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病相憐
關燈
小
中
大
曹孟德面對滿桌爽眼的菜肴卻還是提不起興緻來。
一大早就被叔父攪了好夢打發出來往胡府吊喪。
到了胡府人又多氣氛又亂,官員、士大夫還有那些百無聊賴的各府掾屬們打着官腔、說着空話,他從心底感到厭惡,隻想把這頓飯快快打發了,趁早回去和四叔蹴鞠。
胡廣字伯始,身經安、順、沖、質、桓、靈六朝,隻因在孝順皇帝議立梁皇後的事情上有功,受到梁氏青睐而飛黃騰達,染指公台三十餘年,把太尉、司徒、司空當了個遍,還在陳蕃死後被尊為太傅,終年八十二歲,屈指算來縱橫官場五十五載,宦海沉浮之間唯他巋然不動。
但這個人也是官場滑頭的典型,素無剛性、秉性圓滑,一直在皇帝、外戚、宦官、黨人各方勢力之間抹稀泥,施展他的中庸之道。
民間有諺“萬事不理問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可窺一斑。
如今他死了,谥封為文恭候,并賜葬原陵,滿朝官員都礙于他聖眷極高前來吊唁。
少時喪禮已畢,胡府又張羅着留所來官員及子弟親屬們用飯。
曹操來得憋屈,抱着不吃白不吃,吃罷擡屁股回家的心思也入了席。
因為他沒有入仕,隻得在院中的幾案就座。
可就是這院中的席位也分三六九等:公侯子弟及經學世家子弟在最前面列席,然後是九卿郡守子弟,再後面才是諸郎官、地方清流以及部曹從官的親屬。
曹操因為父親榮任了九卿之一的大鴻胪,所以也被請上了二等席位。
他原本還興緻勃勃的,但坐下後就有點兒後悔了——附近沒有一個熟人,那些陌生的公侯子弟又怎麼會主動張口向他這個宦豎遺醜打招呼呢?現在算是體會到父親當年的尴尬了。
這時幾個仆人伺候着一位衣着不凡的青年公子走了過來。
曹操擡頭一看:此人生得身高八尺、肩寬體壯,頭戴黑色通天冠,身穿青色蜀錦深服,腰系嵌玉繡邊的金線絲帶,足蹬厚底黑色雲履,一身裝扮頗顯莊重素雅;細往臉上觀看,其人生得寬額白面,一對又粗又濃的眉毛直入鬓角,雙目炯炯大而有神,鼻直口闊,大耳朝懷,齒白唇紅,微微三绺細須——好一位英俊秀麗人物! 曹操一愣:這不是袁紹嗎?他怎麼也被讓到次席來了? 這汝南袁氏可非同尋常,乃代代研習《孟氏易》的經學世家。
袁紹的高祖父袁安是章帝時期的司徒;曾祖父袁京為蜀郡太守,袁敞得梁冀信服曾任司空;他祖父袁湯又擔任過太尉——算起來袁家已經連續三代位列三公了。
袁紹之父袁成英年早逝,他現随叔父生活。
如今兩個叔父袁逢、袁隗在朝中也炙手可熱。
按理說袁氏乃經學世家,又屬三公之後,應當居于頭等席位,袁紹怎麼會坐到他身邊呢? “能與本初兄為鄰,小弟三生有幸!你近來可好啊?”曹操與他本不熟,僅是點頭之交,但今天既然坐到身邊就難免得客氣一番。
“是孟德呀!好好,不過我這人生來運道就差一些。
”袁紹陰沉着臉不冷不熱地說。
曹操聽這分明是話裡有話,一頭霧水不知他是怎麼了。
莫非恥于與自己坐在一處?但又一琢磨,袁氏為人甚是和善講究禮儀,斷然不會公然取笑他人,因而問道:“怎麼了本初,你心情不好嗎?” “怎麼會呢?好得很,好得不能再好啦!我又不是什麼正正經經的袁氏後人,怎麼配鬧情緒?”袁紹越說越叫人不明白。
曹操聽這話頭不對,便不好再和他說話了,隻管拿起筷子吃自己的菜。
沒滋沒味地挾了兩筷子,卻見袁紹幹坐在那裡菜都不碰一下,隻是怒氣沖沖望着那邊的頭等席位。
曹操覺得好笑:這袁本初平日為人倒也大度,沒想到今天卻為沒坐到頭等席位生氣,可見也是小心眼兒的人! “孟德!”袁紹突然開口了,“你認識我那個兄弟嗎?” “哦?”曹操從沒聽說過他有兄弟,順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
隻見頭等席位中有一案前坐着兩個人:一個是袁逢的長子,現任議郎的袁基,另一位是個與自己年齡相仿的消瘦的年輕人。
“就是那個瘦得像骷髅的小子。
”袁紹竟然這樣形容自己的堂弟。
“不知令弟怎麼稱呼?” “袁術袁公路,他可與我不同,乃是地地道道的袁門後人!”袁紹這話陰陽怪氣夾帶諷刺。
曹操這才意識到:袁紹的堂兄和堂弟都坐在頭等席位,偏偏隻有他一人坐在這兒。
“你……你怎麼不和他們坐在一起呢?” “坐在一起?”袁紹冷笑一聲,“我配嗎?” “怎麼了?” “剛才胡府家人招呼我們就座,就剩下那一席的兩個位子了。
我剛要坐,我那好兄弟竟把我推到一旁,當着仆人的面兒說‘人家要招待三公子弟。
你不過是袁家小妾所養,又是過繼之人,算什麼正正經經的袁氏後人?’你聽聽,這還是人話嗎?我那大哥也不管教他,還勸我息事甯人坐到這兒來,真是欺侮我這個死了爹的!”說着袁紹差點兒掉下眼淚來。
曹操見他動了心事忙解勸道:“本初兄莫難過,公路兄弟也許是句戲言而已。
” “戲言?平日裡不知擠對了我多少,住在他家裡,連多吃一口飯他都要計較!真是一點兒情面都沒有,我爹爹要是活着
一大早就被叔父攪了好夢打發出來往胡府吊喪。
到了胡府人又多氣氛又亂,官員、士大夫還有那些百無聊賴的各府掾屬們打着官腔、說着空話,他從心底感到厭惡,隻想把這頓飯快快打發了,趁早回去和四叔蹴鞠。
胡廣字伯始,身經安、順、沖、質、桓、靈六朝,隻因在孝順皇帝議立梁皇後的事情上有功,受到梁氏青睐而飛黃騰達,染指公台三十餘年,把太尉、司徒、司空當了個遍,還在陳蕃死後被尊為太傅,終年八十二歲,屈指算來縱橫官場五十五載,宦海沉浮之間唯他巋然不動。
但這個人也是官場滑頭的典型,素無剛性、秉性圓滑,一直在皇帝、外戚、宦官、黨人各方勢力之間抹稀泥,施展他的中庸之道。
民間有諺“萬事不理問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可窺一斑。
如今他死了,谥封為文恭候,并賜葬原陵,滿朝官員都礙于他聖眷極高前來吊唁。
少時喪禮已畢,胡府又張羅着留所來官員及子弟親屬們用飯。
曹操來得憋屈,抱着不吃白不吃,吃罷擡屁股回家的心思也入了席。
因為他沒有入仕,隻得在院中的幾案就座。
可就是這院中的席位也分三六九等:公侯子弟及經學世家子弟在最前面列席,然後是九卿郡守子弟,再後面才是諸郎官、地方清流以及部曹從官的親屬。
曹操因為父親榮任了九卿之一的大鴻胪,所以也被請上了二等席位。
他原本還興緻勃勃的,但坐下後就有點兒後悔了——附近沒有一個熟人,那些陌生的公侯子弟又怎麼會主動張口向他這個宦豎遺醜打招呼呢?現在算是體會到父親當年的尴尬了。
這時幾個仆人伺候着一位衣着不凡的青年公子走了過來。
曹操擡頭一看:此人生得身高八尺、肩寬體壯,頭戴黑色通天冠,身穿青色蜀錦深服,腰系嵌玉繡邊的金線絲帶,足蹬厚底黑色雲履,一身裝扮頗顯莊重素雅;細往臉上觀看,其人生得寬額白面,一對又粗又濃的眉毛直入鬓角,雙目炯炯大而有神,鼻直口闊,大耳朝懷,齒白唇紅,微微三绺細須——好一位英俊秀麗人物! 曹操一愣:這不是袁紹嗎?他怎麼也被讓到次席來了? 這汝南袁氏可非同尋常,乃代代研習《孟氏易》的經學世家。
袁紹的高祖父袁安是章帝時期的司徒;曾祖父袁京為蜀郡太守,袁敞得梁冀信服曾任司空;他祖父袁湯又擔任過太尉——算起來袁家已經連續三代位列三公了。
袁紹之父袁成英年早逝,他現随叔父生活。
如今兩個叔父袁逢、袁隗在朝中也炙手可熱。
按理說袁氏乃經學世家,又屬三公之後,應當居于頭等席位,袁紹怎麼會坐到他身邊呢? “能與本初兄為鄰,小弟三生有幸!你近來可好啊?”曹操與他本不熟,僅是點頭之交,但今天既然坐到身邊就難免得客氣一番。
“是孟德呀!好好,不過我這人生來運道就差一些。
”袁紹陰沉着臉不冷不熱地說。
曹操聽這分明是話裡有話,一頭霧水不知他是怎麼了。
莫非恥于與自己坐在一處?但又一琢磨,袁氏為人甚是和善講究禮儀,斷然不會公然取笑他人,因而問道:“怎麼了本初,你心情不好嗎?” “怎麼會呢?好得很,好得不能再好啦!我又不是什麼正正經經的袁氏後人,怎麼配鬧情緒?”袁紹越說越叫人不明白。
曹操聽這話頭不對,便不好再和他說話了,隻管拿起筷子吃自己的菜。
沒滋沒味地挾了兩筷子,卻見袁紹幹坐在那裡菜都不碰一下,隻是怒氣沖沖望着那邊的頭等席位。
曹操覺得好笑:這袁本初平日為人倒也大度,沒想到今天卻為沒坐到頭等席位生氣,可見也是小心眼兒的人! “孟德!”袁紹突然開口了,“你認識我那個兄弟嗎?” “哦?”曹操從沒聽說過他有兄弟,順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
隻見頭等席位中有一案前坐着兩個人:一個是袁逢的長子,現任議郎的袁基,另一位是個與自己年齡相仿的消瘦的年輕人。
“就是那個瘦得像骷髅的小子。
”袁紹竟然這樣形容自己的堂弟。
“不知令弟怎麼稱呼?” “袁術袁公路,他可與我不同,乃是地地道道的袁門後人!”袁紹這話陰陽怪氣夾帶諷刺。
曹操這才意識到:袁紹的堂兄和堂弟都坐在頭等席位,偏偏隻有他一人坐在這兒。
“你……你怎麼不和他們坐在一起呢?” “坐在一起?”袁紹冷笑一聲,“我配嗎?” “怎麼了?” “剛才胡府家人招呼我們就座,就剩下那一席的兩個位子了。
我剛要坐,我那好兄弟竟把我推到一旁,當着仆人的面兒說‘人家要招待三公子弟。
你不過是袁家小妾所養,又是過繼之人,算什麼正正經經的袁氏後人?’你聽聽,這還是人話嗎?我那大哥也不管教他,還勸我息事甯人坐到這兒來,真是欺侮我這個死了爹的!”說着袁紹差點兒掉下眼淚來。
曹操見他動了心事忙解勸道:“本初兄莫難過,公路兄弟也許是句戲言而已。
” “戲言?平日裡不知擠對了我多少,住在他家裡,連多吃一口飯他都要計較!真是一點兒情面都沒有,我爹爹要是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