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恩仇(六)
關燈
小
中
大
?遷徙上百萬人的大事,朝廷就稀裡糊塗下了道旨意,不肯說到底略陽公和程伯爺哪個來主持?而略陽公他老人家則借口身上有傷之名,一推二五六,任程将軍出面當這個壞人?”
這兩點,的确不在程名振和王二毛兩個的考慮範圍之内。
他們兩個剛才主要想的是如何讓沿途不發生變故,卻沒注意到略陽公李道宗的表現處處透着怪異。
被麴稜一提醒,立刻警覺了起來。
崔商猶豫了一下,低聲說道:“二位将軍聽我嶽丈幾句話吧。
畢竟我嶽丈在官場上混了多年了,走得橋比咱們走過的路還多。
這大唐雖然是萬象更新,但很多官場上的基本道理,卻是一成不變的!” “嗯!”程名振輕輕點頭,随手給麴稜搬過來一個錦墩,“老大人請坐下說。
晚輩在這方面正需要人指點!” 麴稜笑了笑,擺出幅孺子可教的模樣,施施然坐下,又接過王二毛送上來的茶水抿了幾口,才慢吞吞說道:“如果此事在發生在大唐舉兵之初,其實就不叫個事兒!哪回改朝換代不是屍橫遍野?隻把一個郡的人口都遷走,已經算是很仁慈了。
但大唐現在已經占據了天下半壁,可以說早晚會一統中原。
這時候再于民事上惹上了麻煩,即便朝廷當時不予追究,日後,言官們的悠悠之口,想必也夠将軍受的!” “是,是皇上下的聖旨,關我們何事!”王二毛紅着臉,結結巴巴地反駁。
“問題是言官不敢挑皇上的錯啊?”麴稜聳聳肩,笑着回應,“強遷一郡百姓,路上肯定會有人反抗。
既然有反抗,就得動刀子。
動了刀子就要流血,流了血便是施暴于民。
聖明天子誰不想當啊?言官的責任是幹什麼的,不就是雞蛋裡挑骨頭的麼?你程将軍背後又沒家族,頭上也沒人罩着。
不挑你的錯還能挑誰?在天下未平定之前,朝廷不願意傷了武将的心,估摸着也不會拿你怎麼樣。
可天下早晚會平定下來,仗早晚有打完的時候。
到那時,有人**你驕橫跋扈,借搬遷之由戕害大唐百姓,害得幾萬**離子散!我說小程将軍,小王将軍,你倆拿什麼自辯啊?” “這……”聽完麴稜的話,程名振和王二毛兩個汗從腦門上直接淌了下來。
卸磨殺驢這種事,二人早就聽人說過。
卻萬萬沒想到,自己會有一天變成那頭蠢驢。
可就這麼讓麴稜給說動了,又和二人先前的設想不符。
雖然二人先前也沒打算嚴格執行朝廷的命令,但是,那畢竟需要一個妥善的解決辦法,而不是挺着脖子為不認識的人直接抗命。
“程将軍,王将軍,聽老夫一句話!”麴稜見對方的方寸已亂,拉長了聲音說道,“老夫是魏郡太守,小婿是魏郡丞,按理都是地方父母官,斷不敢不考慮治下百姓死活。
程将軍和王将軍呢,雖然不是魏郡的人,但畢竟是駐守此地的最高武将之二,當然也得擔待一二。
咱們幾個,再加上魏郡的其他幾個家族聯起手來,想個妥帖辦法。
肯定不會讓二位将軍擔太大責任,但同時對朝廷,對百姓,也都能交待得過去!” “老大人有什麼高見,盡管直說!”程名振略微拱了下手,誠心向對方求教。
“這個麼?首先,咱們得讓略陽公滿意。
畢竟他是李家皇族的人!”麴稜點了點頭,笑着說道,“這些天來,魏郡上下感念大唐的德政,心裡早已奉大唐為天下正朔。
即便日後魏郡又落在窦建德手,百姓心裡還是向着大唐的!” “嗯!”程名振一點就透,笑着接口,“那就請麴老大人和崔郡丞幫忙征兩萬青壯,加入略陽公麾下。
以證明百姓們擁護大唐的決心。
我想,略陽公得了這兩萬士卒補充,當然也拉不下臉來再難為弟兄們的家人!” 李道宗剛剛打了一場敗仗,所部兵馬損失近半。
兩萬青壯主動送上門來,他當然不可能拒絕。
而收下了地方上這筆大禮之後,剩下的事情就好辦了。
正所謂“吃人嘴短,拿人手軟”,好處撈到了,當然沒有再闆起臉來公事公辦的道理。
麴稜點點頭,對程名振的說法表示同意,“除了壯丁之外,勞軍物資麼,地方大戶多少也能湊一些。
略陽公是為了替前朝皇帝報仇而來,我等世受皇恩,自然不能讓略陽公一人人承受所有損失。
但窦建德的兵馬來勢洶洶,我估計啊,除了府城之外的其他幾個縣,百姓們恐怕來不及西徙了!” 這話說出來可有些欺心了。
窦建德兵馬還遠在數百裡外,哪裡會影響到此地政令的執行?但官場上講究瞞上不瞞下,隻要李道宗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千裡之外發生的事情,李淵不可能看得清清楚楚。
程名振點點頭,笑着答應,“老大人說得對。
新兵剛剛入營,肯定形不成戰鬥力。
帶出去跟窦建德硬拼,無異于自尋死路。
所以洹水、臨漳、堯城這幾個地兒,百姓恐怕來
他們兩個剛才主要想的是如何讓沿途不發生變故,卻沒注意到略陽公李道宗的表現處處透着怪異。
被麴稜一提醒,立刻警覺了起來。
崔商猶豫了一下,低聲說道:“二位将軍聽我嶽丈幾句話吧。
畢竟我嶽丈在官場上混了多年了,走得橋比咱們走過的路還多。
這大唐雖然是萬象更新,但很多官場上的基本道理,卻是一成不變的!” “嗯!”程名振輕輕點頭,随手給麴稜搬過來一個錦墩,“老大人請坐下說。
晚輩在這方面正需要人指點!” 麴稜笑了笑,擺出幅孺子可教的模樣,施施然坐下,又接過王二毛送上來的茶水抿了幾口,才慢吞吞說道:“如果此事在發生在大唐舉兵之初,其實就不叫個事兒!哪回改朝換代不是屍橫遍野?隻把一個郡的人口都遷走,已經算是很仁慈了。
但大唐現在已經占據了天下半壁,可以說早晚會一統中原。
這時候再于民事上惹上了麻煩,即便朝廷當時不予追究,日後,言官們的悠悠之口,想必也夠将軍受的!” “是,是皇上下的聖旨,關我們何事!”王二毛紅着臉,結結巴巴地反駁。
“問題是言官不敢挑皇上的錯啊?”麴稜聳聳肩,笑着回應,“強遷一郡百姓,路上肯定會有人反抗。
既然有反抗,就得動刀子。
動了刀子就要流血,流了血便是施暴于民。
聖明天子誰不想當啊?言官的責任是幹什麼的,不就是雞蛋裡挑骨頭的麼?你程将軍背後又沒家族,頭上也沒人罩着。
不挑你的錯還能挑誰?在天下未平定之前,朝廷不願意傷了武将的心,估摸着也不會拿你怎麼樣。
可天下早晚會平定下來,仗早晚有打完的時候。
到那時,有人**你驕橫跋扈,借搬遷之由戕害大唐百姓,害得幾萬**離子散!我說小程将軍,小王将軍,你倆拿什麼自辯啊?” “這……”聽完麴稜的話,程名振和王二毛兩個汗從腦門上直接淌了下來。
卸磨殺驢這種事,二人早就聽人說過。
卻萬萬沒想到,自己會有一天變成那頭蠢驢。
可就這麼讓麴稜給說動了,又和二人先前的設想不符。
雖然二人先前也沒打算嚴格執行朝廷的命令,但是,那畢竟需要一個妥善的解決辦法,而不是挺着脖子為不認識的人直接抗命。
“程将軍,王将軍,聽老夫一句話!”麴稜見對方的方寸已亂,拉長了聲音說道,“老夫是魏郡太守,小婿是魏郡丞,按理都是地方父母官,斷不敢不考慮治下百姓死活。
程将軍和王将軍呢,雖然不是魏郡的人,但畢竟是駐守此地的最高武将之二,當然也得擔待一二。
咱們幾個,再加上魏郡的其他幾個家族聯起手來,想個妥帖辦法。
肯定不會讓二位将軍擔太大責任,但同時對朝廷,對百姓,也都能交待得過去!” “老大人有什麼高見,盡管直說!”程名振略微拱了下手,誠心向對方求教。
“這個麼?首先,咱們得讓略陽公滿意。
畢竟他是李家皇族的人!”麴稜點了點頭,笑着說道,“這些天來,魏郡上下感念大唐的德政,心裡早已奉大唐為天下正朔。
即便日後魏郡又落在窦建德手,百姓心裡還是向着大唐的!” “嗯!”程名振一點就透,笑着接口,“那就請麴老大人和崔郡丞幫忙征兩萬青壯,加入略陽公麾下。
以證明百姓們擁護大唐的決心。
我想,略陽公得了這兩萬士卒補充,當然也拉不下臉來再難為弟兄們的家人!” 李道宗剛剛打了一場敗仗,所部兵馬損失近半。
兩萬青壯主動送上門來,他當然不可能拒絕。
而收下了地方上這筆大禮之後,剩下的事情就好辦了。
正所謂“吃人嘴短,拿人手軟”,好處撈到了,當然沒有再闆起臉來公事公辦的道理。
麴稜點點頭,對程名振的說法表示同意,“除了壯丁之外,勞軍物資麼,地方大戶多少也能湊一些。
略陽公是為了替前朝皇帝報仇而來,我等世受皇恩,自然不能讓略陽公一人人承受所有損失。
但窦建德的兵馬來勢洶洶,我估計啊,除了府城之外的其他幾個縣,百姓們恐怕來不及西徙了!” 這話說出來可有些欺心了。
窦建德兵馬還遠在數百裡外,哪裡會影響到此地政令的執行?但官場上講究瞞上不瞞下,隻要李道宗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千裡之外發生的事情,李淵不可能看得清清楚楚。
程名振點點頭,笑着答應,“老大人說得對。
新兵剛剛入營,肯定形不成戰鬥力。
帶出去跟窦建德硬拼,無異于自尋死路。
所以洹水、臨漳、堯城這幾個地兒,百姓恐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