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兒的?……你們知道我的過去嗎?……你們怎麼知道我過去沒有偷盜、殺人,怎麼知道我不是一個惡棍——一個該死的東西——隻配遠遠地離開人類,象野獸似的生活着呢?說!你們知道嗎?”
移民們靜靜地傾聽着,沒有打斷這個可憐的人的話,這些斷斷續續的自白,好象是不由自主地從他嘴裡迸出來似的。
史密斯向他走去,打算安慰他幾句,可是他急忙倒退幾步。
“不!不!”他叫道,“隻問你一句話——我有沒有自由?” “有,”工程師答道。
“那麼,再見!”他大喊一聲,就象瘋子似的跑開了。
納布、潘克洛夫和赫伯特也跟着往森林的邊緣跑去,可是他們空手回來了。
“我們應該讓他去!”賽勒斯-史密斯說。
“他不會回來了!”潘克洛夫叫道。
“他會回來的。
”工程師答道。
又過了好幾天。
可是史密斯總是堅持認為這個不幸的人遲早會回來的。
這是不是一種預感呢? “這是他的野性最後一次發作,”他說,“悔恨的心情觸動了它,然而重過孤獨的生活,也會壓制他的野性的。
” 在這一段期間,各種工作都在繼續着,畜欄也和眺望崗一樣忙碌,因為史密斯想在那裡開辟一個農場。
不用說,赫伯特從達抱島上搜集來的種籽已經小心地播種下去了。
高地成了一片寬闊的菜園,設計周到,照料仔細,居民們的雙手從來也沒有閑過。
同時工作總是做不完。
由于種植的蔬菜愈長愈多,必須擴大園地,這些園地将代替草場,變成一片真正的麥田。
好在海島的其他地方也有大量的野草,不至于餓壞野驢。
并且,把深水環抱的眺望崗變成菜園,把牧場遷到山崗以外的地方去,這樣要好得多,因為牧場不怕猿猴和野獸侵襲,不需要保護。
11月15日,進行第三次收割了。
十八個月以前,他們隻種了一粒麥,然而現在麥田變得多麼廣闊啊!第二次種下去六十萬粒,現在收得了四千蒲式耳,也就是有五億粒麥了! 現在小隊裡糧食非常充足,每年隻要播種十蒲式耳,所得的收成就足夠人畜食用了。
十一月份的後半個月,收割完畢以後,他們就開始把莊稼變成人的食糧。
不錯,他們有了小麥,然而這還不是面粉,因此必須有一個磨坊。
第一個瀑布已經作為制氈廠的動力來源了,賽勒斯-史密斯打算利用流往慈悲河去的第二個瀑布作為磨坊的動力;經過商量以後,大家決定在眺望崗上建立一個簡單的風磨。
制造風磨并不比建立磨坊困難,高地面臨大海,可以肯定海上經常會有微風吹來。
“不用說,”潘克洛夫說,“風磨比較有意思,還可以便我們周圍的景色更加美麗!” 他們開始選擇木料,以便制造風磨的骨架和機械。
湖的北邊有幾塊大石頭,拿來做磨石很容易;至于風翼,那可以用氣囊上那些用不完的布料來做。
賽勒斯-史密斯做好模型,磨坊選定在湖岸上,也就是家禽場稍微偏右一些的地方。
幾根結實的木料支持着一個扇軸,上面安裝着風磨的骨架,這樣它就可以随着風向帶動全部的機械一起轉動了。
工作進行得很快。
納布和潘克洛夫變成非常熟練的木匠,因為他們隻要按照工程師的模型工作就行了。
不久以後,在選定的地點,就樹立起一個圓柱形的亭子來,它的樣子很象一個胡椒瓶,屋頂尖尖。
四根風翼被鐵夾子牢牢地固定在中央軸上,和中央軸保持着一定的角度。
亭子裡的各種機械都毫不困難地制造好了,包括:兩塊磨石——一塊固定的,一塊活動的——一隻漏鬥——這是一隻方形的大木槽,上面大,底下小,麥粒從它底下漏到磨石上——一個振蕩槽——用來把麥粒慢慢灌入磨眼——以及篩粉機——它可以篩出面粉留下麸皮。
他們的工具很趁手,工作又不難——說老實話,磨坊的機械的确是夠簡單的——問題就在時間了。
全體人員都參加了磨坊的建設工作,12月1日,大功告成了。
潘克洛夫和以往一樣,對自己的工作感到非常滿意,毫無疑問,磨坊的設備是十分完善的。
“現在隻等一陣好風,”他說,“我們就可以順利地磨我們的麥子了!” “一陣好風,當然,”工程師說,“可是不要刮得太大,潘克洛夫。
” “呸!風愈大我們的風車轉得愈快!” “不必讓它轉得過快,”賽勒斯-史密斯說。
“經驗告訴我們,當風翼每分鐘轉動的次數等于風在每秒鐘走過的尺數的六倍時,磨坊就能達到
史密斯向他走去,打算安慰他幾句,可是他急忙倒退幾步。
“不!不!”他叫道,“隻問你一句話——我有沒有自由?” “有,”工程師答道。
“那麼,再見!”他大喊一聲,就象瘋子似的跑開了。
納布、潘克洛夫和赫伯特也跟着往森林的邊緣跑去,可是他們空手回來了。
“我們應該讓他去!”賽勒斯-史密斯說。
“他不會回來了!”潘克洛夫叫道。
“他會回來的。
”工程師答道。
又過了好幾天。
可是史密斯總是堅持認為這個不幸的人遲早會回來的。
這是不是一種預感呢? “這是他的野性最後一次發作,”他說,“悔恨的心情觸動了它,然而重過孤獨的生活,也會壓制他的野性的。
” 在這一段期間,各種工作都在繼續着,畜欄也和眺望崗一樣忙碌,因為史密斯想在那裡開辟一個農場。
不用說,赫伯特從達抱島上搜集來的種籽已經小心地播種下去了。
高地成了一片寬闊的菜園,設計周到,照料仔細,居民們的雙手從來也沒有閑過。
同時工作總是做不完。
由于種植的蔬菜愈長愈多,必須擴大園地,這些園地将代替草場,變成一片真正的麥田。
好在海島的其他地方也有大量的野草,不至于餓壞野驢。
并且,把深水環抱的眺望崗變成菜園,把牧場遷到山崗以外的地方去,這樣要好得多,因為牧場不怕猿猴和野獸侵襲,不需要保護。
11月15日,進行第三次收割了。
十八個月以前,他們隻種了一粒麥,然而現在麥田變得多麼廣闊啊!第二次種下去六十萬粒,現在收得了四千蒲式耳,也就是有五億粒麥了! 現在小隊裡糧食非常充足,每年隻要播種十蒲式耳,所得的收成就足夠人畜食用了。
十一月份的後半個月,收割完畢以後,他們就開始把莊稼變成人的食糧。
不錯,他們有了小麥,然而這還不是面粉,因此必須有一個磨坊。
第一個瀑布已經作為制氈廠的動力來源了,賽勒斯-史密斯打算利用流往慈悲河去的第二個瀑布作為磨坊的動力;經過商量以後,大家決定在眺望崗上建立一個簡單的風磨。
制造風磨并不比建立磨坊困難,高地面臨大海,可以肯定海上經常會有微風吹來。
“不用說,”潘克洛夫說,“風磨比較有意思,還可以便我們周圍的景色更加美麗!” 他們開始選擇木料,以便制造風磨的骨架和機械。
湖的北邊有幾塊大石頭,拿來做磨石很容易;至于風翼,那可以用氣囊上那些用不完的布料來做。
賽勒斯-史密斯做好模型,磨坊選定在湖岸上,也就是家禽場稍微偏右一些的地方。
幾根結實的木料支持着一個扇軸,上面安裝着風磨的骨架,這樣它就可以随着風向帶動全部的機械一起轉動了。
工作進行得很快。
納布和潘克洛夫變成非常熟練的木匠,因為他們隻要按照工程師的模型工作就行了。
不久以後,在選定的地點,就樹立起一個圓柱形的亭子來,它的樣子很象一個胡椒瓶,屋頂尖尖。
四根風翼被鐵夾子牢牢地固定在中央軸上,和中央軸保持着一定的角度。
亭子裡的各種機械都毫不困難地制造好了,包括:兩塊磨石——一塊固定的,一塊活動的——一隻漏鬥——這是一隻方形的大木槽,上面大,底下小,麥粒從它底下漏到磨石上——一個振蕩槽——用來把麥粒慢慢灌入磨眼——以及篩粉機——它可以篩出面粉留下麸皮。
他們的工具很趁手,工作又不難——說老實話,磨坊的機械的确是夠簡單的——問題就在時間了。
全體人員都參加了磨坊的建設工作,12月1日,大功告成了。
潘克洛夫和以往一樣,對自己的工作感到非常滿意,毫無疑問,磨坊的設備是十分完善的。
“現在隻等一陣好風,”他說,“我們就可以順利地磨我們的麥子了!” “一陣好風,當然,”工程師說,“可是不要刮得太大,潘克洛夫。
” “呸!風愈大我們的風車轉得愈快!” “不必讓它轉得過快,”賽勒斯-史密斯說。
“經驗告訴我們,當風翼每分鐘轉動的次數等于風在每秒鐘走過的尺數的六倍時,磨坊就能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