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小醜

關燈
1 這座北方古城原本是一個隻有十二戶人家的小村落,名叫烏有鄉。

    幾百年前,他們的老祖宗帶着家眷翻山越嶺,長途跋涉來到這片荒涼的土地。

    他們都是充滿冒險精神又懷抱夢想的人,但他們已經累了。

     他們曆經二十四個月的旅程,全憑運氣避過野地上的吃人花,那些猙獰的大花朵會将一個人活活吞下去,三天之後才把骨頭吐出來。

    後來,他們又憑着機智從一群想俘虜他們的猿人手上逃走,這些巨大的人類始祖,隻要打一個飽嗝,胃裡湧出來的酸氣能悶暈上百隻松鼠。

     他們在一個夏日的早上來到這片河岸,河水清澄,可以看到大海的那邊,堤岸上的楓樹正等待着下一個秋季,天空上有金色的小鳥飛翔,一隻鸬鹚在河邊張開雙翼晾幹翅膀,看來竟像展開懷抱歡迎他們到訪。

     這些老祖宗們睜着夢幻的眼睛,看到這幅美麗的風景,便再也不想離開了,就地建立一個小村莊。

     他們之中有一位是大法師的後裔,在他那個放滿開墾工具的行囊裡拿出一卷幻影地圖來。

    這張地圖能夠載住河水和海洋的浪花,看到遠在異鄉的家人。

    然而,他們在地圖上找了很久,也找不到這片孤寂的土地,也許,連地圖都把它遺忘了。

     “既然它不在地圖上,我們就叫它烏有鄉吧”這位大法師的後裔說。

     這些人勤勞樸素,務農為生,也出海捕魚。

    他們的子孫聰明靈巧,比上一代更富冒險精神,他們挖深河道讓大船可以靠岸,開墾土地,重新規劃城鎮的巷道,歡迎外來的人,也很能接受新事物。

    幾百年間,這個荒僻的小村落竟漸次變成了一個富庶的城鎮。

     那時,那卷幻影地圖已經失蹤,村民覺得烏有鄉的名字跟這座古城有點格格不入,就像一個成了名的人,覺得自己的名字不夠氣派。

    外遊的村民也常常遇到一個難題,當友善的異鄉人問他們是哪裡人,而他們回答說是烏有鄉,對方會以為他們開玩笑,因為烏有就是不存在的意思。

    何況,烏有鄉已經不再是一個鄉村了。

     開會的時候,居民一緻決定把“烏有鄉”這個名字放入曆史的博物館裡,跟他們的老祖宗一起埋葬。

    他們為新的命名而煩惱,這個名字必須要好,省得他們的後代幾百年後又要改名。

    居民為改名的事很興奮,有些人甚至希望以自己的名字命名,遭婉拒也覺得無所謂。

    他們都是些快樂的人兒。

     村裡一位最有學問的智者是最早來建村那些人的後裔。

    一天,他無意中說了一句話,那句話就是:“快樂是人生最神聖的追尋” 人們覺得很有意思,就把烏有鄉易名樂城,代表住在這裡的人都是快樂的追尋者。

    他們的老祖宗第一眼看到的那條清澄的河流,也不再叫鳥有河,而喚樂城河。

     樂城是個好名字,易名之後,這個城鎮比往昔更繁華,許多人慕名湧來,房子愈蓋愈多,愈蓋愈漂亮。

    大街上商店林立,馬路擴闊了,讓馬車可以經過。

    那條原本清澈的河流而今已變成琥珀色。

     繁華同時也帶來了堕落,城裡蓋起妓院和酒館。

    人們不再那麼容易覺得快樂。

    遠方的教士來這裡蓋了第一座教堂,呼喚罪人悔改,最後一共在城裡蓋了三座教堂。

     黃昏的時候,三座教堂的鐘聲在天空上回蕩,點綴着古城的餘晖,竟有點舊時的荒涼。

    不是當初那張幻影地圖遺忘了這片土地,而是幻影地圖預見這片土地幾百年後會歸于寂滅。

    這裡的子孫後代,已經遺忘了他們那十二戶純樸的老祖宗,而漸漸邁向一輪落日。

     落日既是一天最美的時刻,。

    也是黑夜的序幕,那些以幽暗為滋養的生物會留戀這座古城的天空和它幻滅的氣息。

     初秋的一天傍晚,樂城的一條主街上,人來人往很熱鬧,商店外面挂出了營業的燈籠。

    距離這條主街不遠,有一條僻靜幽黑的小巷,寬不到一抱。

    一個衣着富貴的醉酒鬼晃了進來,前一步後一步地拖着腳走。

    突然,他聽到美妙的歌聲,以為是昏昏醉夢;那首歌他記不起在哪兒聽過,卻充滿了往日的情調,像是一首他兒時唱過的歌。

    幾十年了,他想起自己虛度的日子,不禁掉下一把眼淚鼻涕。

    這時,一隻藍蝴蝶在黑暗中冒出一雙斑斓的翅膀,拍翼飛到醉酒鬼喉嚨上脈搏跳動的地方,栖在那兒,伸出盤繞在它頭部下面的一根吸管,吮吸男人血管底下熱暖的鮮血。

     醉酒鬼覺得脖子好像有點痛,也有點癢,伸手去抓,哺哺地說:“這酒好喝!” 藍蝴蝶已經拍翅飛走,朝小巷的盡頭飛去。

    在那兒,藍月兒披着一件黑色的鬥篷,兩手交臂,宛若一個鬼魂,一雙眼睛在帽兜下變得像野貓,藍蝴蝶翩翩飛來,輕吻她兩片嘴唇,像蠶吐絲,把鮮血緩緩吐進她嘴裡。

    那口血甜如花蜜,吃下去的人,臉上卻有着二十歲女孩不該有的冷酷和使人毛骨悚然的寒意。

     2 但夢三站在通往歌廳後台的一扇門外面焦急地等着。

    他成熟了,偏瘦又蒼白,俊美卻多愁善感,臉上幾乎沒有胡髯。

    他看到一個黑蒙蒙的形影漸漸走近,愈來愈清晰,終于松了一口氣。

     “你到哪裡去了?快到你出場啦”他溫柔地對她說。

     藍月兒臉上陡然浮起一個微笑,說:“我到城裡逛逛”然後把一包東西塞在他手裡說,“給你的。

    ” 他打開來看看,是一雙漂亮的小羊皮手套。

     “天涼了”她一邊說一邊穿過長廊曳到後台的化妝間,那裡鬧哄哄的。

     但夢三很珍惜地戴上其中一隻手套試試看,那隻手的掌心上有一條舊的傷痕,一直到他死的時候還在那兒。

     “你又花錢了?”他說。

     “錢是用來花的”藍月兒回答說。

    她把帽兜褪下,臉湊到鏡子前面,用一支由狐毛刷在臉上掃上胭脂。

    她的頭發剪短了,燙成浪漫的波紋。

    她用手指在兩片嘴唇擦上鮮紅色的口紅,唇上有一滴幹了的血迹,她把它抹走了,咕哝道:“這酒不好喝。

    ” 她眼裡卻有了一絲絲醉意。

    這時,她從鏡子裡看到大媽媽坐在化妝問的一把椅子上,那雙銳利的眼睛正朝她望過來。

    她有點心虛,假裝沒看見,半轉個身,脫下鬥篷。

    她穿在裡面的是一襲藍絲歌衫,像向晚的天空,在腳踝泛起波浪,腳下是一雙白色緞布尖頭高跟鞋。

    她戴着一串珍珠項鍊,在頸子上繞了一個圈,垂到腰際,那兒綴着一條珍珠腰帶。

    然後,她在耳背插上一朵新鮮的紅玫瑰,匆匆走上台。

     她唱壓軸,一上歌台,掌聲如雷。

    她站在台上,下面黑壓壓的坐滿觀衆,她身後有一個小樂隊為她伴奏,當然也有但夢三的七弦琴。

     樂城是個繁華古城,有一座華麗的歌廳,大媽媽不用把自己的帳篷帶來。

     她唱歌的時候,藍蝴蝶在她頭上飛舞。

    它們成了她最親密的同謀。

    她能召喚它們,情非得已,她并不想把它們變成邪惡的蝴蝶,像她自己。

     她隻要每隔幾天吸一點血就夠了,她不想傷害任何人,她也不像酗酒的人愈喝愈多,她不酗血。

    然而,她有時覺得自已就像活在陰間的一隻老鼠,鬼祟又卑微,惟有唱歌的那一刻,她才能夠遺忘這一切。

    她沒有别的地方可以去。

    難道要躺進古墓裡,跟屍妖同眠嗎?那個所謂神王也并沒有來找她。

    母親的幽靈再沒有出現。

    滾滾紅塵,她隻曉得一個地方,就是大***歌舞團。

     五年來,聽過她歌聲的人,說她宛如夜莺啼唱,“藍色夜莺”的名字不勝而走。

    樂城的歌廳也因此重金禮聘她和歌舞團來表演。

    然而,這些虛名于她毫無意義。

    她唱歌是為了忘記。

    她賺到的錢都慷慨地花,送禮物給歌舞團裡的姊妹,甚至要資助妙妮聘殺手幹掉那頭吃掉她情人腦袋的獅子。

     她花錢也是為了忘記,像今天,在樂城河畔那一排亮晶晶的店鋪裡買東西時,有那麼一刻,她覺得自己根本是個普通女子,也是很容易受到浮華與物質的誘惑。

     然而,這詭異的命運似乎有意開她的玩笑。

    她吃下去的是血,吐出來的是歌,她的歌竟愈唱愈好,好得連自己都吃驚。

    她更發現自己比往昔更美,所到之處,不論男女,都會回過頭來癡癡地看她。

    那一刻,她心裡竟會覺得快樂。

    難道她跟魔鬼交換了靈魂? 這個夜晚,她唱完最後一首歌,唱的是一個女子對遠方情人的思念。

    曲終人散,舞台上的燈火熄滅了,每次到了這一刻,她重又變回一個孤獨的形影,懷念着血肉之軀的單純和幸福。

     3 一列馬車隆隆地駛過已入睡的街道,揚起了灰蒙蒙的沙塵,邁向樂城河的堤岸。

    這是送歌舞團回天鵝船去的車。

    藍月兒和大媽媽坐在其中一輛馬車的黑布篷裡。

     她們身上裹着鬥篷,并排而坐,兩個人中間隔着一點距離。

     “這古城好漂亮”大媽媽開口道。

     “嗯”藍月兒像耳語般地回答,眼睛飄到窗外。

     “聽說原來不叫樂城,叫烏有鄉” 藍月兒不由得笑起來,說:“聽上去就像桃花源” 但她比較喜歡原來的名字。

    “烏有鄉……”她心裡哺哺道。

     “未來一個月的門票都賣光了”大媽媽說,臉上略帶微笑。

     “是嗎”藍月兒依舊語似的回答,有點漫不經心。

     “你今天晚上喝了酒嗎?”大媽媽突然問,眼睛柔和地注視她。

     “我沒有啊”她回答。

    要不是趕時間,她才不會挑上那個醉酒鬼。

     “你眼睛好像有點醉”大媽媽說着,可她也不相信藍月兒會獨個兒跑去喝酒,雖然這孩子長大後變得好古怪。

     “是嗎?不會啊”藍月兒回答,她的聲音輕得像一絲氣息。

     有時她好怕大媽媽,她那雙敏銳的眼睛好像什麼都會看穿。

    但她不可能告訴大媽媽說:“我是一個吸血鬼”她打從心底裡敬重大媽媽,是大媽媽把她從堤岸上帶回來。

    她會牢牢記住這一切,可她已經不是大媽媽當天帶到船上的那個孩子了。

    大媽媽是不會明白的,由得大媽媽以為她變了吧,這總比知道真相好。

     那真相太荒謬了,有時連她自己都不太相信。

    她恨她母親自若蘭,卻也懷念她,甚至渴望再見到她的幽靈。

    假如這還算得上是人生的話,她不了解自己的人生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她好孤獨,那種孤獨無法說與人聽。

    她瘋狂地花錢,夜裡卻睜着眼睛躺在她大寝室的孤坑裡。

    她避開大媽媽,那會讓她心裡覺得好過一點。

    她也避開其他人,從前在天鵝船上的感情,那份人間的感情,都已成了幻夢。

    惟獨但夢三有一點例外。

    她喝過他的血,他并不像大媽媽那麼銳利。

    她不怕他,有時甚至覺得她和他是同路人:一個吸血鬼和一個陰陽人。

    聽起來多麼像一個不好笑的笑話。

     就像前一天,天鵝船到了樂城。

    午夜時分,她照樣睡不着,獨個兒坐在甲闆的柳條椅子上,看着黑茫茫的大海,也看着她在金色燈籠下面那個朦胧的影子,想起兒時跟但夢三玩的一個遊戲。

    他們兩個竟以為吸血鬼是沒有影子的。

    那又是一個笑話。

     這時,但夢三來到甲闆上。

     “還沒睡嗎、”他問。

     她搖頭,沒擡臉。

     “聽說到了深秋,樂城河畔會開滿美麗的楓葉,一直開到山上去,到時候,遍地遍野都是紅色的”但夢三神往地說。

     “那時我們已經離開了”她輕輕地說,聲音毫無盼望。

     他默然無語。

     她知道但夢三覺得她這幾年變得好古怪,白天都在睡覺,晚上卻睜着眼睛,一時狂喜,一時又愁眉深鎖。

    有一天晚上,那是她第一次吸血之後,她回到天鵝船來,覺得自己身上吸血鬼的那部分很滿足,人的那部分卻覺得惡心。

    她沖進空蕩蕩的音樂室,吐了一地,吐出來的不是血,而是橘色的泡沫。

    她哭了,是憤怒的淚水,猝然,音樂室裡的樂器如海嘯風暴般瘋狂地合奏,像一個人内心痛苦的交戰。

     但夢三聽到聲音走進來,她擡起頭,那張臉滿是陰霍。

    他吃驚地望着像瘋子似的她。

    那時,音樂已經停了,樂器上的弦線全都斷裂。

     後來,他竟傻得以為她是因為喝過他的血,所以感染了他的孤獨和憂郁,又以為女孩子到了青春期就會變得難以捉摸。

     這就是但夢三,他看這個世界的方式跟大媽媽不一樣,他那雙悲愁的眼睛看到的一切都像他自己,是夢也是幻影。

     她們坐的那輛馬車已經由大街轉到通往堤岸的路上了。

    好一會兒,大媽媽才又再開口說:“改天我也要去河畔那些商店看看,聽說什麼都可以買到” “哦,我差點兒忘記了”藍月兒從懷中拿出一個紅色緞布盒子給大媽媽,說,“你看看喜不喜歡。

    ” “什麼來的?” “是絲巾,在那邊買的”她回答。

     大媽媽打開盒子,看到那條手工精細,繡上鳥兒的絲巾,一看就知道不便宜。

     “别太花錢。

    ”她看着藍月兒,柔聲說。

     “這個不花錢”藍月兒輕輕地回答說。

    她的聲音沉落,兩個人好像失去了話題似的,隻聽到馬車走在路上的聲音。

     大***目光停住在藍月兒的側面,她發現自己愈來愈不了解她了,自從五年前那場可怕的流血病之後,她突然變得好孤僻好沉默,甚至故意和她隔着一點距離。

    她不是沒生過氣,可藍月兒終究不是她自己的孩子,她能對她要求些什麼呢? 有時她覺得,藍月兒送她那麼多昂貴的禮物,不是想表達心裡的一份感情,相反地,是想掩飾那份感情,想把它埋藏。

     每次看到藍月兒在台上唱着歌,那份舊時的關愛又湧上心頭。

    也許,人長大了就跟兒時不一樣,有了自己孤獨的宇宙。

     而今,她幾乎整天埋首柳色青青的遺稿裡。

    有時她幾天都不走出房間,想解出那些像藥方也像預言的句子,有時她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