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複陳國
關燈
小
中
大
戴兜鍪,頭頂璎珞冠冕,身披皂色龍衣,赤黃绶帶,雙挂玉環印绶,掌中握着一把看着就很吓人的特大号硬弓。
曹操這才醒悟:此乃我大漢第一神箭手陳王劉寵啊! 陳國乃孝明帝之子劉羨的世襲封國,曆五世傳與劉寵。
此王甚好弓弩之術,能左右開弓,發十箭共中一的,實乃蓋世無雙的箭法。
諸侯王轄兵本有定數,乃朝廷派遣。
唯獨這劉寵,受當今天子另眼相看,自選兵丁護衛一概不罪。
他選的親兵以箭法為準,一千部下都是弓法出衆之輩,太平年月就陪着他縱馬打獵。
黃巾軍皆是農民,平日見到郡将刺史已覺華貴非凡,哪兒經曆過這等人物?皈依太平道之人最是迷信,都以為劉寵是天神下凡,這仗沒打先懼怕三分。
劉寵也真是愛氣派,打仗竟還有樂工相随,吹的吹打的打。
他大弓高舉搭箭便射,一個百步之外的黃巾将領應弦落馬。
衆人還未反應過來,隻見他開弓再射,又一個頭目倒地。
緊接着第三箭、第四箭,又有兩個将領中箭,這幾個人皆是箭中咽喉當場斃命。
黃巾陣營立時大亂,劉寵将大弓一擺,那千人弓箭隊得令齊發,一時間箭如飛蝗,前面的黃巾兵頃刻間變成了刺猬! “天神莫要動怒,小民再不敢違逆啦!”不少虔誠的道徒當場跪倒,解下頭上黃巾便投降。
那些心裡明白的也不敢打了,丢下兵器準備四散奔逃。
圍城的時候擠得嚴嚴實實,要逃跑可就擁堵難行了。
朱儁見狀立刻傳令出戰,三軍人馬似猛虎下山包抄阻截。
這些想逃的農民軍沖又沖不出,回去難免射死,也紛紛跪倒投降。
一人降百人降,轉眼間反民似排山倒海般盡皆告饒。
浩浩蕩蕩的陳國黃巾勢力,就這樣簡簡單單立時而定,再也不敢有絲毫反抗。
朱儁傳下命令,将賊首捆的捆綁的綁,登記造冊受降義軍。
吩咐完畢帶着皇甫嵩、曹操齊催戰馬,奔至戰車前,三人滾鞍下跪:“臣等參見大王。
” 劉寵一臉不悅:“爾等好大的膽子!既已督兵在此,竟然虛敲戰鼓不肯作戰。
孤豈能容饒!你們的腦袋都不想要了吧?” “臣有下情回禀。
”朱儁叩頭道。
“講!”劉寵将大弓一背。
“大王名震天下,故而陳國之民無一人敢為僭越之事。
然此等賊軍皆為他郡敗寇,不知大王之威大王之德。
本當盡皆誅殺以彰國法,然上天有好生之德,故不妄加災禍與人。
況賊衆之中頗有婦孺,盡皆屠戮有悖大王寬仁之道。
臣等若沖殺往複害命必多,”朱儁說到這,還沒忘了恭維兩句,“幸大王有天賜之能,指揮若定,弓弦所指元兇斃命,反民畏懼猶如神明。
若非您恩威并施,百萬餘衆豈能縛手?實是大王之威,感天動地。
臣等甚幸,三軍甚幸,百姓甚幸!” 曹操頭一遭聽朱儁這等谄媚語氣,覺得這馬屁拍得沒邊了,連感天動地都說出來了。
到後面又聽他故意誇大,把十萬敵衆說成百萬,不禁低着腦袋偷笑。
“嗯。
聽卿一言,孤忿少解。
”原來這劉寵愛聽奉承話,“都起來吧……小小的反民何足挂齒,竟猖獗至此?足見爾等都是無能之輩,待孤王親率人馬,殺他個片甲不留!” 三人聞聽都吓壞了:莫說諸侯王不可掌握軍權,就是能領兵,他堂堂王爺萬金之軀,戰場上若有個一差二錯,如何向朝廷交代?這罪責可擔待不起。
皇甫嵩連忙勸阻:“反賊勢大,王爺不可以身犯險,倘有……” 話未說完,劉寵就惱道:“哼!皇甫義真,你是說孤王無能嗎?” 皇甫嵩吓壞了:“不敢不敢!臣的意思是……” “大膽!”劉寵沾火就着,簡直不是人脾氣。
朱儁眼珠一轉道:“大王息怒,容臣一言。
臣以為大王之威萬不可施與小敵!兩軍厮殺乃是偏裨之事,大王若領兵督戰則為輕賤。
現天下動亂人心未甫,大王若是能坐鎮都亭,威懾雄關,必使各地反賊聞風而降,天下大勢立時可定也!此舉不比領兵督戰強之萬倍、榮耀萬倍?” 劉寵手撚須髯沉思了一陣兒,連連點頭:“嗯,有理有理。
孤可在都亭與敵一戰?” 曹操低着頭幾乎樂不可支,心道:“又上朱儁的當了,這王爺怎麼如此糊塗,入了都亭就到洛陽邊上了,那還打什麼仗呀?” 朱儁悄悄踩了一下他的腳,示意他别笑,又怕劉寵生疑,連忙趁熱打鐵:“軍國大事不可延誤,若不點軍前往久必生變,望大王三思。
” “對!”劉寵一拍大腿,“孤王速速回城,點齊一千兵馬即刻往洛陽護駕。
”說罷搖擺大弓,“軍務緊急,回城回城!” 曹操一直忍着,待恭恭敬敬見他入城才笑出聲來:“這王爺金玉其外,腦子卻不怎麼靈便。
諸侯王不得擅離封國,他這樣不得诏命私自入京,會不會有麻煩?” 朱儁也笑了:“如今天下動亂,京師正愁無兵無将,非常之時
曹操這才醒悟:此乃我大漢第一神箭手陳王劉寵啊! 陳國乃孝明帝之子劉羨的世襲封國,曆五世傳與劉寵。
此王甚好弓弩之術,能左右開弓,發十箭共中一的,實乃蓋世無雙的箭法。
諸侯王轄兵本有定數,乃朝廷派遣。
唯獨這劉寵,受當今天子另眼相看,自選兵丁護衛一概不罪。
他選的親兵以箭法為準,一千部下都是弓法出衆之輩,太平年月就陪着他縱馬打獵。
黃巾軍皆是農民,平日見到郡将刺史已覺華貴非凡,哪兒經曆過這等人物?皈依太平道之人最是迷信,都以為劉寵是天神下凡,這仗沒打先懼怕三分。
劉寵也真是愛氣派,打仗竟還有樂工相随,吹的吹打的打。
他大弓高舉搭箭便射,一個百步之外的黃巾将領應弦落馬。
衆人還未反應過來,隻見他開弓再射,又一個頭目倒地。
緊接着第三箭、第四箭,又有兩個将領中箭,這幾個人皆是箭中咽喉當場斃命。
黃巾陣營立時大亂,劉寵将大弓一擺,那千人弓箭隊得令齊發,一時間箭如飛蝗,前面的黃巾兵頃刻間變成了刺猬! “天神莫要動怒,小民再不敢違逆啦!”不少虔誠的道徒當場跪倒,解下頭上黃巾便投降。
那些心裡明白的也不敢打了,丢下兵器準備四散奔逃。
圍城的時候擠得嚴嚴實實,要逃跑可就擁堵難行了。
朱儁見狀立刻傳令出戰,三軍人馬似猛虎下山包抄阻截。
這些想逃的農民軍沖又沖不出,回去難免射死,也紛紛跪倒投降。
一人降百人降,轉眼間反民似排山倒海般盡皆告饒。
浩浩蕩蕩的陳國黃巾勢力,就這樣簡簡單單立時而定,再也不敢有絲毫反抗。
朱儁傳下命令,将賊首捆的捆綁的綁,登記造冊受降義軍。
吩咐完畢帶着皇甫嵩、曹操齊催戰馬,奔至戰車前,三人滾鞍下跪:“臣等參見大王。
” 劉寵一臉不悅:“爾等好大的膽子!既已督兵在此,竟然虛敲戰鼓不肯作戰。
孤豈能容饒!你們的腦袋都不想要了吧?” “臣有下情回禀。
”朱儁叩頭道。
“講!”劉寵将大弓一背。
“大王名震天下,故而陳國之民無一人敢為僭越之事。
然此等賊軍皆為他郡敗寇,不知大王之威大王之德。
本當盡皆誅殺以彰國法,然上天有好生之德,故不妄加災禍與人。
況賊衆之中頗有婦孺,盡皆屠戮有悖大王寬仁之道。
臣等若沖殺往複害命必多,”朱儁說到這,還沒忘了恭維兩句,“幸大王有天賜之能,指揮若定,弓弦所指元兇斃命,反民畏懼猶如神明。
若非您恩威并施,百萬餘衆豈能縛手?實是大王之威,感天動地。
臣等甚幸,三軍甚幸,百姓甚幸!” 曹操頭一遭聽朱儁這等谄媚語氣,覺得這馬屁拍得沒邊了,連感天動地都說出來了。
到後面又聽他故意誇大,把十萬敵衆說成百萬,不禁低着腦袋偷笑。
“嗯。
聽卿一言,孤忿少解。
”原來這劉寵愛聽奉承話,“都起來吧……小小的反民何足挂齒,竟猖獗至此?足見爾等都是無能之輩,待孤王親率人馬,殺他個片甲不留!” 三人聞聽都吓壞了:莫說諸侯王不可掌握軍權,就是能領兵,他堂堂王爺萬金之軀,戰場上若有個一差二錯,如何向朝廷交代?這罪責可擔待不起。
皇甫嵩連忙勸阻:“反賊勢大,王爺不可以身犯險,倘有……” 話未說完,劉寵就惱道:“哼!皇甫義真,你是說孤王無能嗎?” 皇甫嵩吓壞了:“不敢不敢!臣的意思是……” “大膽!”劉寵沾火就着,簡直不是人脾氣。
朱儁眼珠一轉道:“大王息怒,容臣一言。
臣以為大王之威萬不可施與小敵!兩軍厮殺乃是偏裨之事,大王若領兵督戰則為輕賤。
現天下動亂人心未甫,大王若是能坐鎮都亭,威懾雄關,必使各地反賊聞風而降,天下大勢立時可定也!此舉不比領兵督戰強之萬倍、榮耀萬倍?” 劉寵手撚須髯沉思了一陣兒,連連點頭:“嗯,有理有理。
孤可在都亭與敵一戰?” 曹操低着頭幾乎樂不可支,心道:“又上朱儁的當了,這王爺怎麼如此糊塗,入了都亭就到洛陽邊上了,那還打什麼仗呀?” 朱儁悄悄踩了一下他的腳,示意他别笑,又怕劉寵生疑,連忙趁熱打鐵:“軍國大事不可延誤,若不點軍前往久必生變,望大王三思。
” “對!”劉寵一拍大腿,“孤王速速回城,點齊一千兵馬即刻往洛陽護駕。
”說罷搖擺大弓,“軍務緊急,回城回城!” 曹操一直忍着,待恭恭敬敬見他入城才笑出聲來:“這王爺金玉其外,腦子卻不怎麼靈便。
諸侯王不得擅離封國,他這樣不得诏命私自入京,會不會有麻煩?” 朱儁也笑了:“如今天下動亂,京師正愁無兵無将,非常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