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關燈
小
中
大
過,哈哈大笑,把王光恩的書子和楊嗣昌的手谕當面撕毀,投在地上,收斂了笑容說道:
“子盛,我原來聽說楊嗣昌到處張貼告示,說人人都可招安,隻不許我同敬軒投降,我認為他很知道我李自成的為人。
如今他卻改變主意,命令兄勸我投降,實在可笑。
自成是甚等之人,難道你弟兄們也不知道麼?” “李哥,請你不要見怪。
家兄同小弟一則是奉督師之命前來,二則也是出于一片好意,想替朋友幫忙。
自從你于崇祯十一年春天離開四川以來,奔波逃竄,曆盡艱險。
從前跟着高闖王的那幾股子,有的滅亡了,有的降了,隻剩下你這一股。
潼關南原一戰,你隻剩十八個人逃出重圍。
去年五月間你在商洛山中重樹大旗,很快又陷人重圍,無路可逃。
上月官軍一時疏忽,你從武關逃出,身邊隻剩下一千多人。
三年來你一敗再敗,一度全軍覆沒,至今一蹶不振,苟延時光。
可見天意人事,對你都很不利。
李哥雖系硬漢,這樣硬幹下去,自取滅亡,有甚好處?” 自成冷笑着問:“你還有别的話麼?” 王光興竭力裝作毫無懼色,繼續說道:“三天前聽說你已經到興山境内同敬軒合夥,我本來打算轉回均州複命,不必再見李哥。
昨天忽聽老百姓說你從興山逃回,盤在這裡,使小弟不能不急來相見。
請恕小弟直言,你如今的處境十分不妙。
目前湖廣、陝西、四川的官軍雲集附近十餘縣,總數在十萬以上。
你既要逃避官軍,又要逃避敬軒,處處陷餅,随時可亡,如其坐等滅亡,何如早日投誠,不失高官厚祿?俗話說,‘識時務者為俊傑’,望李哥三思!” 自成忽地站起,一手按着劍柄,說道:“我兵團潼關南原的那天晚上殺大天王高見的事,大概你也聽說過。
你弟兄背叛義軍,投降朝廷,為虎作怅,同大天王實是一類的人。
今日你來見我,本應将你斬首,以為叛變投降者戒。
姑念你們原不是高闖王的人,暫留下你的一顆頭顱,記在賬上,讓你回去向你的大哥複命。
望你告訴令兄,務必将我的話轉告楊嗣昌老狗:他不要得意過火,我斷定他的下場不會比他的老子楊鶴①好。
也告訴你們老大說:我李自成繼高闖王高舉義旗,頂天立地,打不垮,壓不扁,吓不倒,拉不轉,同你們這班軟骨頭貨壓根兒不是一類人,走的不是一條道。
你們自己貪生怕死,希圖富貴,頓忘起義宗旨,向楊嗣昌搖尾乞憐,做了朝廷鷹犬,别夢想我李自成會照着你們的樣兒學。
你們自己把臉面裝進褲裆裡,頭朝下走路,别人怎麼也會那樣呢?你們自己不知羞恥,竟還有臉來向我勸降。
哼,可笑!你回去,告訴王光恩:你們甘心做朝廷的小鷹犬決無好下場!” ①楊鶴--楊鶴于崇祯二年以兵部有待郎銜任陝西、三邊總督。
他兼用剿、撫兩手對付陝西農民起義。
到崇祯四年,陝西農民起義已成燎原之勢,朝廷将他下獄,滴戍袁州。
崇祯七年死于戍所。
王光興被罵得臉紅脖子粗,不敢發怒,勉強笑着說:“李哥!咱們各行其是,請不要這樣罵我。
” “各行其是?你說得倒美!忠奸不同,黑白各别,怎麼能夠把是非混為一談?咱們既然起義兵,誅強暴,救世救民,凡是不畏艱險,一心走這條路的才算是,倒過頭投降朝廷的就是非,就是不忠。
說什麼各行其是!” 王光興被罵得無地自容,喃喃地說:“投降朝廷的不光是我們兄弟,連敬軒和曹操也都投降過。
” 自成說:“對,連敬軒和曹操也都投降過。
不管他們的投降是真是假,都不光彩,都是終身之恥。
不過,人家如今又在剿殺官軍,高舉義旗,你們哩?你們哩?你們駐紮均州,時時準備替朝廷打義軍,做了朝廷的鷹犬!你們在今天不能夠同他們相比!” “李哥,敬軒想害你死,想吞并你的人馬,你難道不恨他麼?” “怎麼,你想挑撥離間?實話告你說,盡管敬軒有時很混蛋,也比你們死心塌地投降朝廷的強似萬倍!” “請李哥不要忘記,家兄是見李哥目前的處境十分艱難,才命小弟來面見李哥的,是出于一片好意。
” “好意?你們是乘人之危,來勾引勸說我做一個寡廉鮮恥的人,這叫做雞巴好意!倘若你們真有好意,幫我忙的辦法有的是,你們肯做麼?” “請李哥吩咐,隻要我們能辦得到的,無不照辦。
” “能辦得到,能辦得到。
”自成坐下去,接着說:“據我看,不出兩個月,楊嗣昌必然督催湖廣與陝西邊境諸營官軍向興歸山中進犯,追趕敬軒和曹操。
請你們到時候殺了鄖陽巡撫,重樹義旗。
你們能夠這樣麼?” 王光興苦笑說:“李哥,我們已經投降朝廷,決不能再背叛朝廷,反複無常。
你既然不聽從好言相勸,小弟也不敢再多說了。
以後倘有好歹,請勿後悔。
” 自成冷笑說:“你放心,我決不後悔。
既然敢起義,就不懼擔風險。
我看官軍把我奈何不得。
即令官軍奈何得我,你知道我的秉性脾氣,甯肯在馬上戰死也不會跪地乞降,苟全性命,像你們王家兄弟一樣。
” 王光興又說:“李哥既然把話堵死,小弟就不敢再多言了。
隻是小弟來時,家兄還有一句話叫小弟轉告李哥。
家兄說:倘若李哥不肯受招安,我們同李哥仍是朋友。
俗話說得好:井水不犯河水。
請李哥放心,我們決不會乘李哥在困難之中,背後插刀。
” 自成輕蔑地一笑,回答說:“謝謝你們老大!請你對他說:我李自成從來不在乎别人照我的背上插刀。
說實在的,今日你們人馬不多,沒有力量來揀我的便宜,隻好發誓賭咒說不向我的背上插刀。
既然投降了朝廷,另走一條路,這樣的義氣話不值半文錢。
你們說,咱們今後井水不犯河水。
不,事情決不會如此下去。
除非你們兄弟回頭,發誓不做朝廷鷹大,跟着大家起義的馬蹄往前走。
否則,任何一家義軍都可以除掉你們。
除掉你們是除掉敗類,除掉叛賊,并非不講義氣。
” 王光興的身上冒出汗珠,說:“老兄的這幾句話我記在心中,回去轉告我們老大。
既然如此,小弟告辭。
” “你走吧,恕不相留。
” 王光興趕快向李自成拱手辭别,帶着從人上馬而去。
他的心中慌亂,又十分懊喪,既害怕會被李自成的手下将領們追出殺掉,又遺憾勸降不成,不能向楊嗣昌立一大功,也失悔白給李自成送來了不少禮物。
等策馬奔出幾裡之後,他回頭一望,背後并無追兵,才覺放心、有一個問題他想不明白,在心中暗自說道: “李自成啊李自成,你兵又少,糧又缺,四面皆敵,還要硬撐下去,豈不是自取滅亡?” 李自成同将士們蹲在一起,吃完用野菜和包谷摻煮的糊塗湯,忽得探馬禀報,說看見一股騎兵從興山方面過來,距此不過十裡,固樹木遮蔽,人數看不清楚,但估計有兩三百人。
自成吃了一驚,吩咐再探,并下令全軍披挂,準備應付萬一。
他疑心張獻忠派兵追來,被探子看見的是追兵前隊。
但是還沒有探清楚,或走或戰,他不能馬上決定。
他望望身邊的幾位大将,說: “玉峰哥,你留在營中莫動。
捷軒、漢舉,我們到前邊去看看。
” 在十裡左右出現的是張獻忠的一股遊騎,雖然它沒有向這邊繼續前進就轉回,但是李自成感到了很大威脅。
他猜想張獻忠可能對于他的去向已經知道了一些消息,所以派出小股遊騎追蹤查探。
同時,他不能不考慮,當楊嗣昌向他招降的時候會準備另外一手,他不投降就會有一支官軍前來追剿;說不定在王光興來尋找他的時候,楊嗣昌已經将準備追剿的檄文下給鄖陽巡撫和川、鄂交界地方的駐軍了。
他同幾位親信大将略作商量,立即下令全軍火速收擡好帳篷和各項辎重,整好隊伍,由駐地附近的貧苦百姓作向導,向北出發。
二更以後,這一支小部隊在雄偉的萬山叢中停下,埋鍋造飯,讓将士們飽餐一頓,就地露天宿營。
但是闖王下令:人不許解甲,馬不許卸鞍,隻将捆好的帳篷和各種軍需卸到地上,讓馱載的騾馬在這些東西的旁邊休息和吃草料。
約莫四更時候,李自成帶着李強等幾個親兵,将宿營地走了一遍。
他明白将士們都很困乏,所以他有意使大家多睡一陣,然後叫醒雙喜和中軍吳汝義,命他們喚醒大小将領,準備起程。
其實,高夫人和有些将領不等叫已經醒來,正在作出發準備。
在全營整隊時候,李自成同三個做向導的貧苦百姓說了幾句話,向他們道了辛苦,囑他們再帶半天路就各自回家。
他又同幾位大将密商一陣,然後集合全營大小将領和頭目開會,由劉宗敏将今後如何分兵潛伏的決定向大家宣布。
經過白河戰鬥和最近幾天的掉隊和死亡,如今連眷屬和孩兒兵在内,總數不足一千二百人。
在當時遍地農民起義和戰争如麻的年代,像這樣的小部隊,一般說不會引起人們注意,但為着做到真正“銷聲匿迹”,按照闖王的意思将人馬分作三股:闖王和劉宗敏、高一功、田見秀、劉芳亮率領一大股,包括老營和孩兒兵;袁宗第和李過各率領
如今他卻改變主意,命令兄勸我投降,實在可笑。
自成是甚等之人,難道你弟兄們也不知道麼?” “李哥,請你不要見怪。
家兄同小弟一則是奉督師之命前來,二則也是出于一片好意,想替朋友幫忙。
自從你于崇祯十一年春天離開四川以來,奔波逃竄,曆盡艱險。
從前跟着高闖王的那幾股子,有的滅亡了,有的降了,隻剩下你這一股。
潼關南原一戰,你隻剩十八個人逃出重圍。
去年五月間你在商洛山中重樹大旗,很快又陷人重圍,無路可逃。
上月官軍一時疏忽,你從武關逃出,身邊隻剩下一千多人。
三年來你一敗再敗,一度全軍覆沒,至今一蹶不振,苟延時光。
可見天意人事,對你都很不利。
李哥雖系硬漢,這樣硬幹下去,自取滅亡,有甚好處?” 自成冷笑着問:“你還有别的話麼?” 王光興竭力裝作毫無懼色,繼續說道:“三天前聽說你已經到興山境内同敬軒合夥,我本來打算轉回均州複命,不必再見李哥。
昨天忽聽老百姓說你從興山逃回,盤在這裡,使小弟不能不急來相見。
請恕小弟直言,你如今的處境十分不妙。
目前湖廣、陝西、四川的官軍雲集附近十餘縣,總數在十萬以上。
你既要逃避官軍,又要逃避敬軒,處處陷餅,随時可亡,如其坐等滅亡,何如早日投誠,不失高官厚祿?俗話說,‘識時務者為俊傑’,望李哥三思!” 自成忽地站起,一手按着劍柄,說道:“我兵團潼關南原的那天晚上殺大天王高見的事,大概你也聽說過。
你弟兄背叛義軍,投降朝廷,為虎作怅,同大天王實是一類的人。
今日你來見我,本應将你斬首,以為叛變投降者戒。
姑念你們原不是高闖王的人,暫留下你的一顆頭顱,記在賬上,讓你回去向你的大哥複命。
望你告訴令兄,務必将我的話轉告楊嗣昌老狗:他不要得意過火,我斷定他的下場不會比他的老子楊鶴①好。
也告訴你們老大說:我李自成繼高闖王高舉義旗,頂天立地,打不垮,壓不扁,吓不倒,拉不轉,同你們這班軟骨頭貨壓根兒不是一類人,走的不是一條道。
你們自己貪生怕死,希圖富貴,頓忘起義宗旨,向楊嗣昌搖尾乞憐,做了朝廷鷹犬,别夢想我李自成會照着你們的樣兒學。
你們自己把臉面裝進褲裆裡,頭朝下走路,别人怎麼也會那樣呢?你們自己不知羞恥,竟還有臉來向我勸降。
哼,可笑!你回去,告訴王光恩:你們甘心做朝廷的小鷹犬決無好下場!” ①楊鶴--楊鶴于崇祯二年以兵部有待郎銜任陝西、三邊總督。
他兼用剿、撫兩手對付陝西農民起義。
到崇祯四年,陝西農民起義已成燎原之勢,朝廷将他下獄,滴戍袁州。
崇祯七年死于戍所。
王光興被罵得臉紅脖子粗,不敢發怒,勉強笑着說:“李哥!咱們各行其是,請不要這樣罵我。
” “各行其是?你說得倒美!忠奸不同,黑白各别,怎麼能夠把是非混為一談?咱們既然起義兵,誅強暴,救世救民,凡是不畏艱險,一心走這條路的才算是,倒過頭投降朝廷的就是非,就是不忠。
說什麼各行其是!” 王光興被罵得無地自容,喃喃地說:“投降朝廷的不光是我們兄弟,連敬軒和曹操也都投降過。
” 自成說:“對,連敬軒和曹操也都投降過。
不管他們的投降是真是假,都不光彩,都是終身之恥。
不過,人家如今又在剿殺官軍,高舉義旗,你們哩?你們哩?你們駐紮均州,時時準備替朝廷打義軍,做了朝廷的鷹犬!你們在今天不能夠同他們相比!” “李哥,敬軒想害你死,想吞并你的人馬,你難道不恨他麼?” “怎麼,你想挑撥離間?實話告你說,盡管敬軒有時很混蛋,也比你們死心塌地投降朝廷的強似萬倍!” “請李哥不要忘記,家兄是見李哥目前的處境十分艱難,才命小弟來面見李哥的,是出于一片好意。
” “好意?你們是乘人之危,來勾引勸說我做一個寡廉鮮恥的人,這叫做雞巴好意!倘若你們真有好意,幫我忙的辦法有的是,你們肯做麼?” “請李哥吩咐,隻要我們能辦得到的,無不照辦。
” “能辦得到,能辦得到。
”自成坐下去,接着說:“據我看,不出兩個月,楊嗣昌必然督催湖廣與陝西邊境諸營官軍向興歸山中進犯,追趕敬軒和曹操。
請你們到時候殺了鄖陽巡撫,重樹義旗。
你們能夠這樣麼?” 王光興苦笑說:“李哥,我們已經投降朝廷,決不能再背叛朝廷,反複無常。
你既然不聽從好言相勸,小弟也不敢再多說了。
以後倘有好歹,請勿後悔。
” 自成冷笑說:“你放心,我決不後悔。
既然敢起義,就不懼擔風險。
我看官軍把我奈何不得。
即令官軍奈何得我,你知道我的秉性脾氣,甯肯在馬上戰死也不會跪地乞降,苟全性命,像你們王家兄弟一樣。
” 王光興又說:“李哥既然把話堵死,小弟就不敢再多言了。
隻是小弟來時,家兄還有一句話叫小弟轉告李哥。
家兄說:倘若李哥不肯受招安,我們同李哥仍是朋友。
俗話說得好:井水不犯河水。
請李哥放心,我們決不會乘李哥在困難之中,背後插刀。
” 自成輕蔑地一笑,回答說:“謝謝你們老大!請你對他說:我李自成從來不在乎别人照我的背上插刀。
說實在的,今日你們人馬不多,沒有力量來揀我的便宜,隻好發誓賭咒說不向我的背上插刀。
既然投降了朝廷,另走一條路,這樣的義氣話不值半文錢。
你們說,咱們今後井水不犯河水。
不,事情決不會如此下去。
除非你們兄弟回頭,發誓不做朝廷鷹大,跟着大家起義的馬蹄往前走。
否則,任何一家義軍都可以除掉你們。
除掉你們是除掉敗類,除掉叛賊,并非不講義氣。
” 王光興的身上冒出汗珠,說:“老兄的這幾句話我記在心中,回去轉告我們老大。
既然如此,小弟告辭。
” “你走吧,恕不相留。
” 王光興趕快向李自成拱手辭别,帶着從人上馬而去。
他的心中慌亂,又十分懊喪,既害怕會被李自成的手下将領們追出殺掉,又遺憾勸降不成,不能向楊嗣昌立一大功,也失悔白給李自成送來了不少禮物。
等策馬奔出幾裡之後,他回頭一望,背後并無追兵,才覺放心、有一個問題他想不明白,在心中暗自說道: “李自成啊李自成,你兵又少,糧又缺,四面皆敵,還要硬撐下去,豈不是自取滅亡?” 李自成同将士們蹲在一起,吃完用野菜和包谷摻煮的糊塗湯,忽得探馬禀報,說看見一股騎兵從興山方面過來,距此不過十裡,固樹木遮蔽,人數看不清楚,但估計有兩三百人。
自成吃了一驚,吩咐再探,并下令全軍披挂,準備應付萬一。
他疑心張獻忠派兵追來,被探子看見的是追兵前隊。
但是還沒有探清楚,或走或戰,他不能馬上決定。
他望望身邊的幾位大将,說: “玉峰哥,你留在營中莫動。
捷軒、漢舉,我們到前邊去看看。
” 在十裡左右出現的是張獻忠的一股遊騎,雖然它沒有向這邊繼續前進就轉回,但是李自成感到了很大威脅。
他猜想張獻忠可能對于他的去向已經知道了一些消息,所以派出小股遊騎追蹤查探。
同時,他不能不考慮,當楊嗣昌向他招降的時候會準備另外一手,他不投降就會有一支官軍前來追剿;說不定在王光興來尋找他的時候,楊嗣昌已經将準備追剿的檄文下給鄖陽巡撫和川、鄂交界地方的駐軍了。
他同幾位親信大将略作商量,立即下令全軍火速收擡好帳篷和各項辎重,整好隊伍,由駐地附近的貧苦百姓作向導,向北出發。
二更以後,這一支小部隊在雄偉的萬山叢中停下,埋鍋造飯,讓将士們飽餐一頓,就地露天宿營。
但是闖王下令:人不許解甲,馬不許卸鞍,隻将捆好的帳篷和各種軍需卸到地上,讓馱載的騾馬在這些東西的旁邊休息和吃草料。
約莫四更時候,李自成帶着李強等幾個親兵,将宿營地走了一遍。
他明白将士們都很困乏,所以他有意使大家多睡一陣,然後叫醒雙喜和中軍吳汝義,命他們喚醒大小将領,準備起程。
其實,高夫人和有些将領不等叫已經醒來,正在作出發準備。
在全營整隊時候,李自成同三個做向導的貧苦百姓說了幾句話,向他們道了辛苦,囑他們再帶半天路就各自回家。
他又同幾位大将密商一陣,然後集合全營大小将領和頭目開會,由劉宗敏将今後如何分兵潛伏的決定向大家宣布。
經過白河戰鬥和最近幾天的掉隊和死亡,如今連眷屬和孩兒兵在内,總數不足一千二百人。
在當時遍地農民起義和戰争如麻的年代,像這樣的小部隊,一般說不會引起人們注意,但為着做到真正“銷聲匿迹”,按照闖王的意思将人馬分作三股:闖王和劉宗敏、高一功、田見秀、劉芳亮率領一大股,包括老營和孩兒兵;袁宗第和李過各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