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困中之緣
關燈
小
中
大
再開一副驅寒發汗的方子,加點黃連,煎服,不用幾天就會好的。
” 老張和曲先生大喜。
見郎中開完方子,曲先生拿出幾枚光緒銅闆,遞給馮郎中。
馮郎中沒有接,皺了皺眉頭,說:“唉,老夥計,算了,都怨老毛子和日本人。
肯定是遼東那邊躲避戰火逃難過來的,可憐的閨女!你們是義舉,診費、藥費就免了。
” 再三謙讓,馮郎中也沒有收曲先生的診費,他們本身就是要好的朋友,已經相交二十多年。
曲先生見狀,連聲說着“謝謝”。
送走了馮郎中,老張去到曲先生的正房,趕忙倒了一碗涼水,回到廂房,一勺一勺地喂姑娘喝下。
那姑娘極度虛弱,甚至吞咽功能都已經喪失。
老張又去到竈膛,點着鍋竈,做了兩碗棒子面粥,然後端進廂房。
老張又輕聲地喊了一遍姑娘,姑娘沒動,仍舊昏迷着。
不經意間,他端詳了一下姑娘,忽然發現,這真是一位漂亮的閨女!雖然破爛衣衫的,有着憔悴的病容,渾身污垢,發着惡臭,也沒能掩蓋住閨女端莊秀美的容顔。
她有着長長的睫毛,美麗的嘴唇,瓜子形的臉龐,隻是臉色煞白,眉頭緊皺。
吃過早飯,老張又去到已經開了門的馮郎中診所,依照方子抓了藥。
臨了,依照曲先生的吩咐,知道馮郎中可能不收藥錢,仍舊鄭重地将五個銅闆輕輕擱在馮郎中的診台上,提着三包草藥,回到曲家。
閨女仍舊昏迷着,因為冷,蓋着老張的被子,本能地蜷縮着身子,打着寒顫,說着胡話,嘴裡喊着她的母親。
一連三天,姑娘都是忽然清醒忽然昏迷,就像是打擺子一樣。
老張很是可憐這位姑娘,不住地喂飯喂水。
為了煎藥,還在院子裡用三塊磚頭支起了一個小竈,每天用木柴煎一次藥,分三次給姑娘服下。
老張把自己睡覺的炕讓姑娘用了,自己就沒有了住處,征得曲先生同意,就在西廂房臨時搭了個床鋪。
西廂房是竈房,兼做儲藏室,放了一些糧食、木柴和雜物,還有水缸和酸菜缸。
現在是夏季,天氣已經很熱了,晚上居住沒有問題。
等到第三天的中午,那姑娘突然睜開了眼,忽閃着美麗的大眼睛,吃驚地望着旁邊的老張,望着陌生的環境。
“俺在哪?”她問。
老張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你終于醒了。
你已經昏迷了将近三天。
這裡是千山的畢家屯,是曲先生的家。
” “哦......"姑娘疲倦地嗯了一聲,眼睛掙得大大的,心中充滿了疑慮。
她緊盯着老張,一副不信任的樣子,仿佛遇到了壞人。
因為淋了雨,腹瀉,還有高燒,姑娘一連昏睡了三天,今天總算好了一些,燒有些退了,有了模糊的意識。
老張充滿了關切:“不要害怕,我不是壞人。
你仔細想一想,大前天......下着雨......你發高燒......病得厲害......你躺在外面的大門洞子裡,昏倒了,一夜。
想起來了嗎?” 姑娘忽閃着眼睛,思索着,回憶着。
她忽然記起了前一天那個風雨的夜晚,病餓交加,自己昏倒在一個黑色的大門洞子裡。
她又環顧了一下周圍,好像明白了是怎麼回事,原來是面前的老張救了她。
“謝謝大哥。
”她怯怯地說,想要擡起身子。
“沒事,沒事,都是苦命人。
咱們都該謝謝主人家曲先生才是。
我也是逃難過來的,從安東,是曲先生收留了我。
” 經過進一步的談話,老張知道了閨女叫花姑,金洲人。
日本人占領了她的村子,為了躲避戰火,與她的母親外出逃難,後來失散了。
為了投奔錦州的舅舅,一個人,艱難險阻地來到這裡。
花姑斷斷續續的講述,讓老張唏噓不已。
他沒有想到,在這個世界上,竟然還有一個與自己的遭遇幾乎完全一樣的人。
花姑和她娘的遭遇與分别,與自己和兒子小東的經曆,幾乎一模一樣。
知道姑娘醒了,曲先生很是高興,從前面的櫃台進到院子,走進東廂房,來看閨女。
”閨女,這是曲先生,是你的救命恩人,趕快謝謝。
“老張告訴閨女。
姑娘掙紮着,想要下炕,以謝謝救命恩人,但是曲先生止住了她:”不用謝,不用謝。
躺着吧。
要謝,就謝謝這位張大哥,是他救了你。
三天以來,喝水喂飯,生火煎藥,端屎端尿,還給你洗了髒臭的衣服,都是他做的。
他是一個好人。
“ 幾天來,姑娘一直昏迷不醒,迷迷糊糊中的拉屎拉尿,已經沒有什麼清晰的記憶,迷離迷糊之中,仿佛有一個人,老是給自己喝藥喂飯,原來是張大哥。
幾天來,老張身為一個大男人,對于看顧病重的閨女,心裡也有所顧忌。
每到這時,因為不方便,他就會去央求曲夫人,讓曲夫人暫時進行照顧,輔助一下閨女。
老張與閨女素不相識,又是一個年輕閨女,他必須避嫌。
其它照顧閨女的事,比如生火煎藥,喂藥喂飯,為閨女動彈,見到閨女的衣服臭烘烘的,沒法穿了,他
” 老張和曲先生大喜。
見郎中開完方子,曲先生拿出幾枚光緒銅闆,遞給馮郎中。
馮郎中沒有接,皺了皺眉頭,說:“唉,老夥計,算了,都怨老毛子和日本人。
肯定是遼東那邊躲避戰火逃難過來的,可憐的閨女!你們是義舉,診費、藥費就免了。
” 再三謙讓,馮郎中也沒有收曲先生的診費,他們本身就是要好的朋友,已經相交二十多年。
曲先生見狀,連聲說着“謝謝”。
送走了馮郎中,老張去到曲先生的正房,趕忙倒了一碗涼水,回到廂房,一勺一勺地喂姑娘喝下。
那姑娘極度虛弱,甚至吞咽功能都已經喪失。
老張又去到竈膛,點着鍋竈,做了兩碗棒子面粥,然後端進廂房。
老張又輕聲地喊了一遍姑娘,姑娘沒動,仍舊昏迷着。
不經意間,他端詳了一下姑娘,忽然發現,這真是一位漂亮的閨女!雖然破爛衣衫的,有着憔悴的病容,渾身污垢,發着惡臭,也沒能掩蓋住閨女端莊秀美的容顔。
她有着長長的睫毛,美麗的嘴唇,瓜子形的臉龐,隻是臉色煞白,眉頭緊皺。
吃過早飯,老張又去到已經開了門的馮郎中診所,依照方子抓了藥。
臨了,依照曲先生的吩咐,知道馮郎中可能不收藥錢,仍舊鄭重地将五個銅闆輕輕擱在馮郎中的診台上,提着三包草藥,回到曲家。
閨女仍舊昏迷着,因為冷,蓋着老張的被子,本能地蜷縮着身子,打着寒顫,說着胡話,嘴裡喊着她的母親。
一連三天,姑娘都是忽然清醒忽然昏迷,就像是打擺子一樣。
老張很是可憐這位姑娘,不住地喂飯喂水。
為了煎藥,還在院子裡用三塊磚頭支起了一個小竈,每天用木柴煎一次藥,分三次給姑娘服下。
老張把自己睡覺的炕讓姑娘用了,自己就沒有了住處,征得曲先生同意,就在西廂房臨時搭了個床鋪。
西廂房是竈房,兼做儲藏室,放了一些糧食、木柴和雜物,還有水缸和酸菜缸。
現在是夏季,天氣已經很熱了,晚上居住沒有問題。
等到第三天的中午,那姑娘突然睜開了眼,忽閃着美麗的大眼睛,吃驚地望着旁邊的老張,望着陌生的環境。
“俺在哪?”她問。
老張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你終于醒了。
你已經昏迷了将近三天。
這裡是千山的畢家屯,是曲先生的家。
” “哦......"姑娘疲倦地嗯了一聲,眼睛掙得大大的,心中充滿了疑慮。
她緊盯着老張,一副不信任的樣子,仿佛遇到了壞人。
因為淋了雨,腹瀉,還有高燒,姑娘一連昏睡了三天,今天總算好了一些,燒有些退了,有了模糊的意識。
老張充滿了關切:“不要害怕,我不是壞人。
你仔細想一想,大前天......下着雨......你發高燒......病得厲害......你躺在外面的大門洞子裡,昏倒了,一夜。
想起來了嗎?” 姑娘忽閃着眼睛,思索着,回憶着。
她忽然記起了前一天那個風雨的夜晚,病餓交加,自己昏倒在一個黑色的大門洞子裡。
她又環顧了一下周圍,好像明白了是怎麼回事,原來是面前的老張救了她。
“謝謝大哥。
”她怯怯地說,想要擡起身子。
“沒事,沒事,都是苦命人。
咱們都該謝謝主人家曲先生才是。
我也是逃難過來的,從安東,是曲先生收留了我。
” 經過進一步的談話,老張知道了閨女叫花姑,金洲人。
日本人占領了她的村子,為了躲避戰火,與她的母親外出逃難,後來失散了。
為了投奔錦州的舅舅,一個人,艱難險阻地來到這裡。
花姑斷斷續續的講述,讓老張唏噓不已。
他沒有想到,在這個世界上,竟然還有一個與自己的遭遇幾乎完全一樣的人。
花姑和她娘的遭遇與分别,與自己和兒子小東的經曆,幾乎一模一樣。
知道姑娘醒了,曲先生很是高興,從前面的櫃台進到院子,走進東廂房,來看閨女。
”閨女,這是曲先生,是你的救命恩人,趕快謝謝。
“老張告訴閨女。
姑娘掙紮着,想要下炕,以謝謝救命恩人,但是曲先生止住了她:”不用謝,不用謝。
躺着吧。
要謝,就謝謝這位張大哥,是他救了你。
三天以來,喝水喂飯,生火煎藥,端屎端尿,還給你洗了髒臭的衣服,都是他做的。
他是一個好人。
“ 幾天來,姑娘一直昏迷不醒,迷迷糊糊中的拉屎拉尿,已經沒有什麼清晰的記憶,迷離迷糊之中,仿佛有一個人,老是給自己喝藥喂飯,原來是張大哥。
幾天來,老張身為一個大男人,對于看顧病重的閨女,心裡也有所顧忌。
每到這時,因為不方便,他就會去央求曲夫人,讓曲夫人暫時進行照顧,輔助一下閨女。
老張與閨女素不相識,又是一個年輕閨女,他必須避嫌。
其它照顧閨女的事,比如生火煎藥,喂藥喂飯,為閨女動彈,見到閨女的衣服臭烘烘的,沒法穿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