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恩仇(五)

關燈


    他出身寒微,所以前朝的傳國印玺以及前朝的太後、公主,遺老遺少,對他來說非常重要。

    取得玉玺之後,再得到前朝太後的親口稱贊,就等于他将夏王的位子坐實了,有了名正言順跟我軍争奪天下的理由。

    因此,微臣以為,窦建德不會追趕略陽公。

    即便追,也是派出少許兵馬尾随,趁亂撿便宜。

    而不會放着宇文化及不打,非把我軍這一路兵馬吃掉不可。

    ” 他的話說得很慢,但每個字都清清楚楚地落在了大夥的耳朵内。

    原來還心亂如麻的衆人聞之,登時精神一振,紛紛點頭附和:“應該如此,否則他就不是窦建德了!” “我等怎麼沒想到,宋國公高見,一言撥雲而現日!” “宋某隻是猜測而已,具體如何,還得陛下來定奪!”蕭瑀非常知道進退,拱了拱手,把大夥的注意力引向李淵。

     “嗯!”李淵輕輕點頭。

    “涉及那麼多弟兄的安危,朕剛才的确太着急了些。

    虧得有蕭卿提醒,否則非亂了方寸不可!” “蕭大人說得對。

    但我軍不可不做些補救,以免窦建德真的狗急跳牆!”自從信使入殿後,一直在低頭沉思的裴寂突然擡起頭來,笑着建議。

     “裴卿有辦法了,裴卿别賣關子,快講快講!”李淵一看裴寂輕松的笑容,就知道他一定有好主意了。

    趕緊出言催促。

     “剛剛拿到手的魏郡,陛下還想要麼?”裴寂點了點頭,笑着問道。

     “地是死的,人是活的。

    隻要略陽公和程名振兩個都能把剩餘的兵馬帶回來,區區魏郡,讓窦建德先占幾天又能如何?”李淵搖搖頭,毫不猶豫地說道。

     這就是李淵。

    平素看上去婆婆媽媽,就像個無所事事的老太太般黏糊,關鍵時刻,絕對拿得起,放得下。

    裴寂最欣賞的就是李淵這一點,笑了笑,大聲說道:“好,那請陛下頒兩道聖旨,命令博陵大總管和幽州大總管見旨之後,立刻集結兵馬,向窦建德示威!” “這……”李淵有些猶豫。

    博陵和幽州是他起兵之初,為了最大可能争取同盟者,不得不建立的兩處分封之地。

    兩地總管名義上是大唐臣子,實際上軍務、民政和人事任免完全獨立,根本不必聽從大唐号令。

    待天下一統之後,為了大唐的長治久安,李淵肯定要逐步将權力收歸中央。

    如今這種情況下,他采取的策略就是能不給博陵軍和幽州軍任何繼續發展壯大的機會,就不給對方機會。

    以免将來兩支兵馬尾大不掉,讓朝廷難以承受削藩的代價。

     “事急從權。

    況且李、羅兩位将軍都非有野心之人!”裴寂笑了笑,繼續說道。

     “朕當然相信他們的忠心。

    但有時候,形勢不由人!”李淵歎了口氣,笑着說道。

    這是一句大實話。

    任何忠心都不會是一成不變的,就像當年的自己,最初時不一樣對大隋忠心耿耿麼?可後來呢?外部局勢,屬下的推崇,還有一系列其他原因,讓自己最終決定取楊隋而代之。

     “中樞如果是一條龍,虎踞塞上,隻會替大唐威懾四方蠻夷。

    ”裴寂笑了笑,繼續說道,“若是中樞已經孱弱如羊,恐怕非但邊塞之虎難以控制,四境之狼也要群起而長嚎!” “然!”李淵痛快地點頭。

    “就依照裴卿之意。

    請宋國公替朕拟旨,着幽州軍和博陵軍南下,威脅窦建德老巢。

    具體怎麼打,打到什麼程度,他們自己說得算。

    打下來的地盤,也随他們自己派遣官吏治理。

    ” 宋國公蕭瑀本來想反對,但聽李淵已經下定了決心,想了想,就放棄了自己的主張。

    裴寂見李淵采納了自己的建議,笑了笑,繼續說道:“幽州和博陵太遠,即便接到陛下旨意後立刻采取行動,恐怕也隻能起到遏制窦建德野心,使其在收拾掉宇文化及之後不能趁機西進的作用。

    若是想讓略陽公平安歸來,陛下不妨再發一道緊急軍令,讓程名振去接應略陽公,然後兩支兵馬合二為一,一道退到太行山西側來!” “可以,程将軍對那一帶地形非常熟悉。

    想必窦建德的人難以玩出什麼伏擊,截殺之類的手段!蕭卿,這道軍令也煩勞你一并寫了吧,寫好之後立刻拿來給朕用印,然後八百裡加急送往前線!魏郡彈丸之地,朕不要了。

    留得幾萬虎贲在,這筆帳,早晚朕要跟窦建德連本帶利讨還回來!”李淵點點頭,笑着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