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真相大白
關燈
小
中
大
邊說着,一邊搖着頭,“那是我殺的第一個人。
” “你現在覺得怎麼樣?” “你說什麼呀,當然還和那時一樣。
” “和那時一樣?” 他冷漠地聳聳肩,“是,和那時一樣,我沒為那家夥流一滴淚。
” 接着,他又灌了一大口蘇格蘭威士忌。
幾年之後,我聽說瓊斯死了,我也沒流一滴淚。
在一九三二年的一起交通事故中,陳·阿帕那受了傷。
肇事車輛逃跑了。
這場事故使得陳不得不離開火奴魯魯警察局,他終于退休了。
不過在那之後,他還是幹着老本行——做私人偵探。
在一九三四年的十一月,陳也走了。
他的葬禮極其隆重,夏威夷各界的名流政要都出席了他的葬禮。
在全世界範圍内,他逝世的消息都引起了相當的關注,各種各樣的吊唁文章屢見報端,稱他為“真實的查理·陳”。
在一九八○年,我攜妻子重返夏威夷,這一次是去參加珍珠港——阿瑞佐納紀念碑的紀念儀式。
我順便去看望了陳在莫諾阿公墓的墓地,他的墓前已經長滿了雜草,我默默地将雜草除淨,又在墓碑前擺了一個花環,就算是一種紀念吧。
伊莎貝爾也死在俄阿岵,隻不過她葬在長島。
在一九三七年她嫁給了一名律師,後來,她的丈夫應征入伍參加了海軍。
世事難料,她的丈夫正巧被派駐在珍珠港,于是,伊莎貝爾又回到了火奴魯魯。
她有時候會給我寫信,聊聊她的生活。
故地重遊之後,她很快給我寫了一封信,那信的口氣熱烈得有些可笑。
她在信中說,她帶着丈夫去了“我們的海灘”,不過,對于它的曆史,她半點也沒透露給她的丈夫。
這封信的落款日期是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三日,可到我手裡的時候,已是在日軍空襲珍珠港之後了。
伊莎貝爾是衆多的平民犧牲者之一,惟一值得欣慰的是,她三歲的小兒子,奇迹般地活了下來。
那個小男孩中間的名字是“内森”。
一直到現在,我還和她的兒子保持着比較密切的聯系。
從邁西一案之後,達倫再沒接過什麼大案子。
在一九三二年的下半年裡,我幫他處理了一件小案子。
不過,他始終沒有能夠實現那個重返“全日制工作”的夢裡。
邁西一案對他的身體造成了極壞的影響,這使得露比插手幹預他的工作。
結果呢,他就和露比去了華盛頓,在那裡,他主持着一個律師評審會,負責律師資格的甄别。
他的家就在海德公園附近,我有時候也會和他談上幾句。
達倫一直鼓勵我離開芝加哥警察局。
在一九三二年的十二月,由于其他一些外部因素的影響,我下定決心離開了警察局。
也是在那年,我開辦了A—I偵探事務所。
刑事大律師在他已出版的自傳後面又加上了一章,内容自然是邁西一案的所謂“内幕”。
在他寫好之後,曾拿給我看過,問我有什麼建議?我老老實實地回答他,他所寫的内容似乎和真相相去甚遠。
他好脾氣地告訴我,他仍然有義務為當事人保密,要做到這一點,他就得考慮到不能讓當事人的形象顯得很糟糕。
我對此不屑一顧,坦白告訴他,如果有一天我寫下自己的經曆時,落在紙上的每一個字都會和真實發生的事一模一樣——因為我不是什麼“作家”,缺乏虛構的想象力。
聽了這話,達倫大笑起來。
“将來總有一天,你會寫下自己經曆的故事的,就和以前許多老家夥做過的一樣。
想想看吧,孩子,你過着這樣一種奇特而富有魅力的生活,這些經曆隻有你自己才心中有數,你怎麼可能不把它們寫下來呢?要不然,你隻能懶懶地坐在寂寞裡,無奈地等待黑夜的降臨。
” 一九三八年三月十三日,達倫告别了這個世界。
按照他的心願,我和波爾——達倫的兒子——一起将他的骨灰撒在傑克遜公園中的瀉湖裡。
不知這是不是也算作“來于塵,歸于塵”的一種方式? 在我和妻子參加阿瑞佐納的紀念儀式時,故地重遊的感慨使我變得異常沉默。
站在艦船白色的甲闆上,我想到在這下面的深海裡,不知有多少年輕男孩葬身于此。
妻子注意到了我的反常,體貼地說:“再一次回到這兒,你一定覺得十分感慨。
” “是的。
” “你在這裡服過役的。
” 她隻知道我曾在這附近服過兵役,那是在二戰期間,我在太平洋上的瓜達爾卡納爾島上服役。
我告訴她,是另外的一些事讓我念念不忘。
“另外的一些事?” “我曾經在戰前來過這裡。
” “是嗎?” “我從來沒和你說過這件事。
那一次,我是和卡萊斯·達倫一起來這兒辦案。
” 她不相信地笑笑,“怎麼,你還認識卡萊斯·達倫嗎?” “是的,親愛的。
”我轉移了話題,“親愛的,你想過為什麼夏威夷花了那麼長的時間才成為美國的一個州嗎?” 随後的幾天裡,我帶她四處遊覽。
我們租了一輛汽車,我領她去的那些地方不是遊客如雲的風景點,不過,風景更好。
帕裡仍然高高地矗立在那裡,鲸魚孔也“别來無恙”。
然後我又帶她去了那附近的海灘,那裡曾被伊莎貝爾稱為“我們的海灘”。
我妻子一到那裡,就興奮地叫了起來。
“這就是影片《從現在到永遠》裡的海灘!”她驚喜地大聲喊着,“波特·蘭卡斯特和達伯拉姆·卡爾!就是在這兒,他們陶醉在愛情裡,噢,那場面多動人!” 是的,是這樣的。
但是時間已過得太久了,夏威夷早已變了很多。
當年繁華的瓦奇蒂娛樂場變成了難看的高樓旅館和廉價的紀念品商店,裡面擠滿了成批的日本遊客。
我們仍然住在皇家夏威夷,它倒沒什麼大的變化;不過,在它的周圍又蓋起了好幾幢摩天大樓,相比之下,皇家夏威夷就顯得有些矮小了。
在原來的卡拉卡瓦街的十字路口又建起了一座新的商業中心。
在阿拉莫納山谷一帶,林立着各種各樣的辦公樓、商業中心和公寓住宅,那條通向海邊的小路和海岸上的密林已被改建成了一座小型公園。
我竭力在記憶中搜索着,卻怎麼也不能把眼前的景色和當年的貧民窟聯系起來。
莫諾阿山谷中的那間小房——泰拉和邁西的家,仍然是以往的模樣,甚至看上去比以前還要舒适,我不知道這裡的主人是否聽說過這房子的過去。
喬·卡哈哈瓦遇害的那間小房比以前更加破敗了,院子裡雜草叢生,還停着一輛報廢的汽車,而它周圍的房子都整潔而體面。
“哦,天呐,”我把車停在對面的街口上,對着妻子說,“它看起來就像是燦爛笑容裡的一顆爛牙。
” “這話說得不壞,”妻子朝我笑了笑,“要我把它記下來嗎?” “記下來?” “等你寫回憶錄時好加在裡面呀。
” “我說過要寫回憶錄嗎?” 她曾在家裡的壁櫥中見過我手寫的案情記錄,大約是厚厚的一摞;而且,她知道,我一直把我參與的每個案子都忠實地記錄下來。
“要知道,”她拿出支票本,在背面匆匆記下了這句話,“你以後會為這感激我的,親愛的。
” 謝謝你,親愛的。
因為我确實用上了這句話,不是嗎?而且我也寫下了泰拉這個故事。
或是把經曆記下來,或是懶懶地坐在寂寞裡,無奈地等待黑夜的降臨。
” “你現在覺得怎麼樣?” “你說什麼呀,當然還和那時一樣。
” “和那時一樣?” 他冷漠地聳聳肩,“是,和那時一樣,我沒為那家夥流一滴淚。
” 接着,他又灌了一大口蘇格蘭威士忌。
幾年之後,我聽說瓊斯死了,我也沒流一滴淚。
在一九三二年的一起交通事故中,陳·阿帕那受了傷。
肇事車輛逃跑了。
這場事故使得陳不得不離開火奴魯魯警察局,他終于退休了。
不過在那之後,他還是幹着老本行——做私人偵探。
在一九三四年的十一月,陳也走了。
他的葬禮極其隆重,夏威夷各界的名流政要都出席了他的葬禮。
在全世界範圍内,他逝世的消息都引起了相當的關注,各種各樣的吊唁文章屢見報端,稱他為“真實的查理·陳”。
在一九八○年,我攜妻子重返夏威夷,這一次是去參加珍珠港——阿瑞佐納紀念碑的紀念儀式。
我順便去看望了陳在莫諾阿公墓的墓地,他的墓前已經長滿了雜草,我默默地将雜草除淨,又在墓碑前擺了一個花環,就算是一種紀念吧。
伊莎貝爾也死在俄阿岵,隻不過她葬在長島。
在一九三七年她嫁給了一名律師,後來,她的丈夫應征入伍參加了海軍。
世事難料,她的丈夫正巧被派駐在珍珠港,于是,伊莎貝爾又回到了火奴魯魯。
她有時候會給我寫信,聊聊她的生活。
故地重遊之後,她很快給我寫了一封信,那信的口氣熱烈得有些可笑。
她在信中說,她帶着丈夫去了“我們的海灘”,不過,對于它的曆史,她半點也沒透露給她的丈夫。
這封信的落款日期是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三日,可到我手裡的時候,已是在日軍空襲珍珠港之後了。
伊莎貝爾是衆多的平民犧牲者之一,惟一值得欣慰的是,她三歲的小兒子,奇迹般地活了下來。
那個小男孩中間的名字是“内森”。
一直到現在,我還和她的兒子保持着比較密切的聯系。
從邁西一案之後,達倫再沒接過什麼大案子。
在一九三二年的下半年裡,我幫他處理了一件小案子。
不過,他始終沒有能夠實現那個重返“全日制工作”的夢裡。
邁西一案對他的身體造成了極壞的影響,這使得露比插手幹預他的工作。
結果呢,他就和露比去了華盛頓,在那裡,他主持着一個律師評審會,負責律師資格的甄别。
他的家就在海德公園附近,我有時候也會和他談上幾句。
達倫一直鼓勵我離開芝加哥警察局。
在一九三二年的十二月,由于其他一些外部因素的影響,我下定決心離開了警察局。
也是在那年,我開辦了A—I偵探事務所。
刑事大律師在他已出版的自傳後面又加上了一章,内容自然是邁西一案的所謂“内幕”。
在他寫好之後,曾拿給我看過,問我有什麼建議?我老老實實地回答他,他所寫的内容似乎和真相相去甚遠。
他好脾氣地告訴我,他仍然有義務為當事人保密,要做到這一點,他就得考慮到不能讓當事人的形象顯得很糟糕。
我對此不屑一顧,坦白告訴他,如果有一天我寫下自己的經曆時,落在紙上的每一個字都會和真實發生的事一模一樣——因為我不是什麼“作家”,缺乏虛構的想象力。
聽了這話,達倫大笑起來。
“将來總有一天,你會寫下自己經曆的故事的,就和以前許多老家夥做過的一樣。
想想看吧,孩子,你過着這樣一種奇特而富有魅力的生活,這些經曆隻有你自己才心中有數,你怎麼可能不把它們寫下來呢?要不然,你隻能懶懶地坐在寂寞裡,無奈地等待黑夜的降臨。
” 一九三八年三月十三日,達倫告别了這個世界。
按照他的心願,我和波爾——達倫的兒子——一起将他的骨灰撒在傑克遜公園中的瀉湖裡。
不知這是不是也算作“來于塵,歸于塵”的一種方式? 在我和妻子參加阿瑞佐納的紀念儀式時,故地重遊的感慨使我變得異常沉默。
站在艦船白色的甲闆上,我想到在這下面的深海裡,不知有多少年輕男孩葬身于此。
妻子注意到了我的反常,體貼地說:“再一次回到這兒,你一定覺得十分感慨。
” “是的。
” “你在這裡服過役的。
” 她隻知道我曾在這附近服過兵役,那是在二戰期間,我在太平洋上的瓜達爾卡納爾島上服役。
我告訴她,是另外的一些事讓我念念不忘。
“另外的一些事?” “我曾經在戰前來過這裡。
” “是嗎?” “我從來沒和你說過這件事。
那一次,我是和卡萊斯·達倫一起來這兒辦案。
” 她不相信地笑笑,“怎麼,你還認識卡萊斯·達倫嗎?” “是的,親愛的。
”我轉移了話題,“親愛的,你想過為什麼夏威夷花了那麼長的時間才成為美國的一個州嗎?” 随後的幾天裡,我帶她四處遊覽。
我們租了一輛汽車,我領她去的那些地方不是遊客如雲的風景點,不過,風景更好。
帕裡仍然高高地矗立在那裡,鲸魚孔也“别來無恙”。
然後我又帶她去了那附近的海灘,那裡曾被伊莎貝爾稱為“我們的海灘”。
我妻子一到那裡,就興奮地叫了起來。
“這就是影片《從現在到永遠》裡的海灘!”她驚喜地大聲喊着,“波特·蘭卡斯特和達伯拉姆·卡爾!就是在這兒,他們陶醉在愛情裡,噢,那場面多動人!” 是的,是這樣的。
但是時間已過得太久了,夏威夷早已變了很多。
當年繁華的瓦奇蒂娛樂場變成了難看的高樓旅館和廉價的紀念品商店,裡面擠滿了成批的日本遊客。
我們仍然住在皇家夏威夷,它倒沒什麼大的變化;不過,在它的周圍又蓋起了好幾幢摩天大樓,相比之下,皇家夏威夷就顯得有些矮小了。
在原來的卡拉卡瓦街的十字路口又建起了一座新的商業中心。
在阿拉莫納山谷一帶,林立着各種各樣的辦公樓、商業中心和公寓住宅,那條通向海邊的小路和海岸上的密林已被改建成了一座小型公園。
我竭力在記憶中搜索着,卻怎麼也不能把眼前的景色和當年的貧民窟聯系起來。
莫諾阿山谷中的那間小房——泰拉和邁西的家,仍然是以往的模樣,甚至看上去比以前還要舒适,我不知道這裡的主人是否聽說過這房子的過去。
喬·卡哈哈瓦遇害的那間小房比以前更加破敗了,院子裡雜草叢生,還停着一輛報廢的汽車,而它周圍的房子都整潔而體面。
“哦,天呐,”我把車停在對面的街口上,對着妻子說,“它看起來就像是燦爛笑容裡的一顆爛牙。
” “這話說得不壞,”妻子朝我笑了笑,“要我把它記下來嗎?” “記下來?” “等你寫回憶錄時好加在裡面呀。
” “我說過要寫回憶錄嗎?” 她曾在家裡的壁櫥中見過我手寫的案情記錄,大約是厚厚的一摞;而且,她知道,我一直把我參與的每個案子都忠實地記錄下來。
“要知道,”她拿出支票本,在背面匆匆記下了這句話,“你以後會為這感激我的,親愛的。
” 謝謝你,親愛的。
因為我确實用上了這句話,不是嗎?而且我也寫下了泰拉這個故事。
或是把經曆記下來,或是懶懶地坐在寂寞裡,無奈地等待黑夜的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