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軍委八條
關燈
小
中
大
盤問着陌生人。
他一眼就發現這兩個穿便衣的青年氣質很不一般,便直截了當地問:“你們是哪個部隊的?找我有什麼事?” 一個青年頗感驚奇:“首長,您怎麼知道我們是軍人?莫非我們臉上寫着字?” “當然寫着字,别看你們穿着便衣,往那兒一站的姿勢就暴露了你們的身份。
你看,挺胸收腹,兩眼平視,眼光跟着目标移動,身子和頭部卻一點不動,後腳跟并攏,腳尖微微分開,呈八字向外,沒有十幾年的隊列訓練不會有這種效果,這種姿勢不是想擺就能擺出來的,說說是誰派你們來的?”李雲龍問。
“報告首長,我們是沈陽軍區6957部隊情報處的偵察參謀,奉孔捷軍長之命給您送信。
” “晤,孔捷這家夥兵帶得不錯嘛,自然是強将手下無弱兵。
”李雲龍稱贊着拆開孔捷的信。
孔捷參軍前不識字,是在部隊裡掃的盲,他和不下10個掃盲老師學過文化,這些教師的文化水平也參差不齊,有念過洋學堂的,也有讀私塾的,各人有各人的教法,因此孔捷寫的信也是半文半白的。
雲龍兄:近聞兄之大名見諸于《簡報》,舉國盡知,愚弟不勝感慨之。
念兄平生數百戰,均名不見經傳,惟此一戰成名耳,如今天下誰人不識君? 然江湖險惡,命途多蹇,明槍暗箭,兄則防不勝防。
孫子曰:善用兵者隐其形,有而示之以無。
值此關頭,吾兄何不“隐其形”耶?有道是三十六計走為上。
兄以為如何?愚弟雖不才,帳下乃數萬之衆,豈無兄安身之處也?想當年,無兄戰場相救,吾命早休矣,君子懷德義,士為知己死。
往昔事,驚如昨,思緒如流水,未有窮盡時,捷遙望南天,盼兄如大旱望之雲霓。
言不盡,捷頓首。
李雲龍閱後笑了:“孔捷這狗日的,連正經小學都沒讀過,也充起秀才來了,之乎者也的,夠酸的。
” 一個高個子的軍官說:“首長,孔軍長命令我們護送您全家去東北,要保證您的絕對安全,途中如有人阻攔,允許我們使用任何手段,請您跟我們走。
”軍官撩了一下衣角,露出左右腰間的兩枝手槍,臉上透出果斷和自信。
李雲龍仰天長笑:“笑話!虧他孔捷想得出來,他号稱帳下精兵數萬,就能把李某像古董似的藏起來?中央軍委還沒免我的職,李某還是堂堂野戰軍的軍長,我能扔下部隊去當逃兵?即使真有不測,天塌下來我頂着就是了。
人生不得行胸懷,雖壽百歲,猶為天也。
替我謝謝你們軍長,他的好意李某心領了。
現在,你們兩人聽命令……” 兩個軍官刷地站起來,等候李雲龍的命令。
“我有六個兒女,晤,五男一女。
我命令你們護送這六個孩子,把他們交給孔軍長,告訴他,我李雲龍把孩子們拜托給他了,讓孩子們去當兵吧。
你們要絕對保證孩子們的安全,路上要有個風吹草動,我想你們有辦法應付。
” 六個孩子正在睡得迷迷糊糊,被田雨挨個從床上叫起來,他們都瞪着眼看着李雲龍,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李雲龍看看這個,摸摸那個,久久沒有說話。
田雨發現他的目光中充滿了慈愛,他用目光和孩子們交流,向孩子們告别……田雨忍不住淚水奪眶而出,她哽咽着說:“孩子們,這兩位叔叔是來接你們的,以後你們的孔捷叔叔會照顧你們,他會按照你們的年齡大小,陸續安排你們入伍。
你們要從一個士兵幹起,要學會自己照顧自己,努力做個好兵,别忘了,你們都是将軍的兒女,現在,和爸爸告别吧……” 幾個孩子沒有這種心理準備,他們一聽都哭了。
李雲龍的大兒子李健擦着眼淚問:“爸爸,媽媽,家裡出什麼事了?為什麼不要我們了?” 李雲龍坐在沙發上輕輕地抱住兒子說:“孩子,咱們是軍人家庭,軍人要随時準備走上戰場,這是軍人的職責呀,等我從戰場上回來,我會和你媽媽去部隊看你們。
” 小兒子李康說:“爸爸,你騙人,現在根本沒有戰争,你要去和誰打仗?” 趙剛的大兒子趙山是個很敏感的孩子,他已經預感到這是訣别的時刻,他帶領弟弟妹妹跪下,規規矩矩地向李雲龍和田雨磕了一個頭說:“爸爸,媽媽,你們保重,我們感謝你們的養育之思,決不會給你們丢臉。
”說完孩子們都哭了起來。
李雲龍站了起來厲聲喝道:“都站起來。
” “孩子們,将來如果有一天,你們走上戰場,你們可能會中彈,會犧牲,但我希望的是,我的孩子們,他們即使犧牲,也隻有用前胸去迎接子彈,而不是用後背。
什麼是軍人?軍人流血不流淚,要有和敵人拼命的勇氣,面對強敵,連眉毛都不許皺一下,軍人的榮譽感比命都重要,你們懂嗎?這身軍裝不那麼好穿,在穿上這身軍裝之前,你們可要想好,一旦穿上,你們對國家和民族就有了一種責任,就應該随時準備把自己的命交出去,如果做不到這點,你們就趁早說話,别穿這身軍裝,你們孔捷叔叔會給你們安排别的工作。
記住,作為一個老百姓,怕死并不丢臉,如果作為軍人怕死,那是世界上最丢面子的事,你們都記住了?” 孩子們齊聲說:“記住了。
”紛紛擦幹眼淚。
田雨和李雲龍商量:“天太晚了,是不是讓孩子們明早再走?” 李雲龍毫不通融:“不行,馬上就走,夜長夢多,走吧,走吧。
” 兩個軍官帶領孩子們再一次向李雲龍夫婦告别,然後走出大門,消失在夜幕中…… 田雨望着空蕩蕩的客廳抑制不住心中的悲傷,又忍不住抽泣起來。
李雲龍卻朗聲大笑道:“該撤退的撤退,該疏散的疏散,堅壁清野已經完成,我擔任掩護喽。
睡覺,睡覺,該睡個好覺啦。
” 沉默了幾個月的中央**小組終于開始表态了:這是一起嚴重的反革命事件,是以劉少奇為首的資産階級司令部在軍内的代理人的一次大反撲,現行反革命分子李雲龍一貫反對偉大領袖毛主席和敬愛的林副主席,對無産階級“文化大革命”懷有刻骨的仇恨,殘酷鎮壓手無寸鐵的造反派戰士,血債累累,罪大惡極。
中央**小組派出了陣容強大的調查組。
李雲龍接到電話通知,要求他去軍司令部開會,軍區領導要聽取部隊戰備情況彙報。
他放下電話,坐在那裡靜靜地想了一會兒,他心裡非常清楚,那個時刻今天終于來了。
按照他以往的性格,他決不會束手就擒,他李雲龍不是一隻任人宰割的母雞,他是個有尊嚴有血性的将軍,不是誰想抓就抓的,天王老子也不行,他腰裡的手槍不是吓唬人的,那枝國産“59”式手槍的彈夾裡壓着滿滿的八發子彈,他還意猶未盡地在槍膛裡又壓了一發。
記得趙剛私下和他談過,蘇共大清洗時,那些戰功赫赫、性如烈火的元帥将軍們被内務部人員逮捕時,都溫順得像頭綿羊,似乎以為這種溫順能得到斯大林的憐憫和寬恕。
事實上,他們照樣是受盡酷刑後被處決了。
惟一例外的,是蘇聯元帥葉戈羅夫,他在對方亮出逮捕令時,毅然開槍拒捕,當場擊斃了一個内務部特工,然後和對方展開槍戰,最後雖然在交火中被打死,但他英勇暴烈的軍人氣概卻給包括斯大林在内的人以極大的震驚。
李雲龍始終認為,這位元帥沒玷污他的元帥軍銜,他是作為軍人在戰鬥中陣亡的。
就憑這一點,李雲龍就佩服他。
惟一有個小小的遺憾,這位元帥玩兒槍的功夫還不到家,也許出槍的速度稍慢了些,隻幹掉了對方一個人。
李雲龍自信若是換了他,成績也許會好些,這點他是有把握的。
這輩子,生活給了他無數次亮劍的機會,這回恐怕是最後一次了,對手已經手握劍柄,他還不該青鋒出鞘? 當然,這都是李雲龍以前的想法,自從聽了那個老太婆的哭訴後,他的精神就有些恍榴,那白發蒼蒼的老人,那幾個衣衫褴褛、弱小無助的孩子總在他眼前出現,使他感到深深的痛苦和自責,那老人也太冤了,丈夫和兩個兒子都在戰争中犧牲了,惟一剩下的一個兒子竟死在自己的槍下,扔下幾個半大的孩子,真是作孽啊。
他把家裡的存折找出來,連看也沒看上面有多少存款,就命令小吳給老人送去了,就算這樣,也并沒有減輕他的愧疚,一會兒認為自己犯下彌天大罪,成了屠殺老百姓的劊子手,就算槍斃他一千次也贖不了自己的罪。
一會兒又認為自己下令開槍沒什麼錯,那些造反派也實在太混蛋了,他們動槍動炮的把城市打個亂七八糟,死傷了這麼多無辜平民,最後發展到沖擊軍事機關,甚至向軍隊開火,而且一上手就往死裡打。
十八個戰士啊,就這麼送了命,他們的父母就不覺得冤?人家把好好的孩子送來當兵,誰想到沒死在對敵戰場上,倒死在這些混蛋的造反派手裡了,換上誰當這個軍長,當時能忍得下去呢? 他左思右想陷入極度矛盾之中,這次流血事件的發生,細想起來,似乎誰都沒錯。
群衆響應領袖的号召起來造反,又在“文攻武衛”的口号下,捍衛“文化大革命”的勝利成果。
老百姓本來挺安分的,沒打算造反,是黨讓他們造反的,聽黨的話這好像沒錯。
而軍隊也沒錯,軍隊的職責是保衛國家,維護社會安定,在遭到武裝攻擊時必然要還擊。
那麼,誰都沒錯,錯在誰呢?李雲龍的腦子轉不來了,這個問題似乎深了些,他搞不清楚。
最後。
李雲龍仰天長歎:“算啦,誰都沒錯,就算錯在我李雲龍吧,這顆腦袋雖說不太值錢,好歹也值十萬大洋,這是鬼子定的價。
要是摘了這顆腦袋就能以謝國人,我
他一眼就發現這兩個穿便衣的青年氣質很不一般,便直截了當地問:“你們是哪個部隊的?找我有什麼事?” 一個青年頗感驚奇:“首長,您怎麼知道我們是軍人?莫非我們臉上寫着字?” “當然寫着字,别看你們穿着便衣,往那兒一站的姿勢就暴露了你們的身份。
你看,挺胸收腹,兩眼平視,眼光跟着目标移動,身子和頭部卻一點不動,後腳跟并攏,腳尖微微分開,呈八字向外,沒有十幾年的隊列訓練不會有這種效果,這種姿勢不是想擺就能擺出來的,說說是誰派你們來的?”李雲龍問。
“報告首長,我們是沈陽軍區6957部隊情報處的偵察參謀,奉孔捷軍長之命給您送信。
” “晤,孔捷這家夥兵帶得不錯嘛,自然是強将手下無弱兵。
”李雲龍稱贊着拆開孔捷的信。
孔捷參軍前不識字,是在部隊裡掃的盲,他和不下10個掃盲老師學過文化,這些教師的文化水平也參差不齊,有念過洋學堂的,也有讀私塾的,各人有各人的教法,因此孔捷寫的信也是半文半白的。
雲龍兄:近聞兄之大名見諸于《簡報》,舉國盡知,愚弟不勝感慨之。
念兄平生數百戰,均名不見經傳,惟此一戰成名耳,如今天下誰人不識君? 然江湖險惡,命途多蹇,明槍暗箭,兄則防不勝防。
孫子曰:善用兵者隐其形,有而示之以無。
值此關頭,吾兄何不“隐其形”耶?有道是三十六計走為上。
兄以為如何?愚弟雖不才,帳下乃數萬之衆,豈無兄安身之處也?想當年,無兄戰場相救,吾命早休矣,君子懷德義,士為知己死。
往昔事,驚如昨,思緒如流水,未有窮盡時,捷遙望南天,盼兄如大旱望之雲霓。
言不盡,捷頓首。
李雲龍閱後笑了:“孔捷這狗日的,連正經小學都沒讀過,也充起秀才來了,之乎者也的,夠酸的。
” 一個高個子的軍官說:“首長,孔軍長命令我們護送您全家去東北,要保證您的絕對安全,途中如有人阻攔,允許我們使用任何手段,請您跟我們走。
”軍官撩了一下衣角,露出左右腰間的兩枝手槍,臉上透出果斷和自信。
李雲龍仰天長笑:“笑話!虧他孔捷想得出來,他号稱帳下精兵數萬,就能把李某像古董似的藏起來?中央軍委還沒免我的職,李某還是堂堂野戰軍的軍長,我能扔下部隊去當逃兵?即使真有不測,天塌下來我頂着就是了。
人生不得行胸懷,雖壽百歲,猶為天也。
替我謝謝你們軍長,他的好意李某心領了。
現在,你們兩人聽命令……” 兩個軍官刷地站起來,等候李雲龍的命令。
“我有六個兒女,晤,五男一女。
我命令你們護送這六個孩子,把他們交給孔軍長,告訴他,我李雲龍把孩子們拜托給他了,讓孩子們去當兵吧。
你們要絕對保證孩子們的安全,路上要有個風吹草動,我想你們有辦法應付。
” 六個孩子正在睡得迷迷糊糊,被田雨挨個從床上叫起來,他們都瞪着眼看着李雲龍,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李雲龍看看這個,摸摸那個,久久沒有說話。
田雨發現他的目光中充滿了慈愛,他用目光和孩子們交流,向孩子們告别……田雨忍不住淚水奪眶而出,她哽咽着說:“孩子們,這兩位叔叔是來接你們的,以後你們的孔捷叔叔會照顧你們,他會按照你們的年齡大小,陸續安排你們入伍。
你們要從一個士兵幹起,要學會自己照顧自己,努力做個好兵,别忘了,你們都是将軍的兒女,現在,和爸爸告别吧……” 幾個孩子沒有這種心理準備,他們一聽都哭了。
李雲龍的大兒子李健擦着眼淚問:“爸爸,媽媽,家裡出什麼事了?為什麼不要我們了?” 李雲龍坐在沙發上輕輕地抱住兒子說:“孩子,咱們是軍人家庭,軍人要随時準備走上戰場,這是軍人的職責呀,等我從戰場上回來,我會和你媽媽去部隊看你們。
” 小兒子李康說:“爸爸,你騙人,現在根本沒有戰争,你要去和誰打仗?” 趙剛的大兒子趙山是個很敏感的孩子,他已經預感到這是訣别的時刻,他帶領弟弟妹妹跪下,規規矩矩地向李雲龍和田雨磕了一個頭說:“爸爸,媽媽,你們保重,我們感謝你們的養育之思,決不會給你們丢臉。
”說完孩子們都哭了起來。
李雲龍站了起來厲聲喝道:“都站起來。
” “孩子們,将來如果有一天,你們走上戰場,你們可能會中彈,會犧牲,但我希望的是,我的孩子們,他們即使犧牲,也隻有用前胸去迎接子彈,而不是用後背。
什麼是軍人?軍人流血不流淚,要有和敵人拼命的勇氣,面對強敵,連眉毛都不許皺一下,軍人的榮譽感比命都重要,你們懂嗎?這身軍裝不那麼好穿,在穿上這身軍裝之前,你們可要想好,一旦穿上,你們對國家和民族就有了一種責任,就應該随時準備把自己的命交出去,如果做不到這點,你們就趁早說話,别穿這身軍裝,你們孔捷叔叔會給你們安排别的工作。
記住,作為一個老百姓,怕死并不丢臉,如果作為軍人怕死,那是世界上最丢面子的事,你們都記住了?” 孩子們齊聲說:“記住了。
”紛紛擦幹眼淚。
田雨和李雲龍商量:“天太晚了,是不是讓孩子們明早再走?” 李雲龍毫不通融:“不行,馬上就走,夜長夢多,走吧,走吧。
” 兩個軍官帶領孩子們再一次向李雲龍夫婦告别,然後走出大門,消失在夜幕中…… 田雨望着空蕩蕩的客廳抑制不住心中的悲傷,又忍不住抽泣起來。
李雲龍卻朗聲大笑道:“該撤退的撤退,該疏散的疏散,堅壁清野已經完成,我擔任掩護喽。
睡覺,睡覺,該睡個好覺啦。
” 沉默了幾個月的中央**小組終于開始表态了:這是一起嚴重的反革命事件,是以劉少奇為首的資産階級司令部在軍内的代理人的一次大反撲,現行反革命分子李雲龍一貫反對偉大領袖毛主席和敬愛的林副主席,對無産階級“文化大革命”懷有刻骨的仇恨,殘酷鎮壓手無寸鐵的造反派戰士,血債累累,罪大惡極。
中央**小組派出了陣容強大的調查組。
李雲龍接到電話通知,要求他去軍司令部開會,軍區領導要聽取部隊戰備情況彙報。
他放下電話,坐在那裡靜靜地想了一會兒,他心裡非常清楚,那個時刻今天終于來了。
按照他以往的性格,他決不會束手就擒,他李雲龍不是一隻任人宰割的母雞,他是個有尊嚴有血性的将軍,不是誰想抓就抓的,天王老子也不行,他腰裡的手槍不是吓唬人的,那枝國産“59”式手槍的彈夾裡壓着滿滿的八發子彈,他還意猶未盡地在槍膛裡又壓了一發。
記得趙剛私下和他談過,蘇共大清洗時,那些戰功赫赫、性如烈火的元帥将軍們被内務部人員逮捕時,都溫順得像頭綿羊,似乎以為這種溫順能得到斯大林的憐憫和寬恕。
事實上,他們照樣是受盡酷刑後被處決了。
惟一例外的,是蘇聯元帥葉戈羅夫,他在對方亮出逮捕令時,毅然開槍拒捕,當場擊斃了一個内務部特工,然後和對方展開槍戰,最後雖然在交火中被打死,但他英勇暴烈的軍人氣概卻給包括斯大林在内的人以極大的震驚。
李雲龍始終認為,這位元帥沒玷污他的元帥軍銜,他是作為軍人在戰鬥中陣亡的。
就憑這一點,李雲龍就佩服他。
惟一有個小小的遺憾,這位元帥玩兒槍的功夫還不到家,也許出槍的速度稍慢了些,隻幹掉了對方一個人。
李雲龍自信若是換了他,成績也許會好些,這點他是有把握的。
這輩子,生活給了他無數次亮劍的機會,這回恐怕是最後一次了,對手已經手握劍柄,他還不該青鋒出鞘? 當然,這都是李雲龍以前的想法,自從聽了那個老太婆的哭訴後,他的精神就有些恍榴,那白發蒼蒼的老人,那幾個衣衫褴褛、弱小無助的孩子總在他眼前出現,使他感到深深的痛苦和自責,那老人也太冤了,丈夫和兩個兒子都在戰争中犧牲了,惟一剩下的一個兒子竟死在自己的槍下,扔下幾個半大的孩子,真是作孽啊。
他把家裡的存折找出來,連看也沒看上面有多少存款,就命令小吳給老人送去了,就算這樣,也并沒有減輕他的愧疚,一會兒認為自己犯下彌天大罪,成了屠殺老百姓的劊子手,就算槍斃他一千次也贖不了自己的罪。
一會兒又認為自己下令開槍沒什麼錯,那些造反派也實在太混蛋了,他們動槍動炮的把城市打個亂七八糟,死傷了這麼多無辜平民,最後發展到沖擊軍事機關,甚至向軍隊開火,而且一上手就往死裡打。
十八個戰士啊,就這麼送了命,他們的父母就不覺得冤?人家把好好的孩子送來當兵,誰想到沒死在對敵戰場上,倒死在這些混蛋的造反派手裡了,換上誰當這個軍長,當時能忍得下去呢? 他左思右想陷入極度矛盾之中,這次流血事件的發生,細想起來,似乎誰都沒錯。
群衆響應領袖的号召起來造反,又在“文攻武衛”的口号下,捍衛“文化大革命”的勝利成果。
老百姓本來挺安分的,沒打算造反,是黨讓他們造反的,聽黨的話這好像沒錯。
而軍隊也沒錯,軍隊的職責是保衛國家,維護社會安定,在遭到武裝攻擊時必然要還擊。
那麼,誰都沒錯,錯在誰呢?李雲龍的腦子轉不來了,這個問題似乎深了些,他搞不清楚。
最後。
李雲龍仰天長歎:“算啦,誰都沒錯,就算錯在我李雲龍吧,這顆腦袋雖說不太值錢,好歹也值十萬大洋,這是鬼子定的價。
要是摘了這顆腦袋就能以謝國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