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節 蘇州的識者
關燈
小
中
大
去西湖之前,既想去,又怕去。
剛好有朋友甫自西湖歸來,便問他:“怎麼樣?西湖還可以去嗎?” 他沉吟片刻,隻說:“得挑人少的時候去。
” 我就明白了。
第一次看見長城,是在人堆裡被推擠上去的。
人潮像洪水,嘩啦啦流在城牆上;播音器以鋪天蓋地的聲音或者警告你别随地吐痰或者強迫你聽一段國樂。
第一次看見紫禁城,是夾在旅行團和旅行團的中間,進退不得,隻好跟着流。
向導一手持旗,一手抓着喇叭,用你聽得懂和聽不懂的語言高八度發音,她的聲音必須蓋過别的導遊才算稱職。
可是西湖怎麼能不識?唯一的辦法是給自己一點思想準備:做最壞打算,抱最低期望,世界就可以照舊美好。
更何況,即使是在三百年前,西湖也不是一個幽靜的地方。
晚明張京元看到的西湖,已經“酒多于水,肉高于山。
春時肩摩趾錯,男女雜沓,以挨簇為樂”。
到了西湖,果然擠擠挨挨;後頭想向前穿過的人得縮肩弓背,兩手往前合并作遊泳撥水狀,才能撥開人的肉流。
可是我很滿意:湖畔竟然沒有張牙舞爪的現代水泥建築,竟然沒有假兮兮雕龍畫風紅紅綠綠的仿古架構。
湖面上竟然沒有嚣張的摩托艇,水裡頭竟然沒有養肥的鴨子邀遊客用氣槍打殺。
空氣裡竟然沒有刺耳的喇叭聲,沒有卡拉OK的巨響。
我太喜歡西湖了,這個世界果然照舊美好。
我幾乎是帶着感激的心情眺望湖面上翻動的荷花荷葉。
“肉比山高”的人群到了夜裡總要散了吧?張岱曾經在大雪夜裡獨自擎舟到湖心亭看雪。
“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唯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
他到了亭上,發現亭中已有兩人對坐喝酒,于是三人同飲。
舟子說:“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 我在湖邊問20世紀的舟子,今晚是否可以租船遊湖。
他看我的眼光使我覺得自己荒唐透頂,“晚上?晚上怎麼可以?有規定的。
” 對于向往已久的大好河山的古迹,逐漸就形成了三種态度。
一種是死心死意的回避。
衡陽的石鼓書院已經變成了歌舞廳;好,你可以做歌舞廳,我可以不去,打死也不去。
廬山上已經建滿了橫七豎八的房子,挖得滿目瘡痍;可以,我此生不必“見廬山真面目”。
另一種是想去、怕去、未去的猶豫不決。
譬如蘇州河。
做小女孩的時候在母親裙邊繞來繞去,聽她用鼻音哼唱40年代的老歌《蘇州河畔》。
對蘇州河的聯想是幽幽的水光映着月色,溫柔的橹聲裡有輕輕的人生的歎息。
到了上海,人們說:“蘇州河,臭來兮!”臉上作出惡心的表情,使我膽顫心驚。
走到黃浦江畔,知道再走一段轉個彎就是蘇州河,但我停住了腳步,停住了腳步。
我還沒見到蘇州河。
我要不要去呢? 第三種,就是想去、怕去、不得不去,譬如西湖,譬如虎丘。
虎丘為什麼一定得去呢?不是因為吳王阖闾葬在那裡,下葬三天,有白虎蹲踞其上;不是因為梁高僧竺道生曾在千人石上講道。
我不能不去虎丘,是因為
剛好有朋友甫自西湖歸來,便問他:“怎麼樣?西湖還可以去嗎?” 他沉吟片刻,隻說:“得挑人少的時候去。
” 我就明白了。
第一次看見長城,是在人堆裡被推擠上去的。
人潮像洪水,嘩啦啦流在城牆上;播音器以鋪天蓋地的聲音或者警告你别随地吐痰或者強迫你聽一段國樂。
第一次看見紫禁城,是夾在旅行團和旅行團的中間,進退不得,隻好跟着流。
向導一手持旗,一手抓着喇叭,用你聽得懂和聽不懂的語言高八度發音,她的聲音必須蓋過别的導遊才算稱職。
可是西湖怎麼能不識?唯一的辦法是給自己一點思想準備:做最壞打算,抱最低期望,世界就可以照舊美好。
更何況,即使是在三百年前,西湖也不是一個幽靜的地方。
晚明張京元看到的西湖,已經“酒多于水,肉高于山。
春時肩摩趾錯,男女雜沓,以挨簇為樂”。
到了西湖,果然擠擠挨挨;後頭想向前穿過的人得縮肩弓背,兩手往前合并作遊泳撥水狀,才能撥開人的肉流。
可是我很滿意:湖畔竟然沒有張牙舞爪的現代水泥建築,竟然沒有假兮兮雕龍畫風紅紅綠綠的仿古架構。
湖面上竟然沒有嚣張的摩托艇,水裡頭竟然沒有養肥的鴨子邀遊客用氣槍打殺。
空氣裡竟然沒有刺耳的喇叭聲,沒有卡拉OK的巨響。
我太喜歡西湖了,這個世界果然照舊美好。
我幾乎是帶着感激的心情眺望湖面上翻動的荷花荷葉。
“肉比山高”的人群到了夜裡總要散了吧?張岱曾經在大雪夜裡獨自擎舟到湖心亭看雪。
“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唯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
他到了亭上,發現亭中已有兩人對坐喝酒,于是三人同飲。
舟子說:“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 我在湖邊問20世紀的舟子,今晚是否可以租船遊湖。
他看我的眼光使我覺得自己荒唐透頂,“晚上?晚上怎麼可以?有規定的。
” 對于向往已久的大好河山的古迹,逐漸就形成了三種态度。
一種是死心死意的回避。
衡陽的石鼓書院已經變成了歌舞廳;好,你可以做歌舞廳,我可以不去,打死也不去。
廬山上已經建滿了橫七豎八的房子,挖得滿目瘡痍;可以,我此生不必“見廬山真面目”。
另一種是想去、怕去、未去的猶豫不決。
譬如蘇州河。
做小女孩的時候在母親裙邊繞來繞去,聽她用鼻音哼唱40年代的老歌《蘇州河畔》。
對蘇州河的聯想是幽幽的水光映着月色,溫柔的橹聲裡有輕輕的人生的歎息。
到了上海,人們說:“蘇州河,臭來兮!”臉上作出惡心的表情,使我膽顫心驚。
走到黃浦江畔,知道再走一段轉個彎就是蘇州河,但我停住了腳步,停住了腳步。
我還沒見到蘇州河。
我要不要去呢? 第三種,就是想去、怕去、不得不去,譬如西湖,譬如虎丘。
虎丘為什麼一定得去呢?不是因為吳王阖闾葬在那裡,下葬三天,有白虎蹲踞其上;不是因為梁高僧竺道生曾在千人石上講道。
我不能不去虎丘,是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