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灰意冷
關燈
小
中
大
死胡同,何必還要在這裡浪費青春呢?非要熬到頭破血流山窮水盡嗎?算了吧,回頭吧!不為自己想,還得為老婆孩子想呢……五十歲的孝廉有的是,就算自己再隐居二十年也能跟他們一樣。
黃琬不就是在家禁锢了二十載嗎?等一個清平之世吧,盼着昏庸無道的皇帝早早駕崩,盼着那些老宦官都死絕…… “大人,我寫得不好嗎?” “不是,你寫得很好。
”曹操摸了摸呂昭的頭,“孩子,我給你介紹一個老師好不好?” “那自然好了,是誰呀?” “是我的親弟弟曹子疾,他博覽群書文學可好了。
” “他在哪兒?” “在我的家鄉沛國谯縣,他教過家塾,你去跟他讀書吧。
” 呂昭吓壞了:“大人,您不要我了嗎?我不離開您。
” “傻孩子,誰要你離開我了?咱們一起回家!” “您不當官了?”呂昭詫異地盯着他。
曹操搖搖頭,吟起了《離騷》:“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車以複路兮,及行迷之未遠……這官我不當了,我帶着你還有樓異回家。
家鄉有我的兒子昂兒、有子疾的孩子安民,還有我侄子夏侯懋,你以後跟他們一起玩、一起讀書,好不好啊?” “嗯。
”呂昭興奮地點點頭。
正說話間,樓異回來了,一進門就嚷:“大人,您的奏章……” “喊什麼?我已經知道了。
”曹操起身看看樓異,“你休息休息,就吩咐人收拾東西吧,我要辭官了。
” “啊?大人您不必如此,老爺和許相說動了張讓,據說二國舅也幫了忙,朝廷對您不加罪責。
隻不過要調您離開濟南,改任東郡太守。
” “你不懂啊!此處的官員是我曹某人一手撤換的,朝廷卻把我調離開這些人,意在防止我形成勢力。
濟南離京師遠,東郡離得近,這是要我把放在眼皮底下看管起來。
而且何苗攥着我的短處,要拉我上外戚的賊船呀!”曹操幹笑了幾聲,“十常侍無非是不想讓我說話,那我就不說。
咱辭官回家,留書懸印,明天就走。
” 這一次真有些像逃難,所有的家私都不要了,草草收拾一番,轉日清晨曹操乘着百姓的小馬車離開了東平陵,甚至都沒有向濟南王和治下縣令們辭行。
車過田間又見百姓們扛着木頭石料匆匆趕路。
“他們這是要幹什麼?”呂昭很好奇。
“不知道。
”樓異騎在馬上張望了一番,“好像是誰家蓋房子。
” 曹操苦笑道:“我知道。
一定是他們聽說我要走了,想重修朱虛侯的祠堂。
” “還修?這些百姓也太愚昧了。
” “不是愚昧,是自欺欺人。
”曹操歎息道,“世間萬般苦,人總要給自己找個寄托。
兵荒馬亂朝廷昏庸,舉兵反抗又一敗塗地,除了希冀神仙還能靠誰呢?所以當年陳蕃毀了神像他們就重修,我又毀了他們還要再修!無非是給自己找一點兒歸宿罷了。
” “那咱們的歸宿在哪兒?”呂昭眨着黑豆般的眼睛看着他。
童言無忌,搞得曹操有些悚然:“或許……在家鄉吧。
”他不敢再多想什麼,忙催促樓異繼續趕路。
中平三年(公元186年)春,曹操拒絕了朝廷東郡太守的任命,再次離官還鄉。
與上一次從頓丘令任上罷免相比,這一回他已經心灰意冷了。
曹操抱着刷新吏治之心苦苦治理濟南一年,而光彩的政績卻似昙花一現。
在他離開後,濟南國張京、劉延、武周、侯聲等清官再受宦官打擊,買官的宵小又一次充斥衙門;耗盡府庫采辦的石料最終還是被宦官以一成價值收購,賣的錢甚至不夠打發民夫的;劉章的祠堂塑像不久又紛紛重新樹立,巫婆方士招搖撞騙。
寒風依舊,一切努力化為烏有……
黃琬不就是在家禁锢了二十載嗎?等一個清平之世吧,盼着昏庸無道的皇帝早早駕崩,盼着那些老宦官都死絕…… “大人,我寫得不好嗎?” “不是,你寫得很好。
”曹操摸了摸呂昭的頭,“孩子,我給你介紹一個老師好不好?” “那自然好了,是誰呀?” “是我的親弟弟曹子疾,他博覽群書文學可好了。
” “他在哪兒?” “在我的家鄉沛國谯縣,他教過家塾,你去跟他讀書吧。
” 呂昭吓壞了:“大人,您不要我了嗎?我不離開您。
” “傻孩子,誰要你離開我了?咱們一起回家!” “您不當官了?”呂昭詫異地盯着他。
曹操搖搖頭,吟起了《離騷》:“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車以複路兮,及行迷之未遠……這官我不當了,我帶着你還有樓異回家。
家鄉有我的兒子昂兒、有子疾的孩子安民,還有我侄子夏侯懋,你以後跟他們一起玩、一起讀書,好不好啊?” “嗯。
”呂昭興奮地點點頭。
正說話間,樓異回來了,一進門就嚷:“大人,您的奏章……” “喊什麼?我已經知道了。
”曹操起身看看樓異,“你休息休息,就吩咐人收拾東西吧,我要辭官了。
” “啊?大人您不必如此,老爺和許相說動了張讓,據說二國舅也幫了忙,朝廷對您不加罪責。
隻不過要調您離開濟南,改任東郡太守。
” “你不懂啊!此處的官員是我曹某人一手撤換的,朝廷卻把我調離開這些人,意在防止我形成勢力。
濟南離京師遠,東郡離得近,這是要我把放在眼皮底下看管起來。
而且何苗攥着我的短處,要拉我上外戚的賊船呀!”曹操幹笑了幾聲,“十常侍無非是不想讓我說話,那我就不說。
咱辭官回家,留書懸印,明天就走。
” 這一次真有些像逃難,所有的家私都不要了,草草收拾一番,轉日清晨曹操乘着百姓的小馬車離開了東平陵,甚至都沒有向濟南王和治下縣令們辭行。
車過田間又見百姓們扛着木頭石料匆匆趕路。
“他們這是要幹什麼?”呂昭很好奇。
“不知道。
”樓異騎在馬上張望了一番,“好像是誰家蓋房子。
” 曹操苦笑道:“我知道。
一定是他們聽說我要走了,想重修朱虛侯的祠堂。
” “還修?這些百姓也太愚昧了。
” “不是愚昧,是自欺欺人。
”曹操歎息道,“世間萬般苦,人總要給自己找個寄托。
兵荒馬亂朝廷昏庸,舉兵反抗又一敗塗地,除了希冀神仙還能靠誰呢?所以當年陳蕃毀了神像他們就重修,我又毀了他們還要再修!無非是給自己找一點兒歸宿罷了。
” “那咱們的歸宿在哪兒?”呂昭眨着黑豆般的眼睛看着他。
童言無忌,搞得曹操有些悚然:“或許……在家鄉吧。
”他不敢再多想什麼,忙催促樓異繼續趕路。
中平三年(公元186年)春,曹操拒絕了朝廷東郡太守的任命,再次離官還鄉。
與上一次從頓丘令任上罷免相比,這一回他已經心灰意冷了。
曹操抱着刷新吏治之心苦苦治理濟南一年,而光彩的政績卻似昙花一現。
在他離開後,濟南國張京、劉延、武周、侯聲等清官再受宦官打擊,買官的宵小又一次充斥衙門;耗盡府庫采辦的石料最終還是被宦官以一成價值收購,賣的錢甚至不夠打發民夫的;劉章的祠堂塑像不久又紛紛重新樹立,巫婆方士招搖撞騙。
寒風依舊,一切努力化為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