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西顧(三)
關燈
小
中
大
張金稱坐縣衙,要審問館陶縣原來的縣太老爺、周莊主和賈捕頭!準許被官府欺負過的人前去控訴,有仇的報仇,有冤的伸冤。
消息在百姓中不胫而走,驚掉一地下巴。
吃驚歸吃驚,可是誰也不敢笑這個消息荒誕。
城破已經三天了,血腥味道在空氣中依然沒有散去。
城門正上方的土牆上,整整齊齊地挂着三溜人腦袋。
張大當家派人貼告示說,是這些無恥之徒冒充張家軍在城中殺人放火,傷及無辜。
所以把他們砍了向百姓謝罪。
這三十幾個痞子無賴着實死有餘辜,也着實趁着混亂為非作歹,明眼人都知道,僅憑這三十幾歪瓜劣棗兒,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奪走了三千多條人命。
但這年頭手中有刀子的就是有道理,張大當家在攻入館陶後,能不下令屠城,不将家家戶戶的大姑娘小媳婦拖出來糟蹋,已經是格外開恩了。
指望他能為了平頭百姓的死傷砍麾下爪牙的腦袋,那無異于癡人說夢。
況且話又說回來,這張大當家入城後也不是一味的縱容屬下為非作歹。
殺戮隻進行了一夜,第二天上午便下了封刀令。
除了這個善舉之外,把周大戶家攻破後,他還命人推出了幾十大車白米當街給百姓們分。
懼于張家軍的威名,大部分館陶縣百姓都沒敢去領米。
隻有幾百戶窮得實在揭不開鍋的人背着麻袋去了。
去的人無論身上背的袋子是大是小,張家軍都結結實實地給你裝滿,過後還幫你擡上肩膀,從頭到尾沒有一句冷言冷語。
僅憑着這一點,館陶縣的人心就悄悄地起了變化。
原來看向張家軍喽啰的目光中充滿了仇恨,而現在,除了仇恨之外,還隐隐多了幾分迷惑。
他們看不出張家軍下一步準備做什麼。
若說他們準備将館陶縣徹底鏟為白地吧?可在放火之前,他們好像沒必要費那麼大的力氣,清理屍骸枕籍的街道,撲滅城中廢墟上的火星。
要說準備把男女老幼屠殺掉後做人肉幹吧?他們也沒必要在殺人之前,将吃不起飯的苦哈哈們都喂得飽飽的。
此外,張大當家不斷貼出的告示,也讓大夥越來越看迷糊。
曾為館陶一霸的郭捕頭在城破的當晚就被打死了。
平素橫着走的蔣老爺、李老酒兩個也惡貫滿盈。
張家軍順勢抄了這三人的家,從中抄出绫羅綢緞若幹,嶄新的衣服、家具、鍋碗瓢盆無數。
眼下這些物件都堆在市署門口,凡家貧無衣者,最近有紅白喜事者,以及家有老人需要贍養,自己又無正經生财之道者,皆可以找鄰居做個保,到市署衙門裡邊領兩身衣服,和價值不超過三百個錢的家具、鍋碗。
先到先得,分完為止。
張家軍保證事後苦主不會找上門來算賬。
當然,這三家也沒剩下什麼苦主。
郭捕頭和蔣烨兩個平素作惡多端,城破的當晚,就被受盡他們欺負的周禮虎帶着綠林好漢殺上門去,将全家男女老幼全部砍翻,一個活口都沒剩。
李老酒做人相對小心,與段清、周禮虎等人結怨不深。
所以在他死了之後,帶着“綠林好漢”找上門的周禮虎放過他家還沒斷奶的兒子和一個瞎了眼的老太太。
将家中剩餘的男人全部殺死,女人私下瓜分。
發米、發衣服、發家具。
這樣的流寇,就帶上了傳說中幾分“俠士”的味道。
因此,館陶縣的老少爺們心裡雖然害怕,雖然迷惑,卻對張家軍的一舉一動都發生了興趣。
冰冷且黑暗的亂世中,張金稱這些明顯帶有收買人心意味的善舉,讓他們隐約看到了一絲人性的溫暖。
雖然,這份溫暖如秋夜裡的螢火蟲尾巴一樣微弱。
張大當家接連升了三天堂,不但審問“主犯”,連同協助主犯為非作歹的爪牙也一并押出來陪審。
第一天,主要是審問賈捕頭和他麾下幾個弟子的罪行。
旁聽的百姓很少,僅僅是兩家曾經被賈捕頭設手段搶了祖傳田産,又逼得家破人亡的苦主,抱着豁出去的心态,到公堂上遞交血寫的訴狀。
誰料張大當家人雖然長得醜陋,雙目卻看得清楚。
隻用了小半個時辰的功夫,就将案子的前因後果理了個清清楚楚。
有些細節方面,居然比苦主們猜測得還貼近真實。
人證、物證俱在,賈捕頭無從抵賴,隻得俯首認罪。
他麾下的幾個當過衙役的弟子卻你向我身上推,我向你身上攀扯,都試圖把以前上下勾結,為禍鄉裡的惡行安到别人頭上。
關鍵時刻,坐在主簿位置上的薛二當家出馬,把衙門裡的那些彎彎道道,毫不客氣地揭了開來。
張金稱聞聽後暴怒,從公堂上丢下火簽,給了幾個原來專門打别人屁股的衙役們每人五十大闆。
喽啰們立刻沖上去,拖着幾個衙役到大街上,一五、一十,結結實實地打足了數。
把幾個倒黴蛋打得哭爹喊娘,那些大着膽子前來告狀的苦主,卻個個看得揚眉吐氣。
一通闆子打過,衙役們都招認了犯罪事實。
又有拎着鬼頭刀的喽啰走上前,像拎小雞一樣将賈捕頭和他的徒子徒孫們拎到十字路口,當衆宣讀審訊結果,然後手起刀落。
七八顆血淋淋的腦袋砍下來。
無論是告狀者和把在門縫後偷看者無不歎服。
更有些怨恨壓抑久了的人,在自家屋子裡焚香禱告,落淚無聲。
到了第二天審問林縣令
消息在百姓中不胫而走,驚掉一地下巴。
吃驚歸吃驚,可是誰也不敢笑這個消息荒誕。
城破已經三天了,血腥味道在空氣中依然沒有散去。
城門正上方的土牆上,整整齊齊地挂着三溜人腦袋。
張大當家派人貼告示說,是這些無恥之徒冒充張家軍在城中殺人放火,傷及無辜。
所以把他們砍了向百姓謝罪。
這三十幾個痞子無賴着實死有餘辜,也着實趁着混亂為非作歹,明眼人都知道,僅憑這三十幾歪瓜劣棗兒,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奪走了三千多條人命。
但這年頭手中有刀子的就是有道理,張大當家在攻入館陶後,能不下令屠城,不将家家戶戶的大姑娘小媳婦拖出來糟蹋,已經是格外開恩了。
指望他能為了平頭百姓的死傷砍麾下爪牙的腦袋,那無異于癡人說夢。
況且話又說回來,這張大當家入城後也不是一味的縱容屬下為非作歹。
殺戮隻進行了一夜,第二天上午便下了封刀令。
除了這個善舉之外,把周大戶家攻破後,他還命人推出了幾十大車白米當街給百姓們分。
懼于張家軍的威名,大部分館陶縣百姓都沒敢去領米。
隻有幾百戶窮得實在揭不開鍋的人背着麻袋去了。
去的人無論身上背的袋子是大是小,張家軍都結結實實地給你裝滿,過後還幫你擡上肩膀,從頭到尾沒有一句冷言冷語。
僅憑着這一點,館陶縣的人心就悄悄地起了變化。
原來看向張家軍喽啰的目光中充滿了仇恨,而現在,除了仇恨之外,還隐隐多了幾分迷惑。
他們看不出張家軍下一步準備做什麼。
若說他們準備将館陶縣徹底鏟為白地吧?可在放火之前,他們好像沒必要費那麼大的力氣,清理屍骸枕籍的街道,撲滅城中廢墟上的火星。
要說準備把男女老幼屠殺掉後做人肉幹吧?他們也沒必要在殺人之前,将吃不起飯的苦哈哈們都喂得飽飽的。
此外,張大當家不斷貼出的告示,也讓大夥越來越看迷糊。
曾為館陶一霸的郭捕頭在城破的當晚就被打死了。
平素橫着走的蔣老爺、李老酒兩個也惡貫滿盈。
張家軍順勢抄了這三人的家,從中抄出绫羅綢緞若幹,嶄新的衣服、家具、鍋碗瓢盆無數。
眼下這些物件都堆在市署門口,凡家貧無衣者,最近有紅白喜事者,以及家有老人需要贍養,自己又無正經生财之道者,皆可以找鄰居做個保,到市署衙門裡邊領兩身衣服,和價值不超過三百個錢的家具、鍋碗。
先到先得,分完為止。
張家軍保證事後苦主不會找上門來算賬。
當然,這三家也沒剩下什麼苦主。
郭捕頭和蔣烨兩個平素作惡多端,城破的當晚,就被受盡他們欺負的周禮虎帶着綠林好漢殺上門去,将全家男女老幼全部砍翻,一個活口都沒剩。
李老酒做人相對小心,與段清、周禮虎等人結怨不深。
所以在他死了之後,帶着“綠林好漢”找上門的周禮虎放過他家還沒斷奶的兒子和一個瞎了眼的老太太。
将家中剩餘的男人全部殺死,女人私下瓜分。
發米、發衣服、發家具。
這樣的流寇,就帶上了傳說中幾分“俠士”的味道。
因此,館陶縣的老少爺們心裡雖然害怕,雖然迷惑,卻對張家軍的一舉一動都發生了興趣。
冰冷且黑暗的亂世中,張金稱這些明顯帶有收買人心意味的善舉,讓他們隐約看到了一絲人性的溫暖。
雖然,這份溫暖如秋夜裡的螢火蟲尾巴一樣微弱。
張大當家接連升了三天堂,不但審問“主犯”,連同協助主犯為非作歹的爪牙也一并押出來陪審。
第一天,主要是審問賈捕頭和他麾下幾個弟子的罪行。
旁聽的百姓很少,僅僅是兩家曾經被賈捕頭設手段搶了祖傳田産,又逼得家破人亡的苦主,抱着豁出去的心态,到公堂上遞交血寫的訴狀。
誰料張大當家人雖然長得醜陋,雙目卻看得清楚。
隻用了小半個時辰的功夫,就将案子的前因後果理了個清清楚楚。
有些細節方面,居然比苦主們猜測得還貼近真實。
人證、物證俱在,賈捕頭無從抵賴,隻得俯首認罪。
他麾下的幾個當過衙役的弟子卻你向我身上推,我向你身上攀扯,都試圖把以前上下勾結,為禍鄉裡的惡行安到别人頭上。
關鍵時刻,坐在主簿位置上的薛二當家出馬,把衙門裡的那些彎彎道道,毫不客氣地揭了開來。
張金稱聞聽後暴怒,從公堂上丢下火簽,給了幾個原來專門打别人屁股的衙役們每人五十大闆。
喽啰們立刻沖上去,拖着幾個衙役到大街上,一五、一十,結結實實地打足了數。
把幾個倒黴蛋打得哭爹喊娘,那些大着膽子前來告狀的苦主,卻個個看得揚眉吐氣。
一通闆子打過,衙役們都招認了犯罪事實。
又有拎着鬼頭刀的喽啰走上前,像拎小雞一樣将賈捕頭和他的徒子徒孫們拎到十字路口,當衆宣讀審訊結果,然後手起刀落。
七八顆血淋淋的腦袋砍下來。
無論是告狀者和把在門縫後偷看者無不歎服。
更有些怨恨壓抑久了的人,在自家屋子裡焚香禱告,落淚無聲。
到了第二天審問林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