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功賊(一)
關燈
小
中
大
殺完了人,立完了威,來自京師的第二份聖旨也就到了。
诏令交江夏王李道宗坐鎮洛陽,負責繼續安定河南;诏令淮安王李神通率領劉弘基、長孫順德、張亮、牛進達、夏侯威等文武官員立即領五萬兵馬北上,接受夏王窦建德所轄各郡;诏命李世民、李元吉以及在洛陽之戰中立下赫赫功勳的秦叔寶、程知節、尉遲敬德等人,交割地方事務,押解王世充、窦建德,回京獻俘。
中官宣讀完聖旨,所有人都覺得難以置信。
仔細一打聽,方知窦建德麾下的左仆射裴矩和右仆射齊善行二人日前已經攜裹着窦建德幼子向大唐輸誠了,河北南部八郡不戰而定。
既然窦建德的餘部已經投降,便無須再勞煩李世民帶領天策府衆将去牛刀殺雞。
所以班師回京也在情理當中。
隻是大夥拼死拼活種了一年的果子,臨熟之前卻被别人給摘了,未免有些齒冷。
李世民料定父親又聽信了讒言,準備削弱自己的力量,心中非常不快。
因此在歸途中命令諸将擺足了凱旋之師的架勢,穿州過縣,趾高氣揚。
有地方官員不堪其擾,上本向李淵告狀。
李淵讀完這些奏折,默然無語良久,命太監在書房外焚之。
作為洛陽戰役的有功将領,程名振、王二毛兩個也在班師回京受賞的人員之列,由于武士矱這層關系,李世民待二人很是客氣,給他們安排在隊伍中央稍稍偏後的位置,與李世籍(徐茂公)、宇文士及二人待遇等同。
王二毛當年在黃河岸邊,以五百輕騎硬撼苦衛文升五千鐵甲,危急關頭,曾經被李世籍率領瓦崗軍所救。
其後李世籍想方設法拉攏他,希望他留下為瓦崗效力。
但王二毛心裡卻始終放不下巨鹿澤一幹兄弟,因此利用李密急于往河北滲透的機會跑了回去。
如今巨鹿澤和瓦崗寨都成了過眼煙雲,王二毛和徐茂公二人卻在唐營相遇,提起當年的往事,俱是不勝唏噓。
宇文士及半生曆盡滄桑,因此變得謹言慎行。
無論王、徐兩個說得如何熱絡,隻是在一邊默默旁聽,從不插言。
程名振本來就是個鋸嘴葫蘆,這會兒正為殷秋等人的被殺而感到難過,更是沉默寡言,一整天也難得開一次口。
到了晚上,大軍在黃河岸邊宿營。
程知節等瓦崗舊将過來找徐茂公喝酒,順便把其他三人也請了過去。
程名振酒量淺,喝了幾盞,便借口不勝酒力退了出來。
回到自家營帳中,又被暑熱折騰得渾身難受,隻好換了件闊大綢衫到帳外吹風。
十裡聯營,處處歡聲笑語,燈火輝煌。
立下大功的将領們都得了不少賞賜,志得意滿。
士卒們也因為看到了回家的希望而興奮不已。
猜拳聲,行令聲,夾雜在此起彼伏的俚歌聲中間,順着夜風傳出老遠,直到被來自北方的更大一股聲音而吞噬,才慢慢溶入夏夜,溶入四野裡的黑暗。
而黑暗當中,那種龍吟般的聲音,卻始終慷慨激越,連綿不斷。
那是來自黃河上的濤聲,未曾因為堯的賢能而減弱,也未曾因桀纣的殘暴而激烈。
從古至今,千年依舊。
程名振信步出了營,慢慢向黃河畔走去。
幾名忠心耿耿的侍衛想跟上來,被他擺手拒絕了。
“沒事,我去河邊吹吹風。
這麼大的營盤擺着,誰還敢過來招惹我?”望着惶恐不安的侍衛們,他笑着解釋。
然後邁開雙腿,将所有喧嚣甩在身後。
時令已經是盛夏,黃河水的流量變得很充沛。
沒等走近,耳畔中剩下的便隻有轟鳴不已的濤聲。
那濤聲如萬馬奔騰,如驚雷滾滾,拍打着他的胸口,拍打着他的肩膀,令他渾身上下暑意盡去。
卻又一股火辣辣的滋味再度從内心深處湧起來,燒得他口幹舌燥。
“你九頭蛟所效忠的大唐,跟已經被咱們砸爛的大隋,有什麼區别?”殷秋當日的質問,不知不覺間又敲打起他的耳鼓。
已經這麼多天過去了,程名振依舊清晰地記得,自己去勸降時,窦家軍将領那鄙夷的眼神。
在他們眼裡,如今的程名振是個徹頭徹尾的懦夫!背叛者!而自己真的懦弱麼?程名振無論如何也不敢承認。
從**拿起刀的那時起,自己幾乎就忘記了什麼叫害怕。
雖然一直努力求生,卻始終沒畏懼過戰鬥和死亡。
殷秋、王寬,那些當日曾經用鄙夷眼光看着他的人,打仗時從來不像他那般勇往直前。
“他們有什麼資格看不起我?我又有什麼資格質疑他們?大唐和大隋真的有區别麼?李老妪和楊廣兩表兄弟,誰當皇上有什麼差别?”這些問題折磨着他,烘烤着他,令他胸口沉甸甸的,幾乎無法正常呼吸。
而他所求的,不過是像人一樣活着。
大隋和大唐什麼差别,李老妪跟楊廣什麼差别,這些問題太大,根本不是他所能解釋。
殷秋等人笑他懦弱,笑他怕死。
天策府的某些人笑他爛好心,笑他徒勞地拿熱臉去貼冷屁股。
而他卻隻是想讓其他人好好活下去,像自己一樣好好活下去,不要輕易地付出生命。
難道救人也有錯麼?黑暗中,看不到任何答案。
黃河水翻滾奔流,無暇理會一個凡夫俗子的困惑。
它太長,太寬了,每一波浪濤之間,都起伏着數以千計的生命。
尋常個體卷進其中,根本翻不起一個水花來。
又一股浪濤卷過,轟明着沖過狹窄的河道。
在遠處的燈火照耀下,原本該呈現金黃色的河水突然變成一片殷紅。
殷秋等人被斬在洛水河畔,洛水的下遊連接着黃河,程名振奮力搖了搖頭,将雜七雜八的想法甩出腦袋。
他不敢直面那股血色,轉過身,準備回營去睡覺,卻差點跟另外一個人撞了個滿懷。
“誰?”差點相撞的兩個人幾乎同時退開半步,單手抽出了橫刀。
臨戰時的凜然感覺沖走一切雜念。
借着刀鋒反射的星光,他們看清了彼此的面孔。
“宇文将軍?”“程将
诏令交江夏王李道宗坐鎮洛陽,負責繼續安定河南;诏令淮安王李神通率領劉弘基、長孫順德、張亮、牛進達、夏侯威等文武官員立即領五萬兵馬北上,接受夏王窦建德所轄各郡;诏命李世民、李元吉以及在洛陽之戰中立下赫赫功勳的秦叔寶、程知節、尉遲敬德等人,交割地方事務,押解王世充、窦建德,回京獻俘。
中官宣讀完聖旨,所有人都覺得難以置信。
仔細一打聽,方知窦建德麾下的左仆射裴矩和右仆射齊善行二人日前已經攜裹着窦建德幼子向大唐輸誠了,河北南部八郡不戰而定。
既然窦建德的餘部已經投降,便無須再勞煩李世民帶領天策府衆将去牛刀殺雞。
所以班師回京也在情理當中。
隻是大夥拼死拼活種了一年的果子,臨熟之前卻被别人給摘了,未免有些齒冷。
李世民料定父親又聽信了讒言,準備削弱自己的力量,心中非常不快。
因此在歸途中命令諸将擺足了凱旋之師的架勢,穿州過縣,趾高氣揚。
有地方官員不堪其擾,上本向李淵告狀。
李淵讀完這些奏折,默然無語良久,命太監在書房外焚之。
作為洛陽戰役的有功将領,程名振、王二毛兩個也在班師回京受賞的人員之列,由于武士矱這層關系,李世民待二人很是客氣,給他們安排在隊伍中央稍稍偏後的位置,與李世籍(徐茂公)、宇文士及二人待遇等同。
王二毛當年在黃河岸邊,以五百輕騎硬撼苦衛文升五千鐵甲,危急關頭,曾經被李世籍率領瓦崗軍所救。
其後李世籍想方設法拉攏他,希望他留下為瓦崗效力。
但王二毛心裡卻始終放不下巨鹿澤一幹兄弟,因此利用李密急于往河北滲透的機會跑了回去。
如今巨鹿澤和瓦崗寨都成了過眼煙雲,王二毛和徐茂公二人卻在唐營相遇,提起當年的往事,俱是不勝唏噓。
宇文士及半生曆盡滄桑,因此變得謹言慎行。
無論王、徐兩個說得如何熱絡,隻是在一邊默默旁聽,從不插言。
程名振本來就是個鋸嘴葫蘆,這會兒正為殷秋等人的被殺而感到難過,更是沉默寡言,一整天也難得開一次口。
到了晚上,大軍在黃河岸邊宿營。
程知節等瓦崗舊将過來找徐茂公喝酒,順便把其他三人也請了過去。
程名振酒量淺,喝了幾盞,便借口不勝酒力退了出來。
回到自家營帳中,又被暑熱折騰得渾身難受,隻好換了件闊大綢衫到帳外吹風。
十裡聯營,處處歡聲笑語,燈火輝煌。
立下大功的将領們都得了不少賞賜,志得意滿。
士卒們也因為看到了回家的希望而興奮不已。
猜拳聲,行令聲,夾雜在此起彼伏的俚歌聲中間,順着夜風傳出老遠,直到被來自北方的更大一股聲音而吞噬,才慢慢溶入夏夜,溶入四野裡的黑暗。
而黑暗當中,那種龍吟般的聲音,卻始終慷慨激越,連綿不斷。
那是來自黃河上的濤聲,未曾因為堯的賢能而減弱,也未曾因桀纣的殘暴而激烈。
從古至今,千年依舊。
程名振信步出了營,慢慢向黃河畔走去。
幾名忠心耿耿的侍衛想跟上來,被他擺手拒絕了。
“沒事,我去河邊吹吹風。
這麼大的營盤擺着,誰還敢過來招惹我?”望着惶恐不安的侍衛們,他笑着解釋。
然後邁開雙腿,将所有喧嚣甩在身後。
時令已經是盛夏,黃河水的流量變得很充沛。
沒等走近,耳畔中剩下的便隻有轟鳴不已的濤聲。
那濤聲如萬馬奔騰,如驚雷滾滾,拍打着他的胸口,拍打着他的肩膀,令他渾身上下暑意盡去。
卻又一股火辣辣的滋味再度從内心深處湧起來,燒得他口幹舌燥。
“你九頭蛟所效忠的大唐,跟已經被咱們砸爛的大隋,有什麼區别?”殷秋當日的質問,不知不覺間又敲打起他的耳鼓。
已經這麼多天過去了,程名振依舊清晰地記得,自己去勸降時,窦家軍将領那鄙夷的眼神。
在他們眼裡,如今的程名振是個徹頭徹尾的懦夫!背叛者!而自己真的懦弱麼?程名振無論如何也不敢承認。
從**拿起刀的那時起,自己幾乎就忘記了什麼叫害怕。
雖然一直努力求生,卻始終沒畏懼過戰鬥和死亡。
殷秋、王寬,那些當日曾經用鄙夷眼光看着他的人,打仗時從來不像他那般勇往直前。
“他們有什麼資格看不起我?我又有什麼資格質疑他們?大唐和大隋真的有區别麼?李老妪和楊廣兩表兄弟,誰當皇上有什麼差别?”這些問題折磨着他,烘烤着他,令他胸口沉甸甸的,幾乎無法正常呼吸。
而他所求的,不過是像人一樣活着。
大隋和大唐什麼差别,李老妪跟楊廣什麼差别,這些問題太大,根本不是他所能解釋。
殷秋等人笑他懦弱,笑他怕死。
天策府的某些人笑他爛好心,笑他徒勞地拿熱臉去貼冷屁股。
而他卻隻是想讓其他人好好活下去,像自己一樣好好活下去,不要輕易地付出生命。
難道救人也有錯麼?黑暗中,看不到任何答案。
黃河水翻滾奔流,無暇理會一個凡夫俗子的困惑。
它太長,太寬了,每一波浪濤之間,都起伏着數以千計的生命。
尋常個體卷進其中,根本翻不起一個水花來。
又一股浪濤卷過,轟明着沖過狹窄的河道。
在遠處的燈火照耀下,原本該呈現金黃色的河水突然變成一片殷紅。
殷秋等人被斬在洛水河畔,洛水的下遊連接着黃河,程名振奮力搖了搖頭,将雜七雜八的想法甩出腦袋。
他不敢直面那股血色,轉過身,準備回營去睡覺,卻差點跟另外一個人撞了個滿懷。
“誰?”差點相撞的兩個人幾乎同時退開半步,單手抽出了橫刀。
臨戰時的凜然感覺沖走一切雜念。
借着刀鋒反射的星光,他們看清了彼此的面孔。
“宇文将軍?”“程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