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病相憐
關燈
小
中
大
他敢這麼作踐人嗎?”曹操聽他這麼一說也有些動情:他沒爹我沒娘,都是一樣的苦。
又望了一眼坐在上面的袁術,那袁術天生面黃肌瘦,又長着一副容長臉,細眉、塌鼻、尖嘴、猴腮,雖然服色穿戴與袁基、袁紹一樣,卻一點兒名門之後的風度也沒有,坐在那兒嬉戲說笑,叫人看着不喜。
同是一家人竟有這樣的天淵之别。
料他們是叔伯兄弟,也不好說什麼親疏遠近的話,幹脆笑了起來:“本初呀本初!人都說你機靈,我今兒才看出所言非虛。
” “此話怎講?” “你連哭都會找地方呀!這吊唁的席上落淚,知情的明白你是哭家事,不知道的還以為你哭的是胡廣呢!” “嗐!”袁紹被他逗得破涕為笑,“我才不哭他呢!” “哭誰不是哭?好歹他也是位列公台、榮加太傅的人。
” “榮加太傅?論才幹不及橋玄,論名望不及我祖父,論人品更跟陳蕃差之千裡!他這個太傅說着都牙碜。
”經剛才的一番說笑,袁紹的語氣親近了不少,“孟德,有時我在想,世風之下官員明哲保身,現在的士大夫以何為要呢?” “這個……”曹操覺得這個問題似乎太深奧了,即便自己再閑也不會去想,随口道,“事君以忠,待民以仁。
” “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是說文武相較,哪個更重要呢?” “小弟愚鈍,本初兄有何見解呢?” 袁紹放下筷子:“我朝自光武帝中興以來經籍盛極,雖武人也多近儒術。
僅論雲台衆将:鄧禹善誦《詩經》,受業長安;寇恂修鄉學,教授《左氏春秋》;大樹将軍馮異通《左傳》《孫子》;膠東侯賈複熟讀《尚書》;耿弇知《老子》之道;祭遵乞資學經、投壺為樂;李忠好禮易俗;劉隆遊學長安……” 曹操聽他如數家珍地列舉着雲台二十八将的事迹,心裡已經歎服:這人如此精通本朝名将史事,莫非有意效力疆場? “所以武者亦文,所為守業,這樣息兵事也可治理民政、宣揚教化。
所以武者修文至關重要,上系國之安危,下關身之榮辱。
反之文人也應通武事。
”一番有理有據的言論戛然而止,至于通武的用處他卻絕口不提了。
“聽本初一論受益匪淺。
”曹操原本隻是覺得袁紹風度潇灑,這會兒才意識到此人見識非凡,補充道,“馬援棄學随軍、班超投筆從戎,皆成一代俊傑!” “所以我最近在研習兵法,以備不時之需。
” “哦?”曹操對他真有點兒知己的感覺了,他已經于兵法一道谙熟于心了。
但與袁紹不同,他當年學兵法為的是淘氣打群架,現在再讀不過是圖個消遣罷了。
兩人的距離不知不覺間拉近了許多,說話也不那麼客套了。
他們從兵法聊到西北的戰事,從遊獵騎術談到朝中好武之人,從家族瑣事說到世态炎涼。
一個本宦豎遺醜遭人冷眼,一個乃侯門孤子飽受欺淩,同病相憐惺惺相惜,彼此間皆有了點兒相見恨晚的感覺,後來幹脆以兄弟相稱了。
等宴席已畢,袁紹也不願去尋袁基他們,拉着曹操的手一個勁兒地說:“孟德老弟見識非凡!人不可貌相呀!日後請常到我家裡來聊聊,我那裡常有幾位朋友,可以介紹給你認識。
”曹操連連點頭。
他們倆邊說邊走,就邁出了胡府的大門,隻見外面車水馬龍,大大小小的官員各自散去。
他二人的家丁小厮皆在遠處,在擁擠的人群裡堵了半天才尋到為袁紹牽馬的家人。
袁紹來至近前翻上馬身,又拱手道:“今日還另有他事,暫且别過,孟德改日有空一定來舍下盤桓。
”說罷打馬要走。
“本初,且慢!” 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現了,為袁紹牽馬的家丁竟然插了話!自古沒有主家與客人談話仆人一旁插嘴的道理,更何況他竟還直呼主人的表字。
曹操愣住了,袁紹也是一驚。
隻見那家丁伸手一把抓住了曹操的佩劍:“青釭劍……青釭劍……” “你怎麼會識得我這把劍?” “賢弟啊,”那人顫顫巍巍道,“你不認得愚兄了嗎?” 曹操這才仔細打量這個家丁。
隻見他形容憔悴、面色枯黃,但眼神中流露出一種特别的氣質。
這種感覺似曾相識……那是在五年前一個漆黑的夜晚。
“伯求兄!是你嗎?”曹操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個衣着樸素、形容猥瑣的家丁,竟然是那個當年英俊灑脫、才氣出衆、受人敬仰的何颙。
他因闖宮失敗負罪而逃,得曹操相助逃離京師,才五年容貌改變會有這麼大。
當初的桀骜英氣全然不見,變得如此滄桑愁苦,方三十歲鬓角已經有不少白發了。
更奇怪的是,他怎麼會當了袁府的家丁呢? “愚兄這些年一直記挂着你啊……”何颙感歎了一聲。
袁紹見他倆相識,趕忙下馬道:“二位切莫多言,這裡耳目衆多,萬一被人認出就麻煩啦!你們随我來。
”說着把缰繩拉過,若無其事背手便走。
何颙低頭牽馬,小心翼翼地跟着。
曹操這會兒才明白,原來袁紹早知道他是誰,故意将他改扮家丁掩人耳目。
想至此也顧不得自己的馬匹小厮了,随着他們走下去。
藏匿逃犯有罪,而藏匿何颙這等被朝廷緝拿的黨人重犯,更是涉嫌謀反
又望了一眼坐在上面的袁術,那袁術天生面黃肌瘦,又長着一副容長臉,細眉、塌鼻、尖嘴、猴腮,雖然服色穿戴與袁基、袁紹一樣,卻一點兒名門之後的風度也沒有,坐在那兒嬉戲說笑,叫人看着不喜。
同是一家人竟有這樣的天淵之别。
料他們是叔伯兄弟,也不好說什麼親疏遠近的話,幹脆笑了起來:“本初呀本初!人都說你機靈,我今兒才看出所言非虛。
” “此話怎講?” “你連哭都會找地方呀!這吊唁的席上落淚,知情的明白你是哭家事,不知道的還以為你哭的是胡廣呢!” “嗐!”袁紹被他逗得破涕為笑,“我才不哭他呢!” “哭誰不是哭?好歹他也是位列公台、榮加太傅的人。
” “榮加太傅?論才幹不及橋玄,論名望不及我祖父,論人品更跟陳蕃差之千裡!他這個太傅說着都牙碜。
”經剛才的一番說笑,袁紹的語氣親近了不少,“孟德,有時我在想,世風之下官員明哲保身,現在的士大夫以何為要呢?” “這個……”曹操覺得這個問題似乎太深奧了,即便自己再閑也不會去想,随口道,“事君以忠,待民以仁。
” “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是說文武相較,哪個更重要呢?” “小弟愚鈍,本初兄有何見解呢?” 袁紹放下筷子:“我朝自光武帝中興以來經籍盛極,雖武人也多近儒術。
僅論雲台衆将:鄧禹善誦《詩經》,受業長安;寇恂修鄉學,教授《左氏春秋》;大樹将軍馮異通《左傳》《孫子》;膠東侯賈複熟讀《尚書》;耿弇知《老子》之道;祭遵乞資學經、投壺為樂;李忠好禮易俗;劉隆遊學長安……” 曹操聽他如數家珍地列舉着雲台二十八将的事迹,心裡已經歎服:這人如此精通本朝名将史事,莫非有意效力疆場? “所以武者亦文,所為守業,這樣息兵事也可治理民政、宣揚教化。
所以武者修文至關重要,上系國之安危,下關身之榮辱。
反之文人也應通武事。
”一番有理有據的言論戛然而止,至于通武的用處他卻絕口不提了。
“聽本初一論受益匪淺。
”曹操原本隻是覺得袁紹風度潇灑,這會兒才意識到此人見識非凡,補充道,“馬援棄學随軍、班超投筆從戎,皆成一代俊傑!” “所以我最近在研習兵法,以備不時之需。
” “哦?”曹操對他真有點兒知己的感覺了,他已經于兵法一道谙熟于心了。
但與袁紹不同,他當年學兵法為的是淘氣打群架,現在再讀不過是圖個消遣罷了。
兩人的距離不知不覺間拉近了許多,說話也不那麼客套了。
他們從兵法聊到西北的戰事,從遊獵騎術談到朝中好武之人,從家族瑣事說到世态炎涼。
一個本宦豎遺醜遭人冷眼,一個乃侯門孤子飽受欺淩,同病相憐惺惺相惜,彼此間皆有了點兒相見恨晚的感覺,後來幹脆以兄弟相稱了。
等宴席已畢,袁紹也不願去尋袁基他們,拉着曹操的手一個勁兒地說:“孟德老弟見識非凡!人不可貌相呀!日後請常到我家裡來聊聊,我那裡常有幾位朋友,可以介紹給你認識。
”曹操連連點頭。
他們倆邊說邊走,就邁出了胡府的大門,隻見外面車水馬龍,大大小小的官員各自散去。
他二人的家丁小厮皆在遠處,在擁擠的人群裡堵了半天才尋到為袁紹牽馬的家人。
袁紹來至近前翻上馬身,又拱手道:“今日還另有他事,暫且别過,孟德改日有空一定來舍下盤桓。
”說罷打馬要走。
“本初,且慢!” 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現了,為袁紹牽馬的家丁竟然插了話!自古沒有主家與客人談話仆人一旁插嘴的道理,更何況他竟還直呼主人的表字。
曹操愣住了,袁紹也是一驚。
隻見那家丁伸手一把抓住了曹操的佩劍:“青釭劍……青釭劍……” “你怎麼會識得我這把劍?” “賢弟啊,”那人顫顫巍巍道,“你不認得愚兄了嗎?” 曹操這才仔細打量這個家丁。
隻見他形容憔悴、面色枯黃,但眼神中流露出一種特别的氣質。
這種感覺似曾相識……那是在五年前一個漆黑的夜晚。
“伯求兄!是你嗎?”曹操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個衣着樸素、形容猥瑣的家丁,竟然是那個當年英俊灑脫、才氣出衆、受人敬仰的何颙。
他因闖宮失敗負罪而逃,得曹操相助逃離京師,才五年容貌改變會有這麼大。
當初的桀骜英氣全然不見,變得如此滄桑愁苦,方三十歲鬓角已經有不少白發了。
更奇怪的是,他怎麼會當了袁府的家丁呢? “愚兄這些年一直記挂着你啊……”何颙感歎了一聲。
袁紹見他倆相識,趕忙下馬道:“二位切莫多言,這裡耳目衆多,萬一被人認出就麻煩啦!你們随我來。
”說着把缰繩拉過,若無其事背手便走。
何颙低頭牽馬,小心翼翼地跟着。
曹操這會兒才明白,原來袁紹早知道他是誰,故意将他改扮家丁掩人耳目。
想至此也顧不得自己的馬匹小厮了,随着他們走下去。
藏匿逃犯有罪,而藏匿何颙這等被朝廷緝拿的黨人重犯,更是涉嫌謀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