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關燈
小
中
大
“瞧啊,史密斯先生,……一粒小麥!”
于是他把一粒麥——獨一無二的麥粒——給夥伴們看,它是從坎肩口袋的一個窟窿裡掉到夾層裡去的。
麥粒的來源可以這樣解釋:在裡士滿的時候,有一次潘克洛夫送給赫伯特幾隻鴿子,麥粒就是當時赫伯特用來喂鴿子的。
“一粒小麥?”工程師馬上問道。
“是的,史密斯先生,可是隻有一粒!” “呃,孩子,”潘克洛夫笑道,“我們的日子就此越過越好了啦!嗯!一粒小麥能做什麼呢?” “做面包。
”賽勒斯-史密斯答道。
“面包,蛋糕,餡餅!”水手說。
“哈,這粒麥做成的面包保證不會把我們噎住的!” 赫伯特覺得這個發現沒有多大意義,正打算把麥粒扔掉,可是史密斯把麥粒接過來,仔細看了一下,發現麥粒是完整的,一點也沒有損傷,于是就對水手嚴肅而平靜地說道:“潘克洛夫,你知道一粒小麥能結多少穗子嗎?” “我想也就是一個吧!”水手聽了這個問題覺得很奇怪。
“十個,潘克洛夫!你還知道一個麥穗能結多少粒麥嗎?” “不,這我可不知道。
” “大概八十粒!”賽勒斯-史密斯說。
“所以,要是我們把這粒小麥種下去,第一次可以收到八百粒;再把它們種下去,第二次就能有六十四萬粒;第三次就有五億一千二百萬粒;第四次就有四千億粒以上!比例數字就是這樣。
” 史密斯的夥伴們默默地聽着,這些數目使他們驚訝,然而卻是實在情況。
“是的,朋友們,”工程師接着說,“這就是一般繁殖的等差級數。
可是不要以為小麥每一個穗子結八百顆麥粒就算多了,比起罂粟和煙草來又算得了什麼呢?罂粟能結三萬二千顆種籽;煙草能結三十六萬顆,要是沒有種種原因限制它們繁殖,幾年之内整個地球就要被這些植物長滿了。
” 工程師沒有繼續往下細講。
“現在,潘克洛夫,”他接着說,“你知道四千億粒麥合多少蒲式耳嗎?” “不知道,”水手答道,“隻知道我是個大傻子!” “每蒲式耳平均十三萬粒,四千億粒可以合三百萬蒲式耳以上,潘克洛夫。
” “三百萬!”潘克洛夫叫道。
“三百萬。
” “在四年之内嗎?” “在四年之内,”賽勒斯-史密斯答道,“甚至也許隻要兩年,根據這裡的緯度,我想每年是可以收成兩次的。
” 潘克洛夫還是老脾氣,他又禁不住要用大聲的歡呼來代替回答了。
“因此,赫伯特,”工程師補充道,“你的發現對我們非常寶貴。
每一樣東西,朋友們,在我們目前的環境裡,每一樣東西對我們都是有用的。
希望大家不要忘記這一點。
” “不會的,史密斯先生,我們不會忘記的,”潘克洛夫答道;“萬一有一天讓我找到一粒能結三十六方粒種籽的煙草,我向你保證,決不把它扔掉!現在,我們應該做什麼呢?” “我們把這粒小麥種下去。
”赫伯特答道。
“對,”吉丁-史佩萊補充道,“要盡量小心,我們将來的收獲全指望它呢。
” “就看它是不是能發芽了!”水手喊道。
“會發芽的。
”賽勒斯-史密斯說。
這一天是6月20日。
播種這唯一的寶貴麥粒正是時候。
最初有人提議把它種在盒子裡,經過考慮,最後還是決定種在地裡,任憑大自然去安排。
當天就把它種下去了。
不用說,他們關懷得無微不至,一心要使實驗成功。
雨過天晴,居民們爬上了“花崗石宮”的高崗。
他們在這塊高地上選了一處朝陽而又避風的地方。
他們打掃了地面,清除了雜草,消滅了昆蟲,做成一個土質優良的苗畦,上面撒上一層石灰,畦的四周圍上欄杆,麥粒就埋在滋潤土壤裡。
居民們的這種景況,不是恰恰象在為一所大廈奠定第了一塊基石嗚?潘克洛夫不禁想起燃點唯-的火柴那天的情景以及當時的焦急心情來了。
這一次情況更嚴重。
火要是滅了,遇難的人總可以想一些其他的辦法,然而要是不幸遺失了這粒麥,要想再找一粒就不是人力所能辦到的了。
麥粒的來源可以這樣解釋:在裡士滿的時候,有一次潘克洛夫送給赫伯特幾隻鴿子,麥粒就是當時赫伯特用來喂鴿子的。
“一粒小麥?”工程師馬上問道。
“是的,史密斯先生,可是隻有一粒!” “呃,孩子,”潘克洛夫笑道,“我們的日子就此越過越好了啦!嗯!一粒小麥能做什麼呢?” “做面包。
”賽勒斯-史密斯答道。
“面包,蛋糕,餡餅!”水手說。
“哈,這粒麥做成的面包保證不會把我們噎住的!” 赫伯特覺得這個發現沒有多大意義,正打算把麥粒扔掉,可是史密斯把麥粒接過來,仔細看了一下,發現麥粒是完整的,一點也沒有損傷,于是就對水手嚴肅而平靜地說道:“潘克洛夫,你知道一粒小麥能結多少穗子嗎?” “我想也就是一個吧!”水手聽了這個問題覺得很奇怪。
“十個,潘克洛夫!你還知道一個麥穗能結多少粒麥嗎?” “不,這我可不知道。
” “大概八十粒!”賽勒斯-史密斯說。
“所以,要是我們把這粒小麥種下去,第一次可以收到八百粒;再把它們種下去,第二次就能有六十四萬粒;第三次就有五億一千二百萬粒;第四次就有四千億粒以上!比例數字就是這樣。
” 史密斯的夥伴們默默地聽着,這些數目使他們驚訝,然而卻是實在情況。
“是的,朋友們,”工程師接着說,“這就是一般繁殖的等差級數。
可是不要以為小麥每一個穗子結八百顆麥粒就算多了,比起罂粟和煙草來又算得了什麼呢?罂粟能結三萬二千顆種籽;煙草能結三十六萬顆,要是沒有種種原因限制它們繁殖,幾年之内整個地球就要被這些植物長滿了。
” 工程師沒有繼續往下細講。
“現在,潘克洛夫,”他接着說,“你知道四千億粒麥合多少蒲式耳嗎?” “不知道,”水手答道,“隻知道我是個大傻子!” “每蒲式耳平均十三萬粒,四千億粒可以合三百萬蒲式耳以上,潘克洛夫。
” “三百萬!”潘克洛夫叫道。
“三百萬。
” “在四年之内嗎?” “在四年之内,”賽勒斯-史密斯答道,“甚至也許隻要兩年,根據這裡的緯度,我想每年是可以收成兩次的。
” 潘克洛夫還是老脾氣,他又禁不住要用大聲的歡呼來代替回答了。
“因此,赫伯特,”工程師補充道,“你的發現對我們非常寶貴。
每一樣東西,朋友們,在我們目前的環境裡,每一樣東西對我們都是有用的。
希望大家不要忘記這一點。
” “不會的,史密斯先生,我們不會忘記的,”潘克洛夫答道;“萬一有一天讓我找到一粒能結三十六方粒種籽的煙草,我向你保證,決不把它扔掉!現在,我們應該做什麼呢?” “我們把這粒小麥種下去。
”赫伯特答道。
“對,”吉丁-史佩萊補充道,“要盡量小心,我們将來的收獲全指望它呢。
” “就看它是不是能發芽了!”水手喊道。
“會發芽的。
”賽勒斯-史密斯說。
這一天是6月20日。
播種這唯一的寶貴麥粒正是時候。
最初有人提議把它種在盒子裡,經過考慮,最後還是決定種在地裡,任憑大自然去安排。
當天就把它種下去了。
不用說,他們關懷得無微不至,一心要使實驗成功。
雨過天晴,居民們爬上了“花崗石宮”的高崗。
他們在這塊高地上選了一處朝陽而又避風的地方。
他們打掃了地面,清除了雜草,消滅了昆蟲,做成一個土質優良的苗畦,上面撒上一層石灰,畦的四周圍上欄杆,麥粒就埋在滋潤土壤裡。
居民們的這種景況,不是恰恰象在為一所大廈奠定第了一塊基石嗚?潘克洛夫不禁想起燃點唯-的火柴那天的情景以及當時的焦急心情來了。
這一次情況更嚴重。
火要是滅了,遇難的人總可以想一些其他的辦法,然而要是不幸遺失了這粒麥,要想再找一粒就不是人力所能辦到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