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關燈
小
中
大
未曾拘到。
據雲,塔拉與她的街坊結仇甚深,那裡的胡人更是恨之入骨,但又怕她有巫術,不敢造次。
今日聽說官衙令簽傳她,謂她犯法,一片雀躍,都來相幫搜尋,卻無影蹤。
另一件事,今夜壽宴上清風庵的寶月告訴我,她的侍婢春雲是個輕薄浪佻的女子,常與紫光寺的潑皮無賴眉來眼去,言語嬉戲。
你不妨私下去尋她聊聊,套出些真情來。
但須不讓寶月得知,免生枝節。
” 正說着話,已到内衙書齋。
狄公點亮燭盞,馬榮立即将那藍布包解開。
布包即是一件藍長衫做的包皮,内裡隻一條黑夾褲和一雙破舊的氈布鞋。
馬榮仔細搜摸了,失望地搖了搖頭。
“老爺,什麼也沒有。
兇手早有防備,沒留下一點罪迹。
” 狄公撚須半晌,忽道:“你适才說路上遇見李珂,他正在尋找他的傭仆楊茂德。
那女裁縫不是說,楊茂德常與閑漢無賴蔑片交往,行止不端。
阿牛也提及沈三曾與一個身穿藍長衫的人鬼鬼祟祟有首尾。
莫非另一受害者正是那個楊茂德。
——李珂不是說楊有兩天沒回家了,恐怕早作了無頭之鬼。
” 馬榮道:“明日我去将李珂叫來認屍,畫畫的眼尖,雖無頭顱,必能認出楊茂德來。
” 狄公搖了搖頭:“馬榮,你且去端一盆清水來。
” 馬榮不解狄公意思,隻得去木架上取了銅盆,又舀了滿平一盆清水,端來書案上。
狄公抓起藍長衫和夾褲用力揉擰搓摩,隻見紛紛揚揚有塵土細屑落入銅盆内。
慢慢澄清後,水面上浮起灰土,盆底卻沉有幾顆深色細粒。
狄公伸手入水中用力碾碎;登時朱紫雜色漾成水暈,散出漣紋。
狄公大喜:“這粉粒正是在李珂家幫傭時粘上的赫石細屑。
你看那衫襟上還有好幾星墨污哩。
——穿這套行頭的必是楊茂德無疑了。
馬榮,真沒想到我們有此進展,天助我也。
” 馬榮聽得出神,又低頭細細看了銅盆内雜色溶漾,彩紋泛浮,不由幡然憬悟。
狄公又道:“洪亮細閱了紫光寺的一應文字卷錄,從未見有藏金的記載。
當年官府查封寺院後,也未聽見說有僧人偷回寺内暗中發掘之事,可見寺僧中也未有此等傳聞。
——馬榮,倘若我判斷不錯,寺中果有黃金藏匿,必是去年京師戶部的司庫掌固鄒敬文被劫去的那五十錠禦金!” 馬榮驚道:“鄒敬文資金被盜是去年的事,如何到這時候發作,弄出兩條人命來。
” “禦金被劫固是去年的事,但盜賊總得潛伏半年一年後才敢露贓。
作案的或許隻告訴主子或同夥藏金于紫光寺,而沒明指确切地點,倘若他本人突然夭亡或潛逃,其餘知情者便會如餓虎撲羊、蒼蠅趨血一樣圍上那宗藏金演出一幕幕驚心駭目的慘劇。
——沈三與楊茂德正是這出慘劇的屈死鬼,内裡雖不乏膠葛,其原委大抵有二。
掘金者的行迹被沈、楊撞破,即刻行兇;或是掘金者走露風聲受沈、楊脅訛,遂啟殺機。
” 馬榮點頭不疊:“卻原來偏殿、禅房的地磚、牆闆均受翻掘,正是為了搜尋那五十錠禦金!” 狄公笑道:“我思想來,兇手與沈、楊均未尋着金子,五十錠禦金仍安然無恙藏匿在寺院某個角落。
” “老爺這話又何從判來?會不會正是沈、楊兩人發掘到金子,才被兇手加害。
” 狄公搖手道:“兇手果是金子到手,恐早已逃之夭夭,決不緻移花接木,倒換屍首,更不會守留不走,靜候官府擒拿。
你井中遇險正說明兇手仍在寺内攪騰,并未歇手。
我們應搶先尋着金子,金子到手,不愁兇手不露出真面目。
——天一亮,我們即去紫光寺!”
據雲,塔拉與她的街坊結仇甚深,那裡的胡人更是恨之入骨,但又怕她有巫術,不敢造次。
今日聽說官衙令簽傳她,謂她犯法,一片雀躍,都來相幫搜尋,卻無影蹤。
另一件事,今夜壽宴上清風庵的寶月告訴我,她的侍婢春雲是個輕薄浪佻的女子,常與紫光寺的潑皮無賴眉來眼去,言語嬉戲。
你不妨私下去尋她聊聊,套出些真情來。
但須不讓寶月得知,免生枝節。
” 正說着話,已到内衙書齋。
狄公點亮燭盞,馬榮立即将那藍布包解開。
布包即是一件藍長衫做的包皮,内裡隻一條黑夾褲和一雙破舊的氈布鞋。
馬榮仔細搜摸了,失望地搖了搖頭。
“老爺,什麼也沒有。
兇手早有防備,沒留下一點罪迹。
” 狄公撚須半晌,忽道:“你适才說路上遇見李珂,他正在尋找他的傭仆楊茂德。
那女裁縫不是說,楊茂德常與閑漢無賴蔑片交往,行止不端。
阿牛也提及沈三曾與一個身穿藍長衫的人鬼鬼祟祟有首尾。
莫非另一受害者正是那個楊茂德。
——李珂不是說楊有兩天沒回家了,恐怕早作了無頭之鬼。
” 馬榮道:“明日我去将李珂叫來認屍,畫畫的眼尖,雖無頭顱,必能認出楊茂德來。
” 狄公搖了搖頭:“馬榮,你且去端一盆清水來。
” 馬榮不解狄公意思,隻得去木架上取了銅盆,又舀了滿平一盆清水,端來書案上。
狄公抓起藍長衫和夾褲用力揉擰搓摩,隻見紛紛揚揚有塵土細屑落入銅盆内。
慢慢澄清後,水面上浮起灰土,盆底卻沉有幾顆深色細粒。
狄公伸手入水中用力碾碎;登時朱紫雜色漾成水暈,散出漣紋。
狄公大喜:“這粉粒正是在李珂家幫傭時粘上的赫石細屑。
你看那衫襟上還有好幾星墨污哩。
——穿這套行頭的必是楊茂德無疑了。
馬榮,真沒想到我們有此進展,天助我也。
” 馬榮聽得出神,又低頭細細看了銅盆内雜色溶漾,彩紋泛浮,不由幡然憬悟。
狄公又道:“洪亮細閱了紫光寺的一應文字卷錄,從未見有藏金的記載。
當年官府查封寺院後,也未聽見說有僧人偷回寺内暗中發掘之事,可見寺僧中也未有此等傳聞。
——馬榮,倘若我判斷不錯,寺中果有黃金藏匿,必是去年京師戶部的司庫掌固鄒敬文被劫去的那五十錠禦金!” 馬榮驚道:“鄒敬文資金被盜是去年的事,如何到這時候發作,弄出兩條人命來。
” “禦金被劫固是去年的事,但盜賊總得潛伏半年一年後才敢露贓。
作案的或許隻告訴主子或同夥藏金于紫光寺,而沒明指确切地點,倘若他本人突然夭亡或潛逃,其餘知情者便會如餓虎撲羊、蒼蠅趨血一樣圍上那宗藏金演出一幕幕驚心駭目的慘劇。
——沈三與楊茂德正是這出慘劇的屈死鬼,内裡雖不乏膠葛,其原委大抵有二。
掘金者的行迹被沈、楊撞破,即刻行兇;或是掘金者走露風聲受沈、楊脅訛,遂啟殺機。
” 馬榮點頭不疊:“卻原來偏殿、禅房的地磚、牆闆均受翻掘,正是為了搜尋那五十錠禦金!” 狄公笑道:“我思想來,兇手與沈、楊均未尋着金子,五十錠禦金仍安然無恙藏匿在寺院某個角落。
” “老爺這話又何從判來?會不會正是沈、楊兩人發掘到金子,才被兇手加害。
” 狄公搖手道:“兇手果是金子到手,恐早已逃之夭夭,決不緻移花接木,倒換屍首,更不會守留不走,靜候官府擒拿。
你井中遇險正說明兇手仍在寺内攪騰,并未歇手。
我們應搶先尋着金子,金子到手,不愁兇手不露出真面目。
——天一亮,我們即去紫光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