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武揚威
關燈
小
中
大
西園八校尉的人選一旦确定下來,緊張的典禮準備也就開始了。
耀兵大典将在皇宮的平樂觀舉行,為了使典禮更顯威嚴肅穆,劉宏親自巡視,下令在平樂觀前修建講武壇,上立高達十丈的十二重五彩華蓋,劉宏要在此臨視三軍。
根據《六韬》中“有天子降兵事,可以威臨四方”的說法,劉宏要自稱為“無上将軍”。
另一方面在講武台的東南,又為大将軍何進也修了一座小壇,上立九丈的九重華蓋,以示統帥威儀。
誰都看得出來,如今何進的身份已經是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了。
大典舉行在即,将作大匠朱儁回朝——自當年削去“車騎右将軍”名号,朱儁深感不安,正逢八十老母去世,他辭官回鄉守孝,實際上與曹操一樣,不過是借此機會躲避十常侍迫害。
如今三年已過,朝局大變,十常侍自顧不暇,再也不能危及到他了,于是他立刻回朝擔任了太仆。
曹操聞聽甚是歡喜,知道他是大忙人,特意尋了一個陰雨之日登門造訪,兩人曾協同戡亂,又都有回鄉避難之舉,見面自有一番傾訴。
當曹操論及并州戰事董卓為将時,朱儁笑道:“孟德,當年你出為濟南相,恐怕知道得不詳細。
那董仲穎征讨羌亂甚是反複不定,而且張溫為帥征他為将的時候,他言辭傲慢,很不願意與羌人為敵。
” 曹操聽這話與父親對樊陵所言如出一轍:“我也多有耳聞,那董卓真有不臣之心?” “不臣之心不敢說,但是他确實在擁兵自重。
我朝西北之亂久戰不息,而所用之将又皆是涼州人,若皇甫規、段颎、張奂、臧旻、夏育、周慎,還有他董卓,皆為戡亂名将,可是他們當中無一人能及皇甫義真平滅黃巾之貴。
”朱儁說到這兒似乎有些感慨,“那董仲穎與皇甫義真同鄉而出,論資曆曾随張奂出兵放馬,比皇甫嵩老得多。
可皇甫義真曾有左車騎将軍之貴,他卻還是個不倫不類的前将軍,打仗聽别人節制,他自然心中不忿。
于是他就在讨伐邊章時廣施恩德,招攬一大批羌胡之人,又将歸降的湟中義從納入麾下,借此自樹聲望,以為進取之策。
” 曹操知道他也是愛聽奉承的,趕忙連連歎服:“小可自以為有所長進,見事還是遠不及您呀。
” “休要謬贊。
”朱儁連忙擺手,“我這三年身處垩室,不聞政事。
現在的并州刺史由何人擔當?” “丁原丁建陽。
” “是他……”朱儁顯得很憂慮,“董卓、丁原二人皆在并州,一樣的脾氣秉性,二虎相争恐不能相容。
” “何以見得?” “丁建陽所帶之兵為匈奴、屠格,董仲穎的人馬多為西羌、湟中義從。
這些人多有世仇,怎能上下通力為戰?隻怕綿亘日久禍起蕭牆。
” 聽他這麼一說,曹操也覺得事情不容樂觀,忙道:“既然如此,明日咱們往大将軍處商議對策,若能征調其一回來或領派他将,事情或有轉機。
” “如此要事豈待明日?”說完朱儁已經站了起來。
曹操點了點頭,與朱儁即刻出府登車,冒雨趕往幕府議事。
因為下雨,許多平日裡的常客都沒有來,就連袁紹兄弟都不在,隻有荀攸、蒯越等一幹幕僚。
曹操常來常往也熟稔了,領着朱儁徑赴廳堂面見何進。
一進門,卻看到白發蒼蒼的議郎董扶正垂首向何進道别:“老朽現被任命為蜀郡屬國都尉了,這都是托大将軍的福啊!” “老爺子,您忒客氣了,能幫的忙我盡量幫。
”何進腆着大肚子在那裡連連擺手。
“我這一把年紀了,黃土都快埋到脖子了,恐怕再沒有機會回到京師再面謝大将軍了。
”董扶歎了口氣,“我家鄉就在廣漢,離得甚是近便,能在有生之年榮歸故裡也算了卻老朽一大心事,這還是得感謝大将軍的大恩大德。
” “不用謝,不用謝。
”何進講話有些不耐煩,看得出來,這老董扶可能翻來覆去謝了許久了。
曹操過來對何進施過禮,又轉身對董扶道:“董老,這一路上山高路遠,您老都八十歲了,這等年紀長途奔波豈不受罪,在京安享晚年又有何不可?” “唉……老朽實在是懷念家鄉故土。
”董扶捋着雪白的胡須,似乎很感慨,“好在劉焉劉大人轉任為益州牧,我們共同啟程,這一路上也好有個照應。
” 他話音未落,突然身後有一人站起身來施禮道:“董老,晚生有一事不明請教您老人家。
”曹操細看,原來是颍川荀攸。
董扶似乎與荀攸不熟,拄杖躬身道:“不敢不敢,您隻管問就是了。
”他以精通谶緯、天象著稱,以為荀攸一定是想請教這類學問。
哪知荀公達拱手道:“董老既然思念故土,為何不告老
耀兵大典将在皇宮的平樂觀舉行,為了使典禮更顯威嚴肅穆,劉宏親自巡視,下令在平樂觀前修建講武壇,上立高達十丈的十二重五彩華蓋,劉宏要在此臨視三軍。
根據《六韬》中“有天子降兵事,可以威臨四方”的說法,劉宏要自稱為“無上将軍”。
另一方面在講武台的東南,又為大将軍何進也修了一座小壇,上立九丈的九重華蓋,以示統帥威儀。
誰都看得出來,如今何進的身份已經是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了。
大典舉行在即,将作大匠朱儁回朝——自當年削去“車騎右将軍”名号,朱儁深感不安,正逢八十老母去世,他辭官回鄉守孝,實際上與曹操一樣,不過是借此機會躲避十常侍迫害。
如今三年已過,朝局大變,十常侍自顧不暇,再也不能危及到他了,于是他立刻回朝擔任了太仆。
曹操聞聽甚是歡喜,知道他是大忙人,特意尋了一個陰雨之日登門造訪,兩人曾協同戡亂,又都有回鄉避難之舉,見面自有一番傾訴。
當曹操論及并州戰事董卓為将時,朱儁笑道:“孟德,當年你出為濟南相,恐怕知道得不詳細。
那董仲穎征讨羌亂甚是反複不定,而且張溫為帥征他為将的時候,他言辭傲慢,很不願意與羌人為敵。
” 曹操聽這話與父親對樊陵所言如出一轍:“我也多有耳聞,那董卓真有不臣之心?” “不臣之心不敢說,但是他确實在擁兵自重。
我朝西北之亂久戰不息,而所用之将又皆是涼州人,若皇甫規、段颎、張奂、臧旻、夏育、周慎,還有他董卓,皆為戡亂名将,可是他們當中無一人能及皇甫義真平滅黃巾之貴。
”朱儁說到這兒似乎有些感慨,“那董仲穎與皇甫義真同鄉而出,論資曆曾随張奂出兵放馬,比皇甫嵩老得多。
可皇甫義真曾有左車騎将軍之貴,他卻還是個不倫不類的前将軍,打仗聽别人節制,他自然心中不忿。
于是他就在讨伐邊章時廣施恩德,招攬一大批羌胡之人,又将歸降的湟中義從納入麾下,借此自樹聲望,以為進取之策。
” 曹操知道他也是愛聽奉承的,趕忙連連歎服:“小可自以為有所長進,見事還是遠不及您呀。
” “休要謬贊。
”朱儁連忙擺手,“我這三年身處垩室,不聞政事。
現在的并州刺史由何人擔當?” “丁原丁建陽。
” “是他……”朱儁顯得很憂慮,“董卓、丁原二人皆在并州,一樣的脾氣秉性,二虎相争恐不能相容。
” “何以見得?” “丁建陽所帶之兵為匈奴、屠格,董仲穎的人馬多為西羌、湟中義從。
這些人多有世仇,怎能上下通力為戰?隻怕綿亘日久禍起蕭牆。
” 聽他這麼一說,曹操也覺得事情不容樂觀,忙道:“既然如此,明日咱們往大将軍處商議對策,若能征調其一回來或領派他将,事情或有轉機。
” “如此要事豈待明日?”說完朱儁已經站了起來。
曹操點了點頭,與朱儁即刻出府登車,冒雨趕往幕府議事。
因為下雨,許多平日裡的常客都沒有來,就連袁紹兄弟都不在,隻有荀攸、蒯越等一幹幕僚。
曹操常來常往也熟稔了,領着朱儁徑赴廳堂面見何進。
一進門,卻看到白發蒼蒼的議郎董扶正垂首向何進道别:“老朽現被任命為蜀郡屬國都尉了,這都是托大将軍的福啊!” “老爺子,您忒客氣了,能幫的忙我盡量幫。
”何進腆着大肚子在那裡連連擺手。
“我這一把年紀了,黃土都快埋到脖子了,恐怕再沒有機會回到京師再面謝大将軍了。
”董扶歎了口氣,“我家鄉就在廣漢,離得甚是近便,能在有生之年榮歸故裡也算了卻老朽一大心事,這還是得感謝大将軍的大恩大德。
” “不用謝,不用謝。
”何進講話有些不耐煩,看得出來,這老董扶可能翻來覆去謝了許久了。
曹操過來對何進施過禮,又轉身對董扶道:“董老,這一路上山高路遠,您老都八十歲了,這等年紀長途奔波豈不受罪,在京安享晚年又有何不可?” “唉……老朽實在是懷念家鄉故土。
”董扶捋着雪白的胡須,似乎很感慨,“好在劉焉劉大人轉任為益州牧,我們共同啟程,這一路上也好有個照應。
” 他話音未落,突然身後有一人站起身來施禮道:“董老,晚生有一事不明請教您老人家。
”曹操細看,原來是颍川荀攸。
董扶似乎與荀攸不熟,拄杖躬身道:“不敢不敢,您隻管問就是了。
”他以精通谶緯、天象著稱,以為荀攸一定是想請教這類學問。
哪知荀公達拱手道:“董老既然思念故土,為何不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