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關燈
,我要證明她清白無辜。

    ” 塞爾瑪·安森聚精會神地看着梅森,驚得目瞪日呆。

     記者問:“你要孤注一擲?” 梅森說:“我的眼是火眼金睛,我見人就能看出那個無辜的當事人。

    ” 記者問:“利用多種波動描記器測試法,既能證實有罪也能證實無辜?” 梅森說:“當然了,能。

    像安森太太這樣一個婦女,去愚弄一個應用一切現代化手段探測欺騙行為的科學的詢問者,這種可能性實際上等于零。

    ” 記者反對說:“警方不會相信它。

    ” 梅森說:“我并不請求警方相信它,但是我要請讀者大衆相信它,而且我要把能使讀者大衆相信它的内情提供你。

    ” 記者說:“我們從來不拒絕内情。

    不過,人們當然對于公布測謊器的測試結果抱有某種偏見。

    ” 梅森說:“不要稱之為測謊器的測試結果,我已經對你說了,我們并不是要測出謊言,而是設法證實無辜,我們即将着手這一工作。

     “人體構造本身能對外界的刺激做出反應。

    有聰明的藝術家表演幽默小品的夜總會,你去過嗎?” 記者面露迷惑的表情看着他,說道:“我當然去過,可是我看不出其中的聯系。

    ” 梅森問:“觀衆有什麼表現?” “觀衆發笑。

    ” “你看到有人沒笑嗎?” 記者說:“我沒看,我自己一直笑。

    ” “有人和你在一起嗎?” “我妻子。

    ” “她當時在做什麼?” “她在笑。

    ” 梅森問:“笑是什麼?笑是一種情感的迹象。

    你張嘴,發聲‘哈—哈—哈’,隔膜振動,牙齒露出,雙唇分開,肩膀抖動。

    ” 記者問:“這同測定欺騙有什麼關系?” “人類的身體構造相同。

    有事令他們高興,他們就笑。

    遇到讓人傷心的事,他們就哭。

    人們在夜總會開懷大笑,在葬禮上傷心哭泣。

    我們都是人,我們有人的情感。

    僅此而已。

     “有些人比另外一些人更善于表現流露情感情緒,但是情感情緒,我們大家都有。

    你說謊的時候,你有一定的情緒。

    善于說謊的人能夠壓抑那種情緒,使得觀看者不能裸眼看出。

    但情緒紛亂是掩藏不了的,優秀的科學測試專家借助最新型的多種波動描記器一定能測出。

    說出謊話需要費力思索,而說出實話則不需要。

    ” 記者指出:“法院反對公開測謊器測試結果、供狀,以及諸如此類的東西。

    ” 梅森說:“确實如此。

    可那是用多種波動描記器認定有罪。

    我希望你停止使用‘測謊器’這個詞。

    我們這次是要進行科學的測試以認定無辜,如果你不想要報道這個内情,就直接了當地說不,因為我相信其他報紙……” 記者大聲說:“不想報道!老天爺!老兄,這是當前的重要内幕消息,搶先發表的獨家新聞,一篇精選的報道!我隻想确保我得到的消息正确無誤;啊,關于多種波動描記器的名稱和你對多種波動描記器測試的信心,那是我故意用言語來激你,以使我能得到素材撰稿。

    ” 梅森說:“那不是多種波動描記器測試,那是科學的詢問,隻不過詢問者使用多種波動描記器。

     “總的來說,以往關于這類測試的錯誤宣傳太多了。

    警察用它來認定有罪。

    多種波動描記器一問世,某一位機靈的新聞記者給它起了個俗名‘測謊器’,這個名字就一直叫下來了。

     “根本沒有測謊器之類的東西。

    多種波動描記器是一種非常靈敏的機器,能記錄心跳、血壓、呼吸等突然的肉體反抗速率及振幅——總之,情緒紛亂的迹象。

     “我要做的是證實塞爾瑪·安森無辜。

    我要做到讓塞爾瑪·安森在社會上擡起頭來,并設法忘掉别人的影射。

    ” 記者問:“假若測試結果說明她有罪呢?” 梅森說:“你就那麼報道。

    ” 記者半信半疑,支支吾吾地說:“不,不成。

    我認為法院反對公布那些借助測謊器定罪的供狀。

    你可能在做某種非常非常聰明的事,看來是這樣。

    ” 梅森問:“你這是什麼意思?” “如果測試結果表明塞爾瑪·安森無辜,你必然成為獲勝者。

    如果測試結果是她有罪,而且我們把它公布,你就能要求,起碼是,改變審判地點及……” 梅森說:“我們隻是打算對我的當事人進行科學的詢問,就她與本案的利害關系、她的真誠等進行詢問。

    如果有人要對這次詢問的結果表示懷疑,我就請那個人先參加測試,讓門羅斷定他或她是否真誠,他或她使用暗諷和非難手段是否并無惡意。

    ” 記者說:“噢,噢”地認真聽着,過一會兒又接着說:“我們什麼時候開始這一切?” 梅森答:“馬上。

    ” 記者轉向攝影師問:“大量膠片和閃光燈泡?” “很多。

    這是‘頻閃燈’,可用它拍100張照片。

    ” 記者說:“你可能需要它們。

    相信佩裡·梅森要有驚人之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