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飄絮(五)
關燈
小
中
大
隻是好奇而已,程兄不必給我準确數字!”
“這根本不是什麼秘密!”程名振大度地笑了笑,實話實說,“屯田點或者靠近大路,或者靠近河渠。
有心人在襄國郡各地走幾圈,就能查個大概。
截止到去夏末,這樣的屯田點兒大概兩百多個。
冬天時因為河東戰亂,又跑來不少人,所以今年又建立了一批。
這波人數比較少,也就二十多。
但還沒到青黃不接時候,按往年經驗,越是青黃不接,流民來得越多。
最厲害時一個晚上能多出一萬多人來,可過幾個月,聽說家鄉安穩了,許多人可能又轉回去了!” “隻要來了就發糧食和田地?”羅成想了想,又問。
“具體地說,是借!”程名振略作沉吟,決定不讓羅成了解到細節,“拖家帶口,看着來了就不想走的,隻要他能找到擔保人,就借給他糧食和土地。
如果是一個人來,看樣子過一陣兒還準備走的,就以工代赈。
幹多少活,換多少口糧!” “嗯!”羅成沉吟着點頭。
對于他來說,今天看到的一切東西都透着新鮮。
“流民從哪裡來的多些?” “原來都是河北本地的,不是從漳水西邊跑過來就是從漳水那邊跑過來。
最近這一年河東來得比較多。
那邊仗打得正亂!” “有從博陵那邊跑過來的麼?我指的李仲堅那邊?”羅成的聲音突然提高,充滿期待地問道。
“沒有!”程名振給出的答案非常令人失望,“博陵那邊,屯田比我這邊還早。
說實話,最近這些年,我隻聽說往博陵六郡跑的,沒聽說有跑出來的!” “為什麼?”羅成聽見自己在問,嘴巴卻分明沒有張開。
自從兵敗那天起,他無時無刻不想知道答案,如今答案就擺在眼前了,他卻無法讓自己接受。
曾經令突厥人聞風喪膽的虎贲鐵騎,再加上數萬與自己一樣年青的幽州精銳,挾雷霆萬鈞之勢而來,最後卻落了個铩羽而歸的下場。
論臨戰經驗,博陵軍根本跟幽州虎贲不在同一個檔次上。
論铠甲裝備,天下沒有任何隊伍能與幽州虎贲比肩。
論個人勇武,留守博陵的都是老弱病殘,而幽州将士卻風華正茂。
論指揮者才能,李仲堅的部署并非無懈可擊,就在決戰當天,羅成都曾經看到無數破綻,隻可惜沒一個機會他能把握住。
在拼死血戰的博陵将士面前,那些破綻全都不能再被稱為破綻。
羅成指揮着幽州才俊撲上去,卻無法将破綻死死咬住。
李仲堅不停地在調整部署,每一步都被羅成看得清清楚楚。
但博陵軍的變化之快,卻讓他跟不上節拍,隻能演睜睜地看着失敗向自己頭上壓過來,卻無力躲藏。
直到最後,羅成清醒地明白自己是如何隻身殺出重圍的。
是李仲堅故意放了他,以求給幽州王羅藝一個體面退兵的理由,雙方不必再拼得魚死網破。
也恰恰是因為明白自己獨自逃生的緣由,羅成突出重圍後沒有北上回家,而是孤獨地沿着官道向南,毫無目的地向南,再向南。
風雪中,他準備長眠于誰也找不到的荒野,徹底忘卻一切屈辱。
但窦紅線恰恰在這個時候出現,并好心救了他,帶他去山中療傷。
羅成知道自己的病無藥可治,但不忍心令對方失望,所以任由紅線擺布。
直到今天,跟程名振交談時,他才豁然發現,原來自己的心居然還活着,并且活得那樣不甘。
程名振,這個麾下隻有幾千人,卻讓河北豪傑無可奈何,官軍頭大如鬥的“惡賊”憑什麼在夾縫中能生存下來?憑什麼打敗一個又一個看似比他強大得多的對手?原因其實很簡單,跟幽州軍铩羽而歸的道理一樣簡單。
“守天下,守險不如守德!”古人的話早就說得清清楚楚。
平恩各地的流民都欠着程名振的人情,都把這裡當做了自己最後的避難所,如此,千軍萬馬殺來,如果隻是匆匆掃過,又怎可能撼動洺州軍的根基。
而數年内隻有百姓逃入,從沒百姓逃離的博陵六郡更是如此,那是當地百姓眼中最後的樂土,無論誰膽敢奪走,都始必引發壯士之怒。
坐在馬上,四周的天氣乍暖還寒,羅成卻是大汗淋漓。
沉吟了不知道多久,他忽然在馬鞍上躬下身去,抱拳相拜,“今日得遇程兄,乃羅某三生之幸。
” “羅公子言重了!”程名振本想推謝,猛然想到羅成身後的背景也許将來還有自己需要借助的地方,笑了笑,低聲道:“今日你我一見如故,如果羅公子不嫌程某高攀的話,交個朋友就是了。
何必那麼客氣?” “是羅某高攀程兄!”羅成從馬鞍上直起腰來,苦笑着搖頭,“程兄今日敬羅某,是因為羅某的家世。
而羅某今日敬程兄,卻是因為程兄的本領和成就!若是……” “羅兄弟,咱們不說這些行麼?就當咱背後都沒這些東西,兩個在外遊蕩的旅人遇到了,彼此看着順眼,便相交為友,如何?” “既然如此,羅成見過程兄!”羅成再度拱手施禮。
程名振受了他一拜,然後還了個半揖,“按相貌,我肯定比你大。
所以,就叫你一生羅兄弟,如何?” “單憑程兄!” “走吧,羅兄弟,上我家喝酒去!”程名振大笑,指點着前方空蕩蕩的大路相邀。
二人哈哈大笑,心情都是格外舒暢。
恰恰窦紅線丢下杜鵑趕上來,見兩個突然笑得如此愉快,眨巴着一雙水靈靈的眼睛問道:“笑什麼呢,你們,有什麼好笑的!” “我跟程兄兩個投緣,就像杜鵑和你!”羅成笑着解釋,眼神刹那間已經不像原來那般冷漠和空蕩,而是重新煥發出了生命的溫暖。
窦紅線非常明顯地看到了羅成身上的變化,可以說,幾個月來她為羅成熬了無數好藥,從來沒有一副藥如程名振今天的出現效果好。
笑呵呵地跟着傻樂了片刻,她忽然靈由心至,歪着頭建議道:“我記得當日程大哥跟王大哥投緣,便拜了把子。
今天既然羅大哥與程大哥也投緣,何不也結為異性兄弟!” “嗯,這個主意不錯!”程名振跟羅成異口同聲地肯定,但相視而笑,又先後說道:“我們兩個啊,呵呵,就不拾人牙慧了吧!” “對啊,君子相交,貴在于心,又何必拘泥于形式?” 窦紅線聽了半天沒聽明白,眨了幾下眼睛,笑着問道:“你們倆怎麼都掉起書包來了,比誰讀的書多麼?還是不想讓我知道你們說的什麼意思?” “我們兩個的身份,不宜結拜為兄弟。
但我們兩個,卻可以做好兄弟!”羅成憐惜地看了她一眼,坦然相告。
見羅成說得如此直白,程名振也不對窦紅線隐瞞,想了想,笑着解釋。
“羅公子有朝一日,想必還會回幽州的。
而我有朝一日,也可能重新披起铠甲。
若是不小心遇上了,就先論公事,再論私下交情。
如果這輩子不會獵于野,則時時刻刻都是好朋友!” “會獵于野,什麼叫會獵于野!”窦紅線還是不太明白,皺着眉頭琢磨。
猛然間,她看懂了程名振與羅成二人的笑容,愣了一下,目光中登時浮起一重陰雲。
杜鵑恰恰拍馬追來,見到兩個大男人談笑風生,而一個小姑娘在旁邊垂泫欲涕,忍不住憤憤地抱打不平,“你們倆個幹什麼呢?紅線怎麼惹到你們了!” “我們沒幹什麼啊!”兩個大男人異口同聲地喊冤。
剛才二人談得高興,還真沒注意到其他人的感受。
聽聞有人替自己說話,窦紅
有心人在襄國郡各地走幾圈,就能查個大概。
截止到去夏末,這樣的屯田點兒大概兩百多個。
冬天時因為河東戰亂,又跑來不少人,所以今年又建立了一批。
這波人數比較少,也就二十多。
但還沒到青黃不接時候,按往年經驗,越是青黃不接,流民來得越多。
最厲害時一個晚上能多出一萬多人來,可過幾個月,聽說家鄉安穩了,許多人可能又轉回去了!” “隻要來了就發糧食和田地?”羅成想了想,又問。
“具體地說,是借!”程名振略作沉吟,決定不讓羅成了解到細節,“拖家帶口,看着來了就不想走的,隻要他能找到擔保人,就借給他糧食和土地。
如果是一個人來,看樣子過一陣兒還準備走的,就以工代赈。
幹多少活,換多少口糧!” “嗯!”羅成沉吟着點頭。
對于他來說,今天看到的一切東西都透着新鮮。
“流民從哪裡來的多些?” “原來都是河北本地的,不是從漳水西邊跑過來就是從漳水那邊跑過來。
最近這一年河東來得比較多。
那邊仗打得正亂!” “有從博陵那邊跑過來的麼?我指的李仲堅那邊?”羅成的聲音突然提高,充滿期待地問道。
“沒有!”程名振給出的答案非常令人失望,“博陵那邊,屯田比我這邊還早。
說實話,最近這些年,我隻聽說往博陵六郡跑的,沒聽說有跑出來的!” “為什麼?”羅成聽見自己在問,嘴巴卻分明沒有張開。
自從兵敗那天起,他無時無刻不想知道答案,如今答案就擺在眼前了,他卻無法讓自己接受。
曾經令突厥人聞風喪膽的虎贲鐵騎,再加上數萬與自己一樣年青的幽州精銳,挾雷霆萬鈞之勢而來,最後卻落了個铩羽而歸的下場。
論臨戰經驗,博陵軍根本跟幽州虎贲不在同一個檔次上。
論铠甲裝備,天下沒有任何隊伍能與幽州虎贲比肩。
論個人勇武,留守博陵的都是老弱病殘,而幽州将士卻風華正茂。
論指揮者才能,李仲堅的部署并非無懈可擊,就在決戰當天,羅成都曾經看到無數破綻,隻可惜沒一個機會他能把握住。
在拼死血戰的博陵将士面前,那些破綻全都不能再被稱為破綻。
羅成指揮着幽州才俊撲上去,卻無法将破綻死死咬住。
李仲堅不停地在調整部署,每一步都被羅成看得清清楚楚。
但博陵軍的變化之快,卻讓他跟不上節拍,隻能演睜睜地看着失敗向自己頭上壓過來,卻無力躲藏。
直到最後,羅成清醒地明白自己是如何隻身殺出重圍的。
是李仲堅故意放了他,以求給幽州王羅藝一個體面退兵的理由,雙方不必再拼得魚死網破。
也恰恰是因為明白自己獨自逃生的緣由,羅成突出重圍後沒有北上回家,而是孤獨地沿着官道向南,毫無目的地向南,再向南。
風雪中,他準備長眠于誰也找不到的荒野,徹底忘卻一切屈辱。
但窦紅線恰恰在這個時候出現,并好心救了他,帶他去山中療傷。
羅成知道自己的病無藥可治,但不忍心令對方失望,所以任由紅線擺布。
直到今天,跟程名振交談時,他才豁然發現,原來自己的心居然還活着,并且活得那樣不甘。
程名振,這個麾下隻有幾千人,卻讓河北豪傑無可奈何,官軍頭大如鬥的“惡賊”憑什麼在夾縫中能生存下來?憑什麼打敗一個又一個看似比他強大得多的對手?原因其實很簡單,跟幽州軍铩羽而歸的道理一樣簡單。
“守天下,守險不如守德!”古人的話早就說得清清楚楚。
平恩各地的流民都欠着程名振的人情,都把這裡當做了自己最後的避難所,如此,千軍萬馬殺來,如果隻是匆匆掃過,又怎可能撼動洺州軍的根基。
而數年内隻有百姓逃入,從沒百姓逃離的博陵六郡更是如此,那是當地百姓眼中最後的樂土,無論誰膽敢奪走,都始必引發壯士之怒。
坐在馬上,四周的天氣乍暖還寒,羅成卻是大汗淋漓。
沉吟了不知道多久,他忽然在馬鞍上躬下身去,抱拳相拜,“今日得遇程兄,乃羅某三生之幸。
” “羅公子言重了!”程名振本想推謝,猛然想到羅成身後的背景也許将來還有自己需要借助的地方,笑了笑,低聲道:“今日你我一見如故,如果羅公子不嫌程某高攀的話,交個朋友就是了。
何必那麼客氣?” “是羅某高攀程兄!”羅成從馬鞍上直起腰來,苦笑着搖頭,“程兄今日敬羅某,是因為羅某的家世。
而羅某今日敬程兄,卻是因為程兄的本領和成就!若是……” “羅兄弟,咱們不說這些行麼?就當咱背後都沒這些東西,兩個在外遊蕩的旅人遇到了,彼此看着順眼,便相交為友,如何?” “既然如此,羅成見過程兄!”羅成再度拱手施禮。
程名振受了他一拜,然後還了個半揖,“按相貌,我肯定比你大。
所以,就叫你一生羅兄弟,如何?” “單憑程兄!” “走吧,羅兄弟,上我家喝酒去!”程名振大笑,指點着前方空蕩蕩的大路相邀。
二人哈哈大笑,心情都是格外舒暢。
恰恰窦紅線丢下杜鵑趕上來,見兩個突然笑得如此愉快,眨巴着一雙水靈靈的眼睛問道:“笑什麼呢,你們,有什麼好笑的!” “我跟程兄兩個投緣,就像杜鵑和你!”羅成笑着解釋,眼神刹那間已經不像原來那般冷漠和空蕩,而是重新煥發出了生命的溫暖。
窦紅線非常明顯地看到了羅成身上的變化,可以說,幾個月來她為羅成熬了無數好藥,從來沒有一副藥如程名振今天的出現效果好。
笑呵呵地跟着傻樂了片刻,她忽然靈由心至,歪着頭建議道:“我記得當日程大哥跟王大哥投緣,便拜了把子。
今天既然羅大哥與程大哥也投緣,何不也結為異性兄弟!” “嗯,這個主意不錯!”程名振跟羅成異口同聲地肯定,但相視而笑,又先後說道:“我們兩個啊,呵呵,就不拾人牙慧了吧!” “對啊,君子相交,貴在于心,又何必拘泥于形式?” 窦紅線聽了半天沒聽明白,眨了幾下眼睛,笑着問道:“你們倆怎麼都掉起書包來了,比誰讀的書多麼?還是不想讓我知道你們說的什麼意思?” “我們兩個的身份,不宜結拜為兄弟。
但我們兩個,卻可以做好兄弟!”羅成憐惜地看了她一眼,坦然相告。
見羅成說得如此直白,程名振也不對窦紅線隐瞞,想了想,笑着解釋。
“羅公子有朝一日,想必還會回幽州的。
而我有朝一日,也可能重新披起铠甲。
若是不小心遇上了,就先論公事,再論私下交情。
如果這輩子不會獵于野,則時時刻刻都是好朋友!” “會獵于野,什麼叫會獵于野!”窦紅線還是不太明白,皺着眉頭琢磨。
猛然間,她看懂了程名振與羅成二人的笑容,愣了一下,目光中登時浮起一重陰雲。
杜鵑恰恰拍馬追來,見到兩個大男人談笑風生,而一個小姑娘在旁邊垂泫欲涕,忍不住憤憤地抱打不平,“你們倆個幹什麼呢?紅線怎麼惹到你們了!” “我們沒幹什麼啊!”兩個大男人異口同聲地喊冤。
剛才二人談得高興,還真沒注意到其他人的感受。
聽聞有人替自己說話,窦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