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恩仇(二)
關燈
小
中
大
“善!”李淵撫掌大笑,“若非裴卿提醒,朕幾乎忘記這還有一粒伏子了!那程名振對窦建德的虛實最熟悉不過,朕給了他那麼多好處,也該收些利息了!”
“陛下**遠矚!”裴矩拱了拱手,笑着恭維。
“是裴卿安排得妥帖!”李淵點點頭,笑着回應。
君臣二人一唱一和,玩得不亦樂乎。
朝中其他文武誰還敢上前掃興,互相看了看,然後紛紛笑着稱贊李淵有識人之明。
當即,李淵做出決定,着略陽郡公李道宗繼續領兵東進,必要時可以跟瓦崗大将徐茂公借道,穿過汲郡,抄近路,務必搶在窦建德前面去截殺宇文化及。
但此次行動卻不設預定目标,一切由李道宗視情況而定。
如果窦建德膽敢出頭阻攔,則放棄宇文化及,揮軍破之。
随後,李淵又下了一道聖旨給李世民。
命他立刻打出“替先帝複仇為重”的旗号,出兵調停瓦崗軍和洛陽軍之間的沖突。
必要時刻,可以主動向王世充發起攻擊,為瓦崗軍伸張正義。
最後,李淵下了一道聖旨給程名振。
命令其帶領麾下兵馬翻越太行山,攻擊窦建德治下的魏郡、武安等地。
吸引窦建德注意力,以給李道宗創造機會。
下完了三道聖旨。
李淵宣布散朝。
卻又單獨把裴寂留了下來,在禦書房裡商議河東戰場下一步的規劃。
其間,難免又提到了程名振、王伏寶等人。
李淵笑了笑,低聲誇贊道:“朕當初答應你千金買馬骨,沒想到真買回了匹千裡馬來。
最近,有關王君廓的戰績,已經塞滿了朕的耳朵。
這樣的人才李密居然不能用,真是白白便宜了朕!” “瓦崗衆豪傑,個個拿出來幾乎都能獨擋一面。
但放在一個糊塗蛋手下,就好比人壞了腦子,四肢再健全也不會有什麼作為了!”裴寂點點頭,笑着附和。
“所以臣更傾向于趁瓦崗兵敗之際示好,為大唐招攏英才。
而不是給一個死人報什麼不相幹的仇!““哦?”李淵笑着扭頭“剛才在朝堂上你怎麼不這麼說!” “朝堂之上,陛下不也沒做任何偏袒麼?”裴寂聳聳肩,很不客氣地回答。
“那麼多遺老遺少在場,臣如果把話說明白了,豈不被他們記恨一輩子?雖然有陛下給臣撐腰,臣内心無懼。
但天天被他們像堆蒼蠅般圍着,也是個麻煩!” “好你個裴玄真!真是個佞臣!”李淵哈哈大笑,指着裴寂的鼻子說道。
“陛下如果能一直保持聖明的話,臣做個佞幸之徒又有何妨?”裴寂搖搖頭,微笑着回答。
聞聽此言,李淵更是樂不可支。
直到笑得眼淚都流出來了,才緩了口氣,擦着眼角說道:“你這個佞臣,比那些滿嘴仁義道德的正人君子強多了。
至少你能幫朕出點有用的主意。
不像他們,隻顧自己的名聲,不顧朕的江山!” “臣非智者,唯長于執行耳!”裴寂也不客氣,接過李淵的話頭自我标榜。
“嗯,朕承認,朕相信這一點!”李淵笑着點頭,然後想了想,繼續問道:“可程名振卻一直沒什麼表現啊?朕記得你曾經說過,三人之中,以其材質最佳!” “良材美質,潛力猶在王君廓直上。
之所以沒立現毫末,想是沒被放于穎中吧!”裴寂笑了笑,低聲向李淵解釋。
李建成并沒給程名振應有的重視,這點李淵通過自己的渠道也有所了解。
錐處穎中,必将脫穎而出。
如果程名振真的如裴寂所說是個難得的人才的話,他得不到表現機會的原因隻可能有一個,那就是,太子并沒有真正能将其收做嫡系。
想到自己那做個民部尚書遠比做皇帝更合适的大兒子,李淵也覺得非常頭痛,伸手揉了揉太陽**,皺着眉頭抱怨:“朕已經安排到這種地步了,他們還要怎樣?那程名振也是,本事未見得如何,性子倒很桀骜!” 裴寂這幾天查看河東送來的軍報,已經猜到程名振按照自己的叮囑,盡力勸阻了太子的貿然行動。
對于懂得知恩圖報的年青人,他不吝于再送一份人情。
想了想,笑着說道:“臣觀程名振,腦後并沒生着反骨。
但其也不是輕易可被收做鷹犬爪牙之輩。
太子不能用之,但我大唐卻可以用之。
至于其他人,想必更無此福分!” “哦…….”聞聽此言,李淵心裡稍微好受了些,“也罷,能為大唐盡力就行。
他現在不過二十出頭,待朕百年之後,太子自然就可以用他了。
你再替朕寫兩道手谕吧,一道給程名振,命令他翻越太行山後,一切随機應變。
朕也不給他設什麼一定達成的死目标,能全身而退就好!” “另外一道給世民!”李淵頓了頓,非常謹慎地說道,“命令他既然出戰,就傾盡全力保住瓦崗一部分血脈。
除了李密這個人朕不想要之外,其他瓦崗将領,能拉過來的,不惜任何代價也要給朕拉過來!一幹糧草器械,軍饷物資,朕從長安給他調撥!” “陛下聖明!”裴寂躬身領命。
抓起紙筆,手谕一揮而就。
八百裡加急的聖旨和手谕幾乎先後到達了河東。
程名振領了聖旨,點齊麾下兵馬,直奔武安郡而來。
他原來的老巢平恩、洺水等地眼下已經成了窦建德的京畿重地,戒備
“是裴卿安排得妥帖!”李淵點點頭,笑着回應。
君臣二人一唱一和,玩得不亦樂乎。
朝中其他文武誰還敢上前掃興,互相看了看,然後紛紛笑着稱贊李淵有識人之明。
當即,李淵做出決定,着略陽郡公李道宗繼續領兵東進,必要時可以跟瓦崗大将徐茂公借道,穿過汲郡,抄近路,務必搶在窦建德前面去截殺宇文化及。
但此次行動卻不設預定目标,一切由李道宗視情況而定。
如果窦建德膽敢出頭阻攔,則放棄宇文化及,揮軍破之。
随後,李淵又下了一道聖旨給李世民。
命他立刻打出“替先帝複仇為重”的旗号,出兵調停瓦崗軍和洛陽軍之間的沖突。
必要時刻,可以主動向王世充發起攻擊,為瓦崗軍伸張正義。
最後,李淵下了一道聖旨給程名振。
命令其帶領麾下兵馬翻越太行山,攻擊窦建德治下的魏郡、武安等地。
吸引窦建德注意力,以給李道宗創造機會。
下完了三道聖旨。
李淵宣布散朝。
卻又單獨把裴寂留了下來,在禦書房裡商議河東戰場下一步的規劃。
其間,難免又提到了程名振、王伏寶等人。
李淵笑了笑,低聲誇贊道:“朕當初答應你千金買馬骨,沒想到真買回了匹千裡馬來。
最近,有關王君廓的戰績,已經塞滿了朕的耳朵。
這樣的人才李密居然不能用,真是白白便宜了朕!” “瓦崗衆豪傑,個個拿出來幾乎都能獨擋一面。
但放在一個糊塗蛋手下,就好比人壞了腦子,四肢再健全也不會有什麼作為了!”裴寂點點頭,笑着附和。
“所以臣更傾向于趁瓦崗兵敗之際示好,為大唐招攏英才。
而不是給一個死人報什麼不相幹的仇!““哦?”李淵笑着扭頭“剛才在朝堂上你怎麼不這麼說!” “朝堂之上,陛下不也沒做任何偏袒麼?”裴寂聳聳肩,很不客氣地回答。
“那麼多遺老遺少在場,臣如果把話說明白了,豈不被他們記恨一輩子?雖然有陛下給臣撐腰,臣内心無懼。
但天天被他們像堆蒼蠅般圍着,也是個麻煩!” “好你個裴玄真!真是個佞臣!”李淵哈哈大笑,指着裴寂的鼻子說道。
“陛下如果能一直保持聖明的話,臣做個佞幸之徒又有何妨?”裴寂搖搖頭,微笑着回答。
聞聽此言,李淵更是樂不可支。
直到笑得眼淚都流出來了,才緩了口氣,擦着眼角說道:“你這個佞臣,比那些滿嘴仁義道德的正人君子強多了。
至少你能幫朕出點有用的主意。
不像他們,隻顧自己的名聲,不顧朕的江山!” “臣非智者,唯長于執行耳!”裴寂也不客氣,接過李淵的話頭自我标榜。
“嗯,朕承認,朕相信這一點!”李淵笑着點頭,然後想了想,繼續問道:“可程名振卻一直沒什麼表現啊?朕記得你曾經說過,三人之中,以其材質最佳!” “良材美質,潛力猶在王君廓直上。
之所以沒立現毫末,想是沒被放于穎中吧!”裴寂笑了笑,低聲向李淵解釋。
李建成并沒給程名振應有的重視,這點李淵通過自己的渠道也有所了解。
錐處穎中,必将脫穎而出。
如果程名振真的如裴寂所說是個難得的人才的話,他得不到表現機會的原因隻可能有一個,那就是,太子并沒有真正能将其收做嫡系。
想到自己那做個民部尚書遠比做皇帝更合适的大兒子,李淵也覺得非常頭痛,伸手揉了揉太陽**,皺着眉頭抱怨:“朕已經安排到這種地步了,他們還要怎樣?那程名振也是,本事未見得如何,性子倒很桀骜!” 裴寂這幾天查看河東送來的軍報,已經猜到程名振按照自己的叮囑,盡力勸阻了太子的貿然行動。
對于懂得知恩圖報的年青人,他不吝于再送一份人情。
想了想,笑着說道:“臣觀程名振,腦後并沒生着反骨。
但其也不是輕易可被收做鷹犬爪牙之輩。
太子不能用之,但我大唐卻可以用之。
至于其他人,想必更無此福分!” “哦…….”聞聽此言,李淵心裡稍微好受了些,“也罷,能為大唐盡力就行。
他現在不過二十出頭,待朕百年之後,太子自然就可以用他了。
你再替朕寫兩道手谕吧,一道給程名振,命令他翻越太行山後,一切随機應變。
朕也不給他設什麼一定達成的死目标,能全身而退就好!” “另外一道給世民!”李淵頓了頓,非常謹慎地說道,“命令他既然出戰,就傾盡全力保住瓦崗一部分血脈。
除了李密這個人朕不想要之外,其他瓦崗将領,能拉過來的,不惜任何代價也要給朕拉過來!一幹糧草器械,軍饷物資,朕從長安給他調撥!” “陛下聖明!”裴寂躬身領命。
抓起紙筆,手谕一揮而就。
八百裡加急的聖旨和手谕幾乎先後到達了河東。
程名振領了聖旨,點齊麾下兵馬,直奔武安郡而來。
他原來的老巢平恩、洺水等地眼下已經成了窦建德的京畿重地,戒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