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功賊(二)
關燈
小
中
大
己想法的機會不多,無論為了死去的人,還是活着的人,他都必須把握住。
“臣覺得,殺光豪門不是辦法。
但一味縱容豪門也不是辦法。
百姓們雖然軟弱無力,但一旦他們亂起來,就很容易玉石俱焚!” “事實的确如你所說。
大隋就是這樣亡的!”對于程名振的見解,李淵也有同感。
“但如何在二者之間平衡呢,你有沒有辦法?” “臣想過,至今沒有答案。
即便是寒門子弟,當了官,三代之後,恐怕也就忘了本!” “嗯!”李淵低聲沉吟,很滿意程名振能夠對自己如此坦誠。
前隋的亡國教訓就在眼前,他不得不多加提防。
“那你在做百姓時,最想要的是什麼?” “臣?”程名振苦笑着咧嘴,他突然發現,李淵今晚的打扮,和自己夢見的黃河老龍十分相似。
“臣的想法現在看起來很可笑。
賺錢,給老娘治病,攢錢,娶媳婦,買地,生娃!” “這麼簡單!”沒想到自己麾下的少年才俊居然如此目光短淺過,李淵驚愕的問道,“那你後來為什麼落了草?據說,你不是做過一任兵曹麼?難道是有人克扣你的薪俸!”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而已!”程名振長長地歎了口氣,大聲回應。
既然已經說了這麼多了,他就不在乎多說幾句。
“臣當年也曾想着做個忠義之士,為國為民…….” 提起在館陶縣的那些遭遇,他說話的聲音就不覺慢慢變高。
驚得鄭姓太監不斷向他使眼色,可他都完全看不見。
用相對簡略的語言,他把自己跟王二毛兩個當初如何舍命出使張金稱大營,如何為了那個臨時的兵曹職位拒絕張金稱的拉攏。
以及回到館陶後,縣令如何恩将仇報,周家如何試圖在監獄裡殺人滅口。
以及張金稱攻破館陶後的作為陳述了一遍,不添加任何虛構成分,卻是字字包含着憤怒。
李淵自十一歲起就繼承了國公爵位,是正宗地道的鐘鳴鼎食之家,哪曾聽說過如此曲折的故事,幾度拍案,大罵縣令忘恩負義。
等程名振終于把往事講述完了,氣得咬牙切齒,義憤填膺,“國蠹,真的是國蠹。
大隋朝就毀在這群蠹蟲手裡。
朕的大唐,決不會重蹈覆轍!姓周的家夥就是周文吧?朕居然被他所蒙蔽,委派他去治理地方。
來人,速速替朕拟旨,把他給朕抓回來!” “陛下暫且息怒!”作為當事人,程名振倒顯得比李淵還要平靜些。
見對方準備替自己翻舊賬,趕緊起身勸阻。
“臣現在,已經不恨周縣令了。
當時,估計換了任何人站在他的位置,也會一樣對待臣!” “什麼?”李淵眉頭登時皺成了一個川字。
他欣賞那些有氣度的人,但如此大仇卻不準備報複,就不是有氣度,而是窩囊了。
“陛下且聽臣一言!”程名振拱了下手,忽略李淵的态度,自顧說出自己的理由。
“過後臣細細琢磨,也明白了周家的想法、作為一個地方望族,臣的性命,在他們眼裡,就像一個蝼蟻一般,根本不能跟他家人的地位等同。
所以,為了自保,他們該陷害臣時,便決不手軟,過後也不會内疚。
不僅他如此,林縣令,董主簿,還有那兩個捕頭,恐怕都懷着同樣的想法。
即便過後暴露了,估計也沒有人會認真追究!” “嗯——!”李淵從鼻孔裡長長出了一口氣,重新坐下去,皺着眉頭思量。
如果換了他自己在周家家主的角度,恐怕會做同樣的選擇吧,隻會做得更幹脆,更利落,讓程名振死得更不明不白。
年青人的話有些直率,卻在他眼前,揭開了一個從來被他忽視的地方。
不是刻意忽視,而是滿朝文武都沒有類似出身背景,從來沒站着那個角度上罷了。
“所以,臣現在,已經不恨周家。
他家為此付出的代價,不比臣小!”心中默默想着石瓒,殷秋,王伏寶,張金稱等人的面孔,程名振理清思路,慢慢點出自己想說的正題。
“指望豪門大戶替普通百姓着想,恐怕非常困難。
指望普通百姓肚子都填不飽了,還肯替大戶人家做牛做馬,恐怕也是一廂情願。
教化這東西,說起來好聽,從古至今,卻從沒實現過。
口中想着為民請命,暗地裡卻敲骨吸髓的家夥,更是比比皆是。
然而草民卻非野草,被壓榨狠了,必然會揭竿而起。
屆時,恐怕就是玉石俱焚的結果。
豪門也罷,百姓也罷,亂世裡,誰的下場都難以預料!” “嗯!”李淵沒想到程名振會說出如此新穎的一番觀點來。
雖然聽起來有點刺耳,卻發人深省。
半晌之後,他長出了口氣,慢慢說道:“你說得的确很有道理,但朕現在需要的是解決辦法。
朕也是從亂世中走過來的,知道其中艱難。
說實話,當時即便是朕,也沒有想到過會有今天。
” “解決辦法沒有,但臣有一言,請陛下定奪!”程名振站起來,向李淵躬身施禮。
“講吧!”李淵也站了起來,鄭重的命令。
這不是朝堂正式問對,但年青人今天所說的話,絕對是他可以傳遞給子孫的寶藏。
“若有可能。
臣懇請陛下,在朝堂上,讓寒門和士族,富貴和貧賤,每一類人,都有讓自己的願望直達天聽的機會,讓每一類人,都有機會發出自己的聲音。
然後,再由陛下定奪!”程名振提高了聲音,鄭重請求。
能做的事情就這麼多了。
他無法決定這些話能起到什麼效果。
作為一個資質平庸的人,他無法改變整個世界。
隻能在力所能及的時候,盡一分力,盡一分力,讓自己,讓自己周圍的人,讓跟自己同樣的人,活得更好些,更順利些。
不讓那些曾經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禍事,再與其他人身上重演。
他認為自不是懦夫,不是。
“臣覺得,殺光豪門不是辦法。
但一味縱容豪門也不是辦法。
百姓們雖然軟弱無力,但一旦他們亂起來,就很容易玉石俱焚!” “事實的确如你所說。
大隋就是這樣亡的!”對于程名振的見解,李淵也有同感。
“但如何在二者之間平衡呢,你有沒有辦法?” “臣想過,至今沒有答案。
即便是寒門子弟,當了官,三代之後,恐怕也就忘了本!” “嗯!”李淵低聲沉吟,很滿意程名振能夠對自己如此坦誠。
前隋的亡國教訓就在眼前,他不得不多加提防。
“那你在做百姓時,最想要的是什麼?” “臣?”程名振苦笑着咧嘴,他突然發現,李淵今晚的打扮,和自己夢見的黃河老龍十分相似。
“臣的想法現在看起來很可笑。
賺錢,給老娘治病,攢錢,娶媳婦,買地,生娃!” “這麼簡單!”沒想到自己麾下的少年才俊居然如此目光短淺過,李淵驚愕的問道,“那你後來為什麼落了草?據說,你不是做過一任兵曹麼?難道是有人克扣你的薪俸!”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而已!”程名振長長地歎了口氣,大聲回應。
既然已經說了這麼多了,他就不在乎多說幾句。
“臣當年也曾想着做個忠義之士,為國為民…….” 提起在館陶縣的那些遭遇,他說話的聲音就不覺慢慢變高。
驚得鄭姓太監不斷向他使眼色,可他都完全看不見。
用相對簡略的語言,他把自己跟王二毛兩個當初如何舍命出使張金稱大營,如何為了那個臨時的兵曹職位拒絕張金稱的拉攏。
以及回到館陶後,縣令如何恩将仇報,周家如何試圖在監獄裡殺人滅口。
以及張金稱攻破館陶後的作為陳述了一遍,不添加任何虛構成分,卻是字字包含着憤怒。
李淵自十一歲起就繼承了國公爵位,是正宗地道的鐘鳴鼎食之家,哪曾聽說過如此曲折的故事,幾度拍案,大罵縣令忘恩負義。
等程名振終于把往事講述完了,氣得咬牙切齒,義憤填膺,“國蠹,真的是國蠹。
大隋朝就毀在這群蠹蟲手裡。
朕的大唐,決不會重蹈覆轍!姓周的家夥就是周文吧?朕居然被他所蒙蔽,委派他去治理地方。
來人,速速替朕拟旨,把他給朕抓回來!” “陛下暫且息怒!”作為當事人,程名振倒顯得比李淵還要平靜些。
見對方準備替自己翻舊賬,趕緊起身勸阻。
“臣現在,已經不恨周縣令了。
當時,估計換了任何人站在他的位置,也會一樣對待臣!” “什麼?”李淵眉頭登時皺成了一個川字。
他欣賞那些有氣度的人,但如此大仇卻不準備報複,就不是有氣度,而是窩囊了。
“陛下且聽臣一言!”程名振拱了下手,忽略李淵的态度,自顧說出自己的理由。
“過後臣細細琢磨,也明白了周家的想法、作為一個地方望族,臣的性命,在他們眼裡,就像一個蝼蟻一般,根本不能跟他家人的地位等同。
所以,為了自保,他們該陷害臣時,便決不手軟,過後也不會内疚。
不僅他如此,林縣令,董主簿,還有那兩個捕頭,恐怕都懷着同樣的想法。
即便過後暴露了,估計也沒有人會認真追究!” “嗯——!”李淵從鼻孔裡長長出了一口氣,重新坐下去,皺着眉頭思量。
如果換了他自己在周家家主的角度,恐怕會做同樣的選擇吧,隻會做得更幹脆,更利落,讓程名振死得更不明不白。
年青人的話有些直率,卻在他眼前,揭開了一個從來被他忽視的地方。
不是刻意忽視,而是滿朝文武都沒有類似出身背景,從來沒站着那個角度上罷了。
“所以,臣現在,已經不恨周家。
他家為此付出的代價,不比臣小!”心中默默想着石瓒,殷秋,王伏寶,張金稱等人的面孔,程名振理清思路,慢慢點出自己想說的正題。
“指望豪門大戶替普通百姓着想,恐怕非常困難。
指望普通百姓肚子都填不飽了,還肯替大戶人家做牛做馬,恐怕也是一廂情願。
教化這東西,說起來好聽,從古至今,卻從沒實現過。
口中想着為民請命,暗地裡卻敲骨吸髓的家夥,更是比比皆是。
然而草民卻非野草,被壓榨狠了,必然會揭竿而起。
屆時,恐怕就是玉石俱焚的結果。
豪門也罷,百姓也罷,亂世裡,誰的下場都難以預料!” “嗯!”李淵沒想到程名振會說出如此新穎的一番觀點來。
雖然聽起來有點刺耳,卻發人深省。
半晌之後,他長出了口氣,慢慢說道:“你說得的确很有道理,但朕現在需要的是解決辦法。
朕也是從亂世中走過來的,知道其中艱難。
說實話,當時即便是朕,也沒有想到過會有今天。
” “解決辦法沒有,但臣有一言,請陛下定奪!”程名振站起來,向李淵躬身施禮。
“講吧!”李淵也站了起來,鄭重的命令。
這不是朝堂正式問對,但年青人今天所說的話,絕對是他可以傳遞給子孫的寶藏。
“若有可能。
臣懇請陛下,在朝堂上,讓寒門和士族,富貴和貧賤,每一類人,都有讓自己的願望直達天聽的機會,讓每一類人,都有機會發出自己的聲音。
然後,再由陛下定奪!”程名振提高了聲音,鄭重請求。
能做的事情就這麼多了。
他無法決定這些話能起到什麼效果。
作為一個資質平庸的人,他無法改變整個世界。
隻能在力所能及的時候,盡一分力,盡一分力,讓自己,讓自己周圍的人,讓跟自己同樣的人,活得更好些,更順利些。
不讓那些曾經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禍事,再與其他人身上重演。
他認為自不是懦夫,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