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帝駕崩
關燈
小
中
大
好下手争功,頂多是協助一下。
若是你輕兵去打逢義山,他可就不讓了,豈會把嘴邊的肥肉讓給你吃?仲穎啊,你就死了這條心吧!” 尹端也道:“老将軍所言不假!那段颎已在皇上那兒讨了旨意專候咱們打敗羌人,他再去一掃賊巢,還口口聲聲要對羌人‘長矛挾脅,白刃加頸’。
看來他是要定這一功了。
老将軍東征西讨,到頭來功勞反被他人搶奪,我等心裡實在不平。
” 張奂心裡自然更是不平,但面對諸将,這樣的情緒是不能流露出一絲一毫的。
他故意笑了笑,不以為然道:“你們以為我怕段紀明搶我的功勞嗎?老夫六十多,還不至于和一個後生計較。
我們倆隻是在征讨策略上見解不同罷了。
” 他站起身來向前踱了幾步來到尹端身邊,“段紀明深谙用兵之道,稱得起是一員良将,但他急功近利,殺戮之心太重啦!” “羌人毀我城關、害我百姓,咱多宰他幾個也不為過。
”尹端憤憤不平道。
“不為過?你還能把他們殺盡了不成?說得倒是輕巧,隻怕後果不堪設想。
方今正逢多事之秋,又趕上災害連連,中原漸有反民作亂,朝廷裡宦官擅權無人不知。
要是和這些邊族結怨,隻怕将來中原稍有動蕩,羌人攜恨,連同匈奴、鮮卑、烏桓大舉侵入,還有那些一直就不服化的南蠻也會趁亂裂土分疆。
到那時,這些胡人就能亂了中原!”他邊說邊來回踱着步子,“所以,多年來我秉承皇甫規(東漢名将)的策略,安撫招降為上、攻戰殺戮為下。
為的就是不與邊族結恨,使他們誠心歸附。
這個策略進行了這麼久,萬萬不可前功盡棄。
” “老将軍言之有理,我等思慮不及。
”尹端點點頭,“既然老将軍有此良苦用心,何不修書一封規勸段颎,使他切勿殺戮過甚呢?” “沒有用!段紀明心高氣傲,又立功心切。
不殺人哪兒來的功勞?況且他心中一直忌妒我位在他之上,我要是寫信相勸,他隻會認為我阻攔他立功,豈會聽得進去?” 董卓聽罷又扯開嗓子粗聲嚷起來:“他段颎算個什麼東西?要真有本事就正正經經打兩仗讓老子瞧瞧!在咱們鼻子底下搶功勞,算他媽什麼好漢?” “仲穎!不要亂言!”張奂生怕這個直腸子道出幾句不入耳的話招惹是非,“平心而論,紀明他用兵在我之上。
你們可還記得,延熹三年他帶兵出塞兩千裡追擊得勝,還有前年在湟中反敗為勝的那一仗,當今朝廷衆将誰有這等本事?讓人不得不服呀!昔日是皇甫規向皇上推薦我,我才能僥幸位居紀明之上……就算到了今日,每當想起這件事來,老夫還覺得于心有愧呢。
”張奂顯得十分謙遜,緩緩坐下,“紀明這個年紀正是大展宏圖的時候,我也有意效仿皇甫公讓位于我的舊事,上疏朝廷讓位給紀明。
”說着他托起胸前斑白的胡須,“我這把年紀,也該退一步,讓年輕人也抖抖威風了。
” 這幾句話真猶如剛從井裡打上來的水一樣清亮,使得滿營将官心悅誠服,有的連聲贊歎、有的不住點頭、有的不勝感慨。
“老将軍!”董卓猛然一聲呐喊打破了衆人的議論,隻見他騰地站了起來,擰眉瞪眼,臉上兇悍的橫肉一個勁兒亂顫,“老将軍讓位于段颎,怎麼不讓位于我?隻管叫他人高官得坐駿馬得騎,我董卓何日才能抖抖威風?” “放肆!”張奂頓時大怒,“匹夫安敢如此無禮!來人!” 兩個士兵應聲而入。
“把這厮拉出去,先打四十軍棍再說!” 尹端連忙跪倒求情:“大人息怒!仲穎立功心切才口無遮攔,實在是别無他意!況他久在軍中,廣有功勞,望将軍饒他這一遭吧!”緊接着,滿營将官亂哄哄跪倒一大片。
張奂憋了許久的火氣全被董卓勾了出來,哪裡聽得進勸阻,随手自帥案上拿起一支大令:“朝廷用人自有章法,豈可擅論是非大放厥詞?若有為他求情者,與他同罪論處,絕不姑息……” “報!”帳外一聲報事聲打斷了張奂的虎威。
“進來。
” “禀報将軍,皇上駕崩了!” “什麼?你再說一遍?”張奂懷疑自己聽錯了。
“皇上病笃,昨日駕崩于皇宮德陽殿。
” …… 董卓的事霎時間被抛到九霄雲外,滿營上下坐着的、站着的、跪着的全都愣住了。
過了好一陣子,張奂才緩過神兒來,踱至大帳中央耷拉着腦袋道:“傳令下去,班師回朝!” 尹端詫異地問道:“這仗不打了?” “還打什麼呀?”張奂白了他一眼,“這個節骨眼兒再打下去,你就不怕曹嵩、段颎告咱們擁兵自重有意謀反嗎?”說罷低頭看了看手中的大令,無可奈何地歎了口氣。
若是你輕兵去打逢義山,他可就不讓了,豈會把嘴邊的肥肉讓給你吃?仲穎啊,你就死了這條心吧!” 尹端也道:“老将軍所言不假!那段颎已在皇上那兒讨了旨意專候咱們打敗羌人,他再去一掃賊巢,還口口聲聲要對羌人‘長矛挾脅,白刃加頸’。
看來他是要定這一功了。
老将軍東征西讨,到頭來功勞反被他人搶奪,我等心裡實在不平。
” 張奂心裡自然更是不平,但面對諸将,這樣的情緒是不能流露出一絲一毫的。
他故意笑了笑,不以為然道:“你們以為我怕段紀明搶我的功勞嗎?老夫六十多,還不至于和一個後生計較。
我們倆隻是在征讨策略上見解不同罷了。
” 他站起身來向前踱了幾步來到尹端身邊,“段紀明深谙用兵之道,稱得起是一員良将,但他急功近利,殺戮之心太重啦!” “羌人毀我城關、害我百姓,咱多宰他幾個也不為過。
”尹端憤憤不平道。
“不為過?你還能把他們殺盡了不成?說得倒是輕巧,隻怕後果不堪設想。
方今正逢多事之秋,又趕上災害連連,中原漸有反民作亂,朝廷裡宦官擅權無人不知。
要是和這些邊族結怨,隻怕将來中原稍有動蕩,羌人攜恨,連同匈奴、鮮卑、烏桓大舉侵入,還有那些一直就不服化的南蠻也會趁亂裂土分疆。
到那時,這些胡人就能亂了中原!”他邊說邊來回踱着步子,“所以,多年來我秉承皇甫規(東漢名将)的策略,安撫招降為上、攻戰殺戮為下。
為的就是不與邊族結恨,使他們誠心歸附。
這個策略進行了這麼久,萬萬不可前功盡棄。
” “老将軍言之有理,我等思慮不及。
”尹端點點頭,“既然老将軍有此良苦用心,何不修書一封規勸段颎,使他切勿殺戮過甚呢?” “沒有用!段紀明心高氣傲,又立功心切。
不殺人哪兒來的功勞?況且他心中一直忌妒我位在他之上,我要是寫信相勸,他隻會認為我阻攔他立功,豈會聽得進去?” 董卓聽罷又扯開嗓子粗聲嚷起來:“他段颎算個什麼東西?要真有本事就正正經經打兩仗讓老子瞧瞧!在咱們鼻子底下搶功勞,算他媽什麼好漢?” “仲穎!不要亂言!”張奂生怕這個直腸子道出幾句不入耳的話招惹是非,“平心而論,紀明他用兵在我之上。
你們可還記得,延熹三年他帶兵出塞兩千裡追擊得勝,還有前年在湟中反敗為勝的那一仗,當今朝廷衆将誰有這等本事?讓人不得不服呀!昔日是皇甫規向皇上推薦我,我才能僥幸位居紀明之上……就算到了今日,每當想起這件事來,老夫還覺得于心有愧呢。
”張奂顯得十分謙遜,緩緩坐下,“紀明這個年紀正是大展宏圖的時候,我也有意效仿皇甫公讓位于我的舊事,上疏朝廷讓位給紀明。
”說着他托起胸前斑白的胡須,“我這把年紀,也該退一步,讓年輕人也抖抖威風了。
” 這幾句話真猶如剛從井裡打上來的水一樣清亮,使得滿營将官心悅誠服,有的連聲贊歎、有的不住點頭、有的不勝感慨。
“老将軍!”董卓猛然一聲呐喊打破了衆人的議論,隻見他騰地站了起來,擰眉瞪眼,臉上兇悍的橫肉一個勁兒亂顫,“老将軍讓位于段颎,怎麼不讓位于我?隻管叫他人高官得坐駿馬得騎,我董卓何日才能抖抖威風?” “放肆!”張奂頓時大怒,“匹夫安敢如此無禮!來人!” 兩個士兵應聲而入。
“把這厮拉出去,先打四十軍棍再說!” 尹端連忙跪倒求情:“大人息怒!仲穎立功心切才口無遮攔,實在是别無他意!況他久在軍中,廣有功勞,望将軍饒他這一遭吧!”緊接着,滿營将官亂哄哄跪倒一大片。
張奂憋了許久的火氣全被董卓勾了出來,哪裡聽得進勸阻,随手自帥案上拿起一支大令:“朝廷用人自有章法,豈可擅論是非大放厥詞?若有為他求情者,與他同罪論處,絕不姑息……” “報!”帳外一聲報事聲打斷了張奂的虎威。
“進來。
” “禀報将軍,皇上駕崩了!” “什麼?你再說一遍?”張奂懷疑自己聽錯了。
“皇上病笃,昨日駕崩于皇宮德陽殿。
” …… 董卓的事霎時間被抛到九霄雲外,滿營上下坐着的、站着的、跪着的全都愣住了。
過了好一陣子,張奂才緩過神兒來,踱至大帳中央耷拉着腦袋道:“傳令下去,班師回朝!” 尹端詫異地問道:“這仗不打了?” “還打什麼呀?”張奂白了他一眼,“這個節骨眼兒再打下去,你就不怕曹嵩、段颎告咱們擁兵自重有意謀反嗎?”說罷低頭看了看手中的大令,無可奈何地歎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