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關燈
代理中軍張鼐哥哥的命。

    ” “你現在來做什麼?” “聽說各位将領都帶病前來請戰,我也來老營請戰。

    ” 李自成沒有說話,大踏步走進老營。

    一進二門,看見上房門裡外果然擠滿了帶病的将校,群情激動地等候着他的歸來。

    他的情緒突然沸騰起來了。

    用兵力去撲滅叛亂的念頭又一次在腦海中盤旋。

    他進了上房,轉身對着大家,一手按着劍柄,沒有馬上說話,憤怒和殺氣騰騰的目光在大家的臉上慢慢地掃了一轉。

    人們以為他就要下令出征,屏息注目,氣氛十分緊張。

    可是他遲遲不做聲,又用眼睛把大家掃了一遍。

    當他的眼光同吳汝孝的焦急的眼光遇到一起時,他趕快回避開了。

    谷英見他不說話,趨前半步,大聲說: “闖王,事不宜遲,請趕快下令吧!” 吳汝孝跟着說:“請快下令,我也要帶病前去!” 許多聲音同時請求:“請趕快下令!” 自成明白,在這千鈞一發的危險時刻,一步棋走錯就會全盤輸掉,所以他盡管非常憤怒和激動,卻不肯馬上下令。

    他向大家揮揮手,竭力用平靜的聲音說: “都不要急。

    我馬上就要下令。

    你們都到廂房去,等候命令。

    ” 人們大部分都擁向西邊廂房,隻有谷英和少數幾個将領退出上房後不肯離開,站在天井中等候。

    吳汝孝連上房也不肯離開,等闖王又向他揮揮手,他才出去。

    如今上房中除闖王自己外,隻剩下總管、醫生和張鼐。

    闖王向他們看了看,然後單向總管和醫生問道: “你們看應該如何決定?” 任繼榮回答說:“事到如今,别無善策,少不得同他們動動刀兵。

    隻是,咱們老營的兵數太少,必須立刻從白羊店調回幾百精兵才行。

    ” 闖王轉向醫生,用眼光催促他發表意見。

     老神仙慢慢地說:“倘若能不用武,當然是最好不過。

    隻是我一時想不出不用武能夠平定叛亂的上策。

    ”他稍微低頭沉吟一下,又擡起頭來說:“闖王,是不是可以這樣辦:你一邊調兵,我一邊先去石門谷走一趟?” 闖王的眉毛一聳,眼睛裡閃出疑問的神色,但未做聲。

    醫生望望他,覺得自己的主意可能被采納,接着說: “吳汝義畢竟年輕,也許怪他沒有把你闖王的意思說圓,自己先動火,把事情弄崩了。

    我去一趟,用好言撫慰,說不定會使大事化為小事。

    ” 見闖王慢慢地轉着眼珠盤算,仍不做聲,醫生又說:“半月前我去石門谷看病,在那裡住了幾天,同幾家杆子的大小頭目都見過面,也治好了不少人。

    不說他們得過我的濟,隻憑我是你闖王的好朋友,又有這一把花白胡子,在全軍中還受尊敬,說出話來也許能打動他們。

    ” 闖王搖搖頭說:“不,沒有多大把握。

    我不能既丢掉李友和吳汝義,又把你老神仙賠了進去!” 李自成說過這句話,背起手來,臉色鐵青,緊閉嘴唇,低着頭,慢慢地走來走去。

    尚炯和自成的親信将領們都知道,從前每次逢到較難解決的大事,他如果不同意别人的意見,總是這樣焦灼地低着頭走來走去,走過一陣之後準定會拿出新鮮主意,立刻就霹靂火閃地行動起來,決不遲延。

    如今看見闖王的這種神情,站在屋内屋外的人們都肅靜地望着他,等候着宣布決定。

    除了闖王的輕微而緩慢的腳步聲音外,什麼聲音也聽不見。

    那些在西廂房中等候的人們知道這種情形,也登時啞默靜悄了。

    當闖王轉身時,不知怎的,他腰中挂的花馬劍嘩啦一聲蹿出來三寸多長,随即吧嗒一聲落進鞘中。

    李自成自己沒注意,繼續在邊走邊考慮問題。

    可是這件極其偶然的小事竟使别的人都吃了一驚,認為這是他要親自出征和手斬叛逆的先兆。

    尤其是谷英等幾個站在上房門外的将領,他們不經常随侍闖王身邊,隻聽到軍中傳說闖王的花馬劍“通靈”,夜間拔出來,往往有一道異光上射鬥、牛之間,凡是懂得望氣①的人們都能看見,而往往在闖王要親自出戰或有刺客來近之前,這把花馬劍會連着發出嘯聲,還會跳出鞘外。

    如今這個偶然小事件使他們不能不暗暗地興奮鼓舞。

     ①望氣--我國很古的一種迷信,在《史記》中已有記載。

    這種迷信是觀望雲氣以定吉兇征兆。

     尚炯的建議雖然被闖王拒絕了,但是這個建議卻給了李自成一個啟示:打算自己單身前往,不動一槍一刀而平息叛亂。

    這事自然要冒風險,倘沒有太大把握,不但去了白搭,反而他自己有性命危險,甚至會被叛賊出賣給官軍,換取高官重賞。

    總之,此一去,成則可以救出吳汝義、李友以及一百多個弟兄,可以使商洛山中全盤棋危而複安,不成則不堪設想。

    在很長一陣,他在心中反複盤算,估計此去究竟有多大風險和多大把握。

    有時他想丢掉這個新主意,但是這個新主意很有吸引力,實在丢不掉。

    在他幼年讀私塾時候,他常聽先生同别人談到米脂縣郭王廟①的來曆時,講起郭子儀單騎見回纥②的故事,深深地印在他的腦海裡,使他多年來對這位有名的古人十分欽敬。

    崇祯八年正月間向鳳陽進兵時,路過颍州③,在一個大鄉宦④的府第中盤了一宿,弟兄們拿家具和字畫烤火,被自成看見,随手拾起一件,打開一看,是個手卷,上邊畫着許多人物和戰馬,似是番王和番将打扮的一群人向一個老将下跪,而這位老将去掉銅盔,露出白發。

    畫上題着“免胄圖”三個較大的字,用較小的字又題着“仿龍眠山人⑤筆意”。

    畫家沒有落款,隻有兩方圖章。

    他不識篆書,所以不知道畫家是誰,隻見紙色古老,裝潢十分講究,想着必是出自名手。

    在燈下看了很久,他恍然明白這畫的正是郭子儀單騎見回纥的故事。

    他把手卷交給一名親兵放在馬褡子裡。

    後來這個親兵同戰馬一起陣亡,畫也失去,但是畫中郭子儀的英雄氣概卻常常浮現在他的眼前。

    現在當他盤算着是否可以不動刀兵平息石門谷的叛亂時,不由得又想起來郭子儀的故事,得到不少鼓勵。

    他仔細想了幾股大杆子的内部情形,良莠不齊,更不是坐山虎一個人說了算數。

    不但窦開遠和黃三耀為人比較正派,平日對部下約束較嚴,同坐山虎是兩條路上的人,而且那個自号鏟平王的丁國寶雖然隻同他見過一面,也給他留下了比較好的印象,不應該死心塌地跟着坐山虎叛變。

    他也不相信,坐山虎手下的幾百人都跟坐山虎一樣不可救藥,其中必有不少願意回頭的人,隻是在坐山虎的挾持下沒有辦法。

    此時李自成還不知道坐山虎已經同藍田的官軍搭上了手,但是他猜想到這個壞蛋既然挾衆鼓噪叛變,必然會投降官軍。

    反複思忖,他認為必須搶在官軍進攻石門寨和坐山虎攻破大廟之前趕到,用霹靂手段将叛亂鎮壓下去,除掉坐山虎及其親信黨羽,使石門寨危而複安。

    想着那些杆子的内部情形,也想了自己平素同衆家杆子的關系,以及自己的威望等等,他下定決心了。

    他停住腳步,轉身對尚炯和總管說: ①郭王廟--在米脂縣北城外,旁有大石,上刻“大富貴,亦壽考”六字。

    民間傳說,郭子儀做天德軍節度使時,一日單騎出巡,在此地遇見仙女。

     ②單騎見回纥--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吐蕃與回纥(he)等部族受唐朝叛将仆固懷恩勾引,大舉人犯,長安大震。

    郭子儀統兵防禦,知衆寡不敵,難以力勝,遂親自單騎至陣前面晤回纥可汗之弟,勸說他與唐修好,攻擊吐蕃,大獲成功。

    吐蕃聞之夜遁。

     ③颍州--今安徽阜陽。

     ④鄉宦--官僚解職後回到故鄉,稱做鄉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