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關燈
得很清楚,弟兄們都不解甲,馬也沒有卸鞍。

    總管不覺向醫生瞟了一眼,而醫生的眼角流露出别人看不見的欣慰笑意。

     ①少不更事--年少沒閱曆,沒經驗。

     一見醫生和總管進來,張鼐就迎着他們,幹脆扼要地說:“石門谷的杆子嘩變了,李友給圍在廟裡,吳中軍給他們綁起來,死活難說。

    我已經派人去清風垭禀報闖王,他得到消息會馬上趕回。

    如今大小将領們不是去抵禦官軍,便是在害病,弟兄們也剩的不多。

    請你們趕快想一想應該怎樣辦,等闖王回來時好幫他拿定主意。

    ” 尚炯問:“王長順的傷勢如何?” “他的傷你老人家不用操心,已經有你的徒弟替他上藥啦。

    ” 任繼榮在草墩上坐下說:“怕的背後冒煙,果然就背後起火!操他八輩兒,吳汝義是闖王的中軍,又帶着闖王給他們的親筆書信,他們竟然連他也綁了起來,還有啥說的,除掉動武沒有第二個辦法!他們無義……” 他的話沒有說完,忽然看見一個人提着寶劍,穿得很厚,旁邊有一個弟兄扶着,走進二門,就不再說下去了。

    随即看清了是吳汝義的兄弟,他問: “汝孝,你怎麼起床了?” 吳汝孝走進上房,喘着氣說:“我聽說石門谷出了事,我哥生死不明,想來問問怎麼辦。

    老營人馬少,各家親兵還可以集合二三百人。

    沒有人率領,我情願帶病出征,收拾這班雜種。

    要是張鼐兄弟去,我情願聽從指揮。

    ” 張鼐馬上說:“我當然去,當然去。

    ” “好,有種!不怪闖王和夫人把你當親兒子一般看待!”吳汝孝轉過頭去對扶他來的那個親兵說:“快回去,叫咱家的親兵們立刻披挂站隊,準備出發,病不要緊的一概出戰!” 這個親兵回答了一聲“是!”轉身就走。

    老神仙正要勸吳汝孝回家休息,忽然一群人湧了進來。

    他們全是害病很久的将領,最近雖然病已好轉,但還在休養中,不能勞累。

    谷英走在前邊,一窩蜂似的來到上房。

    有的擠不進來,就站在門檻外邊。

    老神仙從椅子上跳起來,慌張地揮着手說: “你們是病得不耐煩了,存心同身體打别扭還是怎的?夜深,秋風已涼,好人還怕感冒,你們帶着病擁到這裡,明天一個個發起燒來怎麼辦?難道你們苦水還沒有灌夠麼?” 谷英大聲說:“火燒着屁股了,誰還能像沒事人兒樣在床上挺屍!趁闖王沒回來,咱們大家先商量怎麼打仗;等他回來時,問起咱們有什麼好主意,免得這個一言,那個一語,忙中無計,耽擱時光。

    ” “對!對!大家趕快商量!”許多聲音同時亂嚷。

     總管向大家說:“家有千百口,主事在一人。

    難道咱們老八隊如今成了沒王蜂麼?石門谷這股邪火,闖王當然要馬上撲滅,可是到底怎樣用兵,派誰前去,他心中定有主見。

    咱們在一起瞎嚷嚷,能夠代替他決定大計麼?老哥老弟們,大家趕快回家休息,勞複啦可不是玩的!” 人群中一個甕聲甕氣的聲音說:“什麼勞複不勞複!逢到這樣時候,我甯死在戰場上,也不死在床上!” 谷英又大聲說:“老任,你别給我們吃定心丸,叫我們回家去。

    如今兵沒兵,将沒将,我們這群人不來保闖王誰保闖王?闖王縱有妙計,他一隻手怎能把一千多杆子娃兒們鎮壓下去?再者,隻要大家想出好主意,闖王沒有不采納的。

    每次軍事會議,他都是聽着大家說話,隻要有好意見他就采納。

    ” 人群中那個甕聲甕氣的聲音又說:“我的意見是趕快把各家的親兵都集合在一起,三更造飯,四更出發。

    大家說行不行?” 一片聲音回答:“行!行!……” 張鼐興奮得臉孔漲紅,說道:“總管,尚老伯,大家的主意是馬上集合各家親兵,你們看怎麼樣?要是谷大叔能夠領隊前去,我願意做他的副手;要是谷大叔的身體不行,我自己領兵前去。

    ” 谷英嚷道:“小鼐子,我身體怎麼不行?我要是不能去,難道我是來這裡放空炮麼?咱倆一同去,沒二話。

    帶領人馬打仗,你谷大叔到底比你多吃幾年飯。

    ” 人群激動起來,一片聲地催促快決定。

    忽然一個體格魁偉的青年和一個腰挂綠鲨魚鞘寶劍、濃眉大眼、英氣勃勃的少年擠過人堆,進入上房。

    那位青年是高一功的親兵頭目,向總管和老醫生急急地說: “我家将爺還不知道杆子嘩變。

    他很不放心石門谷。

    剛才他醒來,問我石門谷有沒有什麼消息。

    我不敢對他說出實情,隻說那裡平靜無事。

    我說,我說……” 醫生截住說:“你瞞住他很好。

    快回去吧,不用往下多說了。

    ” “我沒有說完。

    我跑得太急了,讓我喘口氣。

    ……我說,我們全家親兵除下害病的還有十五個人,大家商量決定:留下五個人在家,其餘十個人已經悄悄披挂,馬上就牽着馬匹來到老營。

    有兩個在養病的弟兄也要跟我出戰,我不許他們動。

    ” 人群中紛紛叫好,還說:“不愧是高舅爺的親兵!”稱贊聲還沒絕口,那位英氣勃勃的少年趨前一步,童音琅琅地說: “總管、尚爺爺、小鼐爹,我爸爸已經知道杆子嘩變的消息,命我把家中的十八個沒害病的親兵帶來老營。

    不管我闖王二爺派誰領兵去石門谷,我都聽從指揮,與賊決一死戰。

    我爸爸還說,我若違反軍紀,該斬則斬,該打則打,請千萬不要輕饒。

    ” 張鼐伸手抓住少年肩膀,大聲叫道:“好啊,小來亨,真有出息!” 谷英接着說:“不愧是将門之子!” 人群不住稱贊李來亨,形成一片啧啧和嗡嗡之聲。

    老神仙被大家的赤誠忠心感動得滿眶熱淚,鼻孔發酸,忘掉了他應該勸衆病号回家休息,猛然把腳一跺,大腿一拍,大聲說: “事到如今,隻有趕快鎮壓叛亂才能夠保住商洛山。

    等闖王回來,我同你們一道上陣!” 他的話音剛落地,有人在二門外叫着“闖王回來了”!同時一陣紛亂的馬蹄聲來到了老營門外。

    大家嗡一聲轉過頭去,讓開中間一條路,等候着闖王進來。

     當李自成在路上乍聽到石門谷事件以後,心中怒火高燒,恨不得把老營中所有能夠出戰的将士,包括孩兒兵和各家親兵,立刻集合起來,由他親自率領,連夜出發,馬踏石門谷,痛懲無義賊。

    他還想過,趁官軍尚未進攻,立刻改變作戰方略,從白羊店暗暗抽回一半人馬,先撲滅石門谷的叛亂,再回頭對付官軍。

    但是一路上他反複考慮,愈考慮愈覺得使用兵力去平亂是個下策。

    那樣辦,第一,在時間上會遲誤;第二,會使石門谷的杆子更容易被官軍勾去;第三,白羊店一旦空虛,會給鄭崇儉可乘之機;還有第四,在目前宋家寨與官軍勾結好要襲取老營的情況下,老營的人馬一個也不能調開。

    想着想着,他完全放棄了剛才的打算,另外想别的主意。

    直到他進了寨門,新主意尚未想出,隻是他的心清已經冷靜下來。

     回到老營的大門外,自成看見草地上有一支人馬整裝待命,一部分将領家中的親兵也已集合,而且仍在陸續趕來。

    他沒有看見孩兒兵的隊伍,但是在蒼茫的月色中看見全身披挂的小羅虎急急地向老營的大門走來。

    他剛跳下馬,羅虎已經來到面前,神氣英武,口齒流利地說: “啟禀闖王,童子軍①早已奉命準備停當,随時可以出戰。

    ” ①童子軍--“童子軍”一詞是官稱,“孩兒兵”一詞是昵稱,也是俗稱。

    《李自成》之一已經提過孩兒兵的旗上是“童子軍”三字。

     “奉誰的命?” “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