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結官府,又與祥符①進士王士俊聯了宗,成為一方惡霸,魚肉桑梓。
弟對王舉人深為不滿,當面責備過他兩次,遂成水火,不相往來。
王士俊同弟也是熟人。
此人頗有閨門之醜,穢聲四聞。
前年弟因事住在汴梁,有一天王士俊請吃飯。
也怨弟多喝了幾杯酒,在酒宴上當着滿座賓客罵他扒灰,使王士俊不能下台,十分惱恨。
這就種下了一個禍根。
來,對飲一杯!” ①祥符--宋、明、清三朝的祥符縣就是開封縣。
飲了一杯酒,尚神仙笑了笑,說:“這就是你過于‘使酒負氣’了。
我們在年輕時都有此毛病,不想兄至今仍未改變。
” “豈止未改,更有甚焉。
去年春天,弟在鄉下走親戚,恰遇縣吏催糧,如狼似虎。
弟一時看不下去,乘着一股酒勁,叫人們把他們捆起來各打幾十鞭子。
此事不惟觸怒縣令,且為一班好貪肯吏所切齒,幸有朋友出面奔走,鄉閻百姓共為申訴,知縣未即深究。
不久,舍媳暴病死去,王舉人就控弟虐待緻死。
王進士又慫恿知縣張人龍百般羅織,捏造罪款,上禀巡方禦史。
按院根據片面之辭,上疏彈劾,将弟革去舉人,下人獄中。
弟負屈含冤,百口莫辯。
” “後來如何出獄的?” “幸虧一位好友周拔貢在地方上頗有聲望,約着幾位公正士紳代弟說情。
張知縣亦自知做得太過,輿論頗為不服,向周拔貢賣個人情,叫周拔貢出具保狀,将弟保了出來。
但隻是‘因病保釋’,随傳随到,官司并不算了。
”牛金星喝了半杯酒,苦笑一下,接着說:“弟為此事來京找蘭陽①梁禦史幫忙……” ①蘭陽--後來改稱蘭封縣。
解放後與考城合并,改稱蘭考縣。
“是梁雲構梁禦史麼?” “正是梁雲構,弟同他是鄉試①同年。
” ①鄉試--每三年各省舉行一次考試,稱做鄉試,考中者為舉人。
“他可幫忙?” “哼,谷話說得好:‘官官相衛。
’弟未到京,他已接王進蔔一封書子,豈肯幫我這個已革舉人的忙?” 尚炯把有手攥成拳頭,照左掌上狠狠一捶,歎口氣說:“沒想到兄台滿腹經綸,抱負不凡,遭遇竟然如此不佳!今後如何打算?” “回去。
已擇定日内就動身回去!” “日内就走?” “走。
決計離京!” “官司未了,回去豈不吃虧?” “不回去有何辦法?一則弟不能使周拔貢為弟受累,二則長安米珠薪桂,居大不易。
回去,我看他們也不能把我怎樣!” “請千萬不要急着動身。
俗話說:‘光棍不吃眼前虧。
’以兄台正在壯年,處此亂世,倘遇機緣,不難一展所學,建功立業,使萬人刮目相看。
如何可以再受這班小人欺淩?難道還想重對刀筆吏乎?” “弟有家室之累,如何能不回去?且弟是靠保出獄,萬一衙門問周拔貢要人怎麼好?決計回去,到寶豐後看情形再作道理。
” “你能否稍留幾天?” “弟已定十七動身,實實不能再留。
” 尚炯感到惘然,說:“咱弟兄多年不見,還沒有深談哩!” 他的話剛落地,有兩位客人進來。
他們都是河南同鄉,一位是不入流①的小京官,一位是上一科會試落第的舉人,在西城兵馬司王老爺家中坐館②,等候下次會試。
他們因金星幾天内就要離京,特來話别。
尚炯怕在同鄉中露出馬腳,同來客随便應酬幾句,推說另有約會,匆匆告辭而去。
牛金星也不敢挽留,把他送出大門。
臨别時候,尚炯低聲說: ①不入流--明代官階最低的是從九品,從九品之下叫做不入流。
②坐館--在家塾或私塾中當教書先生。
“明天早飯後我要到楊公館看病,随後來尊寓與兄細談,務請稍候。
” 牛金星很擔心别人知道他同尚炯來往,但又願意同這位熱腸的、遭際不凡的老朋友多見一面,趕快說: “我這裡來往人多,明日弟到尊寓奉訪吧。
” “敝寓也不清靜。
兄可知道,有沒有清靜的吃酒地方?” “有。
西長安街有一家梁苑春,是開封鼓樓街梁苑春的分号。
那裡有單房間,談話方便。
” “好。
我作東道,明日望早光臨,以便深談!” “一定不誤!” 在尚炯同金星談話時候,金星曾說了一句話:“長安米珠薪桂,居大不易。
”真是言者無心,聽者有意,使醫生的心裡一動。
他想到素來不事生産、也非素豐之家的牛金星,既出了喪事,又遭到官司糾纏,手頭一定很是拮據。
回到下處以後,醫生立刻取出來三十兩紋銀,寫了一封短簡,請梁掌櫃派夥計送往牛金星處。
這天下午和晚上,他不斷地想着他同金星的會面,感到欣幸,又感到遺憾。
遺憾的是,牛金星不肯在京多留,幾天内就要走了。
他又想時機未至,像牛啟東這樣有些田産又有身份的人物定不肯輕易下水。
同尚炯晤面之後,在牛金星的心上也久久地翻騰着不小的波浪。
兩位同鄉走後,他獨坐在火盆邊胡思亂想。
他想着自己這樣一個滿腹經綸的人,卻遭逢未世,不得揚眉吐氣,反受貪官豪強欺淩,身人囹圄,過年節也不能一家團圓,困在京城,倒不如尚炯做了名教叛徒,草莽英雄,活得舒暢。
正在他越想越感慨萬端的當兒,仁壽堂的夥計把銀子送到。
金星看了醫生的信上寫得十分誠懇,也不怎麼推辭,把銀子收下。
為着籌措回去的路費,他前天忍痛賣去了他所心愛的宋版《史記》。
但是因為在北京住的太久,拖了些債,回家的路費仍不寬裕。
尚炯的銀子正像是雪裡送炭,來得恰是時候。
他是一個看慣了世态炎涼的人,到北京這幾個月更覺得人情比紙還薄。
尚炯的慷慨相助,使他不但十分感激,也使他覺得還是江湖上的朋友講究義氣。
理智上他覺得自己同尚炯不是一道人,感情上卻喜歡像尚炯這樣的人,并喜歡所有的草莽英雄。
第二天上午,尚炯先來到梁苑春,叫堂信找一個雅靜房間,坐下等候,過不多久,金星來了。
一見面,他首先提到那三十兩銀子,剛要說感謝的話,就被醫生攔住,說: “自古朋友有通财之義。
區區微數,何足挂齒!兄肯笑納,足見對弟尚不見外。
說一個感謝的字,就顯得俗氣了。
不知這一點銀子是否夠用?” “夠用,夠用,蒙兄慷慨相助,弟卻之不恭,受之有愧;為着免俗,弟隻好暫不說感激的話,以俟相報于異日。
” 堂倌走來,報出來十幾樣萊。
他們商量着點了四樣熱萊和一個拼盤吃酒,别的菜以後再要,并要他快點把拼盤端來。
堂倌走後,金星問: “楊贊畫的病情如何?” 醫生笑着說:“已有起色。
今日弟始敢大膽說句話:用不着再為他的性命擔憂了。
” 金星也大為高興,說:“果然是妙手回春!幸而遇到你這樣高手,使忠臣得以不死,為朝廷保存一點正氣!” “不過,朝廷如此無道,别說留得一個楊伯祥,即令有十個楊伯祥,有何作為?何況他也隻是在反對與滿鞑子議和這一點上較有骨頭,在其他軍國大事上未必是一個心地清楚的人。
目前國勢一天比一天……” 金星趕快站起來,走到門口,先向院裡聽聽,随即又揭開簾子一邊向院裡望望,見小院中空無一人,這才放下心來,小聲說: “到處是東廠的打事件番子,說話務必留神。
” “我看這個地方還清靜
弟對王舉人深為不滿,當面責備過他兩次,遂成水火,不相往來。
王士俊同弟也是熟人。
此人頗有閨門之醜,穢聲四聞。
前年弟因事住在汴梁,有一天王士俊請吃飯。
也怨弟多喝了幾杯酒,在酒宴上當着滿座賓客罵他扒灰,使王士俊不能下台,十分惱恨。
這就種下了一個禍根。
來,對飲一杯!” ①祥符--宋、明、清三朝的祥符縣就是開封縣。
飲了一杯酒,尚神仙笑了笑,說:“這就是你過于‘使酒負氣’了。
我們在年輕時都有此毛病,不想兄至今仍未改變。
” “豈止未改,更有甚焉。
去年春天,弟在鄉下走親戚,恰遇縣吏催糧,如狼似虎。
弟一時看不下去,乘着一股酒勁,叫人們把他們捆起來各打幾十鞭子。
此事不惟觸怒縣令,且為一班好貪肯吏所切齒,幸有朋友出面奔走,鄉閻百姓共為申訴,知縣未即深究。
不久,舍媳暴病死去,王舉人就控弟虐待緻死。
王進士又慫恿知縣張人龍百般羅織,捏造罪款,上禀巡方禦史。
按院根據片面之辭,上疏彈劾,将弟革去舉人,下人獄中。
弟負屈含冤,百口莫辯。
” “後來如何出獄的?” “幸虧一位好友周拔貢在地方上頗有聲望,約着幾位公正士紳代弟說情。
張知縣亦自知做得太過,輿論頗為不服,向周拔貢賣個人情,叫周拔貢出具保狀,将弟保了出來。
但隻是‘因病保釋’,随傳随到,官司并不算了。
”牛金星喝了半杯酒,苦笑一下,接着說:“弟為此事來京找蘭陽①梁禦史幫忙……” ①蘭陽--後來改稱蘭封縣。
解放後與考城合并,改稱蘭考縣。
“是梁雲構梁禦史麼?” “正是梁雲構,弟同他是鄉試①同年。
” ①鄉試--每三年各省舉行一次考試,稱做鄉試,考中者為舉人。
“他可幫忙?” “哼,谷話說得好:‘官官相衛。
’弟未到京,他已接王進蔔一封書子,豈肯幫我這個已革舉人的忙?” 尚炯把有手攥成拳頭,照左掌上狠狠一捶,歎口氣說:“沒想到兄台滿腹經綸,抱負不凡,遭遇竟然如此不佳!今後如何打算?” “回去。
已擇定日内就動身回去!” “日内就走?” “走。
決計離京!” “官司未了,回去豈不吃虧?” “不回去有何辦法?一則弟不能使周拔貢為弟受累,二則長安米珠薪桂,居大不易。
回去,我看他們也不能把我怎樣!” “請千萬不要急着動身。
俗話說:‘光棍不吃眼前虧。
’以兄台正在壯年,處此亂世,倘遇機緣,不難一展所學,建功立業,使萬人刮目相看。
如何可以再受這班小人欺淩?難道還想重對刀筆吏乎?” “弟有家室之累,如何能不回去?且弟是靠保出獄,萬一衙門問周拔貢要人怎麼好?決計回去,到寶豐後看情形再作道理。
” “你能否稍留幾天?” “弟已定十七動身,實實不能再留。
” 尚炯感到惘然,說:“咱弟兄多年不見,還沒有深談哩!” 他的話剛落地,有兩位客人進來。
他們都是河南同鄉,一位是不入流①的小京官,一位是上一科會試落第的舉人,在西城兵馬司王老爺家中坐館②,等候下次會試。
他們因金星幾天内就要離京,特來話别。
尚炯怕在同鄉中露出馬腳,同來客随便應酬幾句,推說另有約會,匆匆告辭而去。
牛金星也不敢挽留,把他送出大門。
臨别時候,尚炯低聲說: ①不入流--明代官階最低的是從九品,從九品之下叫做不入流。
②坐館--在家塾或私塾中當教書先生。
“明天早飯後我要到楊公館看病,随後來尊寓與兄細談,務請稍候。
” 牛金星很擔心别人知道他同尚炯來往,但又願意同這位熱腸的、遭際不凡的老朋友多見一面,趕快說: “我這裡來往人多,明日弟到尊寓奉訪吧。
” “敝寓也不清靜。
兄可知道,有沒有清靜的吃酒地方?” “有。
西長安街有一家梁苑春,是開封鼓樓街梁苑春的分号。
那裡有單房間,談話方便。
” “好。
我作東道,明日望早光臨,以便深談!” “一定不誤!” 在尚炯同金星談話時候,金星曾說了一句話:“長安米珠薪桂,居大不易。
”真是言者無心,聽者有意,使醫生的心裡一動。
他想到素來不事生産、也非素豐之家的牛金星,既出了喪事,又遭到官司糾纏,手頭一定很是拮據。
回到下處以後,醫生立刻取出來三十兩紋銀,寫了一封短簡,請梁掌櫃派夥計送往牛金星處。
這天下午和晚上,他不斷地想着他同金星的會面,感到欣幸,又感到遺憾。
遺憾的是,牛金星不肯在京多留,幾天内就要走了。
他又想時機未至,像牛啟東這樣有些田産又有身份的人物定不肯輕易下水。
同尚炯晤面之後,在牛金星的心上也久久地翻騰着不小的波浪。
兩位同鄉走後,他獨坐在火盆邊胡思亂想。
他想着自己這樣一個滿腹經綸的人,卻遭逢未世,不得揚眉吐氣,反受貪官豪強欺淩,身人囹圄,過年節也不能一家團圓,困在京城,倒不如尚炯做了名教叛徒,草莽英雄,活得舒暢。
正在他越想越感慨萬端的當兒,仁壽堂的夥計把銀子送到。
金星看了醫生的信上寫得十分誠懇,也不怎麼推辭,把銀子收下。
為着籌措回去的路費,他前天忍痛賣去了他所心愛的宋版《史記》。
但是因為在北京住的太久,拖了些債,回家的路費仍不寬裕。
尚炯的銀子正像是雪裡送炭,來得恰是時候。
他是一個看慣了世态炎涼的人,到北京這幾個月更覺得人情比紙還薄。
尚炯的慷慨相助,使他不但十分感激,也使他覺得還是江湖上的朋友講究義氣。
理智上他覺得自己同尚炯不是一道人,感情上卻喜歡像尚炯這樣的人,并喜歡所有的草莽英雄。
第二天上午,尚炯先來到梁苑春,叫堂信找一個雅靜房間,坐下等候,過不多久,金星來了。
一見面,他首先提到那三十兩銀子,剛要說感謝的話,就被醫生攔住,說: “自古朋友有通财之義。
區區微數,何足挂齒!兄肯笑納,足見對弟尚不見外。
說一個感謝的字,就顯得俗氣了。
不知這一點銀子是否夠用?” “夠用,夠用,蒙兄慷慨相助,弟卻之不恭,受之有愧;為着免俗,弟隻好暫不說感激的話,以俟相報于異日。
” 堂倌走來,報出來十幾樣萊。
他們商量着點了四樣熱萊和一個拼盤吃酒,别的菜以後再要,并要他快點把拼盤端來。
堂倌走後,金星問: “楊贊畫的病情如何?” 醫生笑着說:“已有起色。
今日弟始敢大膽說句話:用不着再為他的性命擔憂了。
” 金星也大為高興,說:“果然是妙手回春!幸而遇到你這樣高手,使忠臣得以不死,為朝廷保存一點正氣!” “不過,朝廷如此無道,别說留得一個楊伯祥,即令有十個楊伯祥,有何作為?何況他也隻是在反對與滿鞑子議和這一點上較有骨頭,在其他軍國大事上未必是一個心地清楚的人。
目前國勢一天比一天……” 金星趕快站起來,走到門口,先向院裡聽聽,随即又揭開簾子一邊向院裡望望,見小院中空無一人,這才放下心來,小聲說: “到處是東廠的打事件番子,說話務必留神。
” “我看這個地方還清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