飛馳而來。
河這邊有一位帶隊頭目趕快向前,立馬岸上問道: “闖王接到了麼?” “來了!來了!趕快奏樂!”奔來的騎者揚鞭回答,沒有過橋,又勒轉馬頭飛馳而去。
旗鼓官一聲令下,四面戰鼓、四個軍用喇叭和兩面銅鑼立刻奏起來雄壯的音樂,特别是那四面戰鼓的有節奏的響聲震天動地。
凡是帶有香的百姓,趕快用火鐮打着火,将香點燃,雙手拿在手中,跪到地上。
夾道站立的步騎兵肅靜無聲,微微向西岸側過頭去,注目河岸,誰都想趕快看見闖王。
那些曾經随闖王身經百戰的老将士和在商洛山中随闖王經曆過艱難風險的半老将士,因為盼到了闖王回來,都不禁眼睛潮濕,心頭感情奔湧。
那一小隊人馬走到橋上了。
盡管劉宗敏塊頭很大,神氣威武,但多數百姓還是一眼看出來宗敏後邊的那位戴着舊氈帽的大漢是闖王。
也有少數百姓起初誤把劉宗敏當做李自成,但是再看看宗敏後邊那位騎着深灰旋毛戰馬的人物,立刻糾正了自己的誤會。
他們看出來,李闖王不僅十分威武和英俊,還有他們說不明白的一些特點,也許是那種深沉的神氣,也許是那種很不~般的炯炯目光,也許是别的什麼特點,使跪着迎接他的百姓們一看見他就覺得他與所有他們看見過的武将們迥然不同。
李自成上了河岸,通過夾道迎接的将士和百姓向上集寨門走去。
他一邊緩辔徐行,一邊微笑着向将士們點頭,又不時向百姓們說:“不用跪,不用跪。
”那些原來眼睛潮濕的陝西将士,有很多人當闖王從面前騎馬走過時忽然忍耐不住,鼻子一酸,熱淚奔流,還有少數人竟然抽咽起來。
闖王盡力回避開那些望着他流淚的眼睛,催馬快行。
百姓們不像往日跪迎明朝的文官武将,吓得兩腿發抖,提心吊膽,不敢擡頭,而是好奇地打量着闖王和他的一小隊随身将士。
有幾個凡事留心的中年人默數着闖王的随身将士隻有五十騎,不兔在心中疑問:“莫非又是在什麼地方吃了敗仗,隻剩下這五十騎奔來河南?”還有人注意到這随着闖王來的戰馬,雖然由于長途奔波,一個個顯得消瘦,骨架高聳,腿和镫子上帶着征塵,但是馬上的将士們都是精神抖擻,喜氣洋洋,絲毫不像是吃過敗仗。
由于老百姓當時看見同闖王來到河南的隻有五十個随身将士,後邊沒跟随大隊人馬,印象極深,到處紛紛議論。
不過一個月光景,李闖王的人馬發展到十萬以上,于是人們就把李闖王率領五十騎奔人河南這件事哄傳開了。
李自成和劉宗敏在劉體純駐紮的大廟中休息。
他向體純詢問了軍中和豫西地方的一些情況。
特别使他高興的是,尚神仙跟随谷英從商洛山中出來,如今随着進人伏牛山的部隊駐在栾川,正在設法同牛金星暗中會面,将牛舉人的全家人接進軍中。
當問過了一些重要情況之後,李自成同将士們匆匆地吃了一頓熱飯,叫大家都去睡覺休息,也催促宗敏去睡,但是他自己卻不肯躺下,叫體純陪着他,走出大廟。
一出山門,李自成就看見一小隊騎兵從上集飛馳出寨。
他向體純問: “有什麼緊急事兒”? 體純回答說:“我同子傑約定,你來到上集以後,立刻派飛騎向他報信。
他們就是往馬山口給子傑報信去的。
我吩咐他們在路上不許耽擱,必須在明天上午趕到。
” 闖王沒有再問,更沒有想到這一小隊騎兵的出發會引出一連串與他的想法完全不同的軍事行動,幾乎破壞了他在鄖陽山中所深思熟慮過的作戰方略。
他遇見許多從商洛山中出來的;日弟兄,親切地同他們招呼。
有許多将士誰在商洛山中挂過彩,害過重病,他都記得,特别詢問他們治愈以後的情況。
見到有些家在商洛山中的将士,他詢問他們的父母和家人情況,還問他們臨出商洛山來河南時是否給家中留了點錢。
他是那樣平易近人,熟悉和關懷将士,所以有許多将士在回答他的詢問時也禁不住滾下熱淚。
正在一片帳篷前邊同一群圍攏來的将士談話時,他看見有一個衣服十分破爛,面黃肌瘦的農民來找體純,于是體純帶這個莊稼漢站在附近沒有别人的地方小聲講話。
他還看見,他們密談的分明是一件十分重大的事,那莊稼漢的神情激動,用心聽着體純的囑咐,不斷點頭,态度誠懇。
闖王在心裡笑着說:“二虎準定是要破什麼山寨了。
”當那個農民走後,劉體純又回到闖王身邊,眼睛裡閃着得意的光輝。
闖王沒有問他,就同他離開這一片帳篷,去看向饑民施粥的情況。
在上集寨外分三個地方施粥,每日中午一次。
李自成隻去看一處施粥。
這時,領粥的饑民都聚集在粥廠前邊,秩序很好。
三名弟兄正在拿着大木勺子發放,每個饑民一勺子很稠的用小米、高粱和包谷摻加野菜混合煮的粥,恰好裝滿一大碗。
李自成親自走到鍋台邊看了看,又同饑民們說了幾句話。
在饑民群裡有幾個身穿破爛長袍的中年和老年人,引起了闖王的注意。
他走到那幾位穿長袍的饑民前邊,和氣地問他們家裡有多少土地,為什麼也吃舍飯。
那幾個饑民知道他就是李闖王,起初有一點心中害怕,不敢随便說話,随後看見他神色和藹,分明問他們也是出于對他們的關心,才大膽地說出了他們的可憐情況。
他們原來都是比較小的地主,由于官府科斂繁重,加上豪紳大戶欺淩,連年戰亂和天災嚴重,種種原因,使他們家産蕩盡,骨肉離散,成了饑民,眼看就會同别人一樣餓死。
闖王歎口氣,告訴他們說,他這次來河南就是要盡他的力量拯救百姓,隻要再苦過三年五載,天下勢定,老百姓的日子就會好起來。
離開粥廠,他叫劉體純帶他到東寨牆上,放眼矚望,丘丘嶺嶺,一齊奔湧到他的眼前。
在崇祯九年以前,他随着高迎祥率領起義大軍曾經進出河南,也曾經經過淅川,但今天他來到河南,意義完全不同。
他現在是懷着極大的雄心壯志和嶄新的軍事方略,重來河南,所以他舉目東望,就不禁心情振奮地想着如何寸陰必争地從此東進,馳騁中原,如何解民倒懸,收拾人心,以及如何号召饑民随他起義,迅速編練成一支能夠作戰的大軍。
劉體純看見闖王凝目遠望,出神不語,又
所以一聽說劉二虎将馬步将士擺列在浙水西岸上迎接闖王,老百姓登時沸騰起來,紛紛出寨去迎接闖王。
他們急于要親眼看看闖王是什麼樣子,看看闖王的軍容,而小孩子是要看熱鬧。
住在附近村莊的百姓們聽到消息,也成群結隊地往淅水岸上趕來。
上集寨内和附近村莊的老百姓本來十分之七八都早已逃進山中,自從劉體純來到以後,他們知道這一支闖王人馬不但不像官軍和土寇一樣奸擄燒殺,還放赈糧,所以三停人回來了兩停。
現在在浙水岸上和夾道的步騎将士行列外邊,擠滿了男男女女。
有些年紀大和見聞多的人們,攜帶了線香或香爐。
大家在等候時,紛紛猜想和小聲議論,認為闖王必是率領上萬人馬,至少幾千人馬,前邊有幾百盔甲整齊的騎兵開路,各色旗旗鮮明。
過了一頓飯時候,迎接的人們看見對面山腳下一帶樹林那邊,騰起一陣塵土。
立時群情激動,衆目凝望,人群中有紛紛細語:“來了!來了!”片刻過後,從樹林背後轉出一隊不足二百人的騎兵,不但沒有闖王的大旗前導,連義軍中普通的旗幟也很少。
大家心中明白,這隻是闖王大軍的前哨,而闖王随後就會來到。
這一隊騎兵漸漸近了,離開那片樹林已經有二裡多遠了。
人們仍在期待着樹林那邊會騰起新的。
更大的塵頭,也會傳過來馬嘶聲和亂紛紛踏在石路上的馬蹄聲。
然而奇怪,這一小隊騎兵越來越近,樹林背後卻一切寂然。
人們随即又看清楚這一小隊騎兵中有劉體純帶去迎接闖王的一百多名将士,還有他派往荊紫關附近哨探回來的二三十名騎兵。
許多人開始明白,李闖王尚未到來,距此處相高尚遠,隻是一隊探路的哨馬來到,所以劉體純隻好帶着闖王的哨馬暫回。
人們正在懷疑和猜測,忽然有一個騎兵離開隊伍,飛馳而來。
河這邊有一位帶隊頭目趕快向前,立馬岸上問道: “闖王接到了麼?” “來了!來了!趕快奏樂!”奔來的騎者揚鞭回答,沒有過橋,又勒轉馬頭飛馳而去。
旗鼓官一聲令下,四面戰鼓、四個軍用喇叭和兩面銅鑼立刻奏起來雄壯的音樂,特别是那四面戰鼓的有節奏的響聲震天動地。
凡是帶有香的百姓,趕快用火鐮打着火,将香點燃,雙手拿在手中,跪到地上。
夾道站立的步騎兵肅靜無聲,微微向西岸側過頭去,注目河岸,誰都想趕快看見闖王。
那些曾經随闖王身經百戰的老将士和在商洛山中随闖王經曆過艱難風險的半老将士,因為盼到了闖王回來,都不禁眼睛潮濕,心頭感情奔湧。
那一小隊人馬走到橋上了。
盡管劉宗敏塊頭很大,神氣威武,但多數百姓還是一眼看出來宗敏後邊的那位戴着舊氈帽的大漢是闖王。
也有少數百姓起初誤把劉宗敏當做李自成,但是再看看宗敏後邊那位騎着深灰旋毛戰馬的人物,立刻糾正了自己的誤會。
他們看出來,李闖王不僅十分威武和英俊,還有他們說不明白的一些特點,也許是那種深沉的神氣,也許是那種很不~般的炯炯目光,也許是别的什麼特點,使跪着迎接他的百姓們一看見他就覺得他與所有他們看見過的武将們迥然不同。
李自成上了河岸,通過夾道迎接的将士和百姓向上集寨門走去。
他一邊緩辔徐行,一邊微笑着向将士們點頭,又不時向百姓們說:“不用跪,不用跪。
”那些原來眼睛潮濕的陝西将士,有很多人當闖王從面前騎馬走過時忽然忍耐不住,鼻子一酸,熱淚奔流,還有少數人竟然抽咽起來。
闖王盡力回避開那些望着他流淚的眼睛,催馬快行。
百姓們不像往日跪迎明朝的文官武将,吓得兩腿發抖,提心吊膽,不敢擡頭,而是好奇地打量着闖王和他的一小隊随身将士。
有幾個凡事留心的中年人默數着闖王的随身将士隻有五十騎,不兔在心中疑問:“莫非又是在什麼地方吃了敗仗,隻剩下這五十騎奔來河南?”還有人注意到這随着闖王來的戰馬,雖然由于長途奔波,一個個顯得消瘦,骨架高聳,腿和镫子上帶着征塵,但是馬上的将士們都是精神抖擻,喜氣洋洋,絲毫不像是吃過敗仗。
由于老百姓當時看見同闖王來到河南的隻有五十個随身将士,後邊沒跟随大隊人馬,印象極深,到處紛紛議論。
不過一個月光景,李闖王的人馬發展到十萬以上,于是人們就把李闖王率領五十騎奔人河南這件事哄傳開了。
李自成和劉宗敏在劉體純駐紮的大廟中休息。
他向體純詢問了軍中和豫西地方的一些情況。
特别使他高興的是,尚神仙跟随谷英從商洛山中出來,如今随着進人伏牛山的部隊駐在栾川,正在設法同牛金星暗中會面,将牛舉人的全家人接進軍中。
當問過了一些重要情況之後,李自成同将士們匆匆地吃了一頓熱飯,叫大家都去睡覺休息,也催促宗敏去睡,但是他自己卻不肯躺下,叫體純陪着他,走出大廟。
一出山門,李自成就看見一小隊騎兵從上集飛馳出寨。
他向體純問: “有什麼緊急事兒”? 體純回答說:“我同子傑約定,你來到上集以後,立刻派飛騎向他報信。
他們就是往馬山口給子傑報信去的。
我吩咐他們在路上不許耽擱,必須在明天上午趕到。
” 闖王沒有再問,更沒有想到這一小隊騎兵的出發會引出一連串與他的想法完全不同的軍事行動,幾乎破壞了他在鄖陽山中所深思熟慮過的作戰方略。
他遇見許多從商洛山中出來的;日弟兄,親切地同他們招呼。
有許多将士誰在商洛山中挂過彩,害過重病,他都記得,特别詢問他們治愈以後的情況。
見到有些家在商洛山中的将士,他詢問他們的父母和家人情況,還問他們臨出商洛山來河南時是否給家中留了點錢。
他是那樣平易近人,熟悉和關懷将士,所以有許多将士在回答他的詢問時也禁不住滾下熱淚。
正在一片帳篷前邊同一群圍攏來的将士談話時,他看見有一個衣服十分破爛,面黃肌瘦的農民來找體純,于是體純帶這個莊稼漢站在附近沒有别人的地方小聲講話。
他還看見,他們密談的分明是一件十分重大的事,那莊稼漢的神情激動,用心聽着體純的囑咐,不斷點頭,态度誠懇。
闖王在心裡笑着說:“二虎準定是要破什麼山寨了。
”當那個農民走後,劉體純又回到闖王身邊,眼睛裡閃着得意的光輝。
闖王沒有問他,就同他離開這一片帳篷,去看向饑民施粥的情況。
在上集寨外分三個地方施粥,每日中午一次。
李自成隻去看一處施粥。
這時,領粥的饑民都聚集在粥廠前邊,秩序很好。
三名弟兄正在拿着大木勺子發放,每個饑民一勺子很稠的用小米、高粱和包谷摻加野菜混合煮的粥,恰好裝滿一大碗。
李自成親自走到鍋台邊看了看,又同饑民們說了幾句話。
在饑民群裡有幾個身穿破爛長袍的中年和老年人,引起了闖王的注意。
他走到那幾位穿長袍的饑民前邊,和氣地問他們家裡有多少土地,為什麼也吃舍飯。
那幾個饑民知道他就是李闖王,起初有一點心中害怕,不敢随便說話,随後看見他神色和藹,分明問他們也是出于對他們的關心,才大膽地說出了他們的可憐情況。
他們原來都是比較小的地主,由于官府科斂繁重,加上豪紳大戶欺淩,連年戰亂和天災嚴重,種種原因,使他們家産蕩盡,骨肉離散,成了饑民,眼看就會同别人一樣餓死。
闖王歎口氣,告訴他們說,他這次來河南就是要盡他的力量拯救百姓,隻要再苦過三年五載,天下勢定,老百姓的日子就會好起來。
離開粥廠,他叫劉體純帶他到東寨牆上,放眼矚望,丘丘嶺嶺,一齊奔湧到他的眼前。
在崇祯九年以前,他随着高迎祥率領起義大軍曾經進出河南,也曾經經過淅川,但今天他來到河南,意義完全不同。
他現在是懷着極大的雄心壯志和嶄新的軍事方略,重來河南,所以他舉目東望,就不禁心情振奮地想着如何寸陰必争地從此東進,馳騁中原,如何解民倒懸,收拾人心,以及如何号召饑民随他起義,迅速編練成一支能夠作戰的大軍。
劉體純看見闖王凝目遠望,出神不語,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