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趙家堡子

關燈
去,把兒子的胳膊塞進被子裡。

    兒子也不容易,打小就死了娘,是自己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大。

    日子一年一年的過,土地裡刨食,山野上打柴,從年初一直忙到年尾,一個汗珠子掉在地上摔八瓣,都是辛苦艱難的日子。

    到了晚上,更是難熬,陪伴着的,就是空曠的房屋,山野裡狐狸和野狼粗犷的嗥聲,還有山雞和貓頭鷹凄厲的鳴叫。

    要不就是睡覺,躺在炕上,輾轉反側,看着窗外慘淡的月光,面對着綿綿寂寞的長夜。

    也隻有在這大冬天裡,糧食收完了,大雪下個不停,寒冷無比,才能貓冬一陣子,有些功夫串串門,與堡子裡的同齡人唠唠嗑,拉拉堡子裡還沒出閣的大閨女,唠唠鄰家俊俏輕騷的小媳婦,還要談一談來年的生活打算,期盼能夠過上富裕無慮的日子。

     從大門出不去,老張又回到炕上,先用一根長長的布腰帶,紮好提着的大棉褲,然後戴上枯黃色的狗皮帽子,來到窗戶下,小心地推開窗戶上部活榫的窗棂。

    一陣寒氣迎面撲來,呦,好冷!他跳出窗戶,一下子陷了進去,雪快要沒到膝蓋了。

    他吃力地挪到東廂房,打開門,在黑暗中摸出一把鐵鍬,然後順着院子裡的路徑,摸索着鏟起雪來。

    一鏟一鏟的,把雪扔到沒有東西堆積的院牆邊,以盡可能的清理出院子裡大一些的空間。

     雪仍舊下着,好像已經小了些。

    用了多半個時辰,總算清理完了從東廂房到屋門口的雪,然後再清理大門到豬圈和柴房的幾條路。

    老張“喝哧喝哧”幹着,頭上冒着熱氣,已經汗津津的了。

    必須都清理出來,還要把院子的中央清理幹淨,殺年豬的時候需要空地兒,還要支起一口大鍋,擺上殺豬刮毛的案子。

     臨近過年,堡子裡的鄉鄰,家家戶戶都在忙年,一些家境好的人家,老早就殺了年豬。

    堡子西邊小東他姑父家,就是前些天殺的,自己還去幫了一天的忙。

    吃了喝了,臨了走,他姑姑還給割了一大塊肉,肥肥的,老厚的膘子,足有四五斤呢!當時,在他姑家吃完殺豬菜,就已經說好了,今兒個自己家裡也要殺年豬。

    也已同西鄰的馬大哥和北鄰的狗蛋哥打好了招呼,請他們過來幫忙。

    殺年豬可是個大事情,是一年辛辛苦苦忙碌的最後犒勞。

    而且,今後幾個月的油水,也全指望這年豬了。

     雖然土地裡刨食,但是衣食無憂。

    老張家就是爺兒倆,有七八畝地,在東山坡下。

    雖然遠點,每年也有好幾千斤的收成,吃飽飯沒有問題。

    前年買了兩頭小豬仔,一年多的喂養,長得已經很大了,得有一百二三十斤。

    還養了幾隻雞,聽到老張已經起床,現在正“咕、咕、咕”地叫着乞食呢。

    過一會,就給它們撒把高粱。

    因為生活過得有些緊巴,豬也沒長大,去年就沒有殺年豬,是小東他姑家給了十來斤肉,才算過了個年。

    今年就必須殺了,晚上炖一鍋,灌一些血腸,有現成的酸菜,還有秋天做的粉條,在東山樹林裡采集的蘑菇,要做一大桌子菜,好好地吃一頓,解解饞,熱鬧熱鬧。

    剩下的那一頭豬,等到再長大一些,要是老李家答應了小東的婚事,正好可以用做過禮。

    那時候,就又有兩個月的好日子過了! 日子就是這樣過的,慢慢地熬呗。

    雖然家裡沒有女人,就倆大老爺們,日子過得有些恓惶,但是年還是一定要過的。

    粘豆包也要蒸,大黃米昨天就泡上了,已經發好,就在炕頭的大黑瓷盆裡。

    蒸粘豆包,隻能是請小東他姑姑幹了,還要麻煩狗蛋嫂子過來幫忙,明天就做。

    豆沙和糖已經摻合好了,糖是托馬大哥在安東城裡買的,是紅糖,花了四個光緒銅闆呢!好多年了,街裡街坊的,家家戶戶關系都不錯,擡頭不見低頭見的,誰用不着誰啊! 張繼福的姐姐家就在堡子北頭,靠近村邊,兩口子是早年從山東一塊闖關東來的,奔着姐夫的一個遠房叔叔。

    那時候,張繼福才二十來歲,在山東和父母一塊過。

    那一年,光緒爺剛剛做了皇帝,山東大旱,餓死了好多人,帶着一雙兒女的姐姐和姐夫,實在活不下去了,隻好闖了關東。

    光緒十年的時候,山東又遭了災,大旱加上蝗災,還有土匪橫行,父母都死了,實在沒有辦法,張繼福隻好獨身一人,愣是走着,一步步來到了安東這趙家堡子,投奔已經紮下了根的姐姐和姐夫。

     關東這地界好活,即便是幹長工、打短工,也比山東強。

    這裡人少地多,土地肥沃,隻要肯下力氣,餓不死人。

    在姐姐姐夫的幫助下,在趙家堡子的東山腳下,老張開墾了一塊無主的坡地,才開始是一二畝,後來是四五畝,最後又擴大到七八畝。

    雖然也是靠天吃飯,但是僅僅是三四年時間,生活就安頓下來,就能夠吃飽飯了。

    後來,因為堡子裡沒有閑置的空地,就在這堡子的東邊,緊挨着馬大哥家,蓋起了這一處院子,成為了鄰居。

     二十三歲的時候,生活安頓以後,在姐姐和姐夫的張羅下,他娶了村中老王家的二閨女。

    那是一個很俊的閨女,是過日子的一把好手。

    小日子過得和和美美的,第二年就有了寶貝兒子,為了紀念曾經的山東老家,他就給兒子起了個名字:張山東,留一個念想。

    他也時常懷念那曾經的山東故鄉,青島的西邊,膠州,那是一片讓人又愛又恨的故土。

    誰想到,第三年上,媳婦又懷了孕,臨産的時候,難産,堡子裡又沒有郎中,硬生生地就死掉了,孩子也沒能保住。

    現在就隻剩下他們爺兒倆,相依為命,日子過得恓恓惶惶、凄凄慘慘,已經快二十年了。

    沒有女人的家,根本就不像是個家,日子難着呢!他早就想,趕上合适的,再娶一個媳婦。

    但是因為堡子小,女人少,沒有機會,而且一個人拉扯着兒子,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