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巾起義

關燈
已:進去時還是個散秩議郎,出來已經是握有兵權的二千石高官了。

    隻可惜洛陽城如今路徑人稀,莫說官員子弟,不少百姓都上了城,誰還能看到自己這番威風呢? 待至府門,隻見家丁蒼頭列立兩旁,秦宜祿第一個跑過來:“恭喜爺,您高升了!咱家有兩輛青蓋兩幡車了,您要是和老爺一起出門,多威風呀!” “哈哈哈……”曹操大笑不已,任由他扶着下了車,取過印绶徑赴正堂。

    見父親已經備下酒食,等候多時了。

     “父親大人。

    ”曹操捧着印绶跪在曹嵩面前。

     曹嵩沒有翻看官印,隻伸手摸了摸青紅白三彩的绶帶,問道:“是都尉還是中郎将?” “是騎都尉。

    ” 曹嵩沉吟半晌:“子曰‘三十而立’,你今年恰好三十歲。

    為父我蒙你爺爺恩蔭,還用了十五年,你自舉孝廉不過十年光景就拿到二千石俸祿了。

    ” “孩兒也是蒙父親提攜。

    ” “為父隻能幫襯,不能賜厚德與你。

    我隻不過說動了許相、賈護等輩,崔烈、張溫他們各憑人心,至于馬公、朱儁就更非為父所能及了。

    說到底,路還是靠你自己走出來的呀。

    快坐下吧。

    ”說着曹嵩親自給兒子舀了一盞酒,“可是你要想清楚,這仗打赢了你才能得享榮耀,若是不勝也不過是虛幻一場。

    ” 曹操端起酒盞:“孩兒決心已定,若是不勝,緻使王師覆滅,孩兒自當戰死沙場為國盡命,不辱我曹家所受皇恩。

    ” 曹嵩按住他的手:“為父怕的就是你這句話。

    ” “哦?” “人人都會說甯為玉碎不為瓦全。

    可是你要明白,能把碎了的玉再拼好才是最難的……阿瞞,你想德兒嗎?” “弟弟……”曹操思量了一會兒,“咱們曹家人丁尚旺,宗族仆僮合計有千人之多,西有夏侯家彪悍之族,東有丁氏兄弟閉門成莊,三族合力恐比兒子這三千人馬還精壯些,必定無虞。

    ” “話是這樣說,不過萬中有一,隻怕猝不及防。

    為父現在要做最壞的打算,倘若……” “咱家不會有難的。

    ” “你聽我把話說完。

    倘若王師已敗或者不能得勝,你千萬不要赴死,也别再回來!” “什麼?” “戰敗後不要回洛陽來。

    ”曹嵩黯然神傷,“王師一旦敗績,波才勢必兵進河南,那時京師陷落迫在眉睫,你還回來幹什麼?你就帶着殘兵速速回谯縣家鄉。

    若能夠召集鄉勇前來勤王最好,若不能就閉門自守以待天時,要是連守都守不住……那就和德兒遠遁他方,萬萬要保存我曹家的後代骨血啊!我那孫子昂兒不能有損,你明白不明白呀!” “您不必這般傷悲,朱儁、皇甫嵩皆老成之将,黃巾賊乃烏合之衆,想必王師不過暫時受困而已,您……”曹操還想繼續說,卻發現父親的臉頰處淌下一滴淚水。

     那一刻他突然意識到父親已經老了,天天在一處生活,他竟然忽略了這一點,那斑斓的白發、像刀刻一般的皺紋,即便再精明之人也有老邁的那一天啊!他馬上改了口,“兒子答應您!” 曹嵩松了口氣:“這我就放心了……三千人馬也太少了。

    ” “沒辦法,現在能征慣戰之兵隻有這麼多了。

    王子師充豫州刺史,所轄隻有百人,連夜回鄉招募人馬。

    ” “明天出征,你帶着這阖府的家丁一同前往。

    ” “兒子早有此意。

    ”曹操喝下那盞酒,“孩兒還有一事不明,您為什麼不讓我随朱儁出征呢?” “哈哈哈……”曹嵩破涕為笑,拍拍胸口,“即便現在調你入北軍,你資曆不足,左不過是個别部司馬,我曹某人的兒子豈能為他人之功名忙碌?” 曹操呆呆地看着他,方才的傷感一掃而空:老人家,國家危若累卵之際,您還要耍這等小聰明啊!這等心機雖不太光彩,可是再看看一旁光鮮的印绶,這感覺真有些哭笑不得。

     “發什麼呆呀!你又想什麼呢?”曹嵩喝了口酒,悻悻地瞥了他一眼。

    曹操不好指責父親,揶揄道,“孩兒在想……此番受命平叛,當效周亞夫力挽狂瀾建立功名。

    ” “力挽狂瀾?”曹嵩冷笑一聲,“你知道死多少人才能成就一員名将嗎?紙上談兵不叫本事,到戰場上你就明白什麼是打仗了。

    ”