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啞舍.青鎮圭

關燈
扶蘇的眼睛盯着手中的竹簡,但心思完全不在上面。

     他再一次的擡起頭看向毫無動靜的殿門外,極力抑制住自己有些起伏不定的情緒。

     今日,是那名少年來向他觐見的日子。

     雖然父皇什麼都沒有說,但扶蘇明白,這是父皇相中的股肱之才,是為他而準備的。

     隻是既然已經分那封少年為上卿,有不聲不響地丢到他這裡來當侍讀,這樣一捧一摔的折騰,難不保那少年會有什麼怨氣。

     扶蘇低下頭,摩挲着手中的竹簡,淡淡的勾起一抹笑容。

     是啊,這又是父皇的考驗,如果他能收服這名少年,那麼他就将增添一隻臂膀。

    若不能收服,父皇則會認為他沒有繼承王位的能力。

    若為王,那必然需有駕馭臣子的能力,否則又怎配為“王”這個字呢? 要知道,他的弟弟們可一直都對他虎視眈眈。

     “公子,甘上卿到。

    ”殿門外傳來内侍顧存低沉輕柔的聲音。

     在顧存說話之前,扶蘇并沒有聽見半分衣袂摩擦的聲音,也就是說,顧存在外面已經站了許久,故意延緩通報。

     很好,不愧是從小照顧他長大的内侍,完美的領會了他的意思。

    複蘇低垂眼簾,掩去眼中的笑意,他鋪好桌上的竹簡,撩袖伸手拿了一隻蒙将軍送給他的毛筆,沾了些黑石脂,懸起手腕,在竹簡上慢慢地書寫起來。

     不同于竹片沾漆書寫的生硬晦澀,兔毛所制的毛筆書寫時行雲流水,扶蘇已經預感到,這種毛筆将要在書法史上掀起何種改革風浪。

    他現在所書寫的筆體,就已經不同于筆體粗細一緻的篆書,而是随着筆鋒走勢,有了各種各樣的變化。

     扶蘇心情舒暢,寫了幾句《周記.大宗伯》,才緩緩的說道:"宣” “諾。

    ”顧存在殿外應聲而去。

     不多時,扶蘇就聽到殿外傳來玉環叮咚作響的清脆聲。

     《禮記經解》有雲:行步則有玉佩之聲,生車則有鸾和之音。

    有身份的君子必佩玉,從殿外由遠及近的環佩之聲,便能聽得出人走動的速度不徐不疾,顯然并沒有因為長時間的等候,而顯得有任何浮躁心急。

     扶蘇握筆的手頓了頓,但卻并未擱下,就算來人已經走入殿中,向他長揖見禮,他也沒有回應。

     殿内的聲音随着來人的站定,而變得重新肅靜起來,環佩的聲音沒有再次響起,而扶蘇也聽着對方平穩的呼吸聲,心平氣和的把這卷竹簡下了下去。

     很好,他最喜歡聰明人。

     直到最末的一張竹片都寫滿了字後,扶蘇才停下筆,滿意地看着自己的字迹,這才緩緩地擡起頭。

     殿中那正站的筆直的少年,變映入了他的簾裡。

    說他是少年,其實還未到,身量頂多算是比垂髫黃口的孩童高上一些,看上起就像十八九歲一般。

    還未到束發之年的少年卻穿了一身華貴的上卿官服,就像是偷穿了大人衣服的孩子,偏偏那充滿着稚氣的臉容上,是滿滿的鎮定與驕傲,看這簡直讓人想要發笑。

     扶蘇伸手揉了揉眉心,借着這個動作把自己臉上的笑意掩飾了下去。

    這個少年确實有資本驕傲的,隻是十二歲的年紀,卻獨自出使趙國,讓秦國不費一兵一卒而得河間之地。

    這等能力,就算是自視甚高的自己,也不敢保證能夠做到。

     “坐。

    ”複蘇揮手指了指一旁案幾,少年一欠身,不卑不亢地落座。

     “甘上卿,汝對孤可有所不滿?”扶蘇看着少年勾起嘴角,毫不客氣的開口問道。

    少年的祖父甘茂,曾是秦國的左丞相,卻因為受人排擠,而逃離了秦國,最後客死魏國。

    他很想知道,這少年對于秦國,究竟是有着什麼樣的感情。

     他要弄清楚這少年是不是可以養得熟,若是一頭養不熟的狼崽子,他可沒那閑工夫伺候着。

     “并無不滿。

    ”少年眼觀鼻鼻觀心,無比鎮定的說道。

     “那從明日起,每日卯時。

    入宮侍讀,汝可有異議?”扶蘇的聲音放慢,他其實也沒比少年大幾歲,在啟蒙之後,對他影響最大的,自然是他父王,所以在任何方面,他都自覺或者不自覺的模仿他父王。

    雖然沒有任何聲色俱厲,但卻給人一種難以言語的壓迫和氣勢。

     “謹遵公子旨意。

    ”少年一闆一眼地應下,并無半分勉強,甚至在很痛快的應允後,直身站起身踱步到扶蘇身旁,恭敬道:“臣今日便可開始侍讀,公子寫得一手好字。

    ”他那句疑似恭維的語話說得極其自然,随即便自來熟的坐在了扶蘇身側,把案上的竹簡拿了起來,仔細端詳欣賞着。

     扶蘇被少年的這番舉動,哽得不輕,他本想給對方一個下馬威的,但顯然對方要比他更認得清形勢。

     “公子所書的,是《周禮大宗伯》篇。

    ”少年顯然博聞強記,隻看了幾句,便猜到了出處,話題一轉道,“公子可是有感而發?” 扶蘇擡起頭,發現少年的目光落到了他身後的櫃閣上。

    扶蘇不用回頭,都知道少年在意的究竟是什麼。

    靜靜躺在錦盒裡那片尊貴黑綢之上的,是一枚青色的鎮圭。

     “以青圭禮東方。

    ”少年青稚的童音朗朗讀着竹簡上的文字“以玉做璞,以等邦國。

    王執鎮圭。

    鎮,安也,所以安四方。

    ” 直到最末的一張竹片都寫滿了字後,扶蘇才停下筆,滿意地看着自己的字迹,這才緩緩地擡起頭。

     殿中那正站的筆直的少年,變映入了他的簾裡。

    說他是少年,其實還未到,身量頂多算是比垂髫黃口的孩童高上一些,看上起就像十八九歲一般。

    還未到束發之年的少年卻穿了一身華貴的上卿官服,就像是偷穿了大人衣服的孩子,偏偏那充滿着稚氣的臉容上,是滿滿的鎮定與驕傲,看這簡直讓人想要發笑。

     扶蘇伸手揉了揉眉心,借着這個動作把自己臉上的笑意掩飾了下去。

    這個少年确實有資本驕傲的,隻是十二歲的年紀,卻獨自出使趙國,讓秦國不費一兵一卒而得河間之地。

    這等能力,就算是自視甚高的自己,也不敢保證能夠做到。

     “坐。

    ”複蘇揮手指了指一旁案幾,少年一欠身,不卑不亢地落座。

     “甘上卿,汝對孤可有所不滿?”扶蘇看着少年勾起嘴角,毫不客氣的開口問道。

    少年的祖父甘茂,曾是秦國的左丞相,卻因為受人排擠,而逃離了秦國,最後客死魏國。

    他很想知道,這少年對于秦國,究竟是有着什麼樣的感情。

     他要弄清楚這少年是不是可以養得熟,若是一頭養不熟的狼崽子,他可沒那閑工夫伺候着。

     “并無不滿。

    ”少年眼觀鼻鼻觀心,無比鎮定的說道。

     “那從明日起,每日卯時。

    入宮侍讀,汝可有異議?”扶蘇的聲音放慢,他其實也沒比少年大幾歲,在啟蒙之後,對他影響最大的,自然是他父王,所以在任何方面,他都自覺或者不自覺的模仿他父王。

    雖然沒有任何聲色俱厲,但卻給人一種難以言語的壓迫和氣勢。

     “謹遵公子旨意。

    ”少年一闆一眼地應下,并無半分勉強,甚至在很痛快的應允後,直身站起身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