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幾日老兄所囑之事,弟已問了一下。
這案子因系舉人投賊,情節十分嚴重。
幸好是撫台大人的舅老爺知道此人是兄台的朋友,願意替他在撫台大人面前說話。
我想,隻要這位舅老爺肯幫忙說話,事情就有轉機。
” ①九明十一暗--表面看是九間那麼大,實際是十一間大。
“舅老爺及撫台衙門各位老爺關照救護之恩,不惟敝友将結草銜環①以報,即愚弟亦感激不盡。
如今困難的是,這位遭事的朋友出身寒門,在開封也沒有至親好友。
弟新從江南回來,聽到此事,激于朋友義氣,替他奔走營救。
老兄明白,弟半生書劍飄零,寄食江湖,囊中不名一文。
對各方如何酬謝,深感慚愧,奈何?” ①結草銜環--結草的典故是死後報恩的意思,出于《左傳》。
銜環的典故是報答救命之恩的意思,出于《後漢書-楊震傳》注。
兩個典故常被連在一起使用。
“老兄在江湖上名聲素著,新從江南漫遊歸來,衙門中各位老爺都想請你細批八字或看一看相。
處此亂世,吉兇變化無常,誰不想向高明如兄的人問問流年,以便趨吉避兇。
所以在這件事上,雖然要多少花幾個錢,卻也不會花得太多,請兄放心。
那位舅老爺的八字你批了沒有?” “已經批好,拟于明日下午親自送去。
” “好,好。
你明日下午先到敝處,我陪你一道見他。
他近來官心很重,打算花幾千兩銀子做一任知府或同知①。
老兄可不要鐵口無情,澆他冷水。
” ①同知--這裡指的是府同知,其職位等于副知府。
獻策點頭,哈哈一笑。
因為尹宗浩要陪着客人到大殿裡邊看,獻策就同他們拱手告别,往後院去了。
相國寺大殿的後邊是高閣三間,為開封周王所建,上坐大慈悲菩薩。
閣前邊有一群人在看打拳,宋獻策一聽那打拳的是河北口音而不是陝西口音,便将頭一擺,繼續前行。
轉過地藏殿的背後,他看見那裡仍像往年一樣熱鬧,到處是擺地攤的、賣當的、說書的、玩雜耍的,還有兩三處玩槍使棒和打拳賣藥的。
宋獻策注意那些江湖賣藥的,都不是陝西口音。
到了最後一個地方,看見圍觀的人特别多,從人堆中不住地大聲叫好。
他擠進去一看,也是賣膏藥的。
一個魁梧後生正在舞劍,确實劍法精熟,與一班常見的江湖藝人不同。
獻策心中疑問:“難道就是他麼?”等了一陣,這後生把一套劍法舞畢練畢,收劍入懷,在周圍一片稱贊聲中連連拱手,說道:“見笑,見笑。
” 宋獻策心中猛然一喜,暗暗說:“就是他!陝西口音!” 陝西口音的後生也向獻策打量一眼,又向全場說道:“各位君子,各位看客,小人初來汴梁,人地生疏,承蒙青眼看待,對小人半精不熟的武藝,謬加稱賞,使小人愧不敢當。
小人吃了二十多年白飯,身長六尺,縱然能練幾套武藝,也值不得各位過獎。
現在讓我們小夥計練幾套武藝請各位看看,練的好了各位笑笑,練的不好請各位包涵,不要見怪。
”他轉向一個十四五歲的孩子問道:“小夥計,今日來到中州地面,你敢不敢練幾套武藝讓各位君子看看?” 小孩高聲答道:“我敢練!” 後生說道:“你好大的膽!這中州地面,四通八達,乃是藏龍卧虎之地,英雄荟萃之區,非同小地方可比。
在場君子,經多見廣,什麼耍武藝的不曾見過?你這小娃兒不知天高地厚,敢在魯班門前耍斧頭,難道不怕各位看客笑你武藝不佳,一哄而散麼?” 小孩子向全場拱手施禮,說道:“各位看客!衆位叔伯大爺!請恕我小孩家年幼無知,膽大獻醜。
有錢幫個錢場,沒錢幫個人場。
小人練的不好,請各位不要一哄而散;練的好了,請各位龍爪插到虎腰裡,嘩啦一把,嘩啦一把……” 後生問道:“這是幹嘛呀?” 小孩子回答說:“掏賞錢嘛,你連這也不知道?” 後生:“嘿!小小孩家,隻長前(錢)心,不長後心!”小夥計,今日咱們初來相國寺中獻藝,一則同各位看客結個朋友,二則請各位看客指點,不要錢啦。
“ 小孩子說:”不要錢,咱們吃西北風麼?“ 後生:”拿我的褲子當去,反正不要錢啦。
“ 觀衆哄笑。
連宋獻策也笑了。
小孩子接說:”不要錢就不要錢。
夥計們,敲鑼打鼓!“ 背後的鑼鼓響了。
小孩绾绾袖子,伸伸胳膊,踢踢腿,在中間立定,開始來個懶紮衣出門架子,變下勢霎步單鞭,正要繼續往下練,後生忽然叫道:”小夥計,莫慌往下練,我先問你:古今拳家衆多,各有其妙,你練的是哪家拳法?“ 小孩子:”我練的是俺家拳法。
“”什麼安家拳法?我倒不曾聽說有什麼安家拳法。
“”我說是俺家拳法,不是安家拳法。
“”怎麼叫俺家拳法?“”俺爺爺教給俺老子,俺老子教給俺哥,俺哥教給俺,所以就叫做俺家拳法。
“ 衆人一陣哄笑。
後生又問:”你家拳法有何妙處?“”不敢說,集古今衆妙之長!
這案子因系舉人投賊,情節十分嚴重。
幸好是撫台大人的舅老爺知道此人是兄台的朋友,願意替他在撫台大人面前說話。
我想,隻要這位舅老爺肯幫忙說話,事情就有轉機。
” ①九明十一暗--表面看是九間那麼大,實際是十一間大。
“舅老爺及撫台衙門各位老爺關照救護之恩,不惟敝友将結草銜環①以報,即愚弟亦感激不盡。
如今困難的是,這位遭事的朋友出身寒門,在開封也沒有至親好友。
弟新從江南回來,聽到此事,激于朋友義氣,替他奔走營救。
老兄明白,弟半生書劍飄零,寄食江湖,囊中不名一文。
對各方如何酬謝,深感慚愧,奈何?” ①結草銜環--結草的典故是死後報恩的意思,出于《左傳》。
銜環的典故是報答救命之恩的意思,出于《後漢書-楊震傳》注。
兩個典故常被連在一起使用。
“老兄在江湖上名聲素著,新從江南漫遊歸來,衙門中各位老爺都想請你細批八字或看一看相。
處此亂世,吉兇變化無常,誰不想向高明如兄的人問問流年,以便趨吉避兇。
所以在這件事上,雖然要多少花幾個錢,卻也不會花得太多,請兄放心。
那位舅老爺的八字你批了沒有?” “已經批好,拟于明日下午親自送去。
” “好,好。
你明日下午先到敝處,我陪你一道見他。
他近來官心很重,打算花幾千兩銀子做一任知府或同知①。
老兄可不要鐵口無情,澆他冷水。
” ①同知--這裡指的是府同知,其職位等于副知府。
獻策點頭,哈哈一笑。
因為尹宗浩要陪着客人到大殿裡邊看,獻策就同他們拱手告别,往後院去了。
相國寺大殿的後邊是高閣三間,為開封周王所建,上坐大慈悲菩薩。
閣前邊有一群人在看打拳,宋獻策一聽那打拳的是河北口音而不是陝西口音,便将頭一擺,繼續前行。
轉過地藏殿的背後,他看見那裡仍像往年一樣熱鬧,到處是擺地攤的、賣當的、說書的、玩雜耍的,還有兩三處玩槍使棒和打拳賣藥的。
宋獻策注意那些江湖賣藥的,都不是陝西口音。
到了最後一個地方,看見圍觀的人特别多,從人堆中不住地大聲叫好。
他擠進去一看,也是賣膏藥的。
一個魁梧後生正在舞劍,确實劍法精熟,與一班常見的江湖藝人不同。
獻策心中疑問:“難道就是他麼?”等了一陣,這後生把一套劍法舞畢練畢,收劍入懷,在周圍一片稱贊聲中連連拱手,說道:“見笑,見笑。
” 宋獻策心中猛然一喜,暗暗說:“就是他!陝西口音!” 陝西口音的後生也向獻策打量一眼,又向全場說道:“各位君子,各位看客,小人初來汴梁,人地生疏,承蒙青眼看待,對小人半精不熟的武藝,謬加稱賞,使小人愧不敢當。
小人吃了二十多年白飯,身長六尺,縱然能練幾套武藝,也值不得各位過獎。
現在讓我們小夥計練幾套武藝請各位看看,練的好了各位笑笑,練的不好請各位包涵,不要見怪。
”他轉向一個十四五歲的孩子問道:“小夥計,今日來到中州地面,你敢不敢練幾套武藝讓各位君子看看?” 小孩高聲答道:“我敢練!” 後生說道:“你好大的膽!這中州地面,四通八達,乃是藏龍卧虎之地,英雄荟萃之區,非同小地方可比。
在場君子,經多見廣,什麼耍武藝的不曾見過?你這小娃兒不知天高地厚,敢在魯班門前耍斧頭,難道不怕各位看客笑你武藝不佳,一哄而散麼?” 小孩子向全場拱手施禮,說道:“各位看客!衆位叔伯大爺!請恕我小孩家年幼無知,膽大獻醜。
有錢幫個錢場,沒錢幫個人場。
小人練的不好,請各位不要一哄而散;練的好了,請各位龍爪插到虎腰裡,嘩啦一把,嘩啦一把……” 後生問道:“這是幹嘛呀?” 小孩子回答說:“掏賞錢嘛,你連這也不知道?” 後生:“嘿!小小孩家,隻長前(錢)心,不長後心!”小夥計,今日咱們初來相國寺中獻藝,一則同各位看客結個朋友,二則請各位看客指點,不要錢啦。
“ 小孩子說:”不要錢,咱們吃西北風麼?“ 後生:”拿我的褲子當去,反正不要錢啦。
“ 觀衆哄笑。
連宋獻策也笑了。
小孩子接說:”不要錢就不要錢。
夥計們,敲鑼打鼓!“ 背後的鑼鼓響了。
小孩绾绾袖子,伸伸胳膊,踢踢腿,在中間立定,開始來個懶紮衣出門架子,變下勢霎步單鞭,正要繼續往下練,後生忽然叫道:”小夥計,莫慌往下練,我先問你:古今拳家衆多,各有其妙,你練的是哪家拳法?“ 小孩子:”我練的是俺家拳法。
“”什麼安家拳法?我倒不曾聽說有什麼安家拳法。
“”我說是俺家拳法,不是安家拳法。
“”怎麼叫俺家拳法?“”俺爺爺教給俺老子,俺老子教給俺哥,俺哥教給俺,所以就叫做俺家拳法。
“ 衆人一陣哄笑。
後生又問:”你家拳法有何妙處?“”不敢說,集古今衆妙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