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開恩!”
①孫子--名武,春秋時齊國人,在吳國為将,所著兵法十三篇為我國古代兵法的不朽名著。
“請大人開恩!”全體監軍和幕僚一齊叉手說。
楊嗣昌沉默片刻,說:“好吧,姑念他是初犯,準諸君所請,法外施仁,免他一死。
重責一百鞭子,革職留用,戴罪效力。
諸位将軍請起!” 刁明忠挨過鞭子以後,被架回來跪下謝恩。
楊嗣昌望着他問: “刁明忠,你以後還敢藐視軍令麼?” “末将永遠不敢。
” “下去!”楊嗣昌的眼光轉向文官班中:“殷太白!” “卑職在!”興山道監軍金事殷太白驚魂落魄地從班中走出,跪到地上。
楊嗣昌間:“殷太白,你兩次違反軍令,該當何罪?” 殷太白叩頭說:“卑職誤幹軍令,前已陳明原委,不敢有一毫欺飾……” “不許狡辯!綁出去!” “求閣部大人恩典!求閣部大人恩典!” “立斬!” 衆文武大員一則已經替刁明忠講過情,二則看見楊嗣昌正在盛怒,都不敢出班講話。
尤其幾個監軍禦史各人自顧不暇,隻有篩糠的份兒,哪有說話的勇氣?等殷太白被武士褫去衣冠,推出白虎堂以後,楊嗣昌對衆文武宣布了殷太白兩次違反軍令的罪款。
其實二條罪款都不是多麼了不得的大事,在當時官軍中比這些更嚴重幾倍的罪行天天發生,楊嗣昌心中盡知,隻是因為殷大白是文官,手中無兵,可以借他的一顆頭替自己樹威罷了。
他離開座位,向北拜了四拜,從桶木架上請下來尚方劍,脫去黃绫套,露出來接金的沙魚皮鞘和鍍金劍柄,向一位随侍親将說: “接劍!” 青年親将跪下去,雙手接了尚方劍,捧出大堂。
過了片刻,他捧劍回來,跪下禀道: “禀大人,殷太白已在轅門外斬訖!” 中軍代接了尚方劍,插入黃绫套,放回原處。
楊嗣昌望望大家,聲音低沉地說: “本督師并非好殺,實不得已。
我深知殷太白是一個有用人才,罪亦不重。
但今日非承平之世,不可稍存姑息,所以隻得忍痛斬他。
倘若死者有靈,九泉下必能諒我苦衷。
”說到這裡,他的眼淚籁籁地滾落下來,回頭吩咐中軍,将殷太白的屍首用好的棺木裝殓,對其在襄陽的妻子兒女好生撫慰,資助還鄉。
吩咐畢,他向湖廣巡撫宋一鶴望了一眼,不再做聲。
宋一鶴朋白楊嗣昌為什麼望他一眼,盡管他心中認為殷太白死非其罪,卻趕快欠身說道:“沒有霹靂手段,不顯菩薩心腸。
使相大人執法從嚴,不過為早日剿滅流賊,佐皇上中興之業,救斯民于水火耳。
為國為民苦衷,昭如天日。
昔孔明揮淚斬馬谡,馬谡死而不怨。
陳壽《三國志》稱孔明:‘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
……邦域之内,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
’大人實為今日之諸葛武侯,敢信殷太白九泉下必無怨言。
” 聽了宋一鶴的阿谀話,楊嗣昌的心中感到舒服。
他向宋一鶴點點頭,又向全體文武掃了一眼,等待别人說話。
衆人看透了楊嗣昌濫用轎刑,想借殷太白的頭顱樹威,既心中不平,也免死狐悲,都不肯像巡撫那樣說話,一個個低頭不語。
一個監軍道從剛才的震栗失色中恢複了鎮靜,在心中說: “可惜你不是諸葛武侯,殷太白并非馬谡!” 楊嗣昌不再等待,又向大家掃了一眼,接着訓活:“去年十月間,革、左諸賊掠葉縣,陷沈丘,焚項城四關,又犯光山。
副将張琮與刁明忠率禁旅剿賊,斬首一千餘級。
本督師立即稱诏頒賞,如今刁明忠藐視軍令,即予嚴懲,決不寬貸。
這就是有功必賞,有罪必罰。
望諸君以殷太白、刁明忠為戒,恪遵軍令,努力殺賊,勿負朝廷厚望,勿負國恩!” 衆文武肅立,齊聲回答:“謹遵鈞谕!” 楊嗣昌向中軍瞟了一眼。
中軍會意,立即揮手使那些侍立在白虎堂中和飛檐下的校尉、武士和仆人等全體回避,連階下的武士也退後幾丈以外。
楊嗣昌開始指示進兵方略,雖然聲音不高,但十分清晰。
他首先說明當時農民軍分為四大支:張獻忠勢力最強,在楚、蜀與陝西交界處屯兵養銳;曹操和過天星等數股人馬較多,散布在南漳、房縣、遠安、興山四縣之間的廣大區域,與獻忠互相呼應;革、左數營從大别山中出來,出沒于随州、應山、麻城、黃岡一帶,目的在從後邊牽制從襄陽西進的官軍;李自成人數最少,且大半都在病中,被圍于商洛山中。
楊嗣昌說明了四大支農民軍的分布情形以後,接着說: “在這四股逆賊之中,最可慮者是獻、闖二賊。
獻賊狡黠-悍,部伍整齊,且有徐以顯等衣冠敗類為之羽翼,實為當前心腹大患。
古人雲:‘擒賊先擒王。
’隻須用全力剿滅獻賊一股,則曹賊可不戰而撫。
革、左諸賊,素無遠圖,不過是癬疥之疾耳。
至于闖賊,雖兩年來送經重創,目前又陷于四面被圍,然此人最為桀骜難制,不可以力屈,亦不可以利誘,觀其行事,可算得是群賊中之枭雄。
望諸君萬勿以此賊力弱勢窮而忽之。
倘不将此賊撲滅,則必為國家大患。
故目前用兵方略:對獻賊是全力圍剿,務期一鼓蕩平。
對闖賊是加緊圍困,防其逃逸,用計誅之。
倘不能用計誅之,當俟蕩平獻賊之後,再移師掃蕩商洛。
至于曹操、革、左諸賊,暫且防其流竄,一旦獻、闖授首,彼等即無能為矣。
對此作戰方略,諸君有何高見?” 衆人唯唯稱是,确實佩服這個集中兵力,先獻後闖的作戰方略。
楊嗣昌見無人提出不同意見,就更進一步說出對張獻忠的用兵計劃。
他說: “獻賊雖有數萬之衆,但真正精兵不過兩萬人。
獻賊與闖賊,狡黠-悍相似,但深淺大不相同。
自從羅猴之戰以後,獻賊驕氣橫溢,視官軍如無物。
www.tianYashuku.com凡用兵,将驕則備疏,輕敵則易敗。
本督師已嚴檄蜀撫邵捷春将入蜀各處隘口嚴密防守,斷獻忠入蜀之路;檄秦督鄭崇儉沿漢水設防,斷其入秦之路;湖廣大軍自東面促之,使之不得回頭逃竄。
此為圓盤圍剿,點滴不露之計。
左總兵與賀副将當乘獻賊驕而不備之際,突然進兵,直搗巢穴。
至于詳細用兵機宜,本督師将另行分别指示。
諸君立大功,成大名,
“請大人開恩!”全體監軍和幕僚一齊叉手說。
楊嗣昌沉默片刻,說:“好吧,姑念他是初犯,準諸君所請,法外施仁,免他一死。
重責一百鞭子,革職留用,戴罪效力。
諸位将軍請起!” 刁明忠挨過鞭子以後,被架回來跪下謝恩。
楊嗣昌望着他問: “刁明忠,你以後還敢藐視軍令麼?” “末将永遠不敢。
” “下去!”楊嗣昌的眼光轉向文官班中:“殷太白!” “卑職在!”興山道監軍金事殷太白驚魂落魄地從班中走出,跪到地上。
楊嗣昌間:“殷太白,你兩次違反軍令,該當何罪?” 殷太白叩頭說:“卑職誤幹軍令,前已陳明原委,不敢有一毫欺飾……” “不許狡辯!綁出去!” “求閣部大人恩典!求閣部大人恩典!” “立斬!” 衆文武大員一則已經替刁明忠講過情,二則看見楊嗣昌正在盛怒,都不敢出班講話。
尤其幾個監軍禦史各人自顧不暇,隻有篩糠的份兒,哪有說話的勇氣?等殷太白被武士褫去衣冠,推出白虎堂以後,楊嗣昌對衆文武宣布了殷太白兩次違反軍令的罪款。
其實二條罪款都不是多麼了不得的大事,在當時官軍中比這些更嚴重幾倍的罪行天天發生,楊嗣昌心中盡知,隻是因為殷大白是文官,手中無兵,可以借他的一顆頭替自己樹威罷了。
他離開座位,向北拜了四拜,從桶木架上請下來尚方劍,脫去黃绫套,露出來接金的沙魚皮鞘和鍍金劍柄,向一位随侍親将說: “接劍!” 青年親将跪下去,雙手接了尚方劍,捧出大堂。
過了片刻,他捧劍回來,跪下禀道: “禀大人,殷太白已在轅門外斬訖!” 中軍代接了尚方劍,插入黃绫套,放回原處。
楊嗣昌望望大家,聲音低沉地說: “本督師并非好殺,實不得已。
我深知殷太白是一個有用人才,罪亦不重。
但今日非承平之世,不可稍存姑息,所以隻得忍痛斬他。
倘若死者有靈,九泉下必能諒我苦衷。
”說到這裡,他的眼淚籁籁地滾落下來,回頭吩咐中軍,将殷太白的屍首用好的棺木裝殓,對其在襄陽的妻子兒女好生撫慰,資助還鄉。
吩咐畢,他向湖廣巡撫宋一鶴望了一眼,不再做聲。
宋一鶴朋白楊嗣昌為什麼望他一眼,盡管他心中認為殷太白死非其罪,卻趕快欠身說道:“沒有霹靂手段,不顯菩薩心腸。
使相大人執法從嚴,不過為早日剿滅流賊,佐皇上中興之業,救斯民于水火耳。
為國為民苦衷,昭如天日。
昔孔明揮淚斬馬谡,馬谡死而不怨。
陳壽《三國志》稱孔明:‘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
……邦域之内,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
’大人實為今日之諸葛武侯,敢信殷太白九泉下必無怨言。
” 聽了宋一鶴的阿谀話,楊嗣昌的心中感到舒服。
他向宋一鶴點點頭,又向全體文武掃了一眼,等待别人說話。
衆人看透了楊嗣昌濫用轎刑,想借殷太白的頭顱樹威,既心中不平,也免死狐悲,都不肯像巡撫那樣說話,一個個低頭不語。
一個監軍道從剛才的震栗失色中恢複了鎮靜,在心中說: “可惜你不是諸葛武侯,殷太白并非馬谡!” 楊嗣昌不再等待,又向大家掃了一眼,接着訓活:“去年十月間,革、左諸賊掠葉縣,陷沈丘,焚項城四關,又犯光山。
副将張琮與刁明忠率禁旅剿賊,斬首一千餘級。
本督師立即稱诏頒賞,如今刁明忠藐視軍令,即予嚴懲,決不寬貸。
這就是有功必賞,有罪必罰。
望諸君以殷太白、刁明忠為戒,恪遵軍令,努力殺賊,勿負朝廷厚望,勿負國恩!” 衆文武肅立,齊聲回答:“謹遵鈞谕!” 楊嗣昌向中軍瞟了一眼。
中軍會意,立即揮手使那些侍立在白虎堂中和飛檐下的校尉、武士和仆人等全體回避,連階下的武士也退後幾丈以外。
楊嗣昌開始指示進兵方略,雖然聲音不高,但十分清晰。
他首先說明當時農民軍分為四大支:張獻忠勢力最強,在楚、蜀與陝西交界處屯兵養銳;曹操和過天星等數股人馬較多,散布在南漳、房縣、遠安、興山四縣之間的廣大區域,與獻忠互相呼應;革、左數營從大别山中出來,出沒于随州、應山、麻城、黃岡一帶,目的在從後邊牽制從襄陽西進的官軍;李自成人數最少,且大半都在病中,被圍于商洛山中。
楊嗣昌說明了四大支農民軍的分布情形以後,接着說: “在這四股逆賊之中,最可慮者是獻、闖二賊。
獻賊狡黠-悍,部伍整齊,且有徐以顯等衣冠敗類為之羽翼,實為當前心腹大患。
古人雲:‘擒賊先擒王。
’隻須用全力剿滅獻賊一股,則曹賊可不戰而撫。
革、左諸賊,素無遠圖,不過是癬疥之疾耳。
至于闖賊,雖兩年來送經重創,目前又陷于四面被圍,然此人最為桀骜難制,不可以力屈,亦不可以利誘,觀其行事,可算得是群賊中之枭雄。
望諸君萬勿以此賊力弱勢窮而忽之。
倘不将此賊撲滅,則必為國家大患。
故目前用兵方略:對獻賊是全力圍剿,務期一鼓蕩平。
對闖賊是加緊圍困,防其逃逸,用計誅之。
倘不能用計誅之,當俟蕩平獻賊之後,再移師掃蕩商洛。
至于曹操、革、左諸賊,暫且防其流竄,一旦獻、闖授首,彼等即無能為矣。
對此作戰方略,諸君有何高見?” 衆人唯唯稱是,确實佩服這個集中兵力,先獻後闖的作戰方略。
楊嗣昌見無人提出不同意見,就更進一步說出對張獻忠的用兵計劃。
他說: “獻賊雖有數萬之衆,但真正精兵不過兩萬人。
獻賊與闖賊,狡黠-悍相似,但深淺大不相同。
自從羅猴之戰以後,獻賊驕氣橫溢,視官軍如無物。
www.tianYashuku.com凡用兵,将驕則備疏,輕敵則易敗。
本督師已嚴檄蜀撫邵捷春将入蜀各處隘口嚴密防守,斷獻忠入蜀之路;檄秦督鄭崇儉沿漢水設防,斷其入秦之路;湖廣大軍自東面促之,使之不得回頭逃竄。
此為圓盤圍剿,點滴不露之計。
左總兵與賀副将當乘獻賊驕而不備之際,突然進兵,直搗巢穴。
至于詳細用兵機宜,本督師将另行分别指示。
諸君立大功,成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